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轉變

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值得慶幸的是,他在跌落過程中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還沒等他緩過神來就發現,頭頂上那隻老虎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而當他低頭一看,懸崖底下竟然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極度絕望過後,他忽然釋然了:反正已經無路可走,再害怕也沒用了。平靜下來的他環顧四周,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就可以采摘。於是,他伸長了手摘下了野草莓,塞進嘴裏咀嚼,長歎道:“真甜啊!”

什麽是內心的寧靜?寧靜並不是一種方法、一門技術,你無法學習它。它其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轉變,一種成長。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電腦裏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手邊放著手機,麵前攤著一本書,結果你會發現,書裏的內容你幾乎沒法靜心看下去,因為你需要經常調整曲目,或者看看手機裏麵是否有信息。當我們習慣了同時做幾件事情時,即使我們真的有了空閑時間,也無法專心做好一件事情。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因為我們的內心始終處於紛亂的狀態。

現代人,尤其是熱愛工作的人,總是想方設法給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每個時段如果不排滿各種活動心裏就不踏實。然而,像這樣需要精心計算活動間隔的工作就真的能讓我們踏實嗎?未必。我們常常需要放棄午餐,節省睡眠,但我們收獲的往往是丟三落四,專注力的下降,以及煩躁的情緒。

戴維曾經也是這樣一個人,直到他因為工作需要到學校脫產進修一年,情況才發生改變。他發現自己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安靜而清閑起來。學業雖然忙碌,但因為沒有了大量的活動,他的生活節奏就變得慢而有規律:每天早上8點醒來,上午是學習時間,中午吃飯,下午自修到3點,然後是散步或者運動,晚上泡在圖書館裏或者回宿舍寫作業,然後睡覺。如此,周而複始。

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他發現自己的專注力迅速得到了提高。他那段時間看的書和論文比前兩年加起來還要多好幾倍。他還思索了許多問題,並寫了一些現在看起來還是很有質量的文章。這讓他擺脫了多年以來憂慮和不安的根源,那就是如果不把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的話,就會覺得沒有足夠的收獲。

進修結束後,戴維有意識地調整了生活節奏和心態,主動選擇慢一些的生活方式,工作也選擇平和而有節奏的,這樣他不但保證自己每天都有足夠時間睡覺和休息,還讓自己的內心獲得了無比的寧靜。

當我們的內心不夠寧靜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專注力來解決複雜重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情緒會極大程度上壓倒理智。因為我們沒有心力進行複雜決策,就隻能靠直覺做出判斷,而直覺又會極大地受到情緒的影響。於是,一切決定都變成了情緒的決定,這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不論你是在又一次堵車時怒火中燒,還是在超市的長隊中鬱悶得想罵人,或者是任何你無法多容忍一秒的場合,在這些令人厭惡煩躁的情景中,其實你仍然可以保持心境的平和與寧靜。

也許你已經在這條路上經過成百上千次了,你也許認定自己對路邊景致了如指掌。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你多麽細心,你也難免會習慣地忽略很多途中的美好事物。比如低垂的樹枝、被晚霞映紅的雲朵、磚牆上投下的樹影、灌木叢中偶爾竄過的一隻貓咪。時間就在這些美好的觀察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你的身心也從中得到了放鬆。

當你聽到老板用那種不太愉快的聲音呼喚你時,是不是有些恐慌?這時學會在短時間內調整心態非常重要:深呼吸是必須的,然後在前往老板辦公室的路上不斷地告訴自己,即使我做得盡善盡美,在老板眼裏也不可能完美;然後想象用手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訴自己,老板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脆弱的時候,而你要做的,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來反觀自己的工作。

據說有人喜歡在浴室裏放個小鬧鍾,然後一邊看著鬧鍾思考問題,一邊以驚人的速度塗肥皂;還有人喜歡嘴裏叼著麵包,往公文包裏急匆匆地塞文件,出門前再一口吞掉杯子裏的咖啡。其實,他們肯定能夠從容地做這些事情而不會浪費時間,而匆忙地做事可能會讓他們更著急,比如水濺得浴室裏滿地都是,比如弄灑了咖啡,結果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打理這一切。所以,試著慢一點,不緊不慢地做事情,你會發現原本僵硬、高聳的肩膀漸漸鬆弛了,你的臉部表情也不是那麽繃緊了,你開始品味不慌不忙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