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激情
我一直陪兒子們讀《伊索寓言》,而且我對龜兔賽跑的故事情有獨鍾。
兔子的方法其實是有優勢的,特別是在進行鐵人三項訓練時。兔子所做的實際上就是現在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與其以60%的速度慢跑45分鍾,不如用100%的速度跑30秒鍾。然後停下來休息1分鍾,然後再次衝刺。重複8次這種節奏,總用時12分鍾,或者更少,如果相應地縮短休息時間的話。
這真是一種驚人的節省時間的鍛煉方式。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和長時間適度鍛煉帶來的效果一樣好,不僅適用於精英運動員,也適用於所有人,包括肥胖者。
當然,也有問題:它也是有傷害的。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馬丁·吉巴拉(Martin Gibala)是一位高強度間歇訓練專家,他告訴我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它有點類似於怎麽撕掉創可貼的兩難選擇:你是願意一下就把它撕掉(當時會很疼,但是撕掉就過去了),還是慢慢地把它拉下來(雖然隻有一點兒疼痛,但時間要長得多)。
高強度間歇訓練就好像慢節奏舉重鍛煉的有氧版表兄弟,但是有更多的研究支持它。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1996年,日本東京體訓大學的研究員田畑泉(Izumi Tabata)的一項研究中,運動員在一輛特別設計的固定自行車上竭盡全力蹬20秒鍾,再休息10秒。如此反複,總共做4分鍾,每周4次。月底測試發現,他們在新陳代謝方麵顯示出驚人的增長,比每節課用中等速度蹬45分鍾的運動員還要多。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還有很多,比如提高耐力、降低血糖、改善肺活量和減輕體重。它似乎會改變新陳代謝的速度和肌肉結構,所以一整天能燃燒掉更多的卡路裏。蒂姆·費裏斯在《每周健康4小時》中提到,高強度間歇訓練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但在過去的幾年裏,它越來越接近主流。
托尼今天給了我一個高強度間歇訓練課程。因為全速跑會對關節造成太大的負擔,所以我們用了一輛固定式自行車。
“現在,盡可能快!”
托尼曾經告訴我,在洛杉磯的某個健身房,參加鍛煉的人就像巴斯特·基頓(2)那樣麵無表情,因為他們不想弄得滿臉皺紋。
但是今天,我要做出一副苦瓜臉,還要閉上眼睛哼哼,前後搖起頭,就像史蒂夫·旺達(3)那樣。
我每周隻做一次訓練。首先,它還需要更多的長期研究,比如它是否會像常規鍛煉一樣有效地預防心髒病;其次,訓練時,我有點惡心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