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晉國君的暗探們頗費了一些力氣才調查出純王的死因。

一開始, 他們查到的消息是純王是被他身邊的一個小太監給下毒害死的。

至於這小太監為什麽要下毒,就要從純王的特殊愛好說起了。

之前說過,純王這些年養成了個偷腥的習慣, 最愛背著純王妃在外亂來。

他身邊的人為了迎合純王的喜好,就在外遍尋美女。

這小太監的姐姐就是被那些人搶走獻給純王的。

而純王雖然享用了這小太監的姐姐, 卻也不肯珍惜。

他像以往一樣, 膩了之後,就把這小太監的姐姐賞賜給身邊的人了。

恰好, 那得了賞賜的人又是個有特殊癖好的。

小太監的姐姐竟活生生的被他給折磨死了。

小太監和其姐相依為命多年,他知曉真相後, 就立誌要為其姐報仇。

他為了報仇淨身入宮, 並想方設法的買通宮中管事最後來到了純王身邊伺候。

在純王身邊蟄伏了數年後, 小太監終於找到了機會,下毒害死了純王。

晉國君第一次看完小太監的口供後,就冷笑著對暗探道:“知曉真相?他當時壓根就沒進宮,是從哪知道真相的, 又是誰告訴他真相的?還有純王身邊伺候的人那麽多,凡是入口的東西都有專人檢驗,他是怎麽才能做到騙過那麽多人純王下毒?”

暗探們自然也知道這份口供並不能讓晉國君滿意, 晉國君發話後,他們也不敢反駁什麽,隻回去繼續查探消息。

暗探們走後,晉國君獨自躺在大殿裏。

他在心裏默默的思考著可疑的人選。

楚國君肯定是不可能的, 經過上一次的事情,楚國的探子基本上已經被他們清的差不多了。

更何況楚國剛剛經曆了那樣的事情, 楚國君忙楚國的事情都還忙不過來呢, 哪裏有心情來晉國撥弄是非。

齊國君也不可能, 他沒有那個膽子。

既然排除了外界的幹擾,那凶手應該就是晉國內部的人呢。

最有嫌疑的人其實是皇後和太子,因為純王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可晉國君思來想去,都覺得皇後和太子不至於那麽蠢,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殺害純王。要知道康王可才剛剛去世沒多久。

再有就是他為了晉國局勢穩定,這些年都一力支持太子。

太子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絕對不會主動出手害人,打破自己的優勢。

那會是梁王和恒王他們嗎?

晉國君又下意識的否定了這個想法。

梁王向來都是依附著純王的,他還跟著純王一起和太子對著幹。

要是純王去了,他就沒了靠山。

所以他絕不會動純王。

至於恒王……

想到恒王,晉國君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他騎著白馬,帶著士兵們從城門進來的情形。

他縱然不是很鍾愛這個兒子也不得不承認,他這個兒子是個天生的英雄。

他那樣的人是不屑於做這樣的事情的。

更何況,就算拋開他的品性,從利益的角度去考慮,他也絕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就算他殺了純王,他也不會登上國君的位置。

殺害純王對他來說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並且事情一旦敗露,還會連累到恒王妃他們。

他這個兒子就算是為了恒王妃都不會做下這樣的事情。

那到底是誰呢?

想到這裏,晉國君的眼神變的犀利了起來。

不管是誰,他都要找出真凶。

這樣的人能輕而易舉殺死他的兒子,焉知他哪日不會對他動手。

他絕不允許自己身邊藏著這樣一條毒蛇。

晉國君又等了幾日,總算是等來了線索。

看完暗探們呈上來的口供和物證後,晉國君閉上了眼睛。

“你們出去吧。”他咬著牙對暗探們道。

暗探們大氣都不敢吭一聲,低頭離開了晉國君的寢宮。

暗探們走後,晉國君才再度睜開了眼睛。

他的神情變的十分的痛苦。

竟然是她?

他沒想到她竟然為了這樣的理由去毒殺他的兒子?

“什麽?德妃得了急病去世了?”

自從晉國君生病後,恒王就常駐在宮中,他已經好幾天沒回府了,而王元元見國都氣氛緊張,又擔心恒王不在府裏,自家宮人們隨意外出會引起紛爭,因此,她這段時間一直緊閉著門戶過日子。

聽到恒王帶回來的這個消息後,王元元忍不住睜大了眼睛。

她記得前些日子德妃還好端端的,還有力氣跟康王妃搶孩子,怎麽忽然急病去世了?

恒王其實不欲將這樣荒唐的事情告訴王元元,可他擔心王元元若是不知道這些事情,日後在宮中提起德妃會犯了忌諱,因此,他思襯了一下後,才斟酌著告訴了王元元真相。

王元元聽恒王講完這些事情後,嘴巴險些都要合不上了。

這……德妃的想法也太奇怪了吧。

僅僅隻是因為純王和康王是一塊去的草原,而康王因為楚國君的挑撥離間失了性命,純王卻一點事兒都沒有的回來了,德妃就覺得心裏不平衡。

她覺得既然康王都死了,那純王也沒有活著的必要了,所以她動用了藏在純王府的釘子,結果了純王的性命。

這個女人,她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怎麽會做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雖然皇宮內的許多人都知道德妃的真正死因,可晉國君不想傳出皇室內自相殘殺的消息。

所以德妃的葬禮依舊照辦。

這也就意味著王元元不得不進宮去守靈了。

“你知道嗎?貴妃也失寵了?”柔妃瞅著沒人的時候,偷偷的對王元元道。

什麽,貴妃失寵?

按理說,其實不應該呀。

貴妃剛剛痛失愛子,是最為脆弱的時候。

晉國君應該百般憐愛她才對呀。

柔妃見王元元不知道這其中的事情,就將貴妃失寵的原因告訴了王元元。

原來,德妃被晉國君賜死前,曾對前來審訊她的太監們說過,當初她原本有些猶豫要不要殺害純王的,畢竟此事暴露,她自己的家人也要受牽連。

可貴妃在康王去後三番五次的譏諷她,她對貴妃懷恨在心,便立誓也要貴妃嚐一嚐失去兒子的滋味。

聽完柔妃講的話後,王元元忍不住歎息。

怪道世人常說莫笑他人落難。

若是貴妃當初在麵對失子的德妃時,心中尚存一絲憐惜,隻怕純王今日就不會有此禍了吧。

晉國君也是這樣想的,他認為如果不是貴妃火上澆油的話,德妃也不會被對她懷恨在心。

也因此,晉國君雖然沒有懲罰貴妃,卻開始冷落起了貴妃。

而吸取了德妃的教訓,宮內的那些妃嬪們雖然在私底下看起了貴妃的笑話,但當著貴妃的麵,她們卻不敢說些什麽。

可即便她們什麽都不說,貴妃的日子也好過不過哪裏去。

不止是晉國君,就連她的娘家和純王妃的娘家都認為是她給純王帶來了今日的災禍。

但她們的態度並不是最擊垮貴妃的,最擊垮貴妃的是純王的去世讓她覺得人生毫無希望了。

她還能好端端的待在皇宮,不就是指望著自己的這個兒子能夠繼承國君的位置嗎?

可現下她的兒子卻死了!

貴妃幾欲發狂。

陽光透過樹影照到了地上,看起來美麗極了。

王元元帶著小蘋果和阿金從後花園走回積英院後,就放小蘋果和阿金自去玩耍。

她自己則一麵坐在廊下喝水歇息,一麵想這幾個月的事情。

距離純王去世也有幾個月了,這幾個月國都內部雖然表麵上看著平靜,可也隻是表麵上。

唯有身處其內的人才能感覺到這其中的波濤洶湧。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累月的辛勞導致積勞成疾,還是接連兩個兒子的逝去打擊到了晉國君。

他這幾個月的身子狀況時好時壞。

國君的身體出現異樣,下麵的臣子們自然也人心浮動。

她聽恒王說,這幾個月太子妃的娘家簡直是門庭若市。

眾所周知,太子平日裏都待在宮裏,尋常人也看不到他,大家都擔心拜神拜晚了,就退而求其次轉而去討好太子妃的娘家。

在某種程度上王元元是能理解那些朝臣的選擇的,畢竟良禽擇木而棲,可另一方麵,她又為晉國君感覺到悲涼。

他平日裏對那些朝臣們倒也不錯,可眼下他還沒死呢,那些朝臣們就開始想著另擇良主了。

但無論如何,這些家國大事也不是她一個小女子能夠左右的了的。

想到這裏,王元元忍不住搖了搖頭。

她現在隻希望國都內的這些變化不要影響到她們的生活,也希望恒王能夠平穩的度過現在的時刻,不致於被卷入到紛爭中去。

晉皇宮

晉國君不過看了一會兒奏折就覺得頭暈目眩,他放在手中的奏折,把身子往後靠在了椅背上休息。

如此休息了一會兒後,他方才覺得身體的氣力恢複了一些。

晉國君再度睜開眼睛,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奏折,他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自少年時起就身體健壯,思維敏捷,做事無比的順利,也因此,他竟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心性也越來越高。

可到了暮年,身體的疾病讓他知道有些事情他現在已經力不從心了。

想到這裏,晉國君的眼中閃過了一絲不甘。

他是個有個宏大理想的國君,他希望能夠統一山河,成為舉世的明主。

這些年他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晉國的發展雖然偶有不順,但大體上都很順利。

前些時日,他更是借著楚國內亂的時機,使得晉國成為當世第一大國。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們接連去世,他的身體也因受到打擊徹底垮了下來。

他一向是一個極有意誌力的人,曾經他也曾憑著自己的意誌力克服過身體帶來的不適感。

可那個時候的他身體雖然偶有病痛,但元氣尚存。

不像現在,他即便想要憑借意誌力克服身體的不適,也覺得力不從心了。

縱然晉國君不想承認,可他也不得不承認,他現在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自己繼續處理政事了。

而為了讓晉國不至於陷入如楚國那樣的內亂,他必須在他身體尚能支撐的時候,把這國君的位置傳給下一任國君。

至於這下一任國君的人選嗎?

晉國君首先想到了太子。

可說實話,太子其實並不是他心內最屬意的人選。

太子甚是賢良,對下也十分的溫和,他會是一個很合格的守成的國君,但若是要開疆拓土的話,他就不行了。

而眼下楚國、晉國還有齊國這三國雖然表麵上看著平靜,但他們三個國君都知道,終有一日,三國之間要分一個勝負。

在眼下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刻,他真的可以把晉國交給太子嗎?

如果果真把晉國交給了太子的話,他能實現他統一幾國的夢想嗎?

晉國君心知肚明太子是沒有那個才幹的。

並且他不僅了解太子的品性,也了解楚國君和齊國君以及齊太子的品性。

這三個人,一個心狠手辣,一個老謀深算,一個少年老成。

假若他真的把國君的位置交給了太子,太子能應付過來這三個人嗎?

想到這裏,晉國君忍不住歎息,又忍不住苦笑。

他的身體垮的實在太不是時候了。

假若他能像他的父親那樣再康健個二十年,他絕對能夠統一幾國。

到了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放心的把晉國交給太子了。

可偏偏時不待他,又偏偏他最有才幹的兩個兒子都去了。

不對......

他其實還有一個兒子也很有能力,並且還很有魄力。

晉國君不自覺的想起了恒王。

可恒王也有他的問題,他的血統不一定能讓中原各國接受。

想到這裏,晉國君覺得更頭疼了。

晉國的眾位朝臣發現,晉國君最近越發的依賴太子了。

他開始將太子留在身邊,並且向太子傳授治國理政的方法。

聯想到晉國君最近的身體情況,眾人對朝中局勢的認識也越發的清晰。

如果這個時候,純王和康王還活著的話,那麽這兩人為了自己的私心或許會奮力一搏。

晉國權力的過渡也不會如此的平靜,但兩位王爺已經過世了。

餘下恒王和梁王等人,要麽就是雖有能力,但毫無野心登位,要麽就是雖有野心但無能力。

他們對太子的地位壓根就沒有任何的威脅。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聽說,恒王殿下愛女如命,竟是親自查驗大郡主的嫁妝,並且他聽人說馬家後院住宅較小,擔心大郡主在那裏住著不舒服,還想要在馬家附近單為大郡主蓋一處宅子。”一位朝臣和太子議完政事後,笑著和太子話起了家常。

他說的就是近日裏鬧的沸沸揚揚的事情,那就是恒王要在馬家附近另蓋一處宅子的事物。

太子還真不知道這件事情,因為他近日來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晉國君身上。

身為晉國最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不僅要陪侍在晉國君身邊,還要跟晉國君一起學習治國理政。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太幾乎瘦了一圈。

聽聞這朝臣說完恒王近日的所為後,太子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事不合規矩。

可………

想到恒王對家人的重視,太子不由得沉默了下來。

“馬家那邊怎麽說?”太子問那朝臣。

那朝臣聞言就笑道:“馬家自然不敢有什麽異議,不過有些禦史卻說恒王此事不合規矩,說大郡主怎能不在府內伺候婆母。”

“那這事兒孤怎麽沒聽說過?”太子聞言就笑著問那朝臣。

那朝臣聞言忙道:“因為王老大人他們把這折子給擋了下來,大人們說國君身體有恙,恒王這事兒又實在不是什麽大事,所以他們不好叫這些事情打擾到陛下。”

“既然老大人們已經有言在先,那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太子不願意在這樣關鍵的時候為了這種小事得罪恒王,因此,他聽完這朝臣的話後,隻輕描淡寫的說了這麽一句話。

這朝臣之所以在太子麵前說這樣的話,其實主要是為了試探太子對恒王的心意。

至於他,或者說他背後的團體為什麽要拿此事來試探太子對恒王的心意,那就要說到此次晉國權力的過渡了。

以往,這種過渡總會有波折發生。

而但凡有波折發生,就會有借著此事翻身的人。

可這次的過渡實在是太平靜了,那些人找不到機會巴結太子,就把主意打到了恒王和梁王這些王爺身上,希望能找到他們的錯處借機討好太子。

但在此之前,他們要先試探一下太子對恒王等人的態度。

如果太子一力支持恒王他們的話,那他們就不能隨意對恒王他們動手了。

太子雖然表麵上不是很在意恒王的事情,可處理完政事後,他還是回了東宮。

一時吃完飯後,杯盞撤畢,太子和太子妃坐在內間喝茶說話。

太子狀似無意的說起了白日裏聽到的那樁事,並問太子妃可否知道。

太子妃豈止是知道,從一開始王元元就為了這件事進宮來尋太子妃了。

她對太子妃說,馬家這門婚事千好萬好,就是有一點不好,這馬夫人是馬峻的後母。

如果馬夫人是一位立身頗正的後母,那恒王和王元元也不會多說些什麽。

可這位馬夫人做的一些事情卻讓恒王和王元元決定不要讓大郡主和馬夫人住在一起。

原來大郡主的婚期原本是定在今年春上的,但是因為康王和純王的事情,大郡主的婚期一拖再拖。

而大郡主的嫁妝又早早的就送到了馬家。

起初,恒王和王元元覺得把嫁妝放在馬家也沒什麽,畢竟馬家好歹也算是世家。

可之後,恒王府的宮人卻在當鋪看到了大郡主陪嫁的幾個嫁妝。

這些嫁妝上雖然沒有恒王府的標識,可它們是恒王專門從南邊找工匠打出來的,這京城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樣式。

恒王聽宮人說完這件事情後,就讓人去打聽。

打聽出來的結果就是馬夫人看到大郡主的嫁妝豐厚,有些眼熱,就起了別的心思。

她倒也沒有把大郡主的嫁妝全換了,隻是換了一些她覺得大郡主不會注意到的小物事。

可事情就是這麽湊巧,偏偏就在那個時候,被恒王府的宮人給發現了。

“這.....馬夫人也是官家夫人,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太子聞言瞠目結舌的問道。

太子妃無奈歎氣道:“馬夫人是續弦,聽說娘家不甚富裕。”

”那老三為什麽不直接退了這門親事?“太子聞言就問道。

“這門親事不是那麽好退的。一來大郡主和馬公子婚期都已經定了,若是恒王在這個時候提出退婚肯定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可若是他們說退婚是因為馬夫人偷賣大郡主的嫁妝,別人又不一定會相信。說不定還以為,這個理由是他們為了退親故意想出來的。”聽到這裏,太子不由得點了點頭。

確實,身處他們這樣的位置,無論做什麽都會被人編排。

太子妃繼續道:“再來就是雖然馬夫人行事有些不妥當,可馬公子著實不錯。恒王和恒王妃都不想因為馬夫人錯失佳婿。”

“所以他們才打算讓大郡主另府別居,卻不退掉這門親事。”太子聞言問道。

“是的,並且恒王妃還說他們不想讓馬家因為馬夫人的事情成為被國都眾人議論的對象,所以他們打算隱下這件事情不提,隻讓馬大人和馬公子心裏有個數就行了。”太子妃對太子道。

“可如果這樣的話,老三難免會被人非議。”太子聞言就道。

“我也跟恒王妃說了,可恒王妃說恒王說了,他寧願自己被人非議,也不想讓大郡主受委屈。”太子妃聞言就歎息道。

太子聞言就搖了搖頭道:“老三這個人,也太重情了些。”

他話雖這麽說,可麵目卻輕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