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黔州之行

冬十月癸醜,薑沃陪同袁天罡離開長安。

馬車駛出長安城東門,經過名為灞橋的一座石橋。

灞橋建於開皇年間,橋邊遍植青柳,一向是送離之處。灞橋風雪也是關中盛景之一。

袁天罡告老還鄉離開長安,連太史局內都有許多人都不知,他隻告知了幾個經年舊友:其中李淳風已於皇城中送別過,因而灞橋上來送袁天罡的,隻有玄奘法師和孫思邈這兩位多年老友。

薑沃看到灞橋長亭中兩個熟悉身影時,忙令車駕停下,自去請兩位先生過來。

孫思邈與玄奘法師上了馬車,兩位各有別禮贈與袁天罡。

孫思邈送上的是幾本醫書,和一箱成藥。袁天罡一見就笑了,指著自己眼睛道:“你不知我這眼?竟還給我送書?”若是七八年前,袁天罡是裝的瞽目,那麽這兩年,就是真的眼睛不太好了。行走坐臥倒是沒問題,但滿是文字的書實是看不了了。

與旁人不同,孫思邈似乎是被歲月遺忘了一般,這些年過去,與薑沃初見他時相比,幾乎無甚變化。

孫思邈拍了拍裝著藥的箱子對袁天罡道:“藥是給你的,這書……”他轉向薑沃:“你拿著就是。”

薑沃立刻領會:想來是孫思邈得了聖人的話,又寫了些新的保養之道,特意帶給皇長子李承乾的。

孫思邈送過藥,玄奘法師則取出幾份貝葉經文,又取出幾份自己譯的佛經手稿:“從前鳩摩羅什法師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今歲我再譯,暫更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因有幾個詞還未斟酌定,就各寫了一份,請袁仙師帶上。”

他也知道袁天罡眼睛不太好,直接就交給了薑沃。

薑沃接過,低頭去看。

熟悉的經文映入眼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1]

竟是前世極熟悉的《心經》。

薑沃將貝葉經文和玄奘法師的手稿都仔細收好。

*

媚娘站在窗邊,抱著手爐看今冬第一場雪,並沒有賞雪的興致,隻是有些擔憂:袁仙師和小沃才出發幾日,長安城就開始下雪,不知他們路上是否也有冰雪阻隔?隻盼這一路風雪不要太大,若是趕不到驛站可就受苦了。

還是想著薑沃的行裝是她一一點過的,媚娘才覺放心些:媚娘是跟母親長途跋涉入長安的,自然知道趕路的難處。

俗話說得好,窮家富路,隻要馬車足夠,路上帶多少東西真是都不嫌多。

於是薑沃想圖省事,好多器物想省減不帶就都被媚娘嚴詞拒絕,全都給她打包上了。

最後薑沃看著滿滿兩車東西,隻好慶幸是跟著師父的車隊,又有聖人首肯,派了侍衛隨行,否則真是帶不了這麽些。

媚娘抱著手爐看了一會兒風雪,之後便牢牢關上門窗,來到屋角放置衣裙的箱子前,伸手到許多衣裙底下去,拿出一個匣子。

她又取出荷包裏隨身帶著的鑰匙,打開匣子。

裏麵裝著一封封的信。

都是這兩年薑沃寫給她的。

這兩年夏日,她們總要分開幾月——因皇帝要去翠微宮避暑,翠微宮可不似九成宮般闊朗,皇帝也少帶妃嬪過去。

於是分開的那幾個月,薑沃想到什麽,就會給媚娘寫成一封封的信。

隻是為了安全起見,薑沃從不托人送信,而是每隔一月回皇城太史局時,親手把這月寫的信交給媚娘。

媚娘都一一留了起來。

此時心中記掛遠行人,就把這些信再次拿出來看。

正看到薑沃今年夏日寫的信——

皇帝做《帝範》十二篇傳於太子,道‘此生治亂闡政之道,已盡在其中’,令太子習讀。

自然,《帝範》這等書,其中具體內容隻有太子和輔政的宰輔們能見到。其餘官員們頂多耳聞這十二篇《帝範》的題錄。

薑沃就在信中一一記了下來。

媚娘看著薑沃寫下來的,聖人所擬的一個個躬政之道題錄:君體、建親、求賢、審官……凡此種種,共一十二項。

隻看到這些題錄,便不由心向往之。

真不知裏頭聖人又寫了何等真知灼見,金科玉律。

風打在窗戶上的聲音打斷了媚娘的思緒。

她轉頭去看,見外頭樹影搖晃,不由歎了口氣,又在擔憂薑沃路上情形。

更悵然想起:自貞觀十一年入宮,她們或有稍離,但每個新歲都是一起過的。

可惜,這個元日,注定沒法一起過了。

*

冬日出行,又是深入蜀地,路上艱難實多。

薑沃差點以為他們要在路上吹著西北風過年了。

好在,臘月底,薑沃終於隨著師父一起到了黔州。

袁天罡出發前就與她道:“當年我走遍蜀地,選了十來處山水靈秀之處,想要將來頤養天年。誰料咱們陛下眼光還是那麽好,一下就挑走了我最心儀的一處。”

一路上又頗多指點:“聖人今歲已經開辟了古道水路,可將蜀中糧食直接運到京師——蜀中可是要緊的糧倉,當年高祖開國之初,關中倉廩空虛,便多以蜀中糧草相濟。”

“當今聖人當年還做過益州道行台尚書令,親監此事,可見蜀道的緊要。”

若說從前,袁天罡教她,多是相麵與讖緯之術。可這一回師徒二人的行程中,袁天罡點撥的卻多有庶務政事。

薑沃也不知是師父離了長安皇城,所以不忌諱談論國事,還是……師父已然看了出來,她曾經說過想一直留在朝堂上,並不是隻是‘太史局’這處朝堂。

但袁天罡隻要說,薑沃就都牢牢記下來。

*

袁天罡師徒的車馬先停在萬嶺穀外,等皇帝撥給的親衛,拿著印信去通傳。

皇帝著意要保護嫡長子,曾給隨護承乾的親衛首領一道密旨和印信。

若無持有印信的人前來此處,即刻驅離。若有硬闖、窺探不去者,則視為行為不軌,可就地格殺。

半晌,有侍衛出來引著他們的車馬進去,來到一處山間別院門前。

薑沃先跳下車,然後伸手把師父扶下來。

正攙著袁天罡下車,就聽門扉洞開的‘吱嘎’聲,轉頭便見門口站著一清朗峻立,身披玄色大氅的男子。

袁天罡含笑問道:“大公子,數年不見,別來無恙?”

*

若是李治踏進這座院落,必會覺得熟悉——院中桌椅都是竹製,一株海棠樹下還放著兩把躺椅,一如昭陵凝英殿院中。

李承乾已得了回稟,便道:“實沒想到還會有客來訪。好在後頭空著的屋子還有不少。”讓兩人暫坐,自有親衛去替袁天罡師徒收拾兩間客房。

袁天罡剛坐下,還未端起杯盞喝一口水,就聽李承乾問道:“袁仙師怎麽忽然至此?”頓了頓才繼續問道:“父皇……聖躬無恙吧?”

“聖人正高居宮中——老朽因年邁特向陛下乞骸骨還鄉,是陛下惦記大公子,才令我師徒來探望一二。”又指著薑沃:“老人家坐這麽久馬車,實在是骨頭都被顛碎了,可得先去躺一躺。年後小徒會回京複聖命,大公子有話可向她說。”

說完就‘虛弱’起身,請求先去歇歇緩口氣。

李承乾看袁仙師這架勢,大概自己要是不許,他就能就地倒下歇著,便點頭道:“袁仙師自便。”

袁天罡行雲流水般走向後院客房。

留下薑沃一個人坐在李承乾對麵,心中唯有一個感想:謝謝你,師父。

李承乾單刀直入問道:“薑太史令,父皇如何?”

薑沃從前未跟李承乾打過任何交道,但今日一見便知,這是個很透的人,且全然直來直往——也是,如今也沒有任何需要他曲意之事了。

這樣的人,要與他說實話。

若是扯謊或是敷衍,他便再也不會開口了。

於是薑沃如實將皇帝這幾年的事兒簡略說來,又道:“隻是聖人的脈案唯有尚藥局與孫神醫可見,臣並不能知。”

李承乾這才點了點頭,。

他見薑沃神色磊落無絲毫欺瞞,言談俱實無虛,又想起當日在昭陵,稚奴曾提起過她兩回,甚至還有一張‘房舍器具布置圖’是尋她標記過風水忌諱的——顯見與稚奴私交不錯,李承乾的神色就放緩了些。

索性繼續問起他關心的人與事。

雖說親衛也會帶來些長安城中的消息,但具體到公主太子等大人物,侍衛們也搞不清。

李承乾先關心道:“我離開京城那年,長樂與晉陽的都有些病弱,如今可還好?”[2]

薑沃答曰:“都好。長樂公主這些年隨夫君赴任通州,每年元日前必歸京陪伴聖人——想來此時公主已然到長安了吧。”長樂公主,長孫皇後嫡長女,被皇帝許回長孫一族,夫君長孫衝,現任通州刺史。

“晉陽公主……

若說起晉陽公主,還要先與大公子提一句您的乳母遂安夫人。大公子離開長安後,遂安夫人便出宮隨孫神醫學女醫事,如今已經帶出了數十位女醫,散在長安城數間坊子內。”

“晉陽公主因常去探望遂安夫人,便常見孫神醫——公主聰慧,從前又常見尚藥局請脈開方,在醫道上頗有幾份天賦,如今已然是孫神醫的記名弟子,凡是孫先生在京中,公主就常去請教。”

薑沃想到晉陽公主也不由笑了笑:“公主還想過跟孫神醫去遊曆四方,可陛下哪裏舍得。”

聽她帶著一點笑音,將兩位最令他擔憂的妹妹現狀一一道來,皆是平安,李承乾心中不由也是一鬆。

又接著道:“那城陽如何?”杜荷事涉東宮謀反,必是要死的,隻可惜了妹妹。

“聖人為城陽公主再指婚薛氏——公主是先親眼見過夫婿首肯的。”

李承乾頷首:“那便好。”

至於幼妹,李承乾當日是親眼見到父皇將妹妹許給鄭國公(魏征)之子的,便隻問過平安就罷了。

剩下的——

“稚奴應該很好,東宮也是穩的。”李承乾看向薑沃,言辭依舊很直接道:“不然你也難坐在這裏了。”

“倒是。”李承乾露出了一點好奇之色:“李泰還活著嗎?”

見薑沃點頭,李承乾長長歎了口氣:“還活著啊。”

薑沃:……您這遺憾失望的也太明顯了。

哪怕是第一回 麵對麵交談,薑沃心中也有些明悟。

她望著眼前人毫無虛飾的神色,也覺心如明鏡台:比起昔日東宮中如履薄冰,如今能過這樣每句話都全然出自本心的日子,大公子您,是不是更平靜快活呢?

**

薑沃到蜀中沒幾日,便是貞觀二十三年的新歲。

說來也奇,這竟然是薑沃過的最像前世的一個除夕——根本沒什麽年味兒。

李承乾大概是從前過了太多慶典盛大的除夕與元日,如今就變成了完全不愛過年的人,一應坐臥起息與往日並無分別。

唯有院中被侍衛們換上的新桃符,那般新鮮的紅色,才提醒路過的人,哦,已經過年了啊。

這萬嶺穀安靜的仿佛被遺忘在時空之外。

不過薑沃覺得很放鬆。

以後的她,應是再也沒有能夠無所事事的清閑元日了。

*

過了貞觀二十三年的元宵節,薑沃便向師父辭行。

她自然是很舍不得的——這一別,隻怕此生難再見。

但她得趕回去。

她怕來不及將黔州事帶給皇帝。

*

薑沃來辭行時,李承乾正坐在院中竹椅上看《心經》。

聞言抬頭:“太史令要回京去了?”

“是,臣已瞧過大公子安好,當歸京稟明聖人。”

薑沃看得出如今的李承乾是真的心境平靜,也慣了這種隱居生活。

聽侍衛們說,大公子一年四季常竹杖芒鞋入山。

而且每次都帶些他們看來奇奇怪怪的東西回來:有時是幾顆鬆果,有時是一把溪流下的鵝卵石,甚至還撿回過昏迷的鬆鼠和小鳥。

這些日子,薑沃也見了幾回李承乾披大氅持竹杖入山。

亦見過他在院中坐著,花了一兩個時辰,將許多帶回來的落葉一片片擦幹——李承乾似乎有收集不同植株落葉的習慣。薑沃站在廊下,看到他手邊的匣子裏,裝的全都是各色完整的落葉。

他擦拭落葉時,神色很寧和也很專注。

薑沃想,聖人聽到這些一定會欣慰的。

她一定要趕回長安去。

風雪不能阻。

*

李承乾頷首,表示已知她辭行之意:“冬日路冷難行,太史令此去保重。”

薑沃問道:“大公子有無信物需要我帶回長安?”

李承乾沉默片刻,忽然道:“父皇之前,其實有讓人給我帶過一封書信,隻是我沒有回。”

一來,不知該與父皇如何再如尋常父子般書信往來,二來……若是自己回了此信,父皇會接著寄送下一封信函吧。

然皇帝與廢太子若書信來往多了,又置如今太子於何地呢?

李承乾想起那封信中,父皇問起:“承乾,黔州多雨雪否?”

父皇,您是不是遇到了雨雪?

李承乾放下手裏的《心經》,起身走到屋裏,取了一個鎖住的匣子出來。

“太史令帶給父皇吧。”

薑沃小心接過:“臣必帶到。”

匣子拿到手,發現重量不重。但薑沃還是擔心裏頭是易破損之物,就按照前世包裹‘易碎物品’之法,把這個匣子外包上一層略帶彈性的皮革減震,另外再找了一個藤箱,把匣子放進去,又在兩者縫隙間牢牢塞滿了麻紙。

李承乾坐在那裏,靜靜看完了她裝藤箱的全程,這才重新拿起了《心經》。

*

離開當日,薑沃再去與袁天罡叩首作別。

她以後再也看不到袁師父在屋內曬太陽,或是在觀星台上曬星星了。

師父將屋子與屋內所有的藏書都留給了她。

太史局,終是隻剩下她一個人了。

她忍淚三拜。

袁天罡扶起她,略帶雲翳的眼中,滿是擔憂。

薑沃見此便努力笑著安慰道:“師父放心,將來我掌太史局,必勤謹慎行,不墮師父仙師之名。”

袁天罡卻搖頭道:“小沃,若是你願意一世留在太史局,做個掌曆法天象的太史令,師父就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他望定徒弟:“可師父雖然老眼昏花,到底沒有瞎——你不隻想留在太史局。”

“這朝堂雲波詭譎,你卻想要走進去看一看,甚至伸手去握一握風雲。”

袁天罡的聲音變得又無奈又擔憂,像是一場打在落葉上的秋雨,帶著簌簌涼意:“孩子啊,你怎麽就選了這樣一條艱難的路。”

薑沃終於忍不住落淚:“師父……”

果然,一路上師父指點的都是蜀道運糧事,並不是意外。

袁天罡輕輕撫了撫她的發頂,溫聲道:“小沃,你真的決定了?”

薑沃用力點頭:“我決定了。”

袁天罡沉默半晌方才歎息頷首,取過早就備在手邊的玄奘法師所書《心經》送給弟子。

薑沃搖頭道:“師父,這是玄奘法師特意送與您的。”

袁天罡將經文放在她手中:“我已如此經般心無掛礙。倒是你,前路漫漫,一定會有搖擺不定,煎熬困苦之時。”

“到時候便看看此經文,要記得今時今日,你心中定誌究竟為何。切莫迷失了前路本心。”

薑沃這才雙手握緊《心經》的貝葉經文與玄奘法師的譯文。

袁天罡起身道:“此生師徒一場,原是意料之外的緣分。”

“至今日已圓滿。”

“好孩子,去吧。”

*

歸京的路上,薑沃不用再顧及師父的身體受不住顛簸,因此一路急行,所有的餐食都未停下慢用,而是隻在官驛換過馬匹後就直接出發。

一日兩餐隻在車上用水咽下去幹糧,能果腹就算過去了。

如此急行,一日便能行去時兩日的路程。

貞觀二十三年,二月。

薑沃再次見到了灞橋。

灞橋邊,新柳已綠,碧絲萬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