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三個角度打造正確且積極的家庭親密關係
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溫床,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
——盧梭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兩種不同的家庭組合:一種是爸爸友善,媽媽溫柔,孩子聽話;一種是爸爸懶惰,媽媽暴躁,孩子失控。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不管是令人羨慕的家庭組合,還是讓人惋惜的家庭組合,均是由一個家庭的能量場決定的。
比如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很友善,就會讓媽媽的內心充滿愛意,被溫柔對待的孩子自然能更好地和父母溝通;反之,爸爸的懶惰會讓家庭的責任都傾斜到媽媽的身上,長時間被生活壓抑的媽媽便會變得暴躁不堪,對待孩子自然也沒有什麽耐心,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又怎會不起叛逆之心?
家,是我們生命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一個擁有正向能量場的家庭如同一個加油站,讓我們的身心始終充滿力量。唯有正確且積極的家庭親密關係,才能造就正向的能量場。
建立良好的家庭親密關係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我們隻要做到三點:有序、有愛、有責任。
有序,是家人之間相處的規則
一個無序的家庭是什麽樣的?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秩序,那麽父母可能會光明正大地偏心,兄弟之間可能會心安理得地占便宜,孩子也可能會不孝敬父母……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但恰當的規則可以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自古以來,很多名人、家族都會製定屬於自己家庭的文化,如家教名著《朱子家訓》中,小到早上打掃庭院、晚上關門閉戶,大到如何娶妻嫁女兒,都有明確的規定。在現代家庭的親密關係中,我們不需要用這樣的規則來約束家人,但可以商定一些對相處有益的事項。
如下三種,可以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 正確地表達情緒
雖然情緒有好壞之分,但每一種都有存在的意義。在和家人的相處中,我們不能因為親密便隨意發泄情緒,卻也不用壓抑自己的情緒。
正確表達情緒,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我們可以明確對家人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請求家人的包容,也可以以運動的方式來宣泄情緒。不同的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兩個小問題:
一是不能借由情緒口出惡言,對家人進行人身攻擊。家人是可以包容我們,但我們沒有傷害家人的權利。更何況,惡語一句六月寒,越是親密之人,暴力語言的殺傷力越大。
第二個小問題是,不用太在乎在孩子麵前吵架,有時候讓孩子看見憤怒可以幫助他更好地理解真實的世界。能不能在孩子麵前爭吵並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通過爭吵,孩子能不能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場爭吵隻是胡攪蠻纏式地互相指責,那孩子學到的隻有暴力溝通;但如果通過爭辯,兩個人或用講道理的方式,或用講情感的方式,最終消除了隔閡,解決了問題,那對孩子來說,會是一場非常不錯的教育示範。
? 用一種聲音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出生以後家庭成員的矛盾上升,問題主要在於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同,大家的出發點相似,但做法各有各的道理。
不用側重去想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育兒觀,哪怕是原本親密無間的夫妻,在育兒的路上也會出現不同的想法,這幾乎是每個家庭都無法避免的。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在同一個時間隻出現一種育兒的聲音。
比如爸爸媽媽同時在家,孩子突然做錯了一件事,爸爸已經插手去管了,即使媽媽不太認同,但也要盡量把空間留給爸爸,等事後再私下和爸爸溝通。當著孩子的麵爭執,會讓孩子找到教育的空子,也會讓孩子心生不服。
其實在家庭親密關係中,教育孩子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無法快速鑒定對錯的環節,如果出現一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可以暫時放一放,大可不必為此去爭個頭破血流,得不出有效的結論不說,還會影響家庭成員的親密度。
? 增加家庭儀式感
家庭生活中通常沒什麽大事,但就是那些數不盡的小事會困住人心,讓人覺得生活無趣。為家庭增加一些儀式感,則可以為家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如果一家人都喜歡文藝活動,那可以組織去唱歌;如果一家人都很喜歡美食,那可以安排去不同的飯店打卡;如果一家人都喜歡運動,則可以來一場徒步旅行。每個周末,一家人去超市為下一周的生活選擇日用品,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生活中的煩瑣如同芝麻,總是低頭撿芝麻,人心如何能不煩躁?家庭儀式,可以把人從芝麻中解救出來,哪怕時間短暫,也能因此而喚醒心中的愛,找到家存在的意義。
有愛,是家人之間柔和的源頭
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的海涅曾感歎:“我寧願用一小杯真善美來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願用幾大船家具組織一個索然無味的家庭。”
的確,一個放滿家具的家遠遠不及放滿愛的家。然而很多人心中有愛,無法正確地表達出來:表達太少,對方並不能感受到愛的存在;表達太多,則可能讓家人把愛當作一種負擔。其實,我們隻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即可:
? 對家人進行有效陪伴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家人的理解會讓人感受到愛和歸屬感,家人的扶持則會讓人感受到安全感。這兩個需求層次的滿足可以讓人更好地去實現更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
家人的理解和扶持來自有效陪伴。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畫麵:兩對父子分別坐在一起,一對父子各玩各的手機,兒子問了父親一個問題,父親卻半晌沒有回答,兒子的目光隨即黯淡;另一對父子則麵對麵溝通著,兒子的問題都可以得到父親的解答,父親也會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充滿能量。
這便是無效陪伴和有效陪伴的區別。當然,有人不善言辭,卻並不影響有效陪伴的進行,因為除了語言,行為上的支持更是對家人莫大的理解和鼓勵。
? 分清你和我,關心有界限
我們常常會刹不住愛家人的腳步,一不小心便會越界。
是的,在家庭親密關係中,很容易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做出越界的事情,愛也會因此起到反向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喜歡唱歌、畫畫,父母卻覺得這是浪費時間,總是強勢插手。然而,這種帶著愛和對未來擔心的幹涉是沒有“你”“我”之分的,孩子不僅不會感受到關心,還會因為被控製而產生壓抑感,產生強烈的叛逆心。
我們要做的便是分清“你”和“我”的區別,把“我們”分為“你”和“我”,我們便能清楚地明白,這份屬於家人愛的界限在什麽地方了。
不要覺得“親密有間”看上去不太熱情,這其實是對獨立人格的一種尊重。回想一下,是不是有的時候家人熱情的建議讓自己本來的意願變成了一種錯誤而不能去表達?
人與人之間較為舒適的相處方式便是成為兩個相交的圓,有重疊的地方,也有獨屬於自己的空間。
? 多說正麵語言,讓愛流動
有人會覺得用嘴巴表達愛的人都不是誠懇的人,但其實,愛表達出來真的可以讓人十分開心。
在普遍的家庭結構中,父親都是沉默寡言的典範,因為看上去嚴肅,子女們也很少會對父親表達愛意。但當你嚐試著對父親說一些愛的語言時,你會發現,父親的喜悅是藏不住的。
沒有人不愛聽甜言蜜語,何不在家裏多說一點呢?
除了表達愛的語言,我們還可以化身為家人的“誇誇團後備軍”,有事沒事誇一誇。
因為長時間的相處,我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家人身上的缺點,而忽略掉那些顯而易見的優點。不如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都誇一下自己的家人。
當然,在誇人的時候,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表情,就像作家畢淑敏所說的:“誇獎人的時候,不可靜如秋水,要七情上臉。不要以為喜形於色是不老練的舉動。別人的進步,值得我們為之歡欣鼓舞,並且讓對方毫無疑義地感知我們的讚美和歡愉。”
再適當加一點兒肢體動作,相信你的一句話會讓家人感到滿天都是愛的小星星,哪怕心中有陰霾,也跑得無影無蹤了。
有責任,是家人之間和諧的秘訣
維持婚姻的秘訣究竟是什麽?
一名社會學博士在為論文收集材料時,發現了兩份完全無關聯的結論。
雜誌社提供的4800份抽樣調查報告中,90%的人認為,維持婚姻的秘訣是愛情。但法院民事庭提供的4800份協議離婚案件中,因感情破裂而離婚的夫妻不到10%。
愛情自然有愛情的作用,但要維係婚姻,讓一個家庭越來越好,還需要擁有責任心。責任心如同守護家庭河流的堤壩,沒有它,家庭便會失去凝聚力。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內在的惰性失去為家庭奮鬥的意誌,改變對家人的態度。當然,家庭責任感並不僅限於家庭中的某一個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此義務。
家庭的責任,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麵:
? 承擔經濟責任
一個家的建設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對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說,都有承擔經濟責任的義務。當然,並不是隻有賺錢回家才算承擔了家庭的經濟責任。
一位來訪者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女人婚後一直在家帶孩子,在她的用心打理下,丈夫每個月為數不多的工資都能有一部分作為固定的儲蓄。可是因為女人在中秋節給自己的父母買了禮物,公公指著她的鼻子罵她“嫁過來三年,沒有做出一分錢的貢獻”。女人心中不忿,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其實,有的經濟責任是隱形的,比如因為家庭需要,妻子主要操持家庭內部事務,那麽鎮守大後方的妻子一樣承擔了家庭經濟責任。沒有妻子為家做出的付出,丈夫也不能安心在外打拚;沒有妻子精打細算地計劃日常開支,丈夫的生活也不會無後顧之憂。
同樣,老人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學習,亦是在承擔這份責任。
一個好的家庭就如同合作辦企業,每個人提供的資源不同,每個人的分工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履行對家庭的責任,都在對家庭的經濟做出相應的貢獻。
? 承擔情感責任
在許多人的慣性思維中,常常會把金錢和情感一分為二,似乎一個可以為家庭提供金錢的人就沒有時間承擔情感責任,一個可以留出時間承擔情感責任的人,就沒有辦法承擔經濟責任。
其實不然,一個擁有健康親密關係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兩者兼顧。
經濟責任,是為家庭的發展保駕護航,是家庭抵禦風險的底氣;而情感責任,則是一家人情感的紐帶。沒有誰願意生活在華麗冰冷的宮殿裏。更何況,好的情感紐帶可以讓一家人的精神力凝聚在一起,擁有更為緊密的家庭親密關係。夫妻之間的情感紐帶可以讓兩個人的力氣往一處使,一個賺錢,一個計劃,都是為家庭考慮;親子之間的情感紐帶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加密切,老人不會覺得孤單,孩子不會覺得自己被忽略。
不要小看這一點,當家庭之間的情感紐帶不存在或不牢固的時候,矛盾甚至悲劇便發生了。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的蕭紅,其一生悲劇的根源便來自父母情感紐帶的缺失。
很早就失去母親的蕭紅從來沒有感受過來自父親的溫暖,尤其是在繼母進門後,經其挑唆,父親對蕭紅更加冷漠,父女關係也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蕭紅踏上了尋找“父愛”的路,做盡不被世俗接納的事情:逃婚、同居、未婚先孕……父親對她沒有盡到情感責任,她亦忽略了自己的情感責任,於是在短暫人生中,等來了更多的悲情和失望。
精神病學家維克多·費蘭克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隻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隻有以‘負責’來答複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在健康積極的家庭關係中同樣如此,責任是家人互相信任且並肩作戰的基點,有序和有愛,可以讓家更加溫暖。
家是我們生命的開始,也是悲歡的源頭,與家人擁有和睦的關係,讓家庭擁有正向的能量,對一個人來說,能給自己的精神和生活帶來積極的改善。也許我們不曾有天降圓滿的幸運,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用心經營,改善家庭關係,提高親情質量,讓家成為真正的心安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