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養育方式

焦慮的父母

當我與父母團體會麵時,我經常聽到一種令人不安的觀點。一位母親是這樣說的:“現在的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她指的不是身體上的威脅,而是一種情感上的勒索。每當她的孩子難以如願時,她就會受到這種情感勒索。她現在已聽到許多父母表達了類似的擔憂,我自己也多有耳聞。

當然,孩子總是試圖使用諸如發脾氣等情感策略來達到他們的目的。遲早,父母都會明白,為了每個人的利益著想,堅守底線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堅守底線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支持,同時也需要有一種信念,即這樣做確實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在一個文化支持對許多父母來說已經瓦解的時代,在父母對什麽最有利於孩子感到不確定的時候,父母更容易被孩子們帶來的情感上的壓力拖垮。他們既害怕孩子們提出要求,又擔心自己為他們做得不夠。

父母的情感壓力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最良性的壓力是自我誘導的壓力。許多盡職盡責的父母擔心讓孩子感到失望,擔心因為自己不夠敏感或周到而傷害他們,擔心沒有精心保護好他們並使其免受世界上的各種危險。其中一些擔憂並非沒有根據。不幸的是,現代社會的許多地方對孩子來說已經變成了危險之地,很多父母對他們無法改變這種現狀感到心神不寧,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些擔憂來自現代文化以兒童為中心的情感,而不是來自這個世界的客觀條件。一些父母擔心,如果他們要求自己的孩子遵守比其同齡人更高的行為標準,那麽這可能對自己的孩子不公平,而且可能會破壞孩子們的友誼。無論貧富如何,父母都感到有壓力,要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與周圍其他孩子一樣的玩具和昂貴衣服。這些完全是現代社會的壓力,對那些希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的父母來說,這種壓力尤其沉重。

另一個帶有鮮明當代氣息的自我誘導的壓力,是父母擔心自己為天賦兒童做得不夠。在我擔任一家人類發展中心的主任時,我經常接到一些父母為谘詢育兒問題而打來的電話。在我聽到的所有問題中—睡眠障礙、學業問題、抑鬱、尿床和反社會行為等—迄今為止最常見的問題是在父母看來異常早熟的孩子的“問題”。父母能做些什麽來培養孩子的特殊天賦呢?父母必須提供哪些額外的關注、激勵和資源呢?為了不讓孩子們的非凡天賦白白浪費,孩子的家人需要做出什麽犧牲呢?我並不想顯得冷酷無情,但我的回答是,早熟並不總是嶄露頭角的天才的標誌,才能的發展需要經曆很多年的時光。在一開始,有些孩子行動迅速,有些孩子則行動遲緩;那些願意幫助孩子培養才能的父母必須做好長期的準備。當有人問我時,我總會如是回答:是的,我相信你的孩子很有天賦,就像我遇到的幾乎所有其他孩子一樣。養育孩子的挑戰和樂趣在於發掘每個孩子令人驚歎的天賦。但是,我感覺我說的話對於幫助無數感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的父母減輕過重的心理負擔並無多大幫助。

當今父母的壓力並非都來自他們自己的擔憂或責任感。首先,孩子由來已久的發脾氣的習慣仍然讓我們拙於應付。我很驚訝地發現,現在有這麽多的父母會不假思索地屈服於幼兒的突然發怒。這些年,靠發脾氣蒙混過關的孩子學會了用更微妙、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施加情感壓力。事實上,新的方法一直層出不窮,它們往往獨出心裁,行之有效。我從幾位青少年的父母那裏聽到的一種比較常見的策略是“罷工”。孩子幹脆什麽都不做—不上學,不做家務,也沒有戶外活動。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可能不梳妝打扮或不洗澡。自然而然地,父母會對這些看似病態的行為感到驚慌,並可能會幫助孩子尋求治療。然而,通常情況下,當孩子重申父母一直拒絕的要求—新的自由、調換學校、更好的生活空間和更多的個人資源—而且父母作出回應時,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這樣的解決辦法可能會讓父母大大鬆一口氣。但是,倘若孩子學到了這樣的信息,那這種寬慰可能隻是暫時的:人們隻要願意在追求自己願望的過程中走極端,他們就不需要接受否定的回答。

在我們教導孩子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的文化背景下,讓孩子接受否定的回答是很困難的。無論父母在家裏跟孩子們說什麽,孩子們在社會上聽到的多個版本的信息均是,他們的感受是第一位的。我們不斷地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並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結果他們學會了這樣做,而且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他們步步緊逼,父母通常感覺對他們不得不繳械投降。

我的孩子也是在當今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作為父母,我對此感同身受。在這件事或其他有關育兒的事情上,我的做法或行為並不見得比別人高明。就我自己的育兒方式而言,我相信我犯過所有常見的錯誤。我清楚地記得有一件事發生在我的兩個最大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那是一個周末,我負責為他們準備午餐。他們想要吃麥當勞,因為他們聽說那裏正好有一個特別的促銷活動,但我受不了又吃快餐。我提出了其他幾個選擇,但他們立馬就拒絕了。他們繼續吵著要吃麥當勞,而且鬧得越來越凶。最後在絕望中,我告訴他們麥當勞關門了,因為那天是周末!他們最終相信了我的話,我們在家裏吃了午餐。但是,即使在這些話從我口中出來的那一刻,我也不敢相信我會說出這樣的話。當我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我感到很震驚,我竟然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回應孩子們的方式幾乎違背了我對親子溝通的所有觀念。首先,我找的借口是個謊言。就像所有的謊言一樣,真相最終會浮出水麵,隻要我的孩子們發現麥當勞在周末實際上仍會營業,我的謊言就不攻自破。在這一點上,我的可信度和我的孩子們對真相的尊重程度都會降低。此外,我的話給他們傳遞了一個隱含的信息:盡管我擁有更好的判斷力,但要不是那天恰好是周末的話,他們可能會通過不斷糾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沒有教他們尊重我的權威,也沒有教他們如何得體地接受“不”的回答。相反,我迎合了他們已有的觀念,即成年人絕不應該辜負他們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