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能直接影響身體衡

彌爾頓這位失明的詩人在三百年前就發現了這樣的真理:

心靈,這自創的殿堂,

它可成為獨造的天堂,

也可成為孤單的地獄。

海倫·凱勒與拿破侖就是這個道理的正反麵範例。集榮耀、富貴、權力於一身的拿破侖曾遺憾地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根本沒有六天快樂的日子。”然而盲、聾、啞的海倫·凱勒卻說:“人生是多麽美妙啊!”

愛默生的短文《自信》的結尾很精彩:“一次勝利的政治活動,地產利益豐厚,你病體痊愈,久未謀麵的朋友重逢,或任何其他使你興奮非常的事物,都可以使你輕易地想到好日子就在前麵。不要被表象迷惑,世事並非如此,除了你自己,沒有別人能帶給你心靈的安寧。”

斯多葛學派大師愛比克泰德曾經警告世人:擺脫錯誤的心理觀念,比割除身體裏的毒瘤更重要。兩千多年前愛比克泰德說了這句話,不過現代醫學還是支持他的觀點。羅賓遜醫生聲明,住進霍普金森醫院的病人中有五分之四受到情緒及各種壓力的困擾,功能失調之類的疾病更是受到嚴重的精神因素的影響。

當你麵對困擾,焦躁不安或神經緊繃時,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威廉·詹姆斯是實用心理學的宗師,他經過觀察曾這樣評述:“行動似乎隨著感覺走,其實行動與感覺是同時進行的,憑意誌控製行動,也就可以間接控製感覺。”

換句話說,雖然人們不能一下定決心,情緒就立即改變,但是大家完全可以做到的是改變行動。當我們改變行動時,感覺就能自動改變。威廉·詹姆斯的解釋是:“如果你愁眉不展,那麽能立刻變開心的唯一方法就是感覺開心地坐直身體,並假裝很開心的樣子去說話辦事。”

他這簡單的“小把戲”真有效嗎?去試試看吧!先在臉上綻放出一個真正的微笑,雙肩放鬆,深吸一口氣,然後唱首歌。如果不會唱,就吹口哨,要是不會吹口哨就哼個曲調。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明白威廉·詹姆斯的意思——如果你的行動表現出的是快樂,就不可能總是在心理上保持憂鬱。

美國加州的一位叫作喬尼的女士,如果她明白這點,那麽她就不至於每天鬱鬱寡歡了。她老了,還是個寡婦——這種情況確實有些淒涼——她還能表示出歡樂的心情嗎?心情當然好不了,如果你向她問好,她會說:“呃,還不錯吧!”但她無奈的表情及冷淡的聲音分明表示著:“唉!天哪!你沒見我這麽落魄嗎?”她顯然認為,你生活得那麽快樂,還要在她的麵前炫耀。其實,比她不幸的女人多著呢:她故去的丈夫留下的保險金讓她一輩子也花不完,而且獨立的子女也給她安排了一個家。但是笑容很少光顧她的麵頰,她埋怨三位女婿自私挑剔——雖然總在女兒家中拜訪數月之久。她還埋怨她的女兒吝嗇、一毛不拔——可她自己更是像鐵公雞,守財奴一樣分文不花,“我必須用來養老!”她真是苛求甚嚴。對自己,對家人一定要這樣嗎?太遺憾了——隻要她願意改變,她完全能讓自己從怨婦轉變為慈祥長輩。改變,隻需要從一個簡單易行的行為開始,即展露笑容,盡量多付出一點仁愛之心,而不是使自己陷於痛苦囹圄之中。

另一位有悲慘遭遇的男士可就不一樣了。

盎格特先生因精於此道而快樂至今。10年前盎格特先生得了猩紅熱,康複後,卻被告知得了腎炎。他走遍天南海北,遍訪各地名醫,偏方也嚐試了不少,但病情始終不見起色。

之後,一種並發症又困擾了他——血壓突然上升,經醫生測量後發現,他的血壓上升到214毫米汞柱。當時情況嚴重,醫生讓他家人最好預先為他準備後事。

他說:“回到家,確認我的保險都已支付,接著向所有人承認我的過錯,之後陷入消沉絕望的情緒中。這種氣氛使大家心裏都不痛快,愁容滿麵,我自己也無法自拔。過了一個星期哀怨淒涼的日子,我對自己說:‘現在這樣可真傻!要是一年內都活著,何不快快樂樂地度過今朝呢?’於是我全身放鬆,微笑著麵對每一個人,表現得一切正常。其實這些都是假裝出來的,但我一直讓自己盡量表現開心的一麵,結果不但使我家人受益,也極大地幫助自己恢複了健康。

“這樣做之後我發現,我開始感覺良好,就像我假裝得一樣好,情況越來越奇妙,直到今天——我的死期早已過了數月。我不僅生活開心、身體健康,連血壓也降了下來。有一件事我能確定:如果我一直抱著必死之心,醫生的預期結果一定會發生。然而我讓自己的身體有機會自我康複,完全是因為心態的轉變。”

讓我們來提個問題:假如表現出積極的行動就能讓心中充滿積極樂觀的想法,繼而就能挽救個人的生命,又何必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費神勞心呢?假如做出微笑的表情就能創造快樂,又何必使自己和其他人難受呢?

千萬別忘了威廉·詹姆斯的格言:“隻要將一個人的心態由恐懼轉化為奮鬥的力量,就能克服任何障礙。而隻要將一個人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出勇敢而非恐懼,他的心就能勇敢奮進起來。”

威廉·詹姆斯所揭示的表現原理被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表現出一種情緒不僅僅能影響我們的情緒,更能直接有力地影響我們的身體,製造出正能量。比方說,隻要大踏步走路,我們就會更快樂,情緒高漲;而拖著腳走路的人就容易情緒低落,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