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隻是一個愛的管道

去年八月,我去了香港。其實那段時間,正是我做心理谘詢師壓力最大的時候。愛人給我買了一架古琴,每當做完個案谘詢,我會借助彈琴以及靜心來緩解谘詢帶來的各種複雜情緒。我經常一邊彈奏,一邊回味那些個案,隨著我的回憶逐漸深入,在我和案主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積極的互動與映照。這時我就能更加容易地探索隱藏在谘詢者意識底層的那些深溝暗道,陪他釋放壓力,嚐試發現他的潛能和失落的內心信念,激勵他進行自我成長。

琴聲悠揚,在我看來,這琴猶如幻夢人生,悲喜交加。多少故事剛開始,還沒有結束,就已經被掐斷了尾巴。多少升起又落下的情緒,似乎很難弄明白它的方向和源頭,所以亟待被探索、被發掘、被指引。我們每個人何嚐不是一堆燃燒的拙火,借著這堆火,案主才能與心理師相互映照和對話,彼此坦誠、互相療愈。

這本書,就是同我的個案對話的過程。我整理匯總了多年來我做過的一些典型個案(為了尊重個案本人的隱私,我對案例做了改編),算是對我個人職業生涯的一種總結。如果你正好打開了這本書,那麽謝謝你來到我的生命中。如果有你陪我回顧過往生活中的坎坷與不順,和我一起經曆這一路的艱難險阻,這一路的質疑或者彷徨,我相信,我定能於磨難與問題中看到彼岸的繁花,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以及重建關係的技術和方法。

而那每一個磨難,猶如阿瑪斯在《鑽石途徑》中所說,都是給予我們人生的最好禮物。從磨難中進入人生,就能了悟生命本然,發現那些苦中所蘊含的神聖意義。

是的,在我與這些個案鏖戰、糾結並為此感到疼痛的時候,我知道那是幫助我進行心靈探索與突圍的必經之途。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如此複雜,真實總是絲絲縷縷地透露著些許殘酷、不安甚至恐懼,而這一切的負麵能量亦是有其意義與價值的。

當我坐在谘詢室,萬籟俱寂,我隻感覺自己坐在教堂一隅,耳邊似乎響起鍾聲和聖歌。其實不論案主此刻在說什麽,其煩惱的本質都是清淨的,不是嗎?我們的訴說聯結著我們的心靈,而血液中的洪流也由此蓬勃而出,驗證著這種交流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價值。

在這種自我探索中,我們得以如同佛陀當年所為——認識我們自己。我們不做評判地觀察自我,又在谘詢師的帶領下與自我的各種情緒靜心共處——但不認同這些情緒。在情緒的宣泄與疏導中,我們慢慢發現自身的力量。

我隻是一個管道,透過案主,我可以幫助他疏導生命流動中的愛與痛、困苦以及挑戰。當我把自己當成一個管道,我可以很放鬆地存在著,一切都在對方那兒,存在本有答案。我的工作就是透過谘詢,讓答案自然呈現出來,就好像一個農夫等待莊稼成熟一樣。

沒有疼痛,就沒有成長,這也是心理谘詢和心靈成長的使命所在。當我跟個案一起工作時,我常常認為自己走進了一幕心理劇,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幕戲的主角。當你聽到案主的講述,也許真的會被帶入,真的會跟著案主一起共情,一起更深地沉浸,但你還是要提醒自己,你是谘詢師,你的到來是為了幫助案主走出自己的問題劇本,發現並構建一個新的、更富有建設性的劇本。

每個情緒背後都會有一個分叉,每條道路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注解。有時候,我們常常隻看到眼前的問題,卻沒有看到,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下來透視,它就會煙消雲散。你之所以認為它是一個問題,恰恰是因為你對自我缺乏足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你的格局還不夠強大和廣闊。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的旅行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心胸和格局。所以說,在這本書中,我的個人成長、我的督導以及我的個案工作,都是與我的旅行交織在一起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我的生命,孕育出這本促使我不斷走向成熟的愛之書。

我知道,其實對於心理谘詢來說,谘詢師的個人成長是更重要的話題。你成長到哪一步,決定了你能帶領個案到達哪一步。對我來說,成長除了繼續上課、學習,還有就是走出去,走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中去體悟人生。在這本書中,我寫了自己對於三座城市的體驗——香港、北京和上海。它們都非我的故鄉,卻是我旅行、工作與學習的地方。

我很喜歡把自己當成一個異鄉人、一個局外人,來看一看這個世界的種種繁華泡沫,體驗個體內在的那些微妙變化。當我慢慢地行走,我知道自己也在打開內在的管道,讓一些新鮮的事物走進體內,滲透浸泡,並且發生作用。

多年來,我仍然堅持寫我最擅長的情感話題,同時也做自己最擅長的情感谘詢。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我對情感有了更新的詮釋,特別是對一些常見而難解的情感命題,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更深刻的認識。

在我這裏,沒有對錯判斷,沒有價值評審。我會帶領你發現,在最大的困難背後其實隱藏著最珍貴的寶藏,我們可以一起來挖掘這些寶藏,完成一場華美的蛻變。當你徹底地麵對自己的困境時,你會看到,那些負麵情緒所產生的能量會慢慢地釋放,慢慢地自我解套、鬆綁,直至轉化成積極的力量,而這就是你的真我、你的本質。你的使命就是在這個本質的基礎上再度破繭成蝶,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