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在行動中收獲積極情緒

不知何時,“擺爛”這種人生態度突然在人群中流行了起來,許多人開始放棄積極進取的姿態。

“擺爛”到底是什麽?

“擺爛”,在心理學中指的是習得性無助,即當我們深知負麵的後果已經不可改變、逃無可逃時,我們會產生極度消極的情緒,從而抑製我們的積極行為。

拒絕“擺爛”生活

一位來訪者說,學生時代的自己整日在學校裏奔忙,隻為考上大學。上大學之後,她又為了找工作而疲於奔命。這種狀態,雖然換來了老師和老板對她“自我驅動力強”的評價,但她並沒有多大的成就感。

2020年初疫情封鎖期間,居家辦公的她,工作時常需要連軸轉,從當天晚上一直到次日淩晨都沒什麽休息時間。某天在又一次通宵之後,她痛苦地停了下來。因為她突然找尋不到努力的意義,心理承受能力已經趕不上缺乏目標所帶來的無所適從感。

其實這樣的“擺爛”屬於一種自我妨礙,即故意做出阻礙自己成功的事情。這些都是動力下降導致的情況。這是一個緊迫而切實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花費了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夠得到一絲的回報,這種不對等的回饋價值,讓許多人身心疲憊,進而選擇“擺爛”,放任情緒發酵,最終擴變成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尤其是寶媽這個群體,如果產後一直在心中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去疏導發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髒、血壓和精神等方麵的問題,人因此變得鬱鬱寡歡,做任何事都有氣無力,提不起精神。這樣消極的狀態,還會產生負麵情緒的無限循環,最終影響到她們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麵麵。

我們的情緒是有波動的。當你有情緒的正向波動時,說明你是在健康地生活著;當你不再擁有情緒的波動,或者渾身充滿負麵情緒的時候,就代表你離病態的生活不遠了。

因此我們要學會用積極的情緒迎接高質量的生活。要相信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看到一個人內在的精神就能看到其外在的命運和未來。

明代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應篇》中的真理,寫下傳世家訓《了凡四訓》,揭示了情緒改造命運的秘訣:“決定生活的是自己的情緒。”

《了凡四訓》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要放下過去的煩惱和執念,此時此刻,要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像嬰兒一樣,毫無情緒負擔地往前走。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人觀察事物時得到何種感受,都取決於自己的情緒狀態。心若安然,便能擁有高質量的情緒,也就能收獲平和淡然的生活。

拒絕積累情緒垃圾

當我們有憤怒、不滿、抱怨等不良情緒時,需要及時地宣泄和傾倒,這樣才會讓我們感覺到平心靜氣。

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情緒,但最終能得到滿足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滿足的情緒,不要強行壓製,而是要想辦法將它們宣泄出來。

在這裏,我們特別推薦兩種傾倒情緒垃圾的辦法:

? 寫日記

傑西·格魯曼博士曾說過這樣的話:“寫日記是對抗抑鬱的好方法。這種方法不激進,是你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它讓人有機會白紙黑字地看到自己的感受,然後製訂計劃去改變它。”

寫日記本質上是一種表達性寫作,長期堅持能夠顯著緩解壓力和焦慮,具有心理療愈的作用。寫日記時,我們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深處,展開與自己的對話。

寫日記還有利於感知自我情緒的變化,引導自我思想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如此,我們能更清楚地覺察自己的感受,釋放負麵情緒,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 克裏希那穆提法

克裏希那穆提法是一種冥想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閉上眼睛,想象你的身體離開自己所處的這個房間,來到了大海邊。你眼前的海水是清澈的,此時陽光正好,照在海麵上,波光粼粼,你感覺到全身籠罩著一股暖意。

隨後,你縱身一躍,潛入海水中,海水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冰冷,而是溫暖的。海麵下也並不是漆黑一片,而是有許多光線照射進來。

接著,你往深處下潛,同時你的身體表麵會出現一些氣泡,這些氣泡逐漸增多變大,它們向海平麵的方向升起,離你遠去。

你感到愈加輕鬆舒服,身上各種疲勞、緊張、焦慮、疼痛的感覺,都伴隨著這些遠去的氣泡而消失殆盡。

最後,將自己沉浸在一片溫暖潔淨的海水中,就像整個人處在溫水中一樣,讓心情變得愉悅放鬆,然後保持這種狀態10秒鍾……

寫日記和克裏希那穆提法都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傾倒情緒垃圾。

清理情緒垃圾,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建立一套更好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一個緩解壓力的過程,也是一個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另一麵,讓自己變得更完整的過程。

運動釋放積壓情緒

研究發現,那些經常運動的人,往往更樂觀積極,同時更有活力。相比各種抗抑鬱的藥物,運動的效果會更顯著。越運動,大腦越聰明。運動能增加大腦氧氣供應,從而提高思考效率。大腦越活躍,給予你正向的情緒反饋就越多。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釋放積壓的情緒,讓整個人動起來。

經常跑步的人在運動的時候,容易體會到一種愉悅感。這是因為當運動量超過一定程度時,會把肌肉內的糖原用盡,隻剩下氧氣,此時大腦就會分泌內啡肽。內啡肽可以改善我們的情緒,讓我們變得心情愉悅。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裏,遇到困難時阿甘就會跑步。客觀地說,跑步確實是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的有效方式。

除了跑步,爬山也是一項可以釋放壓力的運動。爬山可以促進身體中血清素的分泌,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內心平和。

沿途不期而遇的風景,也能令我們心胸開闊。登頂的快樂將生活壓力導致的疲勞感一掃而空。站在山頂上大聲呼喊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格外舒暢。爬上一座山,是靈魂和肉體的雙重征服,可以讓我們自信地回到日常世界的秩序中,喚醒我們的雄心壯誌。

還有許多人喜歡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等運動。這些運動一方麵會鍛煉我們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麵也能夠通過這種規則內的競爭和對抗,利用無害的方式,釋放我們的攻擊性和情緒負能量,從而緩解內心的壓力。

在興趣中尋找快樂

古人說過:“有事心不亂,無事心不空。”蘇東坡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活令人唏噓。但他也在一次次貶官過程中,追尋到了人生的樂趣和意義。

他研究食譜,一道東坡肉流芳百世。他與摯友共享山水與音樂之美,創造視聽盛宴,寫下數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蘇東坡在官場的失意,造就了他自由的靈魂。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享受興趣也是為了迎接更完整的自己。

國外有個媽媽梅芙,在疫情期間,她沒有自暴自棄地“擺爛”,而是一直在自主學習。她會不定期抽出時間為朋友修改衣服,花時間練習小提琴,每周還閱讀一本小說。

梅芙說:“我這個年紀的人有很多事情要努力去做,但我覺得我可以為自己做一點事情。”她在興趣中追尋到了快樂。

找到一件喜愛的、能讓自己進入積極情緒的事情,也是我們追尋的人生目標之一。

麵對生活中的情緒和重擔,我們要善於結合多種情緒減壓法。與其“擺爛”,不如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可以主動處理好生活的細節,就像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的:“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