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少年提供有益成長環境的基層組織

米爾布裏·麥克勞克林仔細研究了美國城市貧民區的三個社區,記錄了她所說的“對青少年發展有益的環境”的喪失。麥克勞克林描述了暴力如何使這些社區成為威脅孩子們安全的環境,而不是讓他們尋找朋友和導師的地方:“這種概念與當代城市貧民區青少年體驗的現實相差太遠:社區是一種有益成長的環境,年長的社區成員會關心和照顧社區的年輕人,‘本地知識’和代際親密關係結成的網絡構成了支持年輕人及其發展的堅固係統。這樣的概念充其量隻是表明,以前的時光一去不複返了。”

麥克勞克林還說明了學校、教堂和工作場所對城市貧民區的年輕人已不再有多少吸引力。學校倒塌了,許多教堂不見了,工作場所不再提供好工作了。麥克勞克林寫道,這些曾經很有價值的成長環境“對市中心的年輕人來說已沒有多大意義”。結果,孩子們幾乎不知道工作是什麽感受;他們也沒有獲得支撐他們工作能力的習慣、價值觀和信念。這些年輕人無法想象自己是能夠承擔重大責任、樂於努力工作、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麥克勞克林寫道:“在這種背景下,與這種人格意識相對應的深深的悲觀主義、低自尊和破壞性的行為並不令人驚訝,青少年權益保護者隻希望他們‘活著就好,躲開子彈’的願望也不令人驚訝。”

但是,這些年輕人隻要獲得一點兒機會就會重新煥發生機。在洛杉磯的一個社區中心,貧民區的孩子們在幫助組織社區清潔活動。在新澤西州的卡姆登,貧窮的青少年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在社區花園種植花草,並在城市委員會擔任領導職務。在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家住院治療中心,曾經被認為不正常的青少年建造了堅固的小木屋和斜頂,以抵禦冬季嚴寒的天氣。在全國各地的課外項目和俱樂部中,孩子們演戲劇,編報紙,做科學實驗。在每種情形中,觀察的人都評價孩子表現得有多麽聰明,多麽充滿熱情和活力。

通常情況下,這些都是被其他人放棄了的年輕人。然而,當找到能激發他們天生能量的活動時,他們看起來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在提供有他們能夠理解和認真對待的任務的新環境中,他們天生的聰穎開始閃耀光芒。與此同時,他們過去失望和失敗的經曆也被拋在腦後。最終,這些年輕人開始發揮其原有的長處;他們開始獲得新的力量;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的潛能。他們與其他人分享全新的、昂揚向上的自我觀念,而這種交流又反過來強化了他們對生活所采取的積極態度。

現在還有為數不多的一些組織仍在為年輕人提供有益的成長環境,它們散落在我們的城鎮中間。米爾布裏·麥克勞克林和她的同事雪莉·布萊斯·希思(Shirley Brice Heath)研究了其中的一些組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希思和麥克勞克林發現了一些非常寶貴的基層組織,這些組織為年輕人提供庇護,並為他們提供有意義的活動、安全的同伴關係以及來自關心他們的成年人的非正式谘詢服務。男孩和女孩俱樂部、戲劇團體、運動隊、慈善機構和當地社區中心等組織,都為青少年提供了有益的成長環境。希思和麥克勞克林對這些成功的青少年組織的分析報告具有很大的啟發性,一部分原因是它指出了其他不太理想的成長環境中所缺失的東西,另一部分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些線索,讓我們知道如果想要幫助各地的年輕人重新贏得未來,我們需要創造什麽樣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成功的青少年組織確保了參加這些組織中的孩子們的生存。它們提供了安全的避風港,讓孩子們可以躲避街上的危險,對某些孩子來說,還可以讓他們躲避自己家裏不可預測的危險。這些組織給了孩子們一個可以擺脫麻煩的去處;同樣重要的是,它給了孩子們一個身份,即一個會關照他們的正式組織的成員。這些組織的青少年工作者很清楚這種身份的保護價值,並會自由使用它。有報道援引一名工作者的話說:“隻要你參與某些組織—學校、運動隊—幫派就不會來找你麻煩。他們要找的是那些沒有組織的年輕人。”

成功為貧民區青少年提供有益成長環境的組織的其他特點還包括它們在當地社區的可信度和人員配備的穩定性。這些組織的工作人員熟悉本社區的情況,並年複一年地堅持履行自己的職責。因為他們是可以信賴的,所以他們能夠接觸到最困難的青少年。在這些青少年的生活中,信任是一種非常稀缺的東西。

值得信賴的組織還會不遺餘力地吸納所有找到它們的年輕人,隻要他們遵守規則,不破壞團結。此外,他們還鼓勵年輕人參加能夠體現目標感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是競爭性質的,比如贏得社區籃球聯賽;也可能是慈善性質的,比如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不管是哪種活動,其目的都是在組織內創造一種團結的感覺,以及同樣重要的,是讓年輕人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狹小天地。

一個成功的青少年組織最顯著的特點是對青少年的期望。成功的組織高度重視年輕的成員。他們對年輕人的行為抱有很高的期望,要求他們嚴格遵守社區規定。這些組織還對年輕成員的能力抱有很高的期望,會讓他們執行一些難度較高的任務。他們賦予年輕成員真正的責任,而不懷疑他們是否能擔負起這些責任。所有這一切都與大多數公共機構和其他服務機構接觸當今年輕人的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的許多政府機構和其他服務機構對其所服務的年輕人表現出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它們認為貧窮的年輕人是無助的受害者,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麥克勞克林引用一個參加公共項目的孩子的話說:“人們對你壓根不抱多少期望。”雪上加霜的是,許多公共機構認為青少年的問題錯綜複雜,無法立即解決,而且無論如何,它們(這些機構)都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解決。接下來,它們可能會要求更多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最終可能隻是用來服務於該機構的自身利益,而不是用來解決這些年輕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所以,在接觸這些組織後,很多青少年仍然感到無助和絕望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