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滿:“不簡單以GDP論英雄”—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

李烈滿:“不簡單以GDP論英雄”—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幹部考核不能唯GDP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幹部考核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考核評價政績的主要指標,考核結果使用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

為什麽“不簡單以GDP論英雄”? GDP有其合理性,它能夠為經濟狀況提供比較完整的圖像。自從1993年我國國家統計局以GDP核算製度取代國民收入核算製度以來,GDP核算已經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了解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手段。但是,GDP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個國家財富的變化,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場經濟活動,不能全麵地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等,特別是GDP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麵影響。

如果忽視GDP所固有的局限性,簡單以GDP論英雄,勢必誤導幹部的行為。一個時期以來,在以GDP為考核價值取向和用人導向的驅使下,有些地方的幹部對“發展”的認識產生了誤區,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麵地理解為“GDP是硬道理”,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簡單化為“以GDP為中心”;有的地方忽視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大舉借債搞“政績工程”,不惜以破壞生態、透支資源的方式換取經濟增長速度。實踐表明,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會驅使幹部的行為與科學發展背道而馳。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要促進幹部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要在幹部考核中糾正唯GDP論英雄的偏向,破除唯GDP是從的觀念和行為,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行動上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以GDP論英雄的“指揮棒”使一些地方領導幹部偏離了科學發展觀,催生了種種錯誤的政績觀:從出發點看,有個人主義的政績觀、唯上是從的政績觀、本位主義的政績觀;從發展思路看,有單項出彩的政績觀、追風趕潮的政績觀、消極無為的政績觀;從表現形式看,有急功近利的政績現、形式主義的政績觀、弄虛作假的政績觀,等等。在錯誤的政績觀引導下,不少領導幹部也因此患上“政績焦慮”症,被GDP牽著鼻子走,背著沉重的“政績枷鎖”。於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此起彼伏,層出不窮。

出台《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引導領導幹部樹立

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謀求科學發展之道。如《通知》明確要求:幹部考核“既看發展成果,又看發展成本與代價”,就是為了糾正“唯GDP考核發展”的偏向,確立正確的發展觀;要求“既注重考核顯績,更注重考核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就是為了糾正“新官不理舊賬”的偏向,確立一張好的藍圖繪到底的接續發展理念;要求“既考核盡力而為,又考核量力而行”,就是為了糾正“盲目舉債”的偏向,科學劃定領導幹部主觀能動性的上線和下線,合理界定領導幹部謀求發展的“力道”。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當然不是說不要GDP,也不是不要經濟增長,而是要把GDP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來對待。作為一個宏觀經濟指標,GDP本身並不是個壞東西,它能比較清楚地反映一個地區一段時期內的經濟發展情況。經濟建設仍然是中心,不能動搖。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總是以一定的增長為基礎的,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率也是必需的。強調不簡單以GDP論英雄,是為了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在增長率上進行攀比,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實踐表明,隻有破除單純的GDP政績觀,才能讓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和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使經濟增長與科學發展並行不悖。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也不是說幹部就不要政績了,而是要引導幹部努力踐行正確的政績觀,理直氣壯地追求“正績”。政績本來沒有貶義的意思,“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總得有政績。而如前所例舉的種種不正確的政績觀,其實是“歪績”工程。相對於“歪績”而言,正確的政績觀所追求的政績工程是“正績”工程。所謂“正績”,就是領導幹部幹工作的思路是正確的,領導幹部的工作成績是在正道上幹出來的,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因此,領導幹部要理直氣壯地追求“正績”。“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要從唯GDP是從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去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政績。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勇於創造“正績”,應當成為每個人民公仆的終身追求,這也是領導幹部實現自身價值的人生追求所在。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要確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從根本上否定了用人唯GDP的導向,鮮明地指出了選人用人必須堅持的正確導向。

幹部考核評價是任用幹部的基礎和依據,具有“指揮棒”功能,對幹部的從政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正所謂“幹部跟著考核走”, “上級提拔使用什麽樣的幹部,下級就會出現什麽樣的幹部”。實

踐表明,幹部考核注重上級領導的“印象分”,幹部就密切聯係領導,“領導欣賞什麽政績,我就搞什麽政績工程”;幹部考核注重所謂的“群眾公認”,幹部就當老好人,“密切聯係群眾”多拉票;幹部考核注重顯績,幹部就製造看得見的“路邊工程”、“觀賞工程”;特別是近些年來,在幹部考核中過分偏重經濟指標的考核,甚至頻出“一俊遮百醜”亂象。政績評價“唯GDP論英雄”,實際上就是唯GDP論官員升遷。在“唯GDP論英雄”的“指揮棒”引導下,GDP數字對許多官員來說,猶如一把懸在烏紗帽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很多地方官員為了升遷,在製定地方發展政策時,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放任環境汙染,助長資源濫采濫伐,忽視社會建設與民生改善,甚至為GDP注水造假。其結果是這些地方經濟畸形發展:一邊是GDP指標節節攀升;另一邊是為追逐GDP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喝著汙染的水,吸著汙染的空氣,吃著汙染的食品。這種GDP的增長與科學發展觀是相背離的。

顯而易見,幹部的從政行為與幹部考核密切相關。建立不簡單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機製,必將促使領導幹部由以往單純比經濟總量、比發展速度,轉變為比發展質量、發展方式、發展後勁,就有可能扭轉幹部從政行為的偏差,進而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

“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就是要全麵考核幹部的政績,正如習近平同誌所強調的,要“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按照《通知》的要求,務必從兩個方麵改進和完善幹部考核評價工作。一方麵,要科學設置考核指標。要通過調整考核指標體係,使政績考核覆蓋全麵工作,考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實際成效;要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的考核。另一方麵,要加強對政績的綜合分析,按照“好幹部”的標準選拔任用幹部。考核幹部,要辯證地看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前任基礎與現任業績、個人貢獻與集體作用。分析政績,既看發展成果,又看發展成本與代價;既看顯績,更要看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既要看盡力而為,又要看量力而行,防止和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運用考核結果,不能簡單地把經濟增長速度與幹部的德能勤績廉畫等號,要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提拔任用的依據,作為高配幹部或者提高幹部職級待遇的依據,作為末位淘汰的依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