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發展篇_關於上海青年民間組織的現狀調研

關於上海青年民間組織的現狀調研

青年民間組織是指由青年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的一種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青年的社會性、發展性,以及青年組織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上海青年民間組織在近幾年迅速發育、成長,成為不可忽視的青年文化、社會現象。

上海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推進了社會領域內各類形態的社會組織的發育。城市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育,眾多以前由政府、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服務大多轉移到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社會服務的需求更加細化,要求也逐步提高,這種需求更多地體現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麵,市民需要更專業、更細化、更豐富、更人性化的社會服務。除了政府、企事業單位有意識引導而建立的社會組織外,近年來,眾多新興社會組織紛紛湧現,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社會需求的空白。這些新興社會組織,或自娛自樂、服務自身需求;或投身社會,開展公益服務;或實踐社會責任,承擔政府社會服務職能。這些新興社會組織,大多數都是自發成立的、非正式的社會組織,沒有在政府社團管理部門注冊;並且,絕大多數都是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的、相對固定的人群自發成立的鬆散型社會組織。據社會服務局統計,至2004年底,上海共有新社會組織22000家,其他沒有統計或無法統計的非正式組織的數量則更為驚人。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新社會組織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成長平台。網絡的飛速發展,為新社會組織提供了一個發表言論、溝通思想、交流信息、達成共識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網民可以充分表達觀點,展現個性;可以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感興趣的組織;並且,通過網絡發起活動,組織成本幾乎為零,建立組織開展活動幾乎成為人人可為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各式各樣的社會組織浮出水麵,它們依托網絡,實現了較好的內部溝通和低成本的組織運作,這些在傳統社會結構中本不具有政治、政策、市場等資源優勢的組織,充分依托網絡力量而整合了資源,凝聚了人群,得到了蓬勃發展。調研發現,所有的青年民間組織都是依靠網絡而非單純通過傳統組織方式進行運作和動員,這些民間組織都是善於運用網絡的好手,把自己的網絡平台建設得富於創意、有衝擊力,更有吸引力。由於借助了網絡,這些新興社會組織在會員發展、組織動員、活動創意、活動成效等方麵都令傳統組織倍感“驚詫”。

青年的社會性、發展性決定了青年民間組織的勃興。青春充滿激情和創意、富於挑戰和變化,社會的發展演變、社會文化的碰撞交融以及網絡文化的衝擊和熏陶,都為青年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當代青年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更加開放、更為積極、更顯激情飛揚。參與這些青年社會組織是青年自身發展的需求,他們在參與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和認識社會,塑造了更為精彩的人生。根據調研,眾多的新興社會組織中,大多數為青年民間組織,這些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活動充滿創意,組織日益壯大,對青年的號召力不斷增強,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加強,這些都使我們在調研中感觸頗深。

為了準確把握這些青年民間組織的思想和生存狀態,針對性地開展青年民間組織工作,共青團上海市委成立了由地區工作部(郊區部)和研究室共同組成的青年民間組織課題組。本次調研主要針對能夠充分展示青年文化、體現青春時尚的有代表性、有影響力、有一定規模的30家青年民間組織,采取個案社會訪談的方法,深入了解每一個青年民間組織領袖的情況,青年民間組織的運作和特點等,在此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袖情況

青年民間組織的領袖在組織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總體來看,這些領袖或者骨幹年齡均在25-40歲之間,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穩定的職業和不錯的收入,在本職工作中比較優秀,喜歡交往,善於交流,具有較高的生活激情和理想主義氣質。

1.領袖的產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原始創業型,即作為該組織的發起人和創辦者,理所應當成了領袖(如車迷俱樂部);二是集成創業型,即曾經在一個組織中作為主要的骨幹,之後集成經驗教訓,脫離原組織,另行創辦現組織(如D-four戶外運動俱樂部);三是骨幹繼任型,即作為組織中的骨幹,在前任領袖離任時被委以重任予以提拔(如東方網碩博俱樂部);四是民主選舉型,即經過民間組織內成員的民主選舉獲得領袖地位(如黑蝙蝠車隊俱樂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單位發育一個社團類型的組織,由單位委派或指定領袖(如瑞安地產的瑞安海鷗社)。

2.領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組織發展的“領航者”。各青年組織領袖依靠自身的威信和影響力,謀劃、設計、決定組織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進程,組織的活力幾乎完全取決於領袖工作的主動性。二是組織活動的“領銜者”。各青年組織的活動一般都是由其領袖負責策劃、安排、協調和具體實施的。領袖一般都掌控著組織對外的話語權,並且普遍具有較強的策劃能力,因此在活動的安排、協調和具體實施中起到比較明顯的主導作用。三是組織成員的“領導者”。這種所謂的領導,是一種柔性的、和諧的、非權力型的領導,歸根結底是一種文化的認同和凝聚,這種無形的群體文化較之有形的規章製度更具有深層約束力和凝聚力,使得年輕人更易於接納和認同他們自己的組織領袖,進而產生較強的群體內聚力。

3.領袖的價值觀。主要表現為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對一些傳統的價值理念普遍持認同態度,通過參與青年民間組織的活動來提升思想境界和淨化心靈,注重自我追求與自我實現;具有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包容、互助、相互鼓勵是民間組織領袖身上的普遍精神;時尚與傳統並存,外在穿著、裝扮的入時和另類,與謙和性格和傳統的處事行為特征都很明顯;具備執著的精神,許多青年民間組織領袖對於組織文化、組織目標非常執著,甚至把業餘時間和個人積蓄幾乎全部用在民間組織發展上。

二、管理運作情況

1.組織的發起方式。大量青年民間組織都是近年來紛紛湧現的,調研發現,除e友網都市白領交友俱樂部外,其他青年民間組織成立時間都在2000年後,尤其集中在2003年以後。就發起方式而言,一是興趣主導型。目前大量青年民間組織的發起成立是基於青年日益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及在此基礎上部分活躍的青年領袖的推動作用,比如動漫、歌迷、戶外運動等興趣型組織,都是在骨幹的推動下廣大具有相同興趣的青年集聚在一起而成立。二是社會孕育型。隨著部分社會公共服務領域開始逐步向市場開放,為保障自身利益、拓展生活空間而建立的諸如交友俱樂部、車友會、社區論壇等社會孕育型組織在上海紛紛湧現,並在都市白領中擁有很強的號召力。此外,以弘揚公益精神為目的、以公益實踐為核心內容,諸如“52義工”、“微笑圖書室”等純粹公益型社

團也在部分具有公益精神青年的努力下開始出現。三是市場催生型。青年社會生活需求蘊含巨大商機,一批嗅覺敏銳的投資者通過發育社團的形式發展固定的消費群體而逐步進入青年交友、休閑這一新興市場領域,並伴生出一批市場化運作色彩濃厚的青年組織,比如e友網、齊智俱樂部、楚現會等。不過,這一領域內的行業在國內基本都尚處在起步階段,目前主要從事產業初期文化培育推廣的任務,現階段的社團色彩大大強於商業色彩。四是正式組織衍生型。專門收留救治流浪小動物的閔行區寵物救援中心就是由正式民間社團組織“閔行區寵物協會”創建。相約四季俱樂部則是南京西路街道團工委拓展團組織聯係青年載體的成功嚐試,當然,這種嚐試在團內還不多。而鼓勵公司員工善用假期、服務社會的瑞安海鷗社則是瑞安集團公司的企業行為,屬於企業文化推廣計劃一部分。

2.資金來源及運作方式。當前,青年民間組織的資金來源渠道不多,主要來自於組織內部。主要有以下三種來源:一是民間組織領袖承擔主要運作費用。對於獨立網站運營、組織宣傳等基礎性工作的成本,多數民間組織領袖選擇自行承擔,不向會員收費,一般每年花費5000元左右。二是組織成員共同承擔活動費用。大多數青年民間組織開展活動,尤其是公益型民間組織,主要是通過AA製的方式由參與的成員共同承擔。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對資金需求很高的公益項目時,單純采取AA製,將使成員感到不小的經濟壓力。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公益型民間組織因為非正式社團身份無法公開募捐,通過組織義賣等其他途徑籌集資金能力也十分有限,它們對於獲取政府、黨團組織幫助的願望最為強烈。三是社會化方式籌集資金。一些實體化運作的青年民間組織,通過收取會員費或者爭取企業讚助等社會化的方式籌集活動經費。在使用方麵,多數民間組織在內部形成了公開公正的資金使用機製。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媒體開始積極關注青年民間組織活動,給予經費等資助的例子越來越多。

3.組織的運作模式。青年民間組織根據組織定位、宗旨不同,采取了不同的運作方式。一是社團化運作。一些有明確組織目標的青年民間組織,尤其是公益組織,設有主席、副主席和骨幹核心成員,構成了穩定、完善的組織結構,有些已經開始建立相關製度,創立了類似於注冊社團的章程,使民間組織內部運作機製化。有的民間組織通過公推公選等途徑,使組織機構、領袖在會員中具有“合法性”。這些社團化運作的民間組織日益類似於那些正式注冊的社團組織。二是活動型運作。活動型運作的青年民間組織,主要以自娛自樂為目的,組織化程度較低,沒有固定的管理團隊,隻有一兩個領袖人物,在現實中也沒有固定的管理架構,主要靠活動來維係組織的發展和影響力。他們在網絡群聚、交流基礎上,通過網絡平台發起網上、網下活動,結成鬆散的團體。此類民間組織的社團領袖主要擔任網站後台管理角色,組織網下活動卻依靠臨時參與籌備工作的熱心網友協助,一起完成活動策劃執行。三是實體性運作。具有經營性質的民間組織一般采用實體性運作,前麵是平台,後麵是實體,平台匯聚人氣,發展俱樂部會員,後台為公司,通過實體化的方式運作活動,推銷產品和服務。有的實體性運作的民間組織,實行網上、網下分治,網上充分鼓勵熱心網友參與到網站版麵管理,但是依托網絡平台組織的大型網下活動,都由公司負責運作。需要說明的是,實體性運作並不意味青年民間組織一定以營利為目標,如上海黑蝙蝠車隊依托上海市邊車文化藝術交流發展有限公司,但隻是為車會運作提供名頭與便利,不以營利為目標。

4.組織的成長途徑。目前多數青年民間組織通過網絡平台凝聚人氣,依托現實活動增進組織凝聚力,通過組織化擴大組織影響力。網絡是青年民間組織興起、發展的基礎性載體,是會員交流、俱樂部信息發布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以網絡為平台是青年民間組織的最基本特征。網絡在民間組織吸引、凝聚會員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論壇討論、提供功能性服務兩方麵。他們依托網絡,召集開展網下活動,通過活動直接有效地建立起了成員間的身份認同和團隊意識。不管是一起吃喝聚會、還是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參與者都可直接獲得集體溫暖與朋輩認同。一次出色的集體活動,對於促進團隊意識,效果立竿見影,經過外出活動曆練,會員間關係迅速升溫。隨著青年民間組織自身快速發展,骨幹日益培育,組織活動的水平日益提高,組織規模也越來越大,各項製度逐步建立,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必然導致其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活動籌備上,內部有固定管理架構的,各管理成員各司其職,策劃實施活動;沒有固定管理架構的,由熱心網友臨時組織籌備團隊,各展所長,有時間的多出工,有資源的出資源,共同使活動順利開展。部分運動類項目和公益項目,活動前都要召集參加人員進行培訓,特別是一些社團化程度較高的公益類組織,有嚴格的行為規章,對新成員實行培訓考察。有的社團建立了會員準入機製,對不受歡迎的人進行限製,淨化組織成員。有的創立章程,建立了透明的財務製度、民主的選舉製度等,內部運作日益機製化。還有的積極培育組織文化,有自己的會歌和LOGO,如帕奧車友會、寶來上海車會專門設計了車標,遊牧人戶外運動俱樂部創作了《遊牧人之歌》,CASTER舞蹈工作室發行了自己的專業電子雜誌,都成為民間組織凝聚成員的有效載體。

5.組織的發展方向。大多數青年民間組織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無論是組織目標、組織宗旨,甚至組織自身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當前,青年民間組織中絕大多數都是非正式的組織,而以後將走向何方,要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很多方麵都不可預知。一是朝更正式的方向發展。有明確組織使命的青年民間組織,建立起各項製度,加強內部管理,促進組織民主,這些組織往往希望朝更正式的方向發展,更希望能夠正式注冊,以推進事業的方式推進組織發展。二是維持現狀。不少青年民間組織滿足於現狀,沒有長遠目標和計劃,按當前慣性運作活動,希望繼續自娛自樂下去,大多數活動型的青年民間組織都屬這一類型。三是自生自滅。有些對組織領袖非常信賴的民間組織,以及那些組織目標不明確、活動不豐富的民間組織,往往在快速發展期之後,就迎來很多問題,以至組織影響力下降,組織成員紛紛離去,從而自生自滅了。如“碩士博士俱樂部”自2005年以來,凝聚力開始大幅下滑,一些核心會員因為對長期玩玩鬧鬧的活動日漸疲乏,相繼退會,目前,該組織已處於銷聲匿跡的邊緣。

三、社會參與情況

1.積極介入各類領域。一是參與市場領域。眾多青年民間組織通過群體消費或集體參與尋求組織和群體利益,他們往往以包場、長期定點等形式開展活動,與各類服務性場所達成默契,彼此受益。有些民間組織依托已有的會員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如白領俱樂部酒吧、CASTER舞蹈工作室、唐堂動漫工作

室等實體開始出現。二是參與社會領域。隨著青年民間組織的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青年民間組織開始組織各類公益活動,以群體力量服務社會。據調研,絕大多數青年民間組織都開展過公益活動,如帕奧車迷俱樂部的陽光愛心慈善助學行動、相約四季俱樂部的西部結對助學活動、彬彬俱樂部的定期敬老院獻愛心活動等。三是參與政治領域。部分組織領袖通過創立和發展青年民間組織獲得了社會認可,對於參與青聯、青企協等組織抱有極大的熱情,並且有個別青年民間組織領袖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政治身份。

2.與傳統組織和政府的關係。一方麵,青年民間組織和政府之間在總體上呈現出疏離的狀態。青年民間組織在社會中顯現,卻在政府視野裏隱形,兩者沒有建立起有效溝通和聯係的渠道,部分青年民間組織在開展公益服務方麵刻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堅持寬鬆參與,不喜歡規定動作,不願意同政府部門打交道,甚至不喜歡媒體采訪。另一方麵,當青年民間組織開始麵臨組織合法性及公眾形象等涉及長期發展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又需要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尤其在合法注冊、資金運作、專業人才、活動場地、社會認知等五個方麵的突出需求更為迫切。

3.社會參與的後果。一是引領青年文化。種類繁多的青年民間組織基於青年興趣愛好而產生,通過自主開展活動不斷拓展社會影響力,弘揚和深化青年時尚文化,客觀上引領了青年文化的潮流,事實表明,充滿創意的青年民間組織是城市時尚的真正領航者。二是發育意見群體。網絡給了青年開放、平等的表達訴求平台,在大量的BBS上有無數種不同意見在激蕩論辯。青年民間組織在和自己相關的領域裏有相當大的發言權,通過專題網站等把相同觀點和意見的人匯聚在一起,孕育出意見群體,表達將更具力量,這有利於推動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有序發展。三是培育新興力量。首先是培育了一批民間青年領袖活躍於社會領域,這些組織動員能力強、思想活躍、善於利用新興網絡技術的青年民間組織領導,必然通過民間組織的實踐,將潛在的能力轉化為現實的領導力,成為影響成百上千青年的民間組織首領;其次,培育了群體力量,青年民間組織通過社會參與,吸引了大量社會青年群體,每一個青年民間組織都會有自己的青年擁躉,形成一個一個的圈子。這些青年民間組織的社會分布呈現“原子化”,他們的運作也像原子,無序、無規則地運作,這種力量也是一種無序的、無規則的力量。這種力量有可能朝有序方向發展,引領圈子文化,主導階層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社會發展的中間階層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有可能朝無序發展,成為一種倏然而聚的力量。四是發展第三部門。當然,部分青年民間組織通過自身努力,通過注冊成為政府認可的民間組織,成為真正的“第三部門”。同時,一些按照當前法律法規無法注冊的組織,也在謹慎地開展社會公益、社會服務活動,填補社會功能的空白點,從而發展成為“第三部門”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參與公共管理、開展公益活動和擴大對外交往等方麵發揮作用,在扶貧、環保、教育、維權、慈善、文化、中介等許多領域取得政府和市場無法取得的成效,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青年民間組織在“第三領域”的積極作為,如果恰恰是政府希望社會承擔的功能,則可以成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選擇對象。

四、對策建議

這些青年民間組織區別於行業協會、傳統體製內的注冊社團、社區居民的群體團隊,更多地表現為跨地域、跨行業、跨年齡的青年群體,已經呈現出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由於絕大多數青年民間組織並沒有經過登記注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因此在其成長和發展等方麵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開展好青年民間組織工作,我們認為:

1.正確麵對和看待青年民間組織這一新的社會現象。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這個群體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經濟社會越是發展,民間組織的數量和活躍程度越高。就上海而言,尤其是近年來,青年民間組織發展迅速,日益成長為一支不可小視的社會力量,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廣大青少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要密切關注、客觀分析,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正確麵對青年民間組織這一新興群體、新興組織,正確看待青年民間組織的新興現象、新興力量,同時更要通過積極努力的工作,引領青年民間組織成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力量。

2.在黨、政府和青年民間組織中間架設橋梁,搭建平台。參與青年民間組織活動的青年,主要來自於當前傳統工作覆蓋不到、影響力輻射不到的體製外青年群體。針對這一群體,缺乏有效的溝通、聯係的組織平台,是團組織的青年工作的薄弱環節。因此,共青團要在承擔政府青年事務方麵積極探索,建立青年民間組織的服務平台,通過加強聯係、提供服務、開展活動等手段,把更多的青年民間組織凝聚在團的周圍,為建立“同心多圓”的新型組織體係匯聚力量,架設起黨、政府和青年民間組織的良性溝通渠道。同時,通過民間組織領袖在青年中的影響力,將更多青年凝聚起來,不斷擴大團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積極承擔政府對於青年民間組織的監督管理職能,引導青年民間組織進行合法登記注冊,逐步規範其組織運作,保障青年民間組織沿著法製化的軌道健康發展。

3.以切實的措施扶持和幫助青年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總體而言,上海青年民間組織還處在發展初期,管理、運作、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如何通過有形的措施引導這些組織為我所用,引導其逐步走向健康發展軌道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加大服務、扶持力度,向青年民間組織開放團的部分資源,建立青年民間組織資源支持係統,在場地租借、社團孵化、項目指導、領袖培訓等方麵,給予青年民間組織切實的幫助。同時,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議政府建立青年民間組織發展基金,定期推出青年公益和青年文化項目資助計劃等措施,引導和激勵青年民間組織的健康成長。

4.盡快研究對於青年民間組織的政府管理辦法。在建立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的過程中,得到了市政治文明辦、組織部、社團局等的大力支持。但從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當前有關社團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針對正式注冊的民間組織,而對於數量龐大、未正式注冊的民間組織,除納入廣義的民間組織範疇,由基層社區、相關單位等進行鬆散的管理外,尚無明確的、具體的政策管理措施。如何更好地管理好這些非正式的民間組織,是當前民間組織工作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團組織可以在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建設實踐探索基礎上,就青年民間組織的服務、管理、發展問題,管理措施問題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相關的研究和探索。

(共青團上海市委地區工作部)課題組成員胡誌宏、陳新華、閆加偉、鄔斌、彭哲穎、陳鵬庭、張旭、施秉青、周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