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想要被接納,為什麽那麽難?

//

即使你在九十九件事上都不接納,

哪怕你能接納一件,

其實都是有意義的。

每一次覺察,

每一次接納,

都有巨大的意義。

//

[1]

最能讓我們獲得平靜的終極愛情,是你可以在那個人麵前**完整的、真實的自己。這是我們潛意識裏不能停止的渴望。

而這種**的前提是被接納。

沒有感知到會被接納的安全感,**真實往往是困難的。

我想說說我和我兒子的故事。

我兒子六歲,還沒有去小學,今年九月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可是他總是在早上抱怨:“我要睡覺!我還要睡覺!”

然後他會一直躺在**,要大人把他拖起來穿衣服穿鞋,穿完衣服他還能繼續倒在**不起來,使盡力氣和床粘在一起。把五十斤的他拉起來穿鞋送上校車,我能出一身汗。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根本趕不上校車。

我發現我焦慮了。我算是心大的媽媽,也有自己的堅持,孩子沒有原則問題我是不幹預不介入的。但是我的底線也有,就是基本準則,比如準時上學、寫完作業。

我開始和他講各種道理,和他談心,談論未來,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從什麽事情開始做起,談學習的重要性,談課堂的規則以及為什麽需要去遵守它們。

我也會講自己童年時早上六點就要起床,走路半小時才能到學校,而他現在是七點半才起,還有校車接送,希望他在對比中產生幸福感。

可是他還是老樣子。

晚上為了讓他早睡,我關了燈,他也是睜著眼睛躺在**,可以從九點躺到十點。

我以極大的耐心努力了多次,我覺得我好像沒有辦法了。

無力感,焦慮感,恐懼感,油然而生。

我對自己無法有效改變他不起**學這種情況感到了無力;我焦慮於他不久後上小學的表現;我恐懼如果他連按時上學都做不到,以後會怎麽樣,接著我憤怒了。

我憤怒於自己的無能為力,但是這憤怒也朝向他,他怎麽如此討厭!

我試了這麽多方法,為什麽還是無法改變他?

[2]

在幾個回合之後,在做了很多努力和嚐試還是毫無效果後,我有一次看著他的眼睛,嚴肅地對他說:“如果你不能起床去上學,如果你連這件基本的事情都辦不到,那就證明媽媽真的沒有教育好你的能力,那你讀小學的時候就去住校吧,讓老師來管理你,或者讓有能力的人來管理你!”

住校這件事以前我和孩子討論過,他明確說想在家住,所以我們達成過共識,就是他在小學階段是不會去住校的。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是希望用這樣一種方法去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這樣說了之後,他上學的時間問題還是沒解決,甚至更嚴重。

接下來的半個月,他對我的態度變得極其不穩定。

有時我挨近他,他會說:“媽媽走開!”

有時我不在家,他又會打好幾個電話給我,說:“媽媽我好想你,你快回來,你還要幾分鍾回來?”

我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我做得有問題。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個好朋友吃飯,她也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她說起有一天她孩子寫作業,怎麽都寫不好,不是不會寫而是態度糟糕,幾個字的作業寫了半天還錯漏百出,她很生氣,拿了一張紙捏成一個團朝孩子的腦袋扔了過去,還吼了孩子幾句,結果孩子竟然對著她大喊:“你怎麽拿紙扔我!”兩個人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她說,那一刻,她突然覺得自己做得不對。

她冷靜下來走過去,抱著孩子說:“媽媽向你道歉,不管怎麽樣,我不應該拿紙扔你的。”

那個六十斤左右高大威猛的小男子漢,剛才還怒目圓睜要和媽媽幹仗,聽到這句話就號啕大哭,哭了好久。

哭完,七歲的孩子反省了自己的問題,並且說:“媽媽幫我一起改正吧。”

她說,其實孩子心裏很委屈,才會哭的。

當她說完這句話時,我覺得我的眼淚也要掉下來了。

也許,我小時候之所以能六點起來去上學,從不遲到,也不敢說“我不想去上學,好想睡覺”,是因為我的父母會以各種形式告訴我,他們不會接納鬧著不去上學的我。

所謂接納,不是指任由孩子鬧著不上學,不幹涉、不管束或者不幫助他。

接納的意思是,你可以呈現出你真實的樣子,這個真實的部分可能是不夠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但是我不會因此離開你。

我不會被你的呈現嚇跑,我能夠和你一起看見你不夠好的真實,然後我們再一起去麵對它。

於是,你可以**真實。

而我對我兒子說出的那句“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媽媽就讓你去住校,或者讓別人來管理你”,其實充滿了“不接納”——你怎麽能如此真實地表達你不想起床、不想上學?你難道不應該很開心地起床,很喜歡上學嗎?你難道不應該覺得按時上學是天經地義的嗎?你還繼續表達你這種真實的話,媽媽就不和你在一起了。

這才是那句話真正的含義。

那麽在孩子聽起來就是——雖然我很想睡覺,不想去上學是真的,但是假如我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媽媽是接受不了的。媽媽就會離開我,不愛我。

後來,我就回家向我兒子道歉了。

我鄭重地說:“我錯了。首先媽媽不會不征求你的意見就送你去住校,也不會因為你不起床,就讓別人來接替媽媽管你。無論發生任何事,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不會離開。你很想睡覺,不想去學校的心情媽媽理解,所以我們一起想辦法,一起慢慢克服這個困難,不管怎樣,我會在這裏,一直愛你。”

他沒哭,笑了。

過了幾天,他自己對我說:“媽媽,我要八點睡覺,這樣我就能按時起**學不遲到了。”

雖然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完美解決上學遲到這個問題,但是,我接受了我的孩子,我知道我們會一起麵對這件事情。

[3]

我對孩子的“問題”最開始的態度是不接納,後來的態度是接納。

讀到這裏,一定有人要跳起來了:

“你這樣定義接納,那我幾乎從沒被接納過了。”

“我對我的孩子要是事事都接納,那家裏要翻天了!”

“照你這樣說,那我接納伴侶接納孩子太難了,我沒有這個能力!”

“天哪,那我一直沒有接納孩子會不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啊!”

別急,咱們的思維不要非黑即白走極端。

被接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這讓我們可以在別人麵前呈現真實的自己,讓完整的自我見光,讓自己感覺被抱持,並獲得極大的安慰和安全感。

但是這不代表你就必須要做到接納啊!

對很多自己都沒有被接納的人來說,接納本身就是稀少而寶貴的。

比如一個人小時候被接納得少,於是自己也不能接納自我中不夠好的那一個部分,那麽長大了,他也一樣可能並不具備接納他人的能力。

就好像是,父母對我沒有無條件的抱持,我自己就無法無條件抱持自己,我怎麽有力量去無條件抱持他人?

所以接納本來就是困難的,非黑即白走極端的人也許會想:接納別人太難了,我做不到,所以不要做了。

這樣的人要求太過純粹,老是盯著自己還沒完成的那部分,無視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麽自我責備,要麽過早放棄。

但是關於接納,我們要擁有這樣的思路:即使你在九十九件事上都不接納,哪怕你能接納一件,其實都是有意義的。

每一次覺察、每一次接納,都有巨大的意義。

伴侶之間也是一樣,完全的接納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沒有可能在一件事情上,你通過覺察,表現出對他的接納,告訴他雖然我看到了這樣的你,但是我仍然會和你一起,你可以把你這一麵展現在我麵前,不用擔心我會離開。

你看看,會發生什麽。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意義。

不是隻有完美的一百分才有意義。

[4]

如何看待不被接納的這種痛苦呢?

我自問我的確比我兒子小時候乖十倍以上,從不讓父母操心。

我也絕對不會表達“不想上學,我要睡覺”的想法,那也許是我真實的想法,但是我不可以**那樣的真實,因為那種真實會引發我父母的焦慮,父母無法承受,不會接納,於是他們會讓我意識到,我這樣做他們就不會愛我。

於是我再也不會這樣了。

你看,這就是我的不被接納。

痛苦嗎?痛苦。

但是當我現在作為一個觀察者去寫下這個故事時,當我體驗到自己作為一個媽媽麵對孩子的各種情緒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無力、焦慮和恐懼,還有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好媽媽的願望。

我為什麽不能接納我的孩子?

因為我也不想去承受那種可怕的無力感、焦慮感和恐懼感,因為我太希望自己是一個好媽媽,所以就需要一個好的孩子去證明。

我想我媽媽當年很可能也是這樣,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的她,應該更需要完美的證明,所以她比我更嚴重、更迫切、更無法忍受在孩子身上出現的一切問題。

當我們不被接納的時候,那一刻,假如我們能讀懂不接納我們的伴侶或者父母的內心獨白,看到他們的軟弱無奈,也許你就會因此減輕自己由於非常不被愛而產生的受傷感。

接納真的是很困難的。

這個人要有承受你真實一麵的心理能力。

這不隻是他想與不想、愛與不愛的問題。

也就是說,他隻有能夠自己整合消化你的真實帶給他的無力、焦慮和恐懼或別的負麵情緒,他才能對你那些不夠好的真實不見諸行動,

隻是接納,不是逃開,不是抗拒,不是改變。

無論是你的父母還是你的愛人,任何一個人對你的接納與不接納,都和他的人格有關,取決於他的潛意識模式,他在怎樣的環境下長大。

接納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但是理解自己的不被接納,以及慢慢累積對他人的接納,卻是你可以去做的。

如果你不是那麽需要自己成為一個好媽媽,你就可以不再那麽需要一個不出問題且各方麵優秀的孩子。

如果你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麽你也就能允許關係中的他人表達一些不夠好的真實,而你不會再因此焦慮恐懼,你能和這個真實的他人待在一起。

然後關係就長久了,因為彼此的真實度增加了,這個連接也就深刻了。

於是你也就不那麽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