PART 7 私人場合中的表達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越是與自己親近的人,越是容易向對方發泄怒火。

本章將列舉一係列的具體事例,讓你在“不知該說什麽”的場合,也能夠順利地與對方進行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向自尊心強的上司或前輩提建議

如果表現得畏縮,那麽對方的攻擊性會變得更強,因此態度上要不卑不亢。

過錯方拒不道歉

有時候,認清對方就是不會道歉,不要繼續做無謂的消耗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外貌被言語攻擊

無意間傷害到別人

別人問:“你還是不打算生孩子嗎?”

當親屬問出“還不打算生孩子”時

離婚後,麵對“失敗”的評價

COLUMN

有時“真不容易啊”也會變成禁忌話語

我曾見過一位有全職工作同時還養育了3個兒女的女性。當我與她交流時,深深體會到她的辛勞,於是忍不住感慨:“一邊養育3個兒女一邊還要工作,真是太不容易了。”

聽了這句話,那位女性是這樣回答的:“雖然我確實常常感到辛苦,但是聽到你這樣說,我心裏卻又不太甘心承認自己不容易呢。”

緊接著她解釋道,當初有人在她的孩子麵前對她感慨了一句“你真是太不容易了”,聽到這句話,孩子一臉傷心地問她:“是因為我的存在,才害得媽媽這麽辛苦嗎?”

聽到孩子的這句話,她覺得十分驚訝。

自那以後,每當有人感慨她生活很辛苦時,她都會回答:“雖然很忙碌,但是因為有這3個孩子,我也覺得十分快樂和幸福。”

有時候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也會讓人感到受傷。

所以我更願意對他人說一些樂觀、正麵的話語。

朋友說“你最近胖了不少”時

“當初我要是堅持,現在也能和你一樣”

心愛的物品被家人自作主張扔掉

伴侶擅自決定了一些重要事項

想讓4歲的孩子不浪費食物

想讓鄰居遵守社區規定

勸誡不守秩序的陌生人

被追問自己不想回答的事情

“生了孩子才算是完整的女性”

麵對不想聊的話題時

伴侶從不幫忙做家務

勸誡插隊的人

對餐桌上已經涼掉的食物表示失望

商場店員態度惡劣

下單的食物遲遲不上菜

COLUMN

當小小的憤怒不斷堆積,最終會使人對於對方的存在本身感到厭惡……

“我討厭我的伴侶!”“我討厭我的工作!”“帶孩子的每一分鍾都很痛苦!”當內心的憤怒不斷堆積,我們就會對那些給自己帶來壓力的對象“存在本身”感到厭惡,產生“全盤否定”的心理,而並非集中在具體的某一點或某件事,許多向我谘詢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當我們去具體地分析每個案例,如“討厭自己伴侶”的人,往往是因為“伴侶不幫忙帶孩子”“伴侶不願意戒煙”“伴侶不聽我說話”……這些具體的問題一件件堆積在心中,不滿變得越來越大,最終變成了“討厭伴侶這個人”的情緒。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心情呢?

當小小的憤怒在心中反複堆積,變成巨大的厭惡時,先好好梳理這些厭惡的具體來由,找到其原因,再去考慮具體的解決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