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陳桉
蕭蔚無比肯定, 微微一笑,頷首並給予她安撫的眼神。事至此時,餘嫻再倒回去想蕭蔚所說, “怕就怕,這件事,根本不能平反。”竟確然言中。
餘宏光就是餘宏光,餘家隻有“一個”孩子,那位叔伯死了,不能讓人曉得駭人聽聞的孿生陰陽衡財之道, 又不能讓人曉得他是被爹娘所殺,也不能讓人曉得他必須死的內情緣由, 更不能讓人曉得他是被陛下默許拉下馬,那麽就得營造出他還活著的假象, 由阿爹來頂替他的名姓與身份。
“當年阿爹下獄, 實是以叔伯之名,冒死覲見,請窺玉匣, 向陛下奉上名單告發‘自己’。陛下看後震怒, 恐朝變,不得聲張, 沒收名單後, 隻以貪汙結黨之罪將其打入天牢, 並欲株連九族,將餘家蛇鼠一窩盡數鏟除, 然而叔伯勢重, 結黨在朝,難破僵局。幸而名單早有備份, 藏於麟南,阿娘便背著雙刀趕赴鄞江,取高官首級,敲鳴冤鼓見聖上,請再窺玉匣。
京中急變,竟有武功蓋世的虎女一人就足以闖破官邸內院,殺數名高官取其首級,陛下心驚忌憚,阿娘雖為他解憂,然而其勢不可擋不得不防,陛下想將阿娘背後陳家的勢力收歸麾下,阿娘秉承陳家祖上遺誌堅決不肯,陛下才要取她性命,外公便攜陳家臣服,救下阿娘。留得性命,但阿娘倔強不肯服從的脾性始終讓陛下難堪,便廢去了她最為得意的一身武藝……”
餘嫻將事件逐一相連,終於全通,蕭蔚也覺得並無紕漏。
“錯了。”卻聽得門嘎吱一聲被推開,良阿嬤跨進,猩紅的眼炯炯注視兩人,“你阿娘,遠比你想象中更有魄力,陳家遺誌固然重要,但若是束縛了她為民請命的手腳,她照樣可以不管不顧。從頭到尾都沒有人逼她,她是自願被廢去武藝的,並且,她是自己動手的。”
鳴冤鼓擊破,陳桉被請至堂上,不跪京官,誓要見聖上,以“知曉玉匣隱秘內情”為借口,請陛下再窺玉匣,終於將聖上請動,秘宣她至後殿。
她奉上高官的首級,並陳述殺人罪行,陛下確實因她悍然粗暴的行為震怒,責問她罔顧律法又與罪犯何異?
“何異?破釜沉舟,為民解憂,百死不悔。”
陛下哀惋,急聲叱責,“朕已知曉!那昭昭罪行又跑不了!朕自會想方設法逐一處置!你何苦將自己搭進去?!私闖官邸殺人屠命!你好大的膽子!你想造反嗎?!”
陳桉卻不懼聖威:“難道您知道了,會將他們趕盡殺絕嗎?新朝初立,就讓忠心耿耿的高官下大牢?!朝野動**,局勢難穩!就算您將來穩坐江山了有機會逐一處置,那還要等多少年?十年?二十年?!您等得,在死牢裏的餘公子等不得!被殘害的數萬亡魂更等不得!民女知,高官不死,總有一天會把玉匣真相捅出去,屆時前朝官員如何看您?吃人之事一旦敗露,草莽百姓若是起義造反,您又待如何?!高官不死,將來還會有多少無辜百姓命喪其手?!您想除掉他們,卻沒有正當的名!這幾條命,民女陳桉願意背!民女一人做事一人當!殺人枉法,民女死不足惜!民女絕無越權造反之心,今日斷腕廢武,攜陳家上下臣服陛下,忠義之心可昭日月!懇請陛下、跪請陛下、隻請陛下——撫亡魂、敬忠骨、赦清官、定民心!”
話落時,她舉刀斷腕,血灑殿牆,卻不顧傷勢,重重磕頭,一磕一高聲,“撫亡魂!敬忠骨!赦清官!定民心!”
陛下被她毫不猶豫斷腕廢武的救民之心震驚得說不出話,喉頭哽咽,一時竟忘了鮮血飛濺在他臉上,如此觸犯天顏亦是重罪。比起她的一腔熱血,這些虛頭巴腦的繁文縟節,又何須顧?
“來人!”陛下緊緊盯著眼前仍不顧鮮血直流,專心磕頭請命的陳桉,“明日宣旨,三司已查清原委,餘宏光乃受奸戾教唆,同僚誣害,並非營私結黨之主謀,念其被誣入獄,且直召罪黨有功,將其赦免,官複原職。京中貪汙受賄之高官無端暴斃,親眷失蹤,特任蔣閣老為此案查辦專員,以一月為期,速速查清。”
陳桉望向陛下,捂住汩汩冒血的手腕,臉上擠出一抹笑,“陛下?!”
陛下卻依舊肅穆愁容,“你殺惡癖之人的行徑,確實解了朕的急,朕也害怕他們還有隱秘怪徑繼續吃人飲血。朕知你並非魯莽行事,而是猜中朕心。隻不過,要抹去此事,卻難解。唯有一法可以一試。餘愛卿以玉匣賄賂之名入獄,你又以玉匣真相之名前來沉冤,那便將高官暴斃的一切內情也藏於詭秘玉匣,化作玄事。從此玉匣真容不得再開,朕會讓蔣閣老將此案結為懸案。你與餘愛卿,可守得玉匣之謎,直至朕將名單上的惡癖歹人一網打盡的一天?”
“民女願意守口如瓶,再不讓無辜百姓沉屍匣底!”
“哪怕從生到死?”
“哪怕從生到死!”
“哪怕背上朝廷與坊間有心猜忌的惡名?惹來貪婪之人爭搶怪寶的異心?”
“民女願意。”
陛下這才緩和了麵色,“餘家同孿雙生,卻隻得一個昭世,雖不解為何,卻正好加以利用。既然牢中的餘愛卿得活,那麽就讓另一位餘公子死得悄無聲息,徹底了斷餘家禍根吧。其餘不相幹的餘家人如何處置,是已被赦免的餘愛卿家中之事,他是大是大非通透之人,朕相信,他不會讓朕失望的。”
而後,陳桉因失血過多暈厥,僅剩的清醒時分,向良阿嬤述清前後,讓阿嬤帶她回麟南,派陳家的勢力追殺逃匿的餘宏光。陳雄怎麽也想不到,他以為隻是女兒一次負氣逃婚,還想著等她回來,拿出荊條好好嚇唬一頓,揪著她和陳玉良兩人的耳朵去男方和各賓客家中賠罪,卻是婚宴一別,再相見時,她斷腕廢武,形貌落魄,鮮血染紅了半邊身。小良隻是哭著喚他老家主,抽噎著說不清事,兩人趕著回來請兵追緝,連衣物都不曾換洗。
陳雄的心塌了,他不敢相信,他天資卓絕的女兒,就這麽廢了,他隻想當作一切沒發生過,想等陳桉醒來,繼續叱責她任性妄為,逼著讓她去賠罪。可陳桉醒來後,卻是自己逐一上門賠罪,不消他多說一句。
陳家的辦事效率很高,逃匿的餘宏光夫婦被抓住,首級一路被陳雄和陳桉秘密護送回鄞江,由陛下和嶄新的餘宏光親自確認。彼時陳桉再次出現,兩相對視,無須多言,盡在不言。
“阿爹真的大義滅親了嗎?”餘嫻看向良阿嬤。
良阿嬤點頭,“從前隻道是他們窮途末路,才肯飲下老爺送的鴆酒。如今知曉這陰陽神論,想必,是那陽神身死,陰替當道,他們的家族信仰崩塌,本就有跟隨陽神而去的心思,才在老爺的遊說下喝了酒水。”
“所以我阿娘不是什麽續弦,阿爹也沒有生過孩子,我是他們唯一的孩子,我大哥二哥都是那位叔伯和他的夫人所生?”餘嫻想起二哥臨走時,阿娘對他說的話,趕忙問道,“先夫人是怎麽死的?真的是阿娘親自手刃嗎?”
良阿嬤點頭,“陳家先是活捉餘氏夫妻二人,本想放過先夫人,心想著也許她是被郎婿逼迫,後來得知他們為了逃命,竟連兩個幼子都丟置家中不顧,你阿娘實在生氣,正欲親自手刃,誰料兩人雙雙癮疾發作,痛苦異常,又抖露出些事情,說是他們兩位幼子生下來便有腦疾,一直以他倆的人血入藥,若是殺了他們,兩個孩子也隻能死,拿幼子無辜說事,一通遊說。好在你娘不喜歡受人威脅,手起刀落,不再給他們留有餘地。”
“世上哪有偏要人血才能醫治的疾病?阿娘並不上當,更不偏信害人的讒言。”
“是啊。”良阿嬤隻歎惋,“隻是可憐你爹一輩子頂著他兄長的名字身份,頂著他兄長犯下的罪,多少前人找他報仇報錯了地方,他隻能生受,你娘堂堂正正被明媒正娶進府,卻要背著續弦的名。這些年我執意不讓任何人提起先夫人,把餘家的仆人換了一輪又一輪,不希望有一個人知曉往事,使他們聽了糟心。”
說至此處,良阿嬤深深看了餘嫻一眼,“你能查到現在,沒有辜負濯心。可世間之事,不是做了就有結果的。”
餘嫻凝神,“未必沒有,二十年了,陛下出手拿住了敦羅王妃,說明他所說的真相大白的一天已至。那日賞花宴上,王妃隱疾發作,嗜血的模樣多少人都瞧見了,梁紹清將二十年前屠戮漢殘害人命一事大剌剌地說出來,眾人也都聽去了。何況王妃與我阿娘的對話,頻頻提到兩人之前的糾葛仇怨,這些足以令人心生揣測,懷疑阿娘曾經為肅清屠戮漢,做過正義之事。隻要有我們在背後推波助瀾,我不信真相捅不出去。”
蕭蔚頷首,“近期,同僚之間確實有些關於此事的傳言,但涉及二十年前的秘辛,眾人尚不敢揣測過多,唯恐引來禍端。”
“那就從梁紹清那番話入手,既然他說出了屠戮之事,肯定有人好奇屠戮了誰,誰又是屠戮者。”餘嫻摩挲著桌麵思考半晌,“大家不是想看玉匣嗎?那就給他們看吧。”
“不可!”良阿嬤激動地按住她的手,“陛下當初讓你阿娘等待時機!”
“如今就是最好的時機!”餘嫻篤定道,“賞花宴為何會邀阿娘入席?倘若陛下不想讓爹娘曝露,必然會告訴阿爹計劃,讓他叫阿娘不要赴宴!可陛下沒有!說明他就是希望敦羅王妃在阿娘麵前醜態畢露!他想讓所有人知道阿娘和殘害過人命的王妃有深仇大怨!這樣所有人都會先入為主地覺得,阿娘是好人是俠客是正義之士!當玉匣真容公之於眾時,他們也就都會如我一般信任阿娘,想知道其中複雜糾葛的內情!”
“阿鯉!可是這……?!”此事需要慎之又慎,她忽然起興,良阿嬤實在需要再細思幾番,“你先緩緩。”
餘嫻卻不聽她的,望向蕭蔚,“你幫不幫我?”
蕭蔚肯定地點頭,“幫。”
“姑爺?!”良阿嬤震驚望向他倆,兩人都瘋了?玉匣中可是屍骨森森,就坐落於梟山餘家之中!誰敢看那堆砌成山的白骨?誰看完又會信如今的餘府清清白白?!
“阿嬤,我覺得阿鯉說得沒錯。”蕭蔚思忖道,“也許陛下就是這個意思。”他想起那夜從宮中出來,陛下專程讓公公給他捎話,說大概也等不了半年,那時隻當他的深意是,他會在半年內知曉嶽父清白,如今想來,陛下或許還在告訴他,半年內,天下人都會知道他們清白,而你們,會恢複安穩。
良阿嬤不置可否,“去梟山之路艱險,哪個人敢去?升鼓莊又是金碧輝煌,你怎保證去的人不會起覬覦之心?這些你可想過?”
“不一定要親自去看。”餘嫻指著梟山那方,“阿爹想將梟山獻給陛下,財物盡入國庫,正愁山腹中的白骨無處安置,不是嗎?”
良阿嬤一怔,登時擰眉震驚,“你要把玉匣中的白骨搬出來?!”
“有何不可?”餘嫻糾正道,“確切地說,我是要讓他們真正安息。他們在梟山罹難,在玉匣受刑,因真相不得公開而屈眠於此。他們根本不想待在那,阿爹阿娘也曉得,所以一直想找一塊風水寶地,待時機成熟,將他們遷出梟山安葬,超度。我想他們長埋山腹,在陰暗的角落裏死去,他們的家人都不知他們蹤跡,活生生的人就猶如蒸發一般,也許他們生前還與人有約,還有老母與幼子需要照顧,還有夫婿或發妻癡候,家人等了半生,將此熬成執念。他們一定很願意見一見天日,讓家人曉得:我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