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
劃破黑夜的閃電——崔筱齋
共產黨人到處都是,革命終究是要實現的!
——崔筱齋
崔筱齋(1896~1932),1896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北鄉崔大圩村。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合肥地方黨組織的創建人。曾參加著名的“六霍起義”,領導過合肥北鄉雙河集農民暴動。1932年因行蹤泄露被捕遇害,年僅36歲。
新的人生路
1921年6月2日,安徽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慘案。反動軍閥公開鎮壓為爭取教育經費的請願學生,釀成兩人死亡,50餘人受傷的慘劇,史稱“六二學潮”,又稱“六二慘案”。
“六二”慘案後,安徽軍閥馬聯甲宣布全城緊急戒嚴,調動大批軍警包圍安慶各校,嚴格控製交通,實施新聞封鎖,嚴禁郵電部門發送有關慘案的消息。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無畏的進步學生們。6月3日安慶各校學生發起總罷課,學生們組織起演講隊,宣傳隊,分批次穿行在安慶的大街小巷高聲疾呼,揭露軍閥的滔天罪惡。不久,安徽學生聯合會的代表們冒死衝破反動軍閥的封鎖,帶著遇害同學身上的血衣前往上海、蕪湖等地,終於將安徽軍閥的暴行公之於眾。一時間引起了各地對軍閥的聲討,尤其是在安徽的省會合肥,學生們奮起響應,在這些學生當中,就有著後來被譽為肥北地區農運領袖的崔筱齋。
崔筱齋出生於鄉間一戶雇農家庭,小時候的他和當地的大多數人一樣過著飽一頓饑一頓的窮苦日子。但幸運的是他的父親是村裏的私塾先生,正所謂近水樓台,崔筱齋很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讀書。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崔筱齋很小就懂得家庭生活的困窘,地主敲詐、租稅盤剝這些苦難深深刻在了他幼小的心裏。相比之下,崔筱齋也就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很聰明,在讀書上表現出了過人的天分。幾年之後,崔筱齋就漸漸可以勝任私塾的啟蒙教學了。這樣,他終於有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可以貼補家用。
不久,“五四”運動的浪潮席卷全國,新文化思想開始在全國各地傳播。一天,剛剛成婚不久的崔筱齋到合肥去探望一位朋友,在朋友的家中他看見了一些《新青年》書刊。感到新奇的崔筱齋順手拿起一本翻看起來,沒想到這一拿起來就放不下了,直到一口氣讀完,天已經漸漸黑了。可是,崔筱齋的心裏仿佛射進了一縷陽光,那是一縷久違的希望之光。
幾年的教書生活,崔筱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單純的少年了。對於這個苦難的時代每天上演的悲劇,他已經漸漸麻木了,已經不奢望去做什麽來改變這一切。但是今天,崔筱齋在這些書刊裏看到了許多以前看不到想不到的事情,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原來這個社會不應該是這樣,原來它可以被改變。
興奮的崔筱齋甚至忘記了天色已晚,他拉著朋友討論起書中提到的那些閃著光芒的詞匯:民主、科學……恍如置身於一個全新的世界裏,一個由理想構建的美好世界。
心裏已經埋下一顆種子的崔筱齋回到了私塾,他覺得眼前熟悉的世界突然變得生機盎然,一切都將變得美好。崔筱齋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就這樣在小小的私塾中孤守,他需要補充更多新鮮的有用的營養。在征得家人支持後,崔筱齋毅然放棄了教書工作,前往合肥省立二中繼續深造。不久,崔筱齋就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合肥學生聯合會,一起參加各種進步活動。也就是這一年,安慶發生“六二”慘案的消息傳到了合肥。
崔筱齋和學生聯合會的代表們一起積極參加了反對軍閥暴行的各種鬥爭。在這次事件中,崔筱齋表現出了很高的思想覺悟,在社會的動蕩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24年,崔筱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踏上了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漫漫長路。
參加六霍暴動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了,全國範圍內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工農運動的廣泛開展,這就急需大量富有農村工作經驗的骨幹。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就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了。出於發展皖北農民運動的需要,黨組織決定派崔筱齋前往講習所參加第六期的學習。
第六期的講習所所長是毛澤東,此時周恩來、彭湃等人也都在講習所裏授課。崔筱齋聆聽了毛澤東講授的《中國農民問題》,周恩來講授的《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等課程,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啟發。在接下來的五個月中,崔筱齋還接受了軍事訓練和農村實習,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也增強了實際工作能
力。完成講習所的學習後,崔筱齋馬上返回家鄉成立了合肥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肥北特支。
國共合作的開始為各地開展農運工作提供了契機。崔筱齋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名義積極活動在皖北農村。在他的努力下,1926年底,就先後有四個農民協會在合肥周邊成立了,成千上萬的農戶成為了協會會員。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形勢大大推動了北伐革命軍的進程,很快,北伐軍就趕走了盤踞多年的軍閥勢力,進駐了安慶城。
年後不久,霍山縣和六安縣一帶發生嚴重旱災,把持政權的官僚卻勾結地主劣紳橫征暴斂,以致兩縣百姓苦不堪言。根據這一嚴峻形勢,黨組織派遣崔筱齋秘密前往六、霍地區指導農民工作,最大限度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崔筱齋到達當地後,馬上通過地下黨組織了解了當地的情況。經過仔細的思考之後,決定在六霍地區組織發動全麵的武裝起義。崔筱齋和中共六安縣常委周狷之等人一起製訂了詳細的起義計劃,日期就約定在11月中旬。可就在全麵起義一觸即發之際,六安縣下轄的一處農民協會被敵人破壞,除了幾名協會骨幹被抓外,還有一份記有參加暴動人員名字的花名冊也落入敵人之手。
情況萬分危急,一旦被敵人掌握主動的話,那麽後果就不僅僅是這次起義的失敗了,整個六霍地區的革命力量都麵臨著大清洗。崔筱齋與周狷之等人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提前發起起義。
是日拂曉,早已接到召集令的六霍地區近萬名農會會員高舉著大刀長矛,從四麵八方湧向了反動民團的主要駐地——獨山鎮。雖然農民武裝的手中沒有長槍火炮,但是他們有的是一顆無畏無悔的心。麵對著洶湧撲來的人潮,數百名荷槍實彈的反動民團武裝隻來得及放了幾槍,就好似幾朵來不及泛起波紋的水花,被吞沒在了大海裏。愈戰愈勇的農民自衛軍將整個駐地團團包圍,很快將被捕的農會骨幹久了出來,同時打開了被民團看守的糧倉。糧倉裏堆積著反動勢力搜刮來的糧食,這下六霍地區的百姓可以安然度過這次春荒了。
這就是又稱為“獨山暴動”的六霍起義。起義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六霍地區的革命氣勢,從而掀起了皖北農民鬥爭的**。
雙河風雲書寫新篇
1930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任命崔筱齋為合肥縣委兼肥北區委書記,負責統一領導下轄的雙河集、造甲店等四個黨支部的工作。
1926年之前崔筱齋就曾在這一地區建立黨組織和農民組織,所以深知這裏的反動統治力量比較薄弱,而群眾基礎很好。果然,在崔筱齋的影響下,剛剛建立的農民協會就擁有了大量會員,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這一地區地主的殘酷是在整個皖北都出了名的,經年靠打長短工為生的農民們的生活異常辛苦。尤其是在雙河集一帶,地主們都聯合在一起串通一氣。即使工人們團結在一起提出正當的漲薪要求,也會被狡猾多端的地主以各種借口搪塞掉。無奈的工人們找到了肥北區委,希望崔筱齋能為窮人們討一個公道。
崔筱齋了解了情況後,將工人們組織到一起,利用空閑時間向他們宣傳革命思想,為他們分析之前鬥爭失敗的原因,鼓舞工人們的鬥爭士氣。六月初,在崔筱齋的統一指揮下,雙河集、造甲店以及周邊四個鄉鎮的工人舉行了集體罷工。這一下可著實戳到了地主們的軟肋。此時正值農忙,滿地成熟的油菜和麥子無人收割,眼看就要爛到地裏了。心痛異常的地主們不想妥協也沒有辦法,僅僅過了幾天就焦急地派出代表前往區委求情。經過一番談判,一臉心痛表情的地主們答應了給工人漲工資等條件,罷工運動取得了勝利。
罷工鬥爭的勝利,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殊不知,此時的崔筱齋還在策劃著一起更大的武裝暴動,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行動。為此,崔筱齋和合肥縣委的同誌們已經籌劃了好久,直至這次罷工的勝利,終於為即將開始的雙河集大暴動做好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原來,1931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增調了15個師的兵力,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1932年初,中共皖西北中心縣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春荒鬥爭指揮部,確定在合肥北鄉雙河集舉行農民暴動,開展遊擊戰爭,創立新的蘇區。
1932年4月7日,合肥地區革命鬥爭史上有名的雙河集農民暴動,在崔筱齋和李星三等人的領導下,揭開了序幕。在北鄉遊擊隊、赤衛隊和紅槍會的武裝保護下
,1000餘名有組織有領導的廣大農民群眾舉行了暴動,還有不計其數的農民自發參加起義行列。暴動隊伍首先包圍了雙河集反動民團,並奪取了一批槍支,震動了整個北鄉的地主豪紳。
解除了當地民團武裝後,崔筱齋指揮農民隊伍進入暴動第二階段——扒糧。當晚,數千名起義群眾再次行動,首先從崔瓦房、白小河、造甲店三處同時展開,直到下塘集附近的榮家崗、鬆樹崗、馬家崗等地,參加扒糧的農民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超過上次十幾倍,達萬餘人。規模之大,群眾發動之廣泛,在合肥地區是前所未有的。這次鬥爭持續了三天三夜,在縱橫十裏的北鄉,從地主的糧倉裏共扒出糧食2000多擔,還奪取了地主武裝的40餘支槍械,暴動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崔筱齋領導的雙河集暴動震撼了皖北地區,對蔣介石的第三次進攻中央蘇區,起到了一定的牽製作用。在安徽的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英雄浩氣長存
雙河集暴動的烽火愈燃愈旺,大有燎原之勢。國民黨當局為防止其影響蔓延到各地,匆忙從周邊地區調來大批駐軍,準備一舉消滅“叛亂刁民”。
早在暴動扒糧的第三天,肥北地區的地主豪紳們就曾糾集起百十號人馬,意圖阻止暴動,撲滅這場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但是,當時暴動隊伍士氣正旺,崔筱齋指揮的農民武裝一個回合就衝散了這些反動武裝,還白白搶到了幾十支槍。眼看暴動隊伍人多槍多,勢頭正猛,這些地主們不得不低眉順眼地躲在一旁,等待著翻身的時機。
國民黨圍剿軍隊的到來讓這些地主們喜出望外。他們紛紛重新糾集起被打散的人馬,跟在國民黨正規軍的身後點頭哈腰,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分一杯羹。
麵對來勢洶洶的反動武裝,崔筱齋率領著暴動隊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先後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但是,隨著敵人數量不斷增多,武器裝備上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了,暴動隊伍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傷亡。崔筱齋與暴動指揮部分析了目前的不利形勢後,果斷下令隊伍撤出戰場,避敵鋒銳,前往壽縣邊界進行遊擊作戰。
暴動部隊撤離後,瘋狂的敵人惱羞成怒,把未能消滅農民武裝的怒氣發泄到了無辜百姓身上。他們衝進村子,燒殺搶掠。一時間,雙河集一帶的鄉下幾乎找不到完整的民居了,參與暴動的農民家裏的房屋更是被燒成廢墟,數千人無家可歸。
崔筱齋帶領暴動隊伍在撤離過程中也遭到了數股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就連暴動指揮部的好多同誌都犧牲了。當隊伍轉移至壽縣鬆樹崗一帶時,崔筱齋接到消息說,一股足有千餘人的反動武裝追了上來。崔筱齋害怕隊伍就此撤離的話,敵人會遷怒當地群眾,於是決定暫時停止轉移,率部奮勇迎戰來犯之敵。
戰鬥打響了,這幾天聽到親人被殺、房屋被毀消息的暴動隊伍心裏早就憋了一團火,一個個如下山的猛虎般向敵人衝殺而去,斃傷了大批敵人。但是,崔筱齋心有顧慮,畢竟己方的武器彈藥太過缺乏,不能支持長期作戰。於是在初戰告捷後,崔筱齋馬上指揮部隊分散潛伏,保存實力,進行秘密的革命鬥爭。
崔筱齋為了就近指揮潛伏人員,放棄了返回合肥縣委的機會,在當地隱藏起來繼續進行革命活動。敵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清洗搜查,許多潛伏下來的同誌都被發現了行蹤,被捕被殺。崔筱齋隻好不斷地變換藏身之處,這樣也就導致了他三次錯過與上級黨組織派來聯絡的同誌見麵。
1932年6月16日淩晨,崔筱齋在又一次轉移途中被反動勢力的爪牙發現,在一番激戰後,終因寡不敵眾被捕。
敵人將崔筱齋關進了戒備森嚴的看守所。對於在這場雙河集暴動中損失慘重的反動勢力來說,恨不得生食崔筱齋之肉,寢其皮以消心頭之恨。敵人已經懶得威逼利誘了,馬上拿出了各種刑具嚴刑拷打起來,與其說是為了讓崔筱齋供出潛伏暴動隊伍的下落,還不如說是為了報仇。遍體鱗傷的崔筱齋麵對著瘋狂的敵人嗤之以鼻:“革命一定會勝利的,我的同誌們會替我報仇的。”敵人是又怕有恨,恨的自然是崔筱齋的錚錚鐵骨,怕的就是不知藏在何處的暴動隊伍救走崔筱齋。
6月18日淩晨,崔筱齋被敵人秘密殺害了,時年36歲。崔筱齋同誌恍如一盞明燈,他的出現照亮了皖北地區的黑暗。他撒播下革命的火種,在江淮大地上熊熊燃燒。今天我們重提這些革命先烈,就是旨在激勵後人,讓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風浩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