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沈恕見他才有些心理活動,卻一聽到蘇南的名字就急忙撇清關係,知道他們的背後隱藏的秘密一定非同小可。但他也清楚,與陶英溝通絕不能操之過急。一來陶英不是犯罪嫌疑人,不能對他使用刑偵、審問等嚴苛的手段;二來陶英不同於警方日常打交道的各路對手,他有一定的文化和社會地位,個性又有些剛愎自用,這樣的人往往認死理,外人很難敲開他的心門。

但無論什麽樣的人,對自己的身家性命總不能漠不關心。沈恕隻能抓住這個要害進攻,順著陶英的話說:“不認識就好,不然的話有些東西還真沒法拿給你看,他死得很慘,很可憐。”說話的同時取出了蘇南屍體的照片,故意猶豫一下,然後遞到陶英麵前。

“這是什麽?”陶英像被蜜蜂蜇了一樣,下意識地往後躲。

沈恕說:“是蘇南遺體的照片,想請你幫助辨認一下,對這人有沒有印象?”

陶英仰起頭,目光在天花板上逡巡,說:“不看,我不認識他。”

沈恕見他一味敷衍,把手裏的照片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聲音嚴厲地說:“陶英,我們既然找上你,就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現在是公安機關依法對你進行問話,?如果你拒不配合,我們可以申請傳喚證,把你請到重案隊裏去。何去何從,你自己選擇吧!”

陶英雖然難纏,對刑警畢竟還是有些害怕的,見沈恕的臉色鐵青,像是動了真氣,也就乖覺起來,想隨便說幾句應付過去,把他們打發走。於是從桌上拾起照片,做出認真辨識的樣子。他的眼睛近視,卻又不肯戴眼鏡矯正,隻好把照片捧到眼前細看,猛地看清照片上那具千瘡百孔的屍體,嚇得全身汗毛都豎立起來了,尖叫一聲,把照片摔到桌上,後退兩步,惡狠狠地向沈恕質問:“姓沈的,你什麽意思?”

沈恕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臉上卻做出無辜的表情,把手攤開說:“沒什麽別的意思,再看看,認不認識這個人?”

陶英還沒從驚嚇中緩過勁來,咬咬牙說:“姓沈的,算你有種,老子再說一次,不認識什麽他媽的蘇南蘇北,以後別再來煩我。”話音未落,扭頭就走。

“哎,陶記者,話還沒說完,怎麽就走了?這凶手下手一次比一次更狠,我們需要你的幫助。”沈恕還在後麵繼續用話點醒他。

陶英這次沒再停留,“砰”地把門摔開,徑直走出去。於銀寶見陶英頭也不回,“哎”了一聲,就想追上去。

沈恕攔住他,說:“不用,讓他去,等著他主動來找我們。”

於銀寶半信半疑地說:“他那麽頑固,怎麽可能改變主意?”

沈恕說:“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他開口,那他是鐵了心死硬到底,誰也拿他沒辦法。”

回到隊裏,管巍已經把陶英的背景資料整理好,放在沈恕的辦公桌上。管巍的工作效率和敬業精神,在作風嚴謹的重案隊裏也是數一數二的。據資料顯示,陶英,現年52歲,祖籍安徽,出生於楚原,工農兵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楚原日報社工作;已婚,妻祖嘉任職省人事廳,育有一女,取名陶順子,現為江華大學二年級學生。陶英任記者多年,社會關係廣,但尚且不能確認他與兩名被害人有聯係。這份背景資料似乎包含著許多信息,卻又沒有可供追查的實質內容,與目前掌握的許多線索一樣,若即若離,讓人無從入手。

11.丟槍事件

2001年8月21日。小雨。

楚原市複興路蓮花小區。

下麵要說的這件事,是我在此案破獲五年後才聽沈恕說起的。隨著時間推移、人事更迭,當時的保密文件已經過期,社會敏感度已降低。隻是沈恕連我這名一直參與偵辦此案的內部人員都要長時間隱瞞,可見他處理原則性問題時,說是六親不認也不算過分。

這件事把科技處副處長、楚原市法醫界權威陳廣卷了進來。沈恕在聽過我匯報的關於徐劍鳴所受槍傷的鑒定報告後,並未輕信,而是派管巍馬上趕去省公安廳物證檢驗中心,出具徐劍鳴的槍傷照片和他主治醫生的診斷記錄,請求鑒定,以聽取第三方意見。公安廳很快給出結論,與我的檢驗報告完全一致。

沈恕意識到必須立即采取行動。由於陳廣的行政職務比他還高,他有必要先向上級匯報。這是一件尷尬的事,因為陳廣是刑偵局長高大維的愛將,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而高大維又是沈恕繞不開的主管領導。應該怎樣匯報?說陳廣工作不慎、業務不精,把駁殼槍槍傷誤判為獵槍槍傷?可陳廣業務精湛是公認的,是在千百次戰役中磨煉出來的,怎能因一次失誤??甚至還不能斷定是失誤,就徹底否定一個人?做刑警的,誰又不曾走過彎路?如果因在辦案中犯錯就上手段,局裏還能有幾個人是清白的?

沈恕思忖良久,決定弱化矛盾,在向高大維匯報時,輕描淡寫地說省公安廳對徐劍鳴所受槍傷持有不同意見,建議在辦案中針對民用槍和軍用手槍同時展開調查。近段時間重案頻發,高大維有些應接不暇,並未過多思考沈恕的匯報中不合情理之處,就批示了同意。

沈恕是否對陳廣上了手段,至今還是一個謎,也許沈恕會把這個秘密帶到骨灰盒裏去。總之,在當時的情形下,他上或不上手段都是犯錯。上手段,是僭越,不按組織程序辦事,搞內部分裂;不上手段,是麻痹大意,工作態度草率,不認真負責。事情就是這樣,翻過來推過去都是理,隻有掌握權力,才能掌握真理。

查槍行動低調展開。

楚原市的駁殼槍數量原本就不多,在1978年後全麵淘汰,集中回收銷毀。目前僅軍事博物館還存有兩把,但沒有子彈。有據可查的流落民間的駁殼槍,是在1974年前後,有來曆不明的紅衛兵衝擊解放軍駐楚原某部後,一名解放軍連長配備的編號為7885的駁殼槍丟失。相信是有紅衛兵趁亂私藏槍支,但年代久遠,時過境遷,再想回頭查找鬧事的紅衛兵,希望十分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