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第四步:高情商溝通2

那麽“氣場”到底是什麽?“氣場”又是怎麽發生的呢?

一、氣場是什麽

氣場的本意是宇宙磁場間的氣流,後來又被擴展為你的語言或行動給你所在的環境創造出的氛圍、形成的氣勢。

有些人把氣場等同於氣質,或者把氣場認為是氣勢,這兩個認知我覺得都有一定道理,但還不夠全麵。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的悄然流露,氣勢是你表現出來的力量、影響力和感召力,我理解的氣場是既有氣質又有氣勢。

在說話中要建立你的氣場,就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意,言之有境,讓你講的內容充分體現你的精神和信念,反映你的格局和遠見,大家關注你的“神”勝過關注你的“形”,這就是氣質的部分。同時你又能夠在現場喚起大家的共鳴,讓大家能夠進入到你的遠見之境中,或者進入到你描繪的藍圖裏,跟隨你看到、聽到、感受到。這樣的共鳴自然形成一種內在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現場形成心流(美好的感受在內心流動,形成幸福感和快樂感),形成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吸引,這就是“氣勢”的部分,於是,氣質加上氣勢就形成了氣場。《氣場》的作者皮克·菲爾博士曾經說過:“氣場是吸引力,也是魔力,是某種具備神秘能量的魔咒,它使得人們的目光總是被你吸引,不論你在做什麽,都能讓你受人關注。”那個具備神秘能量的魔咒應該就是你的語言中對於信念和願景的描述,為什麽被你吸引,因為通過你的語言在他心中產生了心流,所以禁不住被吸引,想關注。

二、怎麽說話才能建立起氣場

從上麵的描述,我們知道了說話有氣場的重要性。那麽對於我們普通人,怎麽讓自己說話更有氣場呢?

1.形體要舒展,要挺胸抬頭。

小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坐要坐端正,站要挺胸抬頭。有氣場的直接表現就是要挺胸抬頭,展示一個良好的形象。讓對方看到你的精氣神,你的自信微笑,給大家傳達一種陽光幹練的形象。

我們經常講話不知道手放在哪裏,腳站在哪裏。我有一些朋友就經常有這樣的小動作:有人會把雙手緊緊抱在胸前,這其實是典型的防禦和戒備的暗示,很難讓人跟你靠近;有的會手指拿著話筒或者鉛筆邊轉邊說,轉的過程是他思考的過程,卻很難讓聽者專注或者提升你個人的影響力,聽者會覺得你很焦慮或者緊張;有的會把雙手背在身後,邊走邊說,這個是典型的老幹部動作,你可以講得很權威,卻讓人產生不了親近感。

所以,你可以做一係列最簡單的手部動作練習,把雙手打開,自然地放在身體兩側,跟隨你的講話做一些動作;你也可以俏皮地用一個手叉腰,一個手打開邀請大家參與;當你說到重點的時候,你可以把手舉高,這可以帶來向上的力量。

很多人一上台講話腳也不知道如何安放,有的一直抖動一條腿,有的始終在一個點上站得筆直,有的一直在台上低頭走來走去,這些都不會建立你的氣場。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然地和大家互動,始終麵朝前方,該站立的時候站立,配合你的手勢和表情,不會讓你顯得僵硬,該走動的時候走動,但你的眼光總是在聽眾身上,你知道踱步的分寸,你始終在舞台的中央部位。

講話的時候要盡量讓自己放鬆,放鬆是最好的自信。把聽眾當作朋友和家人,你想和他們講講話,也想聽到他們的反饋,你的眼神千萬不要直勾勾的,也不要隻是低頭望地抬頭看天,你可以用眼神和聽眾互動,可以即時了解大家對內容的反應,做出語速和內容的及時調整,放鬆會讓你對現場有敏銳度和掌控度。

2.要有底氣,注意平常的積累。

想要說話有氣場,說話的時候,就一定要篤定,語氣不急不慢,吐詞要清晰,聲音要洪亮,但記住聲音洪亮並不是讓人覺得你要吵架,而是給人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在說話中,盡量不要用不確定的語言,比如這件事可能是這樣的,我好像有點明白,我大概可以接受。“可能”“大概”“好像”,這樣不確定的語言都會嚴重影響聽眾對你的信任度,進而影響吸引力。

說話的底氣往往來自充分的準備,和自身平日裏的積累,有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你積累得越多,你在現場表達的就越自如,即使現場有人向你提出各種你事先沒有準備的問題,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積累的知識給到對方滿意的回答,而談吐間的微笑、平和、淡定讓你自然而然溢出氣質,現出氣場來。

我曾經給我的同事們舉了一個例子,告訴他們一定要多學習多讀書:你看天鵝在水麵上多麽優雅、怡然,但是你知道它卻在水下不斷地滑動它的腳蹼嗎?你看到的那些優秀人士,在現場能夠那麽瀟灑和自如,背後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流了多少汗水。所有的底氣除了少數天分,更多的是勤奮!

3.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神、言之有境。

講空話、講大話,不管你怎麽大聲、怎麽滔滔不絕,也無法建立起你的氣場來。所以,講話一定要言之有物,有主題、有內容、有故事,你說的內容和你自己越貼近,就越容易打動聽眾,因為你自己的故事最真實。

想建立氣場,光是普通的聊天還不行,你還需要有氣勢,氣勢來自你的追求和堅定的信念,這就是言之有神。你在講話中你想傳遞的精神是什麽?你相信什麽?你相信的程度有多強?是知道為何故能忍受任何,還是我隻是相信一下;是幹錘百煉始終堅信,還是說說而已口頭相信,這都會對聽眾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你的堅定會產生強大的氣場,讓大家因為你的相信而產生同樣的向往。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專門提過“境”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有我之境;“夢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無我之境。說話也有創造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有我之境就是我正在建設的當下,目前有什麽樣的成果,可以把結果和數據告訴大家,讓大家也在你的畫麵裏感受這樣的成果。無我之境,就是我相信通過大家能夠共同創造的未來,那裏充滿美好,那裏每個人都是貢獻者和獲益者。無我之境,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你把一個美好的藍圖展現給大家,讓大家也相信這個未來,並和這個未來產生了強烈的連接,這就是氣場。

我和你變成了我們,陌生人因為看見未來而建立了磁場,而創造這個磁場的你就自然有了氣場。所以能建立氣場的人往往是一個相信未來,活在當下又放眼未來的人,是一個打開而又充滿力量的人。

大多數的人因為看見所以相信,成為一個有氣場的人,則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比如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比如騰訊的新使命,科技向善;比如AA加速器的使命,發現和助力未來的改變者,“改變者絕不是苦行僧,而是不斷挖掘潛力,發現樂趣,用持久的**和熱愛,去探索世界的未知,去推動人類的進步。”正是這樣的信念和這樣對未來的畫麵感讓我們有了大家心中的“氣場”。

劃重點:

氣場是氣質和氣勢的結合,通過刻意練習每個人都能形成自己的氣場。氣場練習小技巧:抬頭挺胸、控製語速和音量、言之有物。所有的小技巧都需要提前準備、反複練習。氣場的宗旨是要心中有信念,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本章節的工具卡:

做一個關於氣場的小練習,就是演講的站姿,怎麽讓自己看起來自然、親和又有氣場。

·抬頭挺胸

·保持微笑

·雙腳同肩寬站立

·可以在演講台中央點的左右兩米走動·保持眼睛看向第一排觀眾

·雙手始終打開,朝前朝上

·目光堅定不飄移

最高級的說話,是讓人感覺舒服

一、你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

我們應該都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可能貌不驚人,在人群中並不驚豔,卻在無形中給人一種特別的魅力,笑眯眯的眼神,即使不說話也讓人感覺很溫和,很值得信賴,你很想與之親近。

還有一些人,可能身份高貴,資產豐富,但跟他聊幾句之後就不想聊了,甚至看到他,你就不想說話,不想靠近。

前一種就是讓人舒服的人,如沐春風,說的就是和他們在一起的感覺。後一種則是讓人不舒服的人,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舒服”這個詞很簡單,但做起來太難。其實,讓人感覺舒服的人和讓人不舒服的人,與這個人的身份、地位、職業、金錢以及高矮胖瘦、衣著打扮等基本無關,而是跟內在的修養和思想層次息息相關,那些內心豐富、思想層次高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也更在意平等的意義。

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讓人舒服的人”是對人極高的評價,這也是我的目標。我是個邏輯控,又比較注重閉環思維,跟別人溝通時總會輕易挑出別人的問題,所以,在工作中有些人會覺得我要求高、嚴厲,我的做法或許是對的,但不得不承認,這個過程不那麽讓人舒服。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提到我,說V姐是一個讓人很舒服的人,而不是說我是個超有思想的人。因為讓人舒服的人,會讓人不自覺靠近,見賢思齊,反省自我,然後改變自己。

二、如何讓人舒服

改變自己,這是人類最突出的能力,我們都在為改變而生。那麽,怎麽做既能保持自我風格和原則,又讓人感覺舒服呢?

1.不進攻

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很有攻擊性的人,別人還沒說完話呢,他就已經準備好了要反駁,“這個事情做得很差”“這個方案太垃圾了”,脫口而出這種直白而尖銳的話。對於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會對這種話反感,而產生自我保護,要麽就是跟你來一番激烈爭辯,要麽就是甩給你一句“你行你上啊”。不管是哪種,戰爭都挑起了。畢竟人性就是如此,總愛爭輸贏,這個爭論的過程肯定是不舒服的。

但也有一種情況,別人做得真的不好,征求你的意見,你怎麽表達你的態度,又讓人舒服呢?這時你可以從你個人的身份,以幫助為出發點,提出客觀的意見和建議,如果可以多一些時間,還可以幫助他一起分析方法,哪種最有效,為什麽,共同來完成任務。提供建議和方法,表達理解,客觀地分析和解決,而不是挑釁和進攻。

2.不刻意奉承

讓人舒服的關係一定是平行關係。當然有不少人是喜歡他人來稱讚自己,表揚自己,甚至奉承自己。什麽是奉承呢?我理解是脫離平等關係,刻意建立的高低對話模式,我自己是不太喜歡那些對位高權重的人就說不同話的人,或者那種欺軟怕硬、看人下菜碟的人。所以,對話中不必刻意地仰視他人,也不要總是對人刻意奉承,這樣未必會讓對話的對象舒服。

當然,這裏麵還有謙遜、謙卑和奉承的區別,當你麵對一個新領域,麵對陌生的人,你以謙遜甚至謙卑的態度來溝通和學習,發自內心的尊重:每個人身上都有我要學習的地方,認真傾聽,專注學習並給予反饋,和每個人談話都能把自己壓得很低。這其實是人生的修行,大多數人做不到,如果能把謙遜和謙卑變成習慣,那這個人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

3.不批判,不評判

批判的意思是批評,下斷言;評判是評價,下斷言。不批判很好理解,但不評判也很重要。因為評判就意味著你站在了製高點去審視別人、評價他人的對錯,而且評判事情還好說,一般人或許能接受,但如果隻是以主觀看法去評判他人,並且試圖讓對方接受,就會讓人反感。比如你說這個人是OK的,或者那個人是不 OK的,言之鑿鑿,有理有據,但是被你說的人未必舒服,說人家不 OK,你憑什麽去說人家不好呢,對方聽了,即使你是長者他心理也不會舒服。同樣,說人 OK,你又以什麽立場去說你這人做得不錯,其實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即使你說“我就是客觀評價,隻談個人觀點,不論對錯,你可以采納也可以不采納”,可是這樣的語言是不是也讓人覺得不舒服,說了就是說了,評判就是一種有斷言的觀點。我們何德何能,能對別人做判斷呢?

4.不喧嘩

總有一些人,喜歡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大聲說笑交談、大聲打電話恨不得所有人聽到他說什麽、大聲玩鬧等,說話帶點髒字還特別用力的那種,生怕別人聽不到,或者歪躺著,或蹺著二郎腿還使勁抖,遇到這樣的人我幹脆離開這個場合,或者找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待著,能離他多遠就多遠。

能夠關注到公共場合,做好自己應該是基本的禮貌,但確實有一些人是沒有顧忌這些。所以,讓自己在語言上成為一個不給他人添麻煩的人,最基本的一項就是不要大聲喧嘩。我大概隻能忍受兩種喧嘩;一就是這個人講的話很有內容,很有水平,他隻是嗓門大而已。第二就是孩子控製不住的突然哭鬧。

5.不虛偽

讓人舒服的最大前提是真誠,不裝、不端,你語言呈現的就是真實的自己。都是成年人,誰也不比誰笨多少,你要是裝,或是吹牛、虛偽,別人很快就看出來了。我記得在2009年剛進入到一個新的行業,那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行業——服裝行業。在第一次開企業經營例會時,我看到幾個數據和其他的差距很大,就立刻詢問為什麽是這個結果。我問完,當場好多參會者竊竊私語,老板也撓了撓頭,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就這麽晾了過去。我感覺自己問了一個非常愚蠢的問題。等會後,公司的副總過來跟我說,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後麵的原因,但大家知道說了也沒用,所以幹脆不說。我問為什麽不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徹底解決掉呢?

他說,這個會動及很多人的利益,不太可能解決。我說,即便如此,在下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我恐怕仍然還會追問。

因為,我相信做一個真實的人,哪怕無知,也比裝懂更讓人舒服。

我寧願你是一個真實的反對者,也不想要一個虛偽的支持者。真實的反對者,可能暫時不讓人舒服,但長遠來看,這是真正的、值得信任的朋友;而虛偽的支持者,可能短期讓你舒服了,但時間久了肯定會讓你大不舒服。

6.不驕奢

一般情況下,驕傲、傲慢的人,多半也奢侈,所以我把這兩類人歸在一起。

我身邊的朋友裏,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就是典型的樸素形象,每天背一個舊舊的包,穿著普通的衣服,說話也完全沒有架子。還有樊登,永遠穿著印有“樊登讀書”LOGO的寬鬆的 T恤或者套頭衫,跟人總是笑嗬嗬的。但就算第一次見到他們的人,也絕不會覺得他們簡單。他們越把自己當成普通人,給人的氣質卻越不凡了,隻要跟他們交談兩句,你就會被他們的思想寬度和深度吸引,又不會有壓力,相處非常舒服,在我心裏,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佬。

其實,真正的大企業家,成功人士,大都是非常謙和低調的,他們更願意把自己活成一個普通人,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和所謂的優秀。

讓人感覺舒服,就是最好的修養,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劃重點:

溝通中能讓別人感到舒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吧!你需要:不挑釁進攻、不刻意奉承、不隨意評判、不喧嘩、不虛偽、不驕奢。

本章節的工具卡;

要做到讓人舒服,你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當你再和人說話的時候,記得帶上這張工具卡:

1.不進攻

2.不刻意奉承

3.隨意評判和指責

4.不喧嘩

5.不虛偽

6.不驕奢傲慢

平等對話,不爭無意義的輸贏

在我女兒6歲的時候,我陪著她讀了一遍《小王子》,女兒和兒子差距6歲,今年兒子6歲了,我陪著兒子又讀了一遍《小王子》。每次想到這本書,就想起小王子的憂傷,你畫的那隻羊如果吃了我星球上唯一的花怎麽辦呢?

書中的“我”在小時候畫了一個把大象吞下去的蟒蛇,可是給每一個大人看,大人都說這是一頂帽子,於是“我”再也不問了。直到長大後,有一天“我”和我的飛機掉到一個沙漠裏,在那裏“我”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請“我”幫他畫一隻羊,“我”畫了一隻,小王子說這不是他想要的,連續畫了好幾隻,小王子都說不對,“我”幹脆畫了個盒子告訴小王子,羊就在裏麵,小王子反而欣喜若狂,是的,這就是我要的那隻羊,小小的,它在盒子裏睡著了。

書中的“我”不知道小王子對“羊”的標準,當“我”不再執著於畫羊的時候,小王子卻看到了那隻他想要的“羊”。

《小王子》這本書之所以那麽經典,就是在提醒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即使是小孩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大人其實有那麽多的偏執、愚蠢和自以為是,卻始終覺得自己是對的。

所以,每一個人對於事物的評價標準是截然不同的,你一定要用你的標準來評價他或者讓他按照你的標準做事,那麽最後不是雙輸,就是一個人沉默了,選擇聽從於另一方,或者幹脆不表態,不告訴你他的真實想法,像個機器一樣在你身邊用你的標準工作、生活,也許很精準,但卻沒有熱情、沒有自驅,因為那隻是你的標準,他始終無法將心注入。想想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孩子,這是個多麽可怕的事情,他的人生就是在過著拷貝、粘貼的大人的生活,完全喪失了發現和成就自我的樂趣。

在前麵的章節我提到過這本書《不管教的勇氣》,裏麵有提到對於孩子不管教就是既不表揚也不批評,隻有在這樣的方式下,才能讓孩子真正對自己負責,成為一個心智完整、敢於擔當的孩子,而不再依賴於或者過度關注於他人的評價。其實作為大人的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

那麽除了表揚和批評,我們還可以如何表達和溝通呢?

一、進行開放式溝通

比如“你覺得今天天氣怎麽樣?”就是開放式溝通的開始,在你身邊的人可以暢所欲言他對於今天天氣的看法,有人也許會說不錯,很晴朗,你可以繼續問為什麽不錯啊?有人說有點糟糕了,你可以問他為什麽糟糕啊?你們之間可以不斷地遞進,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隻是分享彼此的觀點。雙方都可以好奇,都可以通過對話去了解對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關心什麽,他看待事情的標準是什麽,他會因為什麽而影響情緒。

反之,“你覺得今天天氣是不是很糟糕啊”,這就是封閉式溝通,其實你已經預設了一個答案,就是“糟糕”。對方如果和你感覺正好一樣,回答是,你們也許有共同語言成為知己。但如果說不是,你覺得和你不一樣,有可能想說服他;或者他擔心說不是會讓你不開心,幹脆回答是啊,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提的是非題,你覺得這個人好不好?你覺得這個事情是不是應該這樣做?你怎麽可以這麽做呢,你覺得你傻不傻啊?你是不是想和他一起玩,不和我玩……當這樣的話一出去,其實結果就可以想到,你必須做出和我類似的,或者滿足我心裏答案的選擇,否則對話就到此為止了。

所以,要想平等對話,首先懂得打開自己,也打開對方的話匣子,讓對方可以安全而快樂地參與進來,不用擔心被評判、被歸隊。

二、先講一個故事吧

《小王子》風靡了這麽多年,因為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寫給大人看的關於孩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作為大人的愚蠢、傲慢和偏見,懂得了孩子的世界是那麽美好單純,又那麽敏感脆弱。

故事沒有評判,也不需要你去評判,卻能讓你有所思考和啟發。

所以,有時候講個故事也是平等溝通極好的方式,講講關於自己的故事,講講你最近看過的文章,或者聽到的趣事,說說你對此事的看法。當然這隻是你的看法,你也想聽聽其他人怎麽看,當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麽做呢?

因為一個故事,你會創造一個場景和畫麵,很多人因此可以參與進來,身臨其境,可以暢快地談出他的觀點。所以,隨便聊一個故事,都可以開始一段平等而快樂的談話。

三、恰當地“示弱”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最難的大概就是承認錯誤了,尤其是東方人,更難說出“對不起”“我錯了”這六個字,覺得說出這六個字好丟臉,會沒有麵子。

我的同事就曾經對我說,老板,為什麽我們意見不同的時候就非得聽你的,你的也未必就對。我的女兒也曾經跟我說,媽媽,你總是以為你了解我,其實你根本不知道我真實的想法。

其實當他們說出這樣的話時,正是一個暗號,一個要求建立平等溝通的暗號,說明他們覺得不平等,他們話裏有話,他們想和你討論觀點,希望被聽到和被尊重。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覺得受到挑戰,回答“你在說什麽呢”“你就得聽我的”,這次對話基本完了,而且你的同事、你的女兒都會放棄再和你平等交流的意願,你把平等溝通的機會毀掉了,我曾經就毀掉過無數次這樣的機會還渾然不知。

所以,這時候我們要說的不是“你說什麽!你就得聽我的”,而是“對不起,也許我錯了,你能不能說說你的觀點,我想聽你說”“對不起,我可能忽視了你的真實想法,你能告訴我嗎?”這樣,我們才能挽救一個平等的,甚至深入的對話;我們才有可能挽回身邊你最親近也最在乎的人,建立真正親密的、無話不談的關係。

四、不要凡事“講道理”

很多事情真的沒有道理可言,我是一個超級邏輯腦,大概之前在世界500強工作了很長時間,且一直和戰略打交道,所以,凡事都喜歡講道理、講邏輯,有原則有標準堅決按照原則和標準辦事,沒有原則就努力設定原則。

有一段時間,當同事跟我講一件事情,我發現邏輯混亂的時候,就非常不耐煩,不等他講完就會強行打斷,“你到底想講什麽”“你的理由是什麽”“你講的事情毫無道理,這樣溝通太低效了”。有一天,一個89年的女孩說著說著就怒了:“你能不能耐心聽我說完,我還沒有講完,你就打斷了,我覺得我很有道理,你憑什麽說我沒道理。”她一急,我反而安靜下來,一句話不說,等她全部講完,我終於明白她確實有她的道理,隻是她把我想聽的道理放在了最後,而不是前麵或者中間。

還有,她對事情的看法也很有她的態度,和我理解的“道理”不一樣,她更看重大家的感受,對於年輕人來說道理和邏輯沒有那麽重要,感受更重要,大家不會為道理買單,卻會為感同身受、“我們是一類人”而買單。

所以,其實“講道理”有時候並不是平等溝通,放下“道理”,談談感情,反而能夠建立起更強的同理心和認同感。

曾國藩說過“天下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意思是隻有先放下自己心眼心思和主觀臆斷,難得糊塗、保持善良,才能讓絕大多數人的心眼和盤算消除,讓絕大多數人的矛盾和怨憤消失。那麽讓我們單純一點吧,學習如何平等地、不加評判地溝通;懵懂一點吧,有時候輸贏和對錯真的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麽重要,那些在你身邊的、願意和你交流的人其實更加重要。

劃重點:

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爭輸贏。就像《小王子》揭示的那樣,開放式的溝通、適時穿插一些小故事更能讓對話順利進行。另外,恰當地“示弱”以及在對話中投入更多真情實感、避免過多地講道理,也能讓談話對象體會到平等和尊重。

本章節的工具卡:

嚐試兩個小練習吧,也許你覺得很難。

1.連續30分鍾,隻問開放性問題,一且封閉式問題你就輸了。

什麽是開放式,就是給出一個問答題,讓對方滔滔不絕陳述場景和回答。

什麽是封閉式,就是給出一個選擇題,隻有YES/NO這樣唯一性的選擇。

2.學習一下示弱,和看起來比你弱小的人真誠地道歉,說出“對不起”“我錯了”。

像朋友一樣和你的孩子交流

這是很多年前,當我的女兒隻有4歲的時候,我隨手記錄的文章,今天收錄在這裏,不僅想提醒我,也想提醒你,在交流上,孩子是你最好的老師,如果你能像朋友一樣和你的孩子交流,那麽你就可以像朋友一樣和每一個人建立最美好的溝通關係。

一、當孩子知道了人生除了美麗還會有意外的時候10月的一天晚上,堯堯臨睡前突然大哭起來,當燈關掉的時候,她叫起來:我不要地震,我不要地震,媽媽我怕。我問她為什麽會地震呢,是不是學校裏收到什麽訊息?堯堯隻是搖頭,但是眼淚已經嘩啦啦地流下來,不斷地說我怕。

於是我跟她說三隻小豬的故事,隻有像豬大哥和豬二哥那樣偷工減料,用木頭、稻草或者不牢固的材料建造的房子才會被地震震垮掉,像豬小弟用石塊建起來的房子是不會被震垮的,我們的房子是結實的,是用鋼筋和水泥做起來的,地震來了也不容易倒塌。於是,女兒問,那什麽是鋼筋呢,我說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粗細,很結實,把整個房子撐了起來。堯堯聽了似乎對地震放心了。

盡管這樣講讓女兒放心了,可是自己內心卻覺得有些不安,小豬的故事畢竟是童話,如果真的有地震,還真的需要掌握一些防震的保護措施,這一點自己做得不好,回頭要補課,再好好跟女兒講。

可是還沒過一分鍾,堯堯又大哭起來,媽媽有壞人,壞人手裏有槍,我怕。我連忙說有媽媽在不怕,隻要不要一個人待著,出門一定要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就不會有壞人。堯堯還是說怕,我說那下周讓爸爸帶你去學跆拳道好不好,有壞人我們就把他打趴下,堯堯哭著說,沒用,壞人有槍。我不知道女兒今天連續大哭的原因,但是一定是有一些訊息讓小小的她產生了不好的記憶。我問她是不是學校裏聽到什麽了,或者在電視裏看到什麽,她隻是一個勁地搖頭、哭。

既然女兒知道了有壞人,而且知道了有些壞人手裏真的有槍怎麽辦?我隻能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我跟她說,如果你一個人在家裏,有人敲門一定不能開門,即使是有爸爸媽媽在家,有人敲門你也不能自己一個人跑去開門;出門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即使真的碰到了壞人,記住你是天使,你可以給他講故事,教他唱歌,天使是可以把壞人變成好人的。堯堯聽了似乎好一些,可還是會說媽媽我怕壞人。

在回答完這個問題,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出童話世界,麵對一個複雜的世界,我很想知道: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和老師,麵對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了,在今年5月的時候孩子一下知道了人會老去,人有生死,會說,媽媽我不要你死,我長大了,你都老了。而在10月的時候孩子知道了人生會有意外的可能,在我們身邊不僅有好人還有看不見的壞人,當孩子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是繼續用童話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讓她繼續活在一個美麗的世界裏,還是告訴她預防的方式?

大人們總需要麵對孩子一天天對這個世界更加多元的認識。

我用了天使感化的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點不可取。第二天,我和堯堯爸爸說了這事之後,堯堯爸爸的反應是:當小朋友遇到壞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喊,讓旁邊的人聽到,可以及時趕過來,大人可以過來幫助,壞人一害怕就逃跑了還有呢?讓孩子記住父母的電話和110的電話,一有機會就要打電話出去。

還有呢?也許有一天學校可以有一個家長活動會,我們可以和孩子、和老師做一個頭腦風暴,去用輕鬆的方式客觀地麵對這樣的事情,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

成長中,孩子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而正視這些問題並且找到合適的回答方式是家長和老師都要思考的,既讓她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又仍然保持她快樂而積極的心態,對這個世界依舊充滿安全感。

二、學著用更多的互動和啟發式問題來給孩子講故事不久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關於教育的文章,文章說的是,在課堂上同樣講《灰姑娘》,美國和中國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教育方式。美國老師總是在問問題,問的問題開放而多元,讓孩子們去想每個角色為什麽那樣做,如果你站在他的位置,你會怎麽做。包括那個繼母,她為什麽不肯讓灰姑娘去參加舞會,如果你是灰姑娘的繼母,你是否會阻止灰姑娘去。當啟發孩子們討論時,發現背後都有一個正麵的理由。從這樣的啟發中孩子們看到了人性,也懂得了積極正向地思考問題,以及在故事中有了想象空間和學會了包容。

但是中國的老師講《灰姑娘》卻是封閉的,隻有書上的正確答案,卻沒有其他的空間,授課是標準化的、毫無情感表達的:誰來給大家分個段,並說明一下分段的理由?這句話是明喻還是暗喻,全文體現了什麽主題思想?看完以後,我對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所擔心,也從美國式的教學引導中學到了,給孩子講故事不是僅僅為了講,而是一個啟發思維、建立積極正向的心態和引導孩子多元看世界的方式。所以,現在再跟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著多問幾個問題:他為什麽會選擇那麽做?

如果是你,你會怎麽做呢?如果他那樣對你,你會怎麽樣處理呢?

前幾日在陪女兒睡覺的時候,女兒讓我講一個她很熟悉的故事,龜兔賽跑。

在講完這個故事時,我問她烏龜為什麽要和兔子賽跑呢?堯堯回答:因為烏龜知道兔子會睡覺。我問為什麽他知道兔子會睡覺呢?堯堯回答因為兔子看上去很困。我又問:如果兔子不睡覺會怎樣呢?堯堯回答烏龜就不會贏了。那如果兔子不睡覺烏龜還能贏,那是為什麽呢?堯堯說因為兔子太高興了,結果跑錯道了,等他發現的時候,烏龜已經到了。那麽,兔子和烏龜你更喜歡哪個呢?喜歡兔子,因為兔子比烏龜可愛,如果我也養一隻兔子,我可以教它好好睡覺,不要那麽困去跑步。

看,小朋友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多麽強大,她的想法總是和我們不一樣,但是卻那麽豐富。多問一些為什麽,簡單的故事後麵又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故事。

三、和孩子做一做換位的練習,孩子當媽媽我當孩子我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堯堯有一陣特別喜歡扮演媽媽,在家裏也會跟我說,你當寶寶,我當媽媽好不好。那我一定會順著她的想法說好,因為好像自己的心裏也住著一個跟堯堯一樣的小小孩,當堯堯小手拍著我的時候,我覺得心裏的小孩甚至比堯堯還要小。

當小堯堯在做媽媽的時候,我甚至覺得她比我還像一個稱職的媽媽。有一天,當我和堯堯換著當媽媽時,我覺得堯堯在幾個方麵比我做的還好:絕對以身作則。這一天寶寶吃飯最快,睡覺最快,看電視到點自己關機,說到做到。

天使般的眼神和表情。寶貝拍我睡覺時感受她的專注和寧靜,天使也不過如此。小手那麽輕柔,還會給你輕輕地蓋好被子。

無窮的想象力。小寶貝講故事真是順口就來,強。

下麵是堯堯11月哄媽媽睡覺時隨口編出的幾個小白天鵝係列故事。 11月3日中午給媽媽講了5集,可是講了3集媽媽就快睡著了,後麵兩集就沒有記下來。如果全部記下來,應該就是一本好看的兒童繪本了吧。

第一集:白天鵝生寶寶。

有一天,有一個天鵝媽媽很寂寞,因為她沒有寶寶,她每一天都跟和尚說,和尚,和尚,請給我一個寶寶吧,結果和尚終於答應了。有一天她發現她的肚子大了起來,結果就生出了一個大大的蛋,天鵝媽媽整天坐在蛋上麵,就讓天鵝爸爸去找吃的,有一天那個蛋變成了一隻小白天鵝,媽媽就再也不會寂寞,他們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集:小白天鵝和小紅狐狸。

有一天,小白天鵝特別寂寞,因為他沒有朋友,他在路上走著走著,遇到了一隻小紅狐狸,小白天鵝說:小紅狐狸,你能做我的朋友嗎?但是你不能咬我。小紅狐狸說好的。小白天鵝和小紅狐狸玩得非常高興,他們每天都要一起玩。有一天,小白天鵝要和媽媽出去旅行,他隻能和小紅狐狸說再見,說後天我們再一起玩吧。

小白天鵝想做冰激淩,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一個老師可以教他了,那個老師說請問你是白天鵝嗎,他說是的,老師說好吧,我可以教你。他們就一起做出了好吃的冰激淩。後來,他們把自己做的冰激淩帶給爸爸媽媽吃,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個圓咕隆咚等的東西滾下來,他們看到都笑死了,因為他們發現原來是一個小雞摔了一個大屁墩。他們把冰激淩分給小雞吃了一個,自己也吃了一個,剩下兩個帶回去給爸爸媽媽吃了。

如果媽媽把孩子講的故事認真地記下來,這是多有意思的事情啊,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故事大王,如果你能給她一個充分的表達空間,像對待一個好朋友那樣欣賞和傾聽他們的創造力,我們的孩子將一直這樣優秀下去,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劃重點:

孩子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溝通對象。孩子遲早有一天會長大,不要讓大人對童話的理解限製了孩子的成長和認知。像朋友一樣和孩子交流,嚐試角色互換的遊戲,用開放式的問題去引導和啟發他們,將有助於塑造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影響孩子往後的人生。

本章節的工具卡:

拿半天或者一天做一個小的遊戲,你可以選擇下麵兩種方式:1.和你的孩子換個角色,你當一天孩子,讓她/他當一天家長;2.和你的團隊成員做一個團建,你當員工,讓他們輪流當領導進行一個主題化的討論和決策。

感受一下,也許有很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