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吃雞有講究

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性溫,大補,有益五髒補虛損、健脾胃、強筋骨、活血調經等作用。故我國民間素有給產婦喝燉母雞湯的習慣。

但是,產婦應在產後十天半個月後,待乳汁分泌得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方可喝母雞湯,這樣才能達到滋補作用。如果過早喝母雞湯,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凶為產婦分娩後,血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濃度下降,這時泌乳素發揮作用,促使乳汁分泌。而母雞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它會增強產婦血液中的雌激素,從而促使乳汁分泌的泌乳素作用減弱甚至消失,從而導致乳汁不足。

然而,產婦分娩後若能吃清燉大公雞,則可使產婦乳汁增加。因為公雞肉中含有少量的雄激素,具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使泌乳素發揮作用,促進乳汁分泌。另外,公雞脂肪少,剛出生的嬰兒不會因乳汁中脂肪含量大而引起腹瀉等症狀。

羊肉是冬令滋補佳品

我國養羊已有四五千年的曆史,最常見的家羊有山羊、綿羊等。綿羊多產於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內地各省則以養山羊為主。

羊肉質地細嫩,可以烹製成多種風味獨特的佳肴,如蔥爆羊肉、火鍋涮羊肉、烤羊肉串等。因此,它備受人們喜愛,也是我國人民常吃的重要肉類品種之一。

羊肉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而低於牛肉,一般為13. 3%左右,脂肪含量約13%,介於豬肉和牛肉之間。羊肉含的鈣和鐵高於牛肉和豬肉。內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肝髒含量較高,膽固醇的含量是肉類中最低的。

羊肉對人體有大補防寒之功能,曆來被當作冬季進補的重要食品之一。祖匡醫學認為:羊肉營養豐富,味甘性熱,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作用。《本草綱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

因此,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祛寒暖身,增強血液循環,增加禦寒能力,是冬令滋補佳品。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幫助消化,適於體虛胃寒者食用。

但是,羊肉性溫偏熱,凡外感、發熱、牙痛,心肺火盛者,不宜食用。

羊肉有一種特殊氣味,俗稱“膻味”,許多人不習慣這種膻味。據有關資料報道,呈膻味的主要成分是某些羰基化合物和具有側鏈的脂肪酸,它是羊皮脂腺的分泌物。這些膻味成分是脂溶性的,因此,羊肉脂肪的膻味特別大。在皮下脂肪、羊尾脂肪和肌肉間隙的脂肪中,都含有這種膻味的成分,而肌肉部分膻味成分較少。

除去膻味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據不同的飲食習慣來進行。如羊肉中膻味成分主要在脂肪部分,所以隻要把羊肉肥瘦分開,並剔去肌肉間隙帶脂肪的筋膜,將瘦肉漂洗幹淨,可以除去一部分膻味。在羊肉下鍋時,先放少許食油焙透,待水分焙幹後再加米醋焙幹(醋的數量是肉的1/4左右即可),然後再添加各種調味品。如果清燉,與白蘿卜同煮亦可除掉其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