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如沐春風

中書省位於太極殿之西。

薑沃穿過延明門,就見中書省宏麗闊朗的署衙。

中書省佐天子掌天下大政詔令,一道道詔書製文在這裏擬成,傳於天下。隻走到這裏,看到巍峨高台,看到來往匆忙的朝臣,就覺肅穆。

薑沃來到大堂,將長孫太尉交代的公務交給大堂內專門負責傳信的小吏,然後候在大堂一側。

偶爾有相熟的禮部或是太常寺官員走過,彼此見禮寒暄兩句。

*

長孫無忌仍是在跟褚遂良相談。

這是事發後第三日,兩人在談的是,此事估計難一筆勾銷小事化無。頂多是大事化小,請陛下從輕發落。

既然總得發落一二,那就要算好發落去哪裏,才能將損失降到最小。

正談著,見有小吏叩門,送上太史局的公文。

長孫無忌示意小吏將兩份公文擱在桌上,等他有空再用印——各衙署間的公文,多是一式兩份。

譬如太史局算過的吉期要送往禮部,都是一出兩份,由接手此公文的官員押字留章,一份留在禮部,一份再送回太史局——以免萬一將來出了差錯,彼此來回推諉,要各自留檔。

長孫無忌每日要押字用印的公文太多,他擺手讓那小吏下去,那小吏一猶豫:“太尉,這公文是太史令親自送來的。”

長孫無忌一頓,思慮了下後才點頭道:“那讓她進來吧。”

與以往給太史局的明確公務不同,這次他給太史局的隻有一封語焉不詳的手書,讓太史令為一個女子的生辰八字寫個‘命格相宜’的批命。

這樣含糊的吩咐,想來太史局有些不安,生恐將來擔責受過,所以特來麵送公文。

褚遂良也自以為明白太史局的顧慮,還在旁道:“袁李二人後,這位太史令雖年輕,倒也是個謹慎人。”

果然,隻見這位年輕太史令進門,無可挑剔行過禮,然後沉靜道:“恐有不妥當處,若等人傳話,不如下官親來聆太尉教誨。”

長孫無忌拿起那份‘批命公文’,隨意掃了兩眼,見都是些花團錦簇的吉利話,就頷首,當麵取過印在公文上蓋了,又親筆押字。

這才對薑沃道:“

不必多慮,就如此罷。”言下之意,不該你問的別多問,別打聽也別聲張,直接拿去歸檔就是了。

薑沃上前雙手接過公文,恭敬道:“是。下官明白了。”然後果然一句話不多說,直接告退。

長孫無忌對她的態度頗為滿意。

說來,這位太史令,算是朝中年輕官員裏,他比較欣賞的一類人了——

雖說長孫無忌自身性傲愛攬權專斷,但他卻不喜同樣性子的同僚,更喜沉穩謙和的朝臣。

長孫無忌眼裏,薑沃便是如此。

她是兩位仙師堅持要收的徒弟,這些年也確實有機緣,由她而起的諸如火藥、棉花、礦燈等物,長孫無忌都見過,甚至棉布現在身上就用著。

有此等機緣,卻不見驕矜,最難得的是不見搶功攬功,而是將機緣所得,俱上稟朝廷,各歸有司。

尤其是火藥事後,聽說她跟師父李淳風是冒著被炸的風險,才將最後的方子配成,高句麗一戰火藥也大有奇效。

可此後也從不見這位太史令提起此功,以此邀名邀賞。

甚至有年元宵燈會,李勣見到煙火,主動提起當日九成宮山林內研製火藥的辛苦,這位太史令還笑謙了兩句,道不覺辛勞,隻要有助於大唐與陛下便足矣。

長孫無忌當時便在心中評定:不錯,是個難得的赤心為國的朝臣。

長孫無忌甚至想過,這若是個兒郎,背後無家族卻有兩位仙師,他說不定真願意培養一下收做己用。可惜,是個小娘子,那今生在太史局做些測算吉凶天象事,便到頭了。

於是今日見她進退有度,不該問的一點也不多問,長孫無忌還似可惜似讚歎道了一句:“年輕一輩裏,倒是個難得穩重本分的。”

褚遂良在旁隨口接話道:“她是個女官,不本分安靜些怎麽行?”

長孫無忌的火又被褚遂良給拱起來了:“是,你不是女官,所以鬧出這不本分丟人的事兒!”

褚遂良噎死。

與此同時,‘本分安靜’的薑沃,歡歡喜喜捧著長孫無忌背過書的公文,回去好好收了起來。

多謝太尉的鼎力支持!

*

長孫無忌噎過褚遂良後,還得去給他善後,頗為心累。

立政殿偏殿。

皇帝手裏拿了一卷《漢書》在看,等著——

小山進來通傳,太尉到了。

李治照舊上前托住舅舅的胳膊,使他不必行禮,還未開口,就聽長孫無忌嚴肅道:“陛下也太胡鬧了,宮外的事還要繼續瞞著臣嗎?”

那一瞬間,李治忽然覺得很欣慰:果然還是跟舅舅這種能夠猜到套路的人說話,才安心,才對路啊!

*

長孫無忌隻見年輕的皇帝避開了自己的目光,語氣有些躲閃道:“朕不知道太尉在說什麽。”

長孫無忌再加重一點語氣:“陛下去感業寺了不曾?”

皇帝這才訝然道:“舅舅如何得知?”又惱道:“是朕禦前的人嘴這樣不嚴?朕回頭就把他們都發落了。”

長孫無忌攔住皇帝:“陛下不必錯怪旁人,既出宮去就有痕跡,臣自知。”

皇帝這才低頭半晌不語,少頃才慢慢開口,似有些羞赧,卻也帶著些少年人賭氣似的堅定:“舅舅,朕是要將人接進宮來的。”

“舅舅能不能幫幫朕。”語氣軟了下去。

長孫無忌板了好一會兒臉,才在皇帝的目光中道:“這回臣為陛下名聲計,替陛下遮掩一二,以後再不可犯了。”

說著遞上太史局的公文:“便隻道是從宮外尋個命格合宜的人伺候陛下吧。”

見皇帝看過後就鬆了口氣似的笑道:“多謝舅舅。”

長孫無忌不由搖頭:唉,到底是少年人心性不定,宮中名正言順的嬪妃宮女不喜歡,偏就貪戀新奇。

又肅然道:“此舉不過稍掩人耳目罷了。到底連人的名姓都未改,實情如何,也瞞不過有心人去。臣此舉,也是讓陛下心裏有個警醒。”

以長孫家的勢力,若要把那武才人徹底換個名姓身份進宮,也能做到。

但長孫無忌沒這麽做,生怕給皇帝養成習慣,以為想要個什麽人,都能改個身份入宮。

於是跟皇帝重申,此事再不可犯。

皇帝點頭:“舅舅說的,朕都知道了。”正好,他也不需要媚娘換個身份進宮。

她本姓武,本就是掖庭的才人,他們如此相識,也就會如此走下去。

長孫無忌倒沒有接著立刻跟皇帝提起褚遂良之事,而是再次嚴肅叮囑了幾次皇帝再不許胡鬧後,就離開了。

等大理寺查過此事,上稟請聖人裁斷時,再說情也來得及。

不然,倒似他拿著私情兒女事來威脅皇帝似的。

*

兩日後。

紫薇宮。

王皇後看著坐在下頭,請過安還不肯走的蕭淑妃就心煩:“你到底要說什麽?”

她都自請禁足不出門了,結果蕭淑妃還非要來給她請安,讓她不出門也沒個清淨。

“皇後娘娘可知,陛下接進宮一個人?”

皇後點頭:“皇帝已派人來傳過話了,有一位新人入宮——據說是八字跟皇帝很合宜,為聖躬安康才選入宮服侍陛下的,給的是婕妤位。”

在王皇後看來這是尋常事。

大唐並沒有什麽集中年度選秀。皇帝宮裏嬪妃來源就那麽幾種,要不是禮聘大家出身的女子,要麽便是采選民間良家女,選好了接進宮就是了。

已經出了先帝周年,皇帝後宮本該進人了。

上回她母親柳氏進宮還說起,若是她在宮裏挑不到合適的宮女,家裏就替她去外麵尋摸些資質好的良家女。

蕭淑妃就神神秘秘道:“可不是什麽新人!娘娘可知那人是什麽身份?”

皇後因在自請禁足,又怕皇帝發落隸芙,故而也不讓隸芙出門,確實很多事不知道,見淑妃一臉神秘,也好奇起來:“是什麽身份啊?”

淑妃卻歎了口氣吊胃口道:“唉,聽聞這位的身份,妾才知為何陛下去年七夕做了那麽一首詩了——”

蕭淑妃還有感情的朗誦了兩句:“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後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1]

她原是來給皇後拱火的,然而說著把自己也給弄酸了:“唉,可見陛下上心,那樣的身份,都非要把人弄進宮。”

皇後見她又是背詩又是感慨的,不由惱了:她現在最煩的就是讓她猜猜猜的謎語人好不好!

忍皇帝是沒辦法,難道還要忍你。

於是王皇後立刻就發作起來:“知道你就說,不知道你就出去。”

倒是把蕭淑妃嚇了一跳,

皇後原本就直性子她知道,但也沒有這麽火爆啊。

見皇後下了逐客令,她也不敢再賣關子了,直接道:“是先帝年間掖庭的武才人呢。皇後娘娘您說,這離不離譜!”

蕭淑妃拋出這個重磅消息,果然見到王皇後和她身後形影不離的宮女隸芙一起愣住了。

驟然聽到這種消息愣住是應該的,但接下來主仆兩人的神情就讓淑妃看不懂了——隻見兩人愣過後,居然露出一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表情。

蕭淑妃:?

“皇後娘娘……”

“淑妃退下吧。”皇後毫不客氣再次下了逐客令。

蕭淑妃帶著滿腹憋悶走了,終於體會到了遇到‘謎語人’的痛苦:你們到底明白了什麽啊!

待蕭淑妃走了,王皇後才轉頭跟隸芙抱怨道:“以後再不要給那個姓程的宦官送錢了,這消息也太不準了。”

隸芙心有戚戚點頭:她不信程望山不知感業寺事,隻怕當時是故意要分幾次才肯說透,好多要幾次錢!結果把她們可是坑慘了。

又想起蕭淑妃說的‘此事離譜’,王皇後和隸芙比較了一下她們猜出來的答案,發現是兩種南轅北轍的離譜。

頓時,皇帝在王皇後心裏的形象,就越發飄渺難測了。

王皇後不由嘟囔道:“陛下……真乃奇人也。”不管哪種離譜,反正是離譜。

隸芙慌忙道:“皇後娘娘!”

王皇後擺手:“我又不會當著陛下說。”

隸芙在旁道:“既然人已入宮,娘娘萬勿因此事與陛下爭執。方才蕭淑妃便是在拱火呢。盼著皇後去頂撞陛下,最好再為難下新婕妤。”

又道:“她越是這樣,咱們越該跟她反著來才是——奴婢記得空著的宮室有很多,這便去整理一份出來送到立政殿供陛下選?”也算是皇後娘娘為陛下分憂之意,希望陛下就上次烏龍事,早點消氣。

皇後無可無不可的點點頭。

**

皇帝並沒有選任何一間宮室。

他帶著媚娘來到立政殿的後殿東麵的幾間屋宇:“我少時就住在這裏。以後,媚娘就在這裏吧。”

因從前是皇子的居所,殿內就沒有絲毫閨閣氣息。尤其是書房,累累的都是李治曾經讀過的書。

雖說他大婚後,就從這後殿搬走了,但年少時許多器物和書本都還擱在這裏,他有時還會回到這裏來坐一會兒。

皇帝看著身邊人,心道:如今,他再回來的時候,就不必隻獨坐了。夜裏在前殿看奏疏的時候,也不會就自己一人對著燈了。

*

次日晨起。

媚娘依舊醒的很早。在宮裏倒是不必她走出去看滴漏水刻了,到了時辰宮人就會叩門進來。

殿內燈燭徹夜未熄。

媚娘自坐到鏡前去梳發。

挽發時,能聽到背後悉悉索索的聲音,顯然是皇帝起身在穿寢衣。

接著,媚娘就聽到一聲輕微的‘嘶’聲。

媚娘隻對著鏡子中的自己一笑,並不回頭。

就聽身後發出一聲更明顯的‘嘶’——顯然不回頭是不行了。

媚娘這才起身,走過去坐到皇帝身邊,見他穿了一半的衣裳,正好露出肩膀上幾道紅色的劃痕,雖未像昨夜般滲血絲,但還是有些破皮紅腫,想來衣服摩擦過傷痕,會有些刺痛感。

皇帝望著媚娘。

媚娘就低頭望著自己的手:“這回寇丹染的顏色正,就養得指甲長了一點——但陛下也太嬌貴了,簡直碰不得。”又不禁笑道:“詩經衛風中說,膚如凝脂,便是陛下吧。”

皇帝笑惱道:“哦,原來怪朕。”

媚娘輕輕替他合上衣襟,特意提起肩膀上的一角,免得碰到傷口。

然後才道:“怎麽能怪陛下。”她起身去拿了一把小銀剪:“既然傷了陛下,那我就剪了去吧。”

皇帝看著她的手,水紅色的寇丹,並不很濃豔,倒是像胭脂水化在十指纖纖處,也像是春色綻在指尖——確實很好看,剪斷甚可惜。

他伸手拿過了銀剪:“算了。朕忍一忍吧。”

媚娘莞爾。

見她已為自己挽好了發髻,隻是還未插簪環,皇帝也起身坐到鏡前:“不等宮人了,媚娘替朕束發戴冠吧。”

媚娘邊梳發,皇帝便道:“今日你去見皇後並其餘嬪妃,可要候朕下朝回來陪你同去?”

媚娘對著鏡中皇帝搖頭道:“如此後宮微末小事,何勞陛下。”

“朕是擔心有人會拿身份事為難你。”

媚娘手中沒有停,很流暢的將發束成道:“我進宮來是陪著陛下,為陛下分憂的。若是反過來還要陛下事事為我操心,那還不如在感業寺中呢。”她自己說起感業寺便很自然,全無忌諱一般。

又將皇帝常朝所戴翼善冠為皇帝戴上,對著鏡子正好。

這才對皇帝說完後半句話:“隻要陛下信我,將來勿以後宮譖訴相疑便好。”

皇帝道:“朕向來信自身之斷,而非旁人之言。”

**

武婕妤令人如沐春風。

媚娘入宮後三日,後宮嬪妃俱有此感。

跟武婕妤相處,總是那麽恰到好處的爽落鬆弛——後妃之間原無需什麽深交,隻是同在後宮,每日得見麵、年節宴上要共同出席的同僚罷了。

因此隻要沒有利益上的衝突,絕大部分嬪妃,是不管武婕妤到底是什麽來曆的,橫豎聖人都給人弄進宮封了婕妤了,那便按聖意來就是。

她們原擔心的隻是武婕妤顯然得寵,若是個飛揚跋扈的她們要受委屈,如今見性情這樣好,都是意外之喜。

唯一的例外,就是蕭淑妃。

媚娘就算是一陣春風,那也是吹得她過敏的春風!

尤其是媚娘就住在立政殿後殿,險些沒讓蕭淑妃慪死——她早看中那一處了。先帝親自撫養皇帝,所以父子情深,若是她的兒子也能住在立政殿,由皇帝親自撫養就好了。

隻是二皇子李素節此時才不過四歲,淑妃想等明年兒子開始正式延師讀書時就提此事的。

沒想到還沒開口,就叫旁人住了進去!

蕭淑妃自是不能這麽算了。

隻是當她開始刁難媚娘,才發現,原本對她客氣周到的武婕妤,忽然就從春風變成了滑不溜手的抓不住話柄的滑魚,變成了渾身是刺讓她一碰必要疼一下的刺蝟,變成了一麵南牆。

淑妃一時竟無從下手,隻好先不動,看看能不能將來抓到武婕妤什麽弱點。

*

而對媚娘來說,對合適的人,拿出合適的態度來,實在是太基本的操作,都不怎麽需要經過思考,幾乎是天然的本能。

故而她隻放了很少的心思在應對後宮人上。

在媚娘眼裏,如今皇帝的後宮,跟當年那個住了七八位才人的北漪園也無甚區別。

有愛拔尖刺頭的,有明哲保身的,有暗藏心思的——無非與過去一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她所在意的另有其事。

*

從紫薇宮回來,媚娘如前幾日一般,來到後殿西側的幾間屋子——原本這裏住著公主們,先帝故去後,公主都封了長公主各自開府出宮。

這也是李治征求了還未出嫁的兩位妹妹的意見,如果妹妹們願意留在宮裏,他當然更願意一直看著妹妹們,也好放心些。

尤其是晉陽讓他頭疼,父皇生前挑來揀去,把京城所有兒郎恨不得都抓過來捋一遍,卻也一直未給晉陽定下婚事——一來那幾年城陽和高陽的婚事都出了岔子,二來,每次跟晉陽提起這事,她便求著父皇不肯嫁人。

直到如今。

於是李治原本是想讓晉陽在宮裏待到親事定了的,還是晉陽公主直言道:“九哥千萬別直接給我定親,若是我不能心甘情願點頭的,實難過下去。”

越發給李治愁的要命,晉陽從小看起來脾氣最好最像母後,但同為‘脾性好’的李治,怎麽不明白,越是這種看似柔和的脾氣,一旦定下的事兒才難更改回轉。

於是索性就依著晉陽的意思,讓她出宮開府去了——如她所說,在宮外公主府上,她來去更自在可以常出門,說不定能撞出自己肯點頭的姻緣呢。

因此這立政殿後殿西側的幾間屋子,就改成了藏書閣,存放些珍本書籍。

媚娘進宮的第二日,就來到了這裏,找到了她最想看的書。

先帝去前一年,做《帝範》十二篇傳於太子,道‘此生治亂闡政之道,已盡在其中’。彼時媚娘隻從薑沃寫給她的信裏,看到了諸如‘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等題錄,心向往之。

如今,她終於伸出手,珍重而小心地抽出了《帝範》。

開篇第一卷 。

君體。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2]

媚娘一點點記誦下去。

*

若說進宮以後,媚娘有什麽不適應的,那便是與薑沃見麵不便起來。她既然住在立政殿後殿,再不能似從前一般,兩人彼此想見就可以見到。

這日,她與皇帝說起此事。

李治便笑道:“無妨,太史令雖是前朝臣,可又是女官,與你往來又無可避諱處。”

又想起來:“你既想著太史令,正好,朕有一事交給她做,媚娘可以一起去看看。”

*

“武姐姐。”薑沃第一次來立政殿見媚娘時,就似以往一般,隻是笑眯眯約她同行:“咱們走吧。”

並沒有問媚娘過的如何。

與皇帝不同,薑沃是完全沒擔心過,媚娘會適應不了這個後宮的。

以媚娘待人接物的純熟,善體人心的本事,若是先帝後宮韋貴妃楊妃等老辣人,媚娘還需要多費點精神。

可當今後宮諸人,都隻是才做了一年嬪妃的新鮮人,媚娘這屬實是高玩再回新手村了。

比起擔心媚娘,薑沃倒是還擔心了下淑妃的精神狀態:以往的對手是王皇後的水準,如今驟然換了媚娘,隻怕落差太大,給淑妃閃個好歹。

*

兩人在宮門北門處上了馬車,穿過皇家西內苑,來到——

貞觀年間隻修了一半的大明宮。

薑沃跳下馬車,看著如今還隻是宮殿亭台稀疏的高地,看不出這將來會是大唐最宏麗,占地麵積最大的宮殿群。

“陛下讓我來看一看此處風水。”

笑意中無不感慨:“陛下想要重修大明宮了。”

她將要親眼見到大明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