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變第四步:高情商溝通1

說話是一門藝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它。

會說話,主要靠情商!

董卿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之前看過一條新聞,說在《歡樂中國行》的節目中,錄製雲南大理篇時,董卿不小心踩滑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爬起來後她不僅表現得坦然大方,接下來的處理方式也令人眼前一亮。她開玩笑地說:“我真的是為大理的美景所傾倒,倒在了三塔寺下啊!”

這一句機智的話語,不僅化解了自己的尷尬,還順便將大理的美景誇讚了一番。

董卿太會說話了,這毫無疑問成為她事業邁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

會說話,也是職場人關鍵的自我修養,如果職場有必修課,擺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說話的能力,或者叫作溝通的能力。

有效的溝通背後往往不是智商和專業能力,而是高情商。

無論是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跟老板和同事打交道,還是在生活中更好地和朋友玩耍,高情商的說話藝術一定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什麽是高情商的說話?簡單來說就是:你能夠完全理解對方是誰、要什麽;你總是能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交流;你講的每句話都能和對方同頻,讓對方產生共情;和你對話,也許未必是專業的,但總是讓對方如沐春風。

一、在心裏給對方建立畫像,他是誰說話是一門藝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它。

了解說話的對象是誰,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對方年齡、教育背景、興趣愛好、工作環境、性格特征等,備足閑聊的話題找到共鳴。

當和那些你不熟悉的人聊天時,不可避免尷尬的冷場總會出現,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在心裏問自己:這個人是誰?他的喜好是什麽?他的性格特征是什麽?他的穿著代表了什麽?他也許會不喜歡別人問他們什麽?

當你在心裏給對方建立畫像時,你會發現有一些人可能天然就和你缺乏共同語言,那麽你就先越過這些人,從那些你判斷畫像和你的生活、工作場景比較接近的開始。你可以先找到這樣的對象和他們進行交流。即使和陌生人第一次溝通,你也一定記住,麵帶真誠的微笑,先從介紹自己開始, Hi,我是誰,你覺得今天這裏這麽樣?我看你有點不開心啊,你今天過得好嗎?你有幾個孩子,多大了?家庭話題、工作吐槽、對現場的看法,等等。

在心裏給對方做一個畫像,並快速建立共情,找到雙方的話題。你談的也是你有談資的話題,這樣你們可以快速產生共鳴。你可以拋出觀點,也可以以提問來鼓勵對方發表觀點,當對方感覺到你的親切和友好,你們就會快速進入真正的對話,甚至深度交流的狀態。建立畫像進行交流,會讓你建立對話的主動權,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溝通中有人先行示好,尤其是那個看起來還不錯的談話對象,而且他恰恰還有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會使你成為對話的主動方,那個看起來情商似乎更高的人。

二、適度重複對方的語言

當你建立了親和,找到了大家都喜歡的話題,雙方開始快樂地交流,但溝通的結果也許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麽美,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聽到了或者聽懂了對方的說話,但其實你會漏聽甚至錯誤地理解對方的話語。因此,重複對方的重點,和對方進行確認,比如“你剛才說的是?”“你的意思是?”這能讓你與對方的交流更深入,會進一步加強你們之間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對方會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你確實在認真聽他說話,即便聽得不完整,你向他確認的過程,也會讓他覺得你對他的重視,這就是需求層次裏最高的環節。

所以,適度重複對方的語言,和對方確認你聽到了、聽懂了他說的話,這會讓他的對話需求得到更多的滿足,再度加強對你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在職場上也同樣如此,我們經常說好的員工不是老板交代了就馬上提槍上陣,快速行動的人,而是會在老板麵前跟老板重複一遍:“您剛才說的是……”

“您期望達成的目的是……”

“您給我的建議是……”

“您擔心的是……”

“您希望我采取的行動是……”

有些理解錯誤的地方,老板可以快速給你反饋和糾正,而在目標和計劃上通過你的重複,有時還會加深他的思考,“我想要的確實是這個吧",雙方能達成明確的共識。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的老板感覺是什麽?太棒了!這個小夥伴真會做事,不僅會做事,情商也很高,做事情錯不了。

我們在遭遇話題冷場的情況,重複對方的話再進一步追問,也會變成一種重新暖場的方式,

“剛才我記得你談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如果……你覺得怎麽樣呢?”

“對了,你剛才說……我也有同樣的問題啊,能不能向你請教……”有的人為了暖場,經常問一些“今天天氣怎麽樣”“你吃了嗎”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這隻會讓氛圍更加尷尬,你看到對方腦門上飛過的烏鴉了嗎?所以適度記住對方的話,當缺乏話題的時候,重複一下對方的觀點,向他請教或者進行嘉許,你一定會收獲不一樣的眼光。

三、講個故事,你的魅力值和認同感將大大提升看書看電影的時候,你可以發現並記錄下其中有趣的故事,但是最好的故事往往來自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那麽你很容易成為一個場合的聚焦點。

會講故事,你就是一個很懂得說話的人。

在生活中,你總能發現: TED的演講者在演講時能夠讓聽眾聚精會神而不打瞌睡、不玩手機,最後掌聲如雷;好的銷售一席話說完,就讓消費者主動購買自己的商品;金牌編劇的劇本能看得讓人淚眼模糊……為什麽他們能夠打動人心,因為他們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先從一個故事開始。

最簡單的故事往往從自己開始,比如“我想和大家講講我自己的故事,一個失敗的故事”,第一句話會讓大家聚精會神,第二句話會讓大家形成共情,因為任何人都會同情弱者,你說失敗遠比說成功更讓人願意往下聽。

那麽如何去說好一個故事呢?很多人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口拙的人,實在不會講故事。其實講故事非常簡單,五個關鍵要素:人物、主題、情節、矛盾、解決方法。

舉一個最簡單的小故事,比如一棵叫花花的樹,這就是人物。他想知道自己明明是一棵樹,為什麽叫作花花,這就是主題。他開始到處詢問,遇到每個人都問他你知道我為什麽叫花花嗎?這個詢問的過程就是情節。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他發現一直以來他以為自己是棵樹,其實他隻是一棵長得很像樹的灌木而已,這就是矛盾。最後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他終於接受了自己的身份,相信自己是一棵灌木,但是同樣很美麗,就如同盛開的綠色花朵。這就是解決方法,尋找自己、認識自己,最終和自己的矛盾和解。其實任何故事都可以這麽去描繪。

如果你覺得你依舊不會講故事,那麽當你開始一段對話的時候,你可以先從這樣一段話開始練習:

我想和大家講一個故事,講什麽呢?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為什麽在這裏?

·為什麽是我在說話?

·我想和大家說什麽?

·我希望每個人聽了我的話會有什麽樣的收獲?

是不是很簡單?其實講故事也是可以刻意練習的,你不用把“故事”這件事想得太難了,其實你每天的生活都在講故事,隻是你渾然不知。當你按照上述的問題練習時,別忘了在這段練習裏加上細節,比如我從哪裏來,你可以描繪一下你的家鄉,那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盡量增加畫麵感和視覺感,能讓對方也好像身臨其境,看到、聽到、感受到你的家鄉。

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真誠,發自內心的表達,這樣才能讓對話的聽眾達到同頻感受共情,否則,一旦對方覺得你在編造一個假故事,反而適得其反,丟失了所有的好感和信任。

其實人生無時無刻不在講故事,講得不好的就變成了祥林嫂,沉浸在自己悲慘的世界裏出不來;而講得好的,就變成了喬布斯、馬雲,感染了無數的人,最後實現了偉大的願景。

四、情商,在於總是能夠把握分寸和火候會說話、高情商的說話還體現在知道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時候不該說,以及怎麽說,說到什麽程度,增一分為多,減一分則少。

其實時機和火候的關鍵不在於“話術”,而在於“理解”,就是要學會怎樣體察別人的角色、照顧別人的訴求。會說話,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懂得換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考慮對方的心理和情感,在溝通中不去挑釁對方,不做讓對方難堪的事情。

一個會說話的人有可能是一個天生很會講故事、很會推銷自己的人,但高情商的人卻往往是一個真實的、平易近人、總是顧及他人的人。我們說這樣的人總是想得周全,說話也說得周全,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往往沒有壓力,相處很自在。

高情商的人懂得把握分寸,他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高處,讓你仰視,也不會因為你的身份顯貴,就對你阿諛奉承,呈現不一樣的狀態。相反,他知道什麽才是最好的對話關係,當發現自己說得太多的時候,會主動讓你來說說;當發現自己似乎進入聊天死胡同的時候,隨意自嘲“哈哈,我是夠笨的”就一笑而過。

語言是一門藝術,說得好可以錦上添花,說得不好就會招來口舌之禍。古語有雲“君子慎於言而敏於行”或“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是奉勸世人“慎言慎行”的意思,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現實中,有不少的人,因為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招來了忌恨。記得蔡康永對於說話,有這樣的一句話:“把說話練好,是最劃算的事。”這句話我十分認同,對一個人的認同除了外表,語言是了解這個人最重要的方式,你其實是一個有內涵、有愛心、善良的人,卻因為不會說話、說不好的話而總是讓人誤會,錯失重大的機會,那多可惜啊。所以,要想成大事,得先把話練好。懂說話,就是知人性,能夠發揮你的情感,充分應用你的感受力來說話,你會比同齡人走得更遠。

劃重點:

會說話即善於溝通,是一項很重要的職業素養,體現的不是高智商或專業能力,而是高情商。掌握以下幾個技巧,變身溝通達人:在心裏建立溝通對象畫像;適度重複對方的語言;用故事引導對話;掌握分寸火候。

本章節的工具卡:

就用這樣的五個關鍵要素來練習講一個故事吧。

人物:

主題:

情節:

矛盾:

解決方法:

說話前,先懂得看場合

一、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其丈夫阿爾伯特相親相愛,感情甚篤,婚姻和諧。妻子是一國之君,整天忙於公務和應酬,而丈夫卻不太關心政治,對社交缺乏興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經深夜了,她回到臥室,見房門緊閉,就敲起門來。

問:“誰?”

答:“我是女王。”門未開,再敲。

問:“誰?”

答:“維多利亞。”門未開,再敲。

問:“誰?”

答:“你的妻子。”門開了,維多利亞走了進去。

從上麵這個故事裏,我想大家了解了一個道理: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女王回到家裏,場合發生了改變,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

在宮廷上對著王公貴族說話是一種情形,回家說話應該是另一種情形。

著名作家李存葆說過,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宣傳鼓動不會是長篇大論,有時麵對敵人痛罵一聲,回頭向戰友一招手,喊一聲:“有種的,跟我上!"這比宣傳鼓動更有效。如果這時候,你說的是“有種的,給我上”,這種鼓舞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在這樣的場合下,士兵需要看到的是身先士卒的將領,而不是躲在士兵背後指手畫腳、發表言論的將領。李存葆的話說明,說話要根據場合,在對的場合用對了語言,產生的效果有時抵得上千軍萬馬。

在我進入創投話劇社之後,認識了幾位大家都認識的名人,比如原來央視的新聞頻道主持人張泉靈。泉靈就是一個非常會說話的人,因為她的特殊身份,無論導演、演員都可能會更加顧及她的感受,所以她反而經常通過自嘲來拉近大家的距離,任何話題都積極參與,從怎麽發音、怎麽練習形體,到育兒、減肥、養貓、喝什麽咖啡這樣特別生活化的話題,都總能和大家聊到一起。

一開始大家和泉靈感覺還有距離,慢慢地發現原來泉靈是這樣的人,能把寫著“智障”的發卡往頭上貼,能累了趴在其他人肩上,說“讓我趴會兒”,也能對八卦津津樂道,又可愛又感性。她確實是我見過的知識係統強大、視界開闊的女性,在對新知上也是和自己極度較勁的人,但在和人溝通上,卻特別懂得在什麽場合說什麽話,懂得如何放低自己和他人相處,讓自己活得像個普通人。

人,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生活的人,在不同的場合,麵對著不同人、不同事,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談效果。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麽說什麽,也往往會被歸到“不懂事”的範疇。

古人雲:“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意思是:明理和智慧,不僅表現為說話得當,也表現為不該說話的時候保持沉默。

如果在說話過程中出於禮貌或是其他原因無法保持沉默,那麽選擇巧妙避開話題,也是一種智慧。

二、在什麽樣的場合要說什麽話呢?

(一)分清自己人和外人的場合

我國傳統文化一向是重視內外有別的,對自己人可以無話不說,甚至可以說些放肆的話,而對外人,則不會如此。再者,你說錯話,自己人可以包容,外人就不好說了。因此,遵循內外有別的界限談話,人們認為是得體的,違反這一界限,便會被認為是“亂放炮”,說話不得體了。

比如在家裏你可能經常和你的先生吵架,但是當家裏來了朋友或者同事,你就得給足你先生麵子,不能當著朋友或者同事的麵來揭短,指責你先生百般不好。有些人好不容易家裏來個人,就進入怨婦的狀態,進行血與淚的控訴,其實這就是“不懂事”,外人看在眼裏除了對你先生產生差評之外,對你也不會徒生好感,反而在心裏說“絕對不能娶這樣的女人”,而等外人一離開,你先生會跟你吵得更厲害,你又會更加抱怨,從而進入惡性的循環裏。反之,你在人前尊重他一分,他會記在心裏,在人前也會敬你一分,即使他有不足的地方,因為你對他的尊重,對他好處的強調,會變相地提醒他自省,從而糾正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對另一半如此,對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也有尊嚴,也有自己的小驕傲,當著外人比較和批評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其實是極大的傷害。

在工作中,同樣有自己人和外人的區別。很多時候,一個企業內部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我們經常關起門來內部開會極其犀利,從事到人都會有各種挑戰和質疑。但是當我們去麵對外部客戶、合作夥伴的時候,就總是齊力體現我們最好的一麵,在溝通上互相補台,互相稱讚,表現出一個團隊最好的樣子。如果在外人麵前互相踩踏,或者體現出互相猜疑,一旦給有惡意之人利用,企業和個人形象就一起都崩塌了。所以,說話一定要分清自己人和外人的場合,懂得張弛有度。

(二)分清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場合

很多人說玲偉姐你太會說話了,每次看你上台說話都特別有煽動力,邏輯性特別強,又充滿了**和智慧,好想跟你學說話啊,這樣的說話能力可以怎麽訓練呢?

其實在非正式場合,我的好朋友們老批評我不會說話,太剛直,不會轉彎,不會造梗。經常朋友們講了好幾個梗,我都沒聽出來,還總是問為什麽啊,過了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一個人在那兒傻樂。

所以,把場合分開,在正式場合你需要做足準備,這裏也分幾種說話方式:

如果你是正式場合下的主題發言人,那麽你最好提前想好:今天要講什麽主題,對象是誰,你希望傳遞什麽樣的主張,你希望現場產生什麽效果。

如果有很多人一起主題發言,你想讓別人記住你,你就要有不一樣的地方:

1.你需要提前了解其他人的主題是什麽,看看是不是有重複的或者差異過大的地方,如果有怎麽處理,如何提供一個好的主題,起一個好的標題;

2.你可以提前做一下開場的準備,設計一個大家都會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一個和主題相關的小故事,把大家的關注力完全聚焦到你的話題上;3.你要給自己的主題分出波段,建立關鍵傳播點和**點,每一個波段都要有讓大家記住的點,簡單、清晰、觸動人心,又有認知的深度。也許最後大家對於正常活動沒有印象,但是記住了你講的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故事。

4.你要做一個收尾的設計,可以是強化你的信念,可以是激發在場每個人的善念,也可以是激勵每個人對美好願景的向往。

當然,在正式場合,也有很多“怪咖”,不走尋常路,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溝通風格,你可以發表任何看法,可以標新立異,但是在正式場合,我建議六個字:正念、正言、正行。

正式場合的演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輕鬆自在,大多數人都會緊張,有時候甚至忘了準備好的話術,手腳都不知道怎麽放,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不了。那麽對於這樣的情況,我的建議是:沒有其他辦法,提早練習,反複練習,練上十遍百遍千遍,你一定就練出來了。喬布斯總是能做煽動人心的演講,他的產品發布會就是全球“果粉”的朝聖之旅,而喬布斯的演講則是每次早早就開始反複練習。

如果你不是主題發言人,但這是一個正式場合,比如酒會、頒獎典禮,等等,在你身邊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士,你希望在這裏不做沉默者,能夠在其中閃光,那麽,至少你需要提前準備一套介紹自己的話術,你的名字,你的家鄉,你的職業,你的興趣,你喜歡讀的書,你喜歡喝的酒等等,提前準備,你一定會在這個場合下遇到願意和你溝通的朋友。

和正式場合的認真準備、謹言慎行相比,非正式場合你完全可以輕鬆地做你自己,真實、真誠就好,千萬不要刻意,也不要太用力。讓大家了解真正的你是什麽樣,喜歡你的自然會來到你身邊,不喜歡你的證明你們的處世方式不一致,淡然看待離開就好了。人生不在於有很多人喜歡你,而在於通過多次交流和相處,了解了你的好和壞,知道了你的在意和不在意,還喜歡和你在一起的人。珍惜這樣的朋友,遠勝於有很多朋友。

(三)分清多說與不說的場合

有一次,我帶著一個在我眼裏很會說話的朋友去見一位我很尊重的企業家。我想我總是很嚴肅,講的話題又總是離不開自己做的事情,太無趣了,這個朋友了解我的項目,人又很好玩,很會調節氣氛,會講很多段子和笑話,帶著他去應該更有話題。那天聊了很多,我刻意少說話,讓我的朋友多說,確實一個下午大家聊得特別開心和暢快。回到家裏,這位企業家就發了一個信息過來:玲偉,今天你講得太少了,我其實想更多了解你對你現在做的事情的想法,結果你的朋友太能說了,我又不好打斷,我看你也插不進去話,你如果還有要說的給我發信息吧。

我發現原來能說多說也未必是好事,我的朋友忘了主題,天馬行空聊了很多,卻跟我們原本想聊的話題沒有半分關係,也忘了我的角色,他變成了主角,我變成了聽眾。而我又說得太少了,結果讓整個寶貴的對話時間都處在閑聊的狀態,我們出於禮貌又都不好打斷,所以,本來有很明確目標的會麵被浪費了不少時間。

說話同樣需要分清什麽時候多說,什麽時候少說。自己該多說的時候就要充分表達,承擔主導話題的責任和義務,該少說的時候就要做好配角,做個稱職的捧哏。

會說話和“話癆”絕對不能畫等號,我們要會說話,但千萬不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話癆”,喋喋不休,不顧他人,當大家都疲勞需要安靜的時候,或者有些人想說話卻沒有機會說,你不斷說話、大聲說話就變成了雜音甚至噪音。

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注意好上麵所列的幾個場合,有所感受,有所關注,你就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溝通對象,不僅大家願意和你交流,你還會找到自己最舒適也令人舒適的狀態。說話得體的人,其背後潛藏著的,是深入骨髓的善念,推己及人的尊重,深刻獨到的智慧和不為煩瑣動搖的鈍感力。

劃重點:

俗話說:“到什麽山唱什麽歌。”會說話需要會看場合,看場合主要表現在分清自己人和外人、分清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應該多說和不說的場合。察言觀色而後得體表述,不卑不亢,就是高情商溝通。

本章節的工具卡:

做一個正式場合的演講準備,你可以這樣反複練習:1.先為自己設計一個名字的介紹,讓大家記住你;2.提前向主辦方了解這個場合的主題是什麽,為自己的演講起一個切合主題的好標題;

3.你可以提前做一下開場的準備,設計一個大家都會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一個和主題相關的小故事,讓大家的關注力完全聚焦到你的話題上;4.你要給自己的演講分出波段,每一個波段至少設計一個能夠打動人心的關鍵點,簡單、清晰、觸動人心,又有認知的深度;5.為收尾做一個精心的設計,可以是強化你的信念,可以是激發在場每個人的善念,也可以是激勵每個人對美好願景的向往。

這樣說話很有氣場

有很多人跟我說過,聽你說話好有氣場啊,一開始我還納悶我隻是說話而已怎麽就有氣場呢?後來他們跟我講就是想聽你說話,而且怎麽都聽不夠。聽完以後就是覺得你好牛啊,想加你的名片,希望認識你,希望聽到你更多的演講。

認識我的人知道,我是一個特別樸素、隨意,甚至在外表方麵粗枝大葉的人,即使在正式場合,穿著打扮都非常簡單,因為南方人的特質,說話語調比較平,很難像演講師一樣抑揚頓挫。所以,一開始被大家誇有氣場我權當作對自己的一種鼓勵。後來說的人多了,我才發現他們是在真心誇讚我,甚至有些人追隨我多年,聽我的演講,看我的文章,上我的各種課程,還總是會去點讚。

所以,在如何說話裏,即使你不美麗,也無法口若懸河,你也可以去嚐試建立自己的“氣場”,即使是普通人,通過好的講話,你也可以擁有氣場,擁有屬於你的追隨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