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知青下鄉

第072章 知青下鄉(1/3)

那次的談話,算是陳文喜和林老九友誼的徹底決裂。

陳文喜從未想過林老九會變成這樣的人,內心黑暗,行為極端,不可理喻。

不過陳文喜並沒有將林老九的秘密告訴任何人,包括黃鼠狼精的事情。

第二天縣領導再次又帶著民兵團進入槐樹嶺,這一次他們沒再批鬥馬真人等人,但是宣讀了一些關於槐樹嶺的新規定。

從明天起,槐樹嶺的所有封建殘餘都要接受勞動改造,每人十畝地,種出的糧食歸集體所有,人人都要住牛棚裏麵,吃住都要和牛在一起,每天專人看守,不得擅自離開,否則視為反動派。

縣裏麵開批鬥大會的時候,馬真人為首的封建殘餘都要到場,膽敢不到者,一律按照無產階級叛徒嚴加處理,絕不手軟。

於是從那天起,馬真人就成了住在牛棚裏的一個落魄老頭,平常有領導下鄉檢查的時候大家都管馬真人叫馬平真,等領導走了大家才敢稱他是馬真人。馬真人一輩子受人尊敬,想不到晚年卻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

那時後山道觀已經荒廢,馬真人生怕觸景傷情,也很少到後山去看看。

因為每個人都有十畝地的任務,縣裏麵也派了民兵團的人時常來查看,誰做的不好就會被反映給上層領導。

馬真人雖然道行高深,體內道氣爐火純青,但畢竟體力已經不行,一百歲的高齡比不上一般的青年能幹。

因為牛棚就在後山的空地上,而後山那片是屬於陳家村的,所以陳文喜作為陳家村的村長自然對馬真人倍加照料。

**的非常時期,大家也不敢稱陳文喜是陳先生,隻叫他陳村長,陳文喜從原來說話文縐縐的一個中年儒雅男子也變成了一個不再提任何神鬼異事的農民。

而陳國富一直以來都想要跟陳文喜稱兄道弟,他終於如願以償地可以稱陳文喜一聲老哥,陳文喜有什麽忙陳國富能幫的也就幫了。

陳文喜有時會和馬真人一起忙農活,馬原和王寶也都是幫著馬真人幹,馬真人累了的話馬原和王寶會主動過去幫馬真人捶背捏腿。

但是有一次

這樣的行為被縣裏來的民兵團看見了,就上報了上麵,領導對陳文喜等人大加批評,說這樣的行為是助長了封建殘餘的囂張氣焰,捶背捏腿,那時封建地主老爺才會讓別人幹的事情,新社會就要有新氣象,人人平等。

從縣裏到槐樹嶺的路程有一段距離,總是派縣裏的人過來也不成,於是領導要求槐樹嶺也都要組織民兵團。

由於槐樹嶺鎮上很小,根本沒有中學,加上之前張濟世開的學堂一共才三個小學,小學的學生都太小了,不適合組建民兵團,縣領導便打出廣告讓各村的少年們都踴躍報名,為無產階級革命做貢獻。

各村不上學的遊手好閑的學生們自然是打著崇高的旗幟想要瘋玩一把,畢竟聽說外麵的那些民兵團可是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把人弄死,比如看村裏開小賣部的人不爽,就說他是資本主義複辟,找根麻繩就可以吊死在村頭的定風樁上,又比如誰家院子裏老是飄出來肉香,就說他家是地主後代,衣服扒了遊街,讓大夥看看他的嘴臉。

最主要的是,進了民兵團就可以管管那些封建殘餘。

那時馬真人地裏的活有陳文喜和兩個徒弟幫著幹,他平日裏也就牽著組織分配給他的一頭老黃牛在槐樹嶺四處轉悠。

槐樹嶺組織起來的民兵團大都沒讀過書,說起話來罵罵咧咧的,嘴裏叼著煙,時常去牛棚牽陰陽先生們的牛騎,要麽就是指示陰陽先生到鎮上給自己買冰棍吃。

幾名陰陽先生被打得怕了隻有照做的份兒,大家苦不堪言,日子倒也勉強能過下去。

不過馬真人的牛拴在牛棚裏並無人敢騎,一來大家都知道馬真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二來有陳文喜和爺爺江遠堯護著,大家可以不給陳文喜的麵子,但是爺爺的麵子他們不能不給。有時會有新加入民兵團的少年不長眼,非要騎馬真人的牛,欺負到馬真人的頭上了,剛好被爺爺看到,打得躺在一個星期都下不了床。

槐樹嶺的混混組成了民兵團,自然想要爺爺在裏麵當團長,但是爺爺很反感,堅決不加入。

當時白石村和小台莊有不少小混混都加入了民兵團,但是他們向來不敢在自己村裏批鬥,除了會把原本的老地主拉出批鬥,其餘那些搞破鞋的,行為不檢點的,政治立場不堅定的的村民,他們都不敢拉出去批鬥,生怕被爺爺打。

而爺爺的脾氣已經收斂了很多,輕易也不敢得罪別人,畢竟他要照顧翠翠的感受,為翠翠和她的家人著想。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兩年,兩年的時光裏,槐樹嶺一直相安無事,雖然一直也都有批鬥,外麵猶如戰火紛飛,每天都傳來某某人因什麽罪名被批鬥殺頭的事情,槐樹嶺也被批鬥死了一些人,好在並不多,而且不關陰陽先生的事情。

那時的社會已經陷入停頓,工廠挨個倒閉,種地也沒什麽前景,社會治安越來越亂,而批鬥的對象由原來的四人幫,四舊,很快涉及到了當朝幾個極有名的大人物,一名開國元帥被拉下水,長期遭受批鬥,身體不支,染了惡疾,病死了。

四九年之前的戰爭,五八年的大躍進,六零年的大饑荒,加上**兩年來的毀壞行為,導致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百姓生活的基礎是糧食,糧食沒人種了,而教育已經停滯,工人也都沒了工作,大批的無業青年待崗,這時便興起了知青下鄉的風潮,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就算是一些幹部子女也要講初中高中的子女送到偏遠農村,各個鄉村得了偉人號召自然是挨家挨戶都接受城裏來的知識分子。

當時馬原和王寶都住在陳文喜家裏,陳文喜自然是不願意再接受城裏來的青年住到自己家,而且他的房間本就不大,已經住不下了。

但是作為陳家村的村長,他要以身作則,鎮上開會的時候點名了要將一個叫周光耀的幹部子弟安插到陳文喜家裏。

陳文喜本以為槐樹嶺最多也就來七八個學生,知道下鄉的苦了自然就會回去,但是他沒想到這些人來了就沒打算走,更沒想到一下子會來這麽多人。

而那個叫周光耀的知情,將會引起槐樹嶺的一場災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