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放下情感包袱,建立安全結界

你是否有特別熱情的朋友,他們為人熱情,樂於助人,經常會主動積極地來幫助你?有時,這種熱情卻成為你的苦惱,朋友會替你做決定,替你去宣傳他認為應該告訴大家的東西,去做他認為是對你好的事情。雖然這麽做讓你難受了,但礙於情麵,你隻能苦笑一下,被迫接受。

你是否覺得有時很多壓力來自父母,感覺你的生活被父母幹涉控製,並且不尊重你的意願,不傾聽你的想法就替你做決定?這種控製讓你窒息,想逃離,但又無法逃離,就會導致你和父母之間產生矛盾,有時甚至會破壞親情。

在兩性關係中,你是否覺得自己付出比對方多,對方沒有你愛他/她那麽愛你。為什麽會有這種感受呢?因為你付出了,為對方承擔了一些事情,做了一些事情企圖幫助對方,而對方卻沒有任何回應,或者對方並沒有同樣采取行動來為你做些什麽,哪怕是給你倒杯水、捏捏肩,或關心你一下。此時,你的內心就會有些許失落,有點受傷的感覺。

這些困惑每天都在發生,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那麽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麽呢?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問題的核心是情感邊界出了問題。當對方沒有邊界感時,隻要讓我們感到不適了,那就需要我們通過主動建立情感邊界來保護自己。同時,對於對方,我們也要保持好自己的邊界感,不要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不屬於自己的壓力攬到自己身上。

即使是對待我們最親的人,包括父母、子女,都應該把他們看作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並不能代替他們去實踐人生。而人生又充滿了戲劇色彩,影響命運走向的因素錯綜複雜,其中絕大部分因素既不可預期,也不在我們的控製範圍。當發生一件事情時,也不能片麵地歸因於某一個個體行為的絕對影響。所以,把責任全攬到自己頭上是一個既不符合現實,也不可理喻的行為。

對於情感邊界,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由於孩子在小時候不能自己照顧自己,需要父母的養育和監護,但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發展走向以及學習成績,是多重因素決定的。然而現實中,孩子的問題,經常引起父母的爭吵,甚至全家人的大辯論,通過各種分析,歸因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保姆的某些個人行為習慣或者語言方式。看似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實際上各方互相指責,將其某些行為特征的影響力無限放大。這種家庭式的爭吵大家都不陌生。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首先,我們能關注到的都是顯性層麵的因素,例如胎教、家人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說話語氣等,即使是顯性層麵,我們也隻看到了一部分,還有別的孩子的影響、環境的影響、孩子對所見事物的解讀,這些都可能是被忽略的因素。還有一個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天性。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點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經常看到雙胞胎會性格迥異。一樣的生長環境,一樣的父母,為何長大後,性格差異如此之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天性。既然因素眾多,我們可控、可影響的因素占比如此之小,那又有什麽道理要求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負責呢。所以,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清楚地知道一個獨立的生命開始成長了。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提供合適的土壤,在孩子還很脆弱的時候,盡我所能地為其遮風擋雨,剩下的我能做的不多,靜靜地欣賞一個茁壯成長的小生命,享受他帶給我的歡聲笑語。

對於兒童教育問題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感受,把自己設定在兒童這個位置上。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弱,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受到邊界侵犯的。我們小時候都經曆過父母打著“這是為你好”的旗號對我們的行為進行幹預,個人意願很少被尊重。在叛逆期到來之前,我們基本都是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之所以會有叛逆期,是因為我們已經成長到一定階段,有了強烈表達和堅持自己主見的意願,而父母還在以小時候的標準對待我們,這就產生了意誌衝突。所以叛逆期其實是在這之前,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邊界,那孩子將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童年,也會擁有更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在這方麵做得更好了,給予了孩子更多的尊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

情感邊界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給對方空間,以確保雙方關係可以健康發展。關係之間的弦保持適當鬆弛,不至於緊繃,這樣就有更好的抗幹擾能力,不會因為某些小事就把弦給繃斷了。

自我邊界(心理邊界)

自我邊界概念是由心理學家埃內斯特·哈曼特最早提出的,提倡每個人都應該主動設立自己的心理邊界,讓其成為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目的是確保自身不受外界的負麵幹擾,讓自己按照自身意願堅定前行,成為一個具備獨立人格的自我,也是為了能夠走在自己希望的人生道路上。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時常麵臨 “Yes”或“No”的選擇題。對於他人的求助或者要求,我們需要亮出態度。這時候的答案就體現了我們是否設定了清晰的自我邊界。

人際交往中,自我邊界就如同一個標尺,一邊是強自我,一邊是弱自我,我們在這兩端中間遊走。越靠近強自我,做事越主動,條理也越清晰,但人際衝突可能就越多;越靠近弱自我,會越敏感,缺乏主見,容易被環境幹擾,但親和力也越強。

自我邊界是看不見的,卻真實存在。心理學研究表明,生活中很多混亂和情緒波動是邊界感缺失造成的。

埃內斯特?哈曼特給了我們一個測試自我邊界的方法,請對下麵18項描述進行選擇打分:

1. 我容易被他人情緒所感染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2. 我現在的想法依然與童年很像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3.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為情受傷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4. 我經常不知不覺就走神了,要麽幻想其他,要麽陷入沉思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5. 我不喜歡那些把故事的來龍去脈、開頭結尾說得清清楚楚的小說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6. 我不喜歡那種製度規範、等級分明、不讓自己發揮的機構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7. 我認為一個蘿卜一個坑,是什麽樣的蘿卜,就需要待在什麽樣的坑裏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8. 我認為一個人太投入、太依戀別人,在生活裏是非常可怕的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9. 一位好家長肯定有些方麵也像孩子一樣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0. 對我來說,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動物是很容易的事情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1. 每當獲悉某事發生在朋友或戀人身上,我就覺得這事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2. 每當我需要完成某些任務時,我傾向於展開想象,而不願被條條框框限製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3. 若不考慮現實,我希望人和人能深度交融,不分彼此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4. 我覺得自己被某種不為外人理解的神秘能量影響著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5. 正常人、有問題的人和精神病人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6. 我不是那種不苟言笑、老實巴交、不多說話的人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7. 我覺得自己也許是一位有創造力的藝術家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18. 曾覺得有人喊我名字,但我不確信這事是真的發生了,還是隻是我的幻想

非常符合(4分)

基本符合(3分)

基本不符合(2分)

非常不符合(1分)

結果分析:

得分在0~29分區間,屬於強自我邊界;

得分在30~42分區間,屬於中度自我邊界;

得分在43~72分區間,屬於弱自我邊界。

根據測試結果,你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個範籌,就可以針對性地做調整。這種調整必須是刻意的,因為我們本能的反應不會改變,隻能靠主觀意識強製去挑戰新的行為方式,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痛苦,但嚐試後才會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這也給了我們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的機會,些許的改變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健康,對於抑鬱症患者,這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