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膚色的時代
我小時候基本上不抹防曬霜,我也喜歡曬過的皮膚顏色,這讓我覺得我看起來不那麽骨瘦如柴。結果,我的皮膚現在看起來就像一塊布滿隕石坑、魚尾紋和斑點的畫布。
在最近一次休假時,有人好意提醒了我。我們旅途中遇到了一位遊客,他說我和朱莉看起來很年輕。我們開心地笑了。直到後來,她丈夫——一位皮膚科醫生說:“不,他們不年輕,我可以看到很多皮膚損傷,很多。”
他猜對了,我和朱莉確實不年輕,40多歲了。隻是,朱莉不會原諒他。
但是,他說我們皮膚有損傷,確實說對了。
由此,我想責怪可可·香奈兒。因為我在研究日光浴時發現,這位法國設計師被認為是現代古銅膚色的教母。幾個世紀以來,中產階級的白人都避免曬黑,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看起來像是在田裏勞作的普通農民一樣。但1923年,可可·香奈兒在一位貴族朋友的遊艇上度假,並且被曬得黝黑。焦糖色的膚色很快風靡一時,那表示你負擔得起陽光普照的昂貴假期。
我了解了這個故事後,便把可可·香奈兒添加到我的前5名健康“惡棍”名單上了。細想一下,這個女人要對多少致命的皮膚癌病例負責啊。幾千例?幾萬例?現實可能更殘酷。也許我不應該對這位優雅的女士生氣——這位羽毛帽子、瑪麗蓮·夢露的晚裝(3)(“隻要5滴香奈兒5號”)的創造者。我們可能不應該責怪她一個人,但是我為自己辯護,可可·香奈兒還有其他一些相當嚴重的缺點。
可可·香奈兒需要更多的防曬霜,就像大多數人一樣。皮膚科醫生說,美國人的防曬霜用量根本不夠,僅是正確用量的1/4到一半。
美國皮膚病學會建議,每2~4個小時就用上一小玻璃杯量的防曬霜。不管天氣如何,我們都應該使用——哪怕是陰天,80%的紫外線也是會穿透雲層的;或者冬天,尤其是下雪天,雪是會反射陽光的。
因此,在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在陪兒子們走去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之前,我就把防曬霜(加有抗氧化防護劑)擠了滿滿的一杯,然後我把手指插了進去,開始在身體上抹上厚厚的防曬霜。
小玻璃杯容量大約有1~1.5盎司,除非你自己體驗一下,否則很難解釋這個具體的量。我隻能說,光是擠防曬霜管就差點累死我了。
用玻璃杯分裝的防曬霜,足夠我抹身體4遍了。我看起來像宇宙先生一樣閃閃發光,隻是沒有能夠讓人分散注意力的腹肌。
“我身上都抹了防曬霜。我甚至想把剩下的用到嘴裏,那皮膚科醫生一定能從防曬霜商家那裏吃到回扣。”朱莉一邊抹防曬霜一邊說。
按照每兩小時塗抹一次的頻率,朱莉和我一天就用光了一瓶8盎司的防曬霜。另外,我們給兒子們也用了大半瓶防曬霜。
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瑪蒂時,她很震驚。她認為防曬霜裏充滿了毒素。我現在會盡量避免使用有香味的防曬霜,因為裏麵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但除此之外,我忽略了其他的點,對不起了,瑪蒂。一些維生素D倡導者也對防曬霜持懷疑態度。在過去的幾個月裏,維生素D是所有維生素中最流行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教授薩弗拉茲·紮伊迪(Sarfraz Zaidi)博士也是它的“粉絲”,他說,癌症、心髒病、糖尿病、腎病、慢性疲勞、哮喘、牙齒問題,還有抑鬱症等疾病,都或多或少與缺乏維生素D有關。
維生素D算不上補品,我們從食物中就可以獲取,像富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和蛋黃;我們還可以從陽光照射中獲取它,曬太陽可以讓我們自己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的倡導者們還說,就是因為我們用了太多的防曬霜,減少了陽光的吸收,從而導致體內的維生素D缺乏。
皮膚科醫生和維生素D倡導者之間的爭論,是影響醫學的難題的例子之一:專業偏見。大多數專家都是透過自己專業的棱鏡來看這個世界的。
根據我的顧問委員會的建議,我采取了一條中間路線:每隔一天曬一部分不塗防曬霜的身體部位,曬夠15分鍾。我之所以輪換來曬,是為了降低任何特定部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