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階段的飲食原則

從人的一生來看,少年時處在生長時期,應以動物蛋白為主,動物為陽,植物為陰,要注意這當中的陰陽平衡。少年兒童以陽長陰消為主,所以要多吃動物蛋白,也就是說要多吃肉。

中年時期,處在生長化收藏的“化”階段,此時期人體的陰陽必須要維持平衡,所以要保持動、植物蛋白陰陽平衡,從而有利於保持身體生長的穩定而延緩衰老。

老年時,陽衰陰盛,應以益陽消陰為主,原則上是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為輔。

補陽補陰的原則因人而異。從個體來看,如果屬陽性,則應該補陰;偏陰的,就應補陽。一般而言,男多補陰,女多補陽,因為男為陽,女為陰。

吃雞肉好還是吃鴨肉好

雞和鴨雖同為禽類,但食性相差很大,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來進行挑選,才能起到既飽口福,又能養身的作用。

雞肉的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白斬、清蒸、熱炒、紅燒、熬湯等均可,適合多種烹調方法。祖國醫學認為,雞肉味甘性溫,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的作用,其滋補作用列羽族之首,對畏寒虛弱、神疲乏力的陽虛體質者,特別適宜進食。由於雞肉偏於溫熱,食用後易產生內熱,對陰虛體質的人,火熱症候者,或外感發熱時,就不宜食用。

民問常用老母雞作滋補品。母雞肉可治風寒濕痹、病後或婦女產後體弱身虛;公雞有益於腎虛者;雞心有補心鎮靜功效,因此,對心悸、失眠、健忘者有益。

鴨肉脂肪含量高,皮質較厚,肉質較老,以製作烤鴨、醬鴨、鹽水鴨等為佳。

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有滋陰補虛、利水消腫的作用,亦為滋補佳品。

對常有低熱,咽幹口燥、舌苔厚膩的陰虛體弱者,有清熱解毒滋補功能,對水腫、腹水者有扶正利水消腫作用,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心髒病、腎炎患者,有消腫利濕,減輕症狀的作用。

由於鴨肉性偏寒,對身體虛寒的陽虛體質者,如虛寒性的脘腹疼痛、大便泄瀉、陽虛脾弱、痛經者等,不宜食用。

由此可知,雞、鴨肉的營養同樣豐富,然而,它們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卻各有不同,食用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講行科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