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亡靈歸來
天色將晚,車夫是真太著急了,一門心思要在日落前把這一趟活兒幹完,這才能趁著天黑之前回程,老漢麵色很黑,雖然賺了銀錢,但送屍這活兒誰也不願意幹啊。
後麵跟著的馬車是帶棚的,褪色的老藍布,棉布簾子偶爾會被風吹起,車轅上坐著個年輕的小廝,也是緊著揮舞著馬鞭,生怕被前麵的車甩下。
“公子,看到唐福了。”小廝回頭對著馬車裏的周永寧說。
周永寧吩咐道:“路邊停下,讓唐福上車。”
小廝把馬車停在了唐福麵前,唐福坐在車轅另一邊:“公子,奴才把信兒送到了。”
周永寧撩起了棉布簾子問:“還有多久能到?”
“前麵還的五十幾裏地,晚上到的話怕是不妥,那邊村民不讓進村子,迎靈在村外的小廟。”唐福說到這裏欲言又止。
周永寧看了眼同來的李/誌遠。
李/誌遠問:“家裏情況如何?”
唐福歎了口氣:“不好說,哪家除了一老漢外,還有季舉人才七八歲的兒子,女眷也看著不太妥當。”
周永寧和李/誌遠一商量,決定第二天一大早再進石郎莊。
前頭趕車的老漢臉就更黑了,
可賺人家的銀子,不聽話也不成,他們就在距石郎莊二十裏的荒地裏停下來了。
周永寧讓唐福再走一趟,讓季家明日一早準備迎棺槨。
唐福走後,周永寧和李/誌遠就拿了香燭紙錢和貢品,擺上了酒菜在棺槨旁邊坐下來。
趕車的車夫黑著臉躲開遠遠地,也不知道這三個人是什麽過命的交情,雖然他欽佩這兩個讀書人膽子大,可也不耽誤他心裏頭各種不耐煩。
石郎莊,季家燈火通明。
白日裏季小鳳回來的晚了,怕做不完,所以陳秀娥安排季平安跪請各家的婦道人家過來幫忙,連夜趕製壽衣。
做壽衣也有講究,不管是春夏秋冬,壽衣都必須要是棉的,這樣代表著後世子孫日子過得‘厚實’,又因為身份地位的關係,普通百姓沒有講究,但季秀才最低起碼也要穿三領兩腰,三領是裏衣、中衣和外衣,這是三領,兩腰就是裏褲、襯褲是兩腰,鞋子則是棉鞋,鞋底要繡著蓮花和天梯,還有鋪蓋、帽子、墊背錢等等一些都要準備。
婦道人家手上的活計雖然良莠不齊,但速度可是一點兒不慢,陳秀娥一邊落淚一邊裁衣,別人也忍不住
勸慰幾句,奈何年紀輕輕守寡的小媳婦兒,越是勸越是止不住眼淚。
半夜的時候,陳秀娥要張羅晚飯,季老漢收拾完小廟回來,一看不見石氏,氣不打一處來進屋把石氏提溜出來。
石氏不敢在這個時候得罪季老漢,隻能去喊上了季小鳳一起去張羅做飯。
喬氏把陳秀娥叫回來趕製手藝,天黑了,季初夏也得留下來給這些個嬸子大娘穿針引線。
別人怎麽想不說,季初夏心裏頭別提多感激喬氏了,這是個眼明心亮的人,隻怕早就把這一家子看清楚了,難得啊。
石氏雖然暗戳戳的罵人,可也真不願意讓季初夏跟著,總覺得季初夏變得有些滲人了。
廚房裏,季小鳳氣得罵罵咧咧的,不等石氏接話,石三郎就鑽進了廚房:“姑母,趕緊的,今晚成不?”
石氏皺眉,伸出手:“東西呢?”
石三郎立刻把錢袋子遞了過去,石氏掂了掂份量,嘴角帶了笑:“猴急猴急的什麽樣子?還能跑了你的?把那助興的東西給我吧。”
“今晚成不成?姑母給我個準話,我這真是急得慌啊。”石三郎掏出了一個紙包遞給了石氏。
石氏直接把東西塞
進了兜裏,瞪了石三郎一眼:“今晚都忙著做壽衣,哪能得空?明兒你早些過來就是了。”
“那成,我先出去了。”石三郎不敢得罪石氏,轉身就出去了。
石氏一回頭就看到正一臉好奇的季小鳳,冷了一張臉:“看什麽看?姑娘家家的,別學這個!”
一鍋三合麵的饅頭,一大盆菜湯端上來,這些幫工的婦女也不嫌棄,吃了一口繼續幫忙,這一忙就忙到了天亮。
門外,唐福已經到了門口,正在跟季老漢交代何時迎靈車。
陳秀娥眼淚汪汪的把這些壽衣都整理好,正抹著眼淚,就聽到外麵有人喊了句:“舉人歸了,孝子村口迎靈!”
陳秀娥猛地站起來,原地轉了一圈就要往外跑,喬氏一把拉住她:“可不行這樣的,你等等,外麵有爺們安排。”
“嫂子。”陳秀娥眼淚劈裏啪啦的往下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很快有人進來安排妥當後,季家迎靈的隊伍出發了。
季平安小小的身量抱著一摞壽衣,淌著眼淚走在最前頭,陳秀娥和季初夏跟在後麵,遠遠的看到了村口奶奶廟門前的那輛馬車,陳秀娥直接眼前一黑踉蹌了幾步,身後
陪著過來的年輕媳婦立刻架住了陳秀娥。
季家人丁稀薄,沒有三親六故,但季舉人的那些個學生都跟來了,左鄰右舍也都過來幫襯,倒是有些浩浩****的意思了。
走到近前,陳秀娥再也忍不住了,瘋了似的撲了過去,季初夏急忙拉住了季平安,早有婦人過去追陳秀娥。
“大郎啊!你好狠的心啊!”
陳秀娥這淒厲絕望的哭聲,讓許多人都忍不住抹淚,季平安跪在了馬車前,恭恭敬敬的給棺槨磕了三個頭,這才有上歲數的人過來招呼著年輕力壯的人把棺槨停在奶奶廟裏。
季平安是季家唯一的男丁,有人照應著進去開棺穿壽衣,還要換到自家安排的棺槨裏去。
陳秀娥已經昏了過去,季初夏看到馬車旁站著兩個書生打扮的人,過去要跪下磕頭,李/誌遠上前一步扶住了季初夏:“侄女萬萬不可,季兄與我等是同鄉,不該袖手旁觀的。”
“對,張羅著身後事要緊。”周永寧低聲問:“家中可有叔伯幫襯?”
季初夏搖頭:“家中還有祖父和幼弟。”
周永寧和李/誌遠對望一眼:“我們幫襯著,等季兄入土為安再告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