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不在乎的勇氣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在意的人和事,但現實卻告訴我們,很多人和事不是我們能完全控製的。有時,我們就會過於在乎而使自己困擾。

例如,我們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這是人人都會在乎的,我們都想擁有良好的形象,但如果過於在乎就會激發不良情緒。看到同事私下小聲談論別人,很容易對號入座,擔心他們是不是在談論自己,開始懷疑自己。對另一半特別在意,對方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響到自己,進而產生不必要的衝突。想要走出去,跟別人好好相處,但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造成誤會。同樣,對於一些事我們也會存在過於在乎的時候,一次考試沒考好,沒考上稱心如意的學校,評獎沒評上,升職落空,等等。

這些難免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為了平衡好情緒,

鈍感力的說法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按照他的解釋,鈍感力是一種力量,一種避免負麵信息衝擊的能力,可以更加從容地麵對挫折和傷痛,不受影響,堅定前進的方向,這是一種贏得美好生活的智慧。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麵對困難時,人的耐受性,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就如同一束電波需順利抵達終點,過程中就要規避電磁場的異常幹擾。人生要朝著目標前進,就要規避各種外界不利信號的衝擊。

沙子在手中握得越緊流失越快。跟這個道理一樣,我們越敏感,就越容易胡思亂想;越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越有可能適得其反,反而鈍感一點,會活得不那麽累。

還是新人作家時,渡邊淳一加入過一個作家文藝沙龍。裏麵有一位渡邊淳一認為最有才華的作家A先生。A先生當時已經發表過不少作品,小有名氣。然而,這位天賦極高的A先生也和渡邊淳一一樣,會有被退稿的情況。在相同的境遇下,渡邊淳一雖然感到沮喪,但在短暫的沉淪後,很快就重整旗鼓,投入創作之中。而A先生很敏感,對自己的作品更在乎,接受不了打擊,喪失了創作的欲望,發表作品的次數越來越少。幾年後,在文學圈裏,已經甚少聽到他的名字了,他就這樣在文壇消失了,而渡邊淳一如今卻享譽世界,作品被翻譯成多個語種,在全球影響很大。

所以,成功不僅需要才華,更需要鈍感力,它可以讓我們持之以恒。在渡邊淳一看來,A先生的才華不在自己之下,如果能有一點鈍感力,他會是一名多麽優秀的作家,這種結果令人惋惜。

日本著名心理谘詢師大島信賴寫了一本《不在乎的勇氣》,此書是渡邊淳一《鈍感力》的實踐版。大島信賴用八萬多件心理谘詢案例的經驗,引導人們從新視角看問題,消除負麵情緒。在書的封麵上寫著一句話:“你真正強大的時候,是你能夠不在乎的時候。”作者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了我們被別人的批評或感情所左右的原因。隻有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有辦法去擺脫被左右的命運。

為什麽我們很難不在乎

對於我們通常很難做到不在乎的情況,大島信賴從八萬多件心理谘詢案例中總結出來兩個原因:

1.沒有邊界感

書中有個例子,作者休息日打算收拾屋子時,同事發來“收到客戶的投訴”這樣沒頭沒腦的一條短信,作者本來不予理會,繼續打掃房間,但腦海裏會不受控製地想同事為什麽要發這樣的短信。結果時間全浪費在思考這件事上了,傍晚時房間還沒打掃完。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的煩惱在於想得太多而能做的太少。”內心敏感的人總是想從別人那裏獲得認可或讚同,被對方的言行所左右,或者是過於熱心腸,不由自主去幹涉別人的事。

人與人相處時,如果邊界感缺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煩惱和不便。就像作者的經曆的這樣,同事沒有邊界感,給別人帶來煩惱;而敏感的人模糊了邊界,被對方的言行或感情所左右,過度地剖析,不敢做自己。

2.容易自卑

內心敏感的人,非常在意周圍人的一舉一動,在與別人比較時,下意識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低人一等,凡事先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一來就讓自己喪失了自信,變得自卑。

他們總是在出現不好的結果時,第一時間把問題歸咎到自己身上,心裏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做得還不夠好,別人才這樣對我。因為不想被別人討厭,才不斷放低姿態,以致失去自信。

其實,我們越是模糊邊界,越是放低姿態,對方往往越是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地對待我們,這樣我們會更痛苦。

如何讓“鈍感力”增強

太過敏感,可能會輕易毀掉與他人好不容易建立的橋梁。要想減少敏感度,可以做些鈍感力方麵的練習:

大島信賴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分隔方法:以自己為圓心,雙臂張開為直徑畫圓。這道圓就是個分隔線,將事物區分為“什麽該在乎”和“什麽不必在乎”。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有個觀點深入人心: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幹涉。

有邊界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降低敏感度,無視那些“不必在乎的事”,該幹嗎幹嗎,會輕鬆很多。

敏感是一種天賦,也是一個人的資質,不可能輕易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去改變那些相對容易的東西——看問題的角度以及思維方式。

相比“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考慮,以他人為中心”這種生活態度,那些能夠平靜地看待別人的言行、忽視無端的指責、能夠隨心所欲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活出自我,過得幸福。

對其他的事鈍感起來,不太在意他人的言行,埋頭做自己的事,容易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自然而然就自信了。

他人因為身體、家庭或其他原因情緒很糟,把你當出氣筒,與其同這樣的人較真慪氣,我們不如改變心態,學習如何接納。

對於別人的“熱心教導”,如果是對的,我會接受。如果不是,那對不起,我不在乎你,就當耳邊風,很快就忘掉。其實,我們從小時候起就應該學習“無視”。相信很多人都遭受過別人以愛的名義對我們進行控製,這時候我們需要站在自身感受的角度去看待這種“愛”。如果你感覺受到了侵犯,生活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那麽你有權利反擊,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並請他們收回口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