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十全手劄

第九章 十全手劄(1/3)

我當下一樂:老爺子,還真讓您說對了,那神通寺和這四門塔還真是秦朝前後時期的文物,這尊始皇帝的雕像刻的真叫一個栩栩如生,和我以前在課本上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

老爺子看了看:走眼了,這哪是前秦時期的東西,這明明是清中晚期的作品,你是不是沒看出剩下的那三位是誰?

我轉了一圈也沒認出來:這三位應該身份也不低吧?其中有一尊頭戴鬥笠,右手拿石耜(shi si 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的石製鍬形農具)的雕像看起來很眼熟,總覺得在什麽地方看到過,隻是一時卻想不來了。

老爺子分別指著三尊雕像道:這邊這一位嚴格來講是曆史上第一位聖人,他便是那位治理洪水、國分九州的大禹,甚至可以說是他建立了夏朝,創建了奴隸製的國家。

怪不得這麽眼熟,我之前逛公園的時候見過他的雕像,在我國能和大鬧天宮比拚一下典故傳誦度的,也就大禹治水了,這樣看起來的話,“大”字輩的都不太好惹。

這一位則是修建大運河、開發暢通絲綢之路這種利功於千秋萬代浩大工程的隋煬帝,唯一的敗點就是思想太前衛。

隋煬帝我倒是聽說過,不太熟,大多關於他的事情還是看隋唐演義這種野史小說所了解的,不過這種野史一般不可信。

最後這一位就是當年結束蒙元統治,統一全國,恢複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政權的明太祖朱元璋。

這幾位無一不是建立過偉大功績的帝王,就算在曆史的長河中也是能排的上名的,不過我卻沒想通他們之間有什麽聯係,為什麽要把他們四人的雕像刻在一起。

“能讓這四位守護的塔心柱中到底存放的什麽東西,我還真是越想越激動”,老爺子拿起手電筒順著石梯向上走去,我則在門口放風,等待老爺子下一步的指示。

很快,老爺子已經爬上了塔心柱的上端,見無異樣,用手電筒給我打了個信號,示意我跟著上去。

塔心柱是中空的,在上端有個端口方便從上麵將東西係到下麵去,然後再用封土將端口封住,上麵蓋上一塊石刻蓮花板,這才算整體的完成,此刻我和老爺子已經合力將蓮花板輕輕的挪到一邊,就算這樣,在寂靜的塔內也發出了不小的聲音。

隨即老爺子從包中取出兩把折疊鏟,這種鐵鏟更像是勺子,鏟口鋒利,手柄端部有螺絲口,可以無限加長,考古隊標配,人手一把

,清理起塔心柱的封土綽綽有餘。

不一會,手中的折疊鏟便傳來堅硬的質感,老爺子應該也感覺到了,漏出了一絲緊張的神情,塔心柱的直徑也就一米左右,下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我年輕力壯,將繩子係在腰上,便順著塔心柱直達柱子底部,不深,也就兩三米,隻是空間狹窄,不好發力,來到底部,我就看到了剛才發出堅硬質感的東西,看外表像是個石頭盒子。

我將石盒栓在另一根繩子上,輕輕一拽,老爺子會意,慢慢的將石盒往上拉去,生怕磕著碰著,我緊隨其後爬出塔心柱,在狹小的空間中人們總是有種胸悶窒息的感覺,這也可能是人們覺得棺材晦氣的原因之一。

爬出塔心柱,老爺子已經在用刷子清理石盒表麵的餘土了,那手法,幹淨利落,著力點分毫不差,刷刷刷,幾下已經清理的幹幹淨淨。

一個製作精美的石盒便出現在我眼前,石盒頂部雕刻著朵朵祥雲,底部則是一排排蝙蝠紋,最為顯眼的就是中間位置或穿插在水波紋中或騰空於祥雲之中的五爪金龍。

四條金龍分別刻在石盒四麵,五爪並開,氣勢恢宏,給人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古人言,畫龍點睛也不過如此。

隻是一個盒子便製作的如此精美,真不知道裏麵的東西能達到什麽級別,我的手竟然有些發顫:老爺子,我可開了。

老爺子點點頭:瞧你那沒出息的樣,開就是了。

我連換幾口氣平穩了下心情,這種石盒屬於碗扣型封閉樣式,在底部有一圈封漆,隻要用小刀將封漆輕輕刮掉,就可以打開。

老爺子畢竟上了年紀,視力沒有以前好,所以這個活隻能我來,我拿著小刀全神貫注的刮著封漆,生怕一個用力不均勻造成劃痕,破壞石盒的美感,這樣石盒的觀賞價值就會降低,影響賣出的價格,此刻我已鐵了心把這盒子帶出去給周轉了。

我就這樣靜靜的刮了十分鍾,終於將封漆全部清理幹淨,即將打開石盒,我心中忽然有種刮彩票的感覺,好像一夜暴富已經離我不遠了,我是不是應該考慮換車換房了。

隨著石盒的打開,咦?又是一層石盒,隻是這次刻著的不再是五爪金龍,而是四副人物敘事圖,應該是那四位帝王的豐功偉業,最起碼我能看懂大禹治水和萬裏長城。

再打開之後則是一層紫檀木盒,隻是上麵刻畫的內容又變了,這次四麵刻畫的像是古代的戰爭場麵,漆色保存完

好,很容易可以看出其中的細節。

其中一幅,一人身穿黃色戎裝甲,**一匹紅白相間汗血馬,正在指揮一場戰爭,與一群身著部落服飾的人廝殺在一起,四副石刻畫,畫的逼真無比,不過這場戰爭應該是部落輸了,因為最後一幅圖上,部落的首領獻上了大批牛羊並正在向他跪拜。

老爺子隻是看了一眼就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我聽著耳熟也沒多想,手上小刀又飛舞起來,這東西到底有幾層?我心裏也犯起了嘀咕。

再次打開,這層卻是一個玉匣,玉匣的質地油脂泛光、溫潤滋澤,光看水頭都是上等的和田美玉,讓我不禁想起那句詩詞“玉在山而木潤,玉韞石而山輝”當真有名玉的風采。

四重寶函,環環相扣,原來這才是四門塔名字的原意。

這玉匣不在是四四方方,而是薄且細長,通體沒有任何雕飾和紋路,隻有在麵層上刻著兩條魚,兩條栩栩如生的魚,身上的鱗片和魚線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打光一照,配著和田美玉的溫潤,猶如兩條魚遊蕩在碧波藍海之上,熠熠生輝,活靈活現,當真是巧奪天工。

最讓我驚訝的還是兩條魚的的造型,此時正在互相追逐著魚尾,自然而然的讓我想起了那副著名的圖畫“太極陰陽魚”,陰陽魚,陰陽鎮,當真是衝邪了。

透過玉匣那半透明的質地,我隱約看到匣中有類似於書籍一樣的東西,這麽貴重的玉匣,難不成裏麵放的僅僅是以前宮廷中最廣為流傳的春宮玉女圖?還是正版的?

我小心翼翼的將玉匣打開,老爺子和我同時屏住呼吸向裏麵瞧去,真是見了鬼了,哪來的春宮圖?裏麵放的竟然是一本芸簽,古代為了防止蟲子對紙張的噬咬,經常會在書中置放芸香,可以達到驅蟲效果,所以一般的古書籍都統稱為芸簽。

我有些不敢置信,拿在手中仔細觀看,這是一本龍鱗裝樣式書籍,翻開幾頁,裏麵全是滿滿的文言句段,有的還配著幾張圖畫,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字體。

字體稍長,楷書中多有行書的筆意,行書中又夾雜著草書的韻味,點畫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隻是缺點變化和筆韻。

這讓我想起了那句有名的評價“雖有承平之象,終缺雄武之風”這個字體在市麵上也有不少的流傳,因為它正是出自那位有著“十全武功”稱號的乾隆帝之手。

翻到封麵,上麵果然寫著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十全手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