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你有什麽事不能告訴我呢?我們是朋友啊!”這句話是楠楠的口頭禪。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在朋友們中是出了名的“大粘糖”,有事沒事總喜歡和朋友們粘在一起,有什麽心裏話都對她們傾訴,同時要求朋友們對自己也是如此。上佳的相貌與開朗和善的性格為她贏得了不少朋友。

可是“交情最好見麵初”,隨著交往時間的推移,楠楠總是隱隱約約覺得朋友們在回避躲閃她。甚至有一次她聽說,有個朋友說她"真煩人",這讓她覺得非常傷心。難道真是“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嗎?

也許因為多數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奔奔族”都將朋友看得十分重要。許多人都像楠楠一樣,希望與自己的朋友親密無間,無話不談,而且總是能夠呆在一起。可本該是越久越濃的友情卻總是越變越淡,甚至有絕交的情況出現。這讓他們困惑與不解,有些人甚至走了極端,變成一個“刺毛球”。

“他人就是地獄”是阿龍的口頭信條。"酷哥”是周圍的人對阿龍的評價。無論走到什麽地方,阿龍總是顯出一副緊繃的麵孔,好象所有人都欠他錢似的。對人的態度永遠是愛答不理,偶爾說句話也是冷冰冰的,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其實他心裏,也希望能有幾個知心朋友,在寂寞時有傾訴的對象,可是又總是害怕說出心裏話而受到傷害。崇拜《風雲》中步驚雲的他,隻好繼續以步驚雲的態度孤獨地穿梭在人潮人海中。

如何與人相處,這是一個永恒命題,也是一個永恒難題。“奔奔族”處在臭名昭著的“三高”時代(房價高、物價高、醫療費用高),處理人際關係的麻煩,讓他們充分體會到酸甜苦辣的人情世故。距離,成了一個時尚的名詞。可是,人與人之間究竟該保持多大距離呢?誰都無法準確地說清楚。於是在生活中,“大粘糖”和“刺毛球”屢

見不鮮。到底是“無話不談”好呢,還是“拒人於千裏之外”好呢,"奔奔族”迷茫了!有一個稱為“氣泡學說”的故事,很好地闡述了距離的關係。

小鎮上有一家名為紅玫瑰的酒吧,不是一個令人十分愉快的地方,可喬治喜歡這裏。兩年多了,喬治幾乎每天傍晚下班後都要到這裏坐坐。喬治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每次到紅玫瑰來,總是獨自坐在吧台最左邊的一張凳子上,一人獨處。可以少說話,甚至不說話,這是喬治喜歡紅玫瑰酒吧的唯一原因。

這天傍晚下班後,喬治像往日一樣走進了紅玫瑰酒吧。剛剛在老座位上坐定,正要向酒店老板瓊斯打手勢,一隻熱乎乎的大手搭在他的肩上。喬治本能地晃動了一下肩頭,可是那隻手並沒有挪開,他隻得無奈地轉過身來。站在他麵前的是下午被老板雇來的修理工皮騰,整個下午,皮騰一麵幫著幹活,一麵喋喋不休說個沒完。出於禮貌,喬治隻是在老板把皮騰介紹給他時說了句“你好!”,此外,沒跟他多說一句話。

"老兄,這裏可真不錯,對嗎?以後咱們可以常來這兒了。老板!來兩瓶啤酒,今晚我請客……”皮騰大聲嚷嚷著,手依然搭在喬治的肩頭。顯然,他想和喬治套套近乎。喬治望了望皮騰,把他的手從自己肩膀上慢慢推開,朝著正要拿啤酒給他們的瓊斯擺了擺手,離開凳子,緩緩向門外走去……

第二天,汽車修理工喬治走了,沒有向任何人告別,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從此,喬治再也沒有在紅玫瑰酒吧出現過。一直到瓊斯去世,這位酒吧女老板再也沒見過那個有著金色卷發和一雙藍眼睛的年輕人……

這個故事證實了一個著名的觀點:人們都有一個圈住自己的心理個體空間,像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割據一定的領土。一旦這個“氣泡”被人侵犯,就會不舒服或不安,甚至會惱怒。比如上文,當喬治的"氣泡"受到皮騰的侵犯時,他感到極不舒服。想到日後還會受到侵犯——“以後咱們可以常來這裏了”,皮騰作過這樣的表示,喬治隻得不無遺憾地采取出走作為行動的反抗。

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心理、性格、情緒等因素為自己劃定一個屬於自己的、具有較強主動性和支配權的個體空間,這個空間一旦被“侵犯”,就會感到不適,出現手腳動作增多、不停眨眼、身體僵直,甚至下意識地退避,或者一走了之的反應。"氣泡學說"給人們帶來的啟示是:隻有了解和掌握了人際交往中的人際距離和空間距離的特點,才能獲得良好的交往效果,實現自己的人際目標。

距離太近,人們往往不能看清很多東西,就會因看不清而產生錯誤的判斷;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與人太近,就會分不清是非,一味地迎合,辦事說話也會失去原則;距離太遠,人與人之間缺少必要的信任,時時處處事事計較,人情就淡漠了,人與人之間就冰冷了,這樣想必也不是善良的“奔奔族”所願意的。凡事有個度,保持

一定的距離,有各自獨立的空間,才是“奔奔族”與人相處的最佳準則。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麽也睡不舒服。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合適的距離才能讓彼此舒服,世界上最好的距離是雙方不要傷及到對方。人與人之間關係,是很微妙的。“無話不談"或許隻是一種理想狀態。有時候,彼此之間今天關係好得了不得,突然有一天反目成仇或許一下子就會變成“臭狗屎”。你所給他所說的心裏話,可能會變成他整你的話柄,他所給你漏的底或許會也會成為你攻擊他的工具。一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對雙方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尤其是在職場,如此事件常常使人後悔莫及。很多職場新人都會犯下與下文類似的錯誤——實心實意和同事交往,結果被“出賣”,於是慨歎“職場無朋友”!

小順是一個初入職場的“奔奔族”,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不知道職場上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朋友。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些事情,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很失敗,很失敗。”

“我二年前來到了現在這個單位,因為自己是一個新人,所以就希望能盡快融入部門的集體生活。我每天第一個走進辦公室,然後打掃衛生、擦幹淨桌子、燒熱水,給辦公室每個同事洗好杯子、沏好熱茶或是倒上熱水等他們來上班。逐漸,我和同事越來越融洽,也和比我大六歲的王姐成了朋友。"

"隻是,我寫的報告總是被部門負責寫報告的劉哥“斃”掉,剛開始我還自責,並努力改進。後來我發現,他是故意的,讓我忍無可忍。王姐告訴我,劉哥是那種小心眼的人,總擔心別人比他強,他每個報告都親自寫,從來不讓別人沾手。他總是刁難、擠對領導器重的人。我每次被劉哥刁難後,就會找王姐訴苦,她建議我把事情反映給部門主任。我也真這麽做了。可是我萬萬沒想到,王姐竟然會出賣我,她背著我跟劉哥說我老給主任打小報告。結果,不但劉哥恨我入骨,同事們也都開始疏遠我,我感覺自己在公司徹底被孤立了,做每一件事都舉步維艱。”

小順的事例告訴我們,人際交往真的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它有著十分豐富的區域內容,如工作內容、個人生活內容、商業性內容、學術性內容、公開內容、保密內容等等。

如何與人保持距離,古代先賢們早有評述。《論語》裏記載了孔夫子學生子遊說的一句話:“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就是說如果你有事沒事總跟在國君的

身邊,盡管你表示的是親近之意,但離招致羞辱不遠了;如果你有事沒事總跟在朋友的身邊,盡管是想表示親密無間的意思,但離朋友的疏遠也就不遠了——就是說與朋友相處,要把握一個尺度,太近不好,太遠也不好,適中最好。

孔夫子還說過:“過猶不及。”也是指把握好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不好。過分的熱情或過分的冷淡都讓人不舒服,人們彼此間不要互相侵入到個人的心靈空間,不要幹擾其個人的隱私,能把握好這個度的人,才能真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保持適當的距離,也是宇宙中的一條基本法則。距離不當,九大行星就會發生碰撞,太陽係就會滅亡。單就地球來說,離太陽再近些,就會變成一個火球;離遠些,就會變成一個冰球;就不再有花有草有人類了。自然界是這樣,人類更是如此。你愛花,就在適當的距離觀賞,鑽到花心裏去打滾,那是昆蟲的水平;你愛鳥,就在樹下聽它歌唱,舉起彈弓去打,那是孩童的無知。

如何使人與人之間有適當的距離,就要靠人的理性的自覺把握了。距離產生美,廬山是很美的,你卻非要深入腹地,那就會“不識廬山真麵目”;朝霞是美的,你卻非要走進他的內部,就隻能陷入迷霧之中。與人相處,如果距離過近,優點就會淡化,缺點就會凸顯。樹葉之所以障目,就是因為離眼睛太近。人與人之間若沒有了適當的距離,就會失去冷靜,失去客觀,失去吸引。因此,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請像玫瑰一樣,與他人保持一根刺的距離。

[雜談]

男女交往心理距離

要想把複雜的事情弄簡單,我們首先應當明確,由於人們的性格、氣質、愛好、文化素養等方麵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又往往直接作用於人際交往的方式和程度,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交往心理距離。影響它的因素又有哪幾種呢?心理專家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1.性別差異的因素

男性出於一種自尊和防衛,往往下意識地將與他人交往的空間距離拉大,相聚時身體之間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決不輕易進入對方的親密區域。女性出於一種善良溫存的本性,往往不自覺地縮小交往空間距離,女性之間相聚時常常身體靠得很近,並可以自由進入對方的親密區域。

女性與男性在確定交往空間位置上也有不同。女性總是依在熟悉或喜歡的交往對

象身旁,呈現一種“小鳥依人”的狀態。男性卻總是出現在交往對象的對麵。女性對有意無意靠近自己身邊的陌生人極為排斥,往往將其視為試圖侵犯者,作出的反應往往是重新調整自己的空間位置,把身體挪向一旁或者幹脆走開。男性則反感陌生人占據自己對麵的空間位置,視為挑釁或競爭,一般不去調整自己的空間位置,而是有意堅持不動,直到對方作出調整。

2.性格差異因素

性格開朗的人與他人的交往空間距離較小,喜歡主動靠近他人,呈現一種熱情隨和的交往態度;性格內向或孤僻的人與他人的交往空間距離則較大,往往自覺遠離他人,習慣性地封閉包攏自己,並對他人靠近自己感到極大的不適與焦慮,常常會立即作出調整姿態或防衛姿態。

3.交往場合與心理狀態差異因素

在一些較為擁擠的交往場合,由於特定的客觀環境條件的製約,人們很難實現自己以往測定並保持的交往空間距離,隻能消極地容忍他人的靠近,但若有可能便會積極地作出調整。

由於以下這種種差異,人們交往時必定需要一定的交往空間。恰當合理的交往空間距離是體現良好禮儀素養、展示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徑。和人一起共事,如果處得太遠了肯定不好,別人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合群、不便與你交往。而太近了更不好,極易讓其他人說閑話,並且也非常容易使人誤解。因此,若即若離、適中的人際關係,才是非常難得的和最為理想的人際關係。怎樣才能保持這種距離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規則:

1.對於初識者而言,相互保持自己的個體空間既能使身心放鬆,又可以給對方以矜持穩重、尊重他人之感。

2.異性之間如交往關係一般,則應相互保持較大的空間距離,以示對方的尊重。不經允許隨便進入異性的個人區域甚至親密區域是極為失禮的,而且會引發他人對“闖入者”的品行產生不良猜測與懷疑。同性朋友、同伴或同事之間則無須拉大空間距離,以免給人故作清高、自命不凡、難以交往之感。

雙方交往程度深,交往的空間距離便自然縮小,彼此往往能夠進入對方的個人空間甚至親密空間。交往程度淺,交往雙方之間不大了解,交往的空間距離便會自然拉大,以示禮貌並為自己設防。

3.如果對方心情愉快、情緒樂觀,所處環境又較為溫馨和諧,不妨縮小與之保持的空間距離,給人一種真誠友好之感;如果對方心情不佳、情緒緊張,所處環境又比較惡劣,則應自覺拉大彼此的空間距離,給人以自我調節、恢複常態的機會和時間,

同時也表現出尊重和體諒他人的修養。切不可見對方狀態不良時,過分估計自己的能力,不顧他人的心理感受而故意縮小交往空間距離,這種非禮之舉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使雙方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