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中國政黨製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製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

二、多黨合作製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

在新世紀裏,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社會利益結構多元化的趨勢進一步增強,社會矛盾更趨複雜,多黨合作製度麵臨著多方麵的挑戰。

1、麵對幹部年輕化的趨勢,中共和民主黨派幹部均應加強多黨合作製度的政治交接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能否長期存在和發展,中共新一代領導幹部和民主黨派新一代代表人物能否實現多黨合作製度的政治交接是一個關鍵問題。

隨著幹部隊伍新老交替的實現,年輕化是中共和民主黨派幹部隊伍結構變化的共同趨勢。中共和民主黨派的年輕幹部具有許多的優點和長處,但也有弱點和不足。與老一代相比,

中共和民主黨派的年輕幹部對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的理論學習不深,對多黨合作的各項方針政策不夠熟悉,對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優良合作傳統缺乏親自的感受和經曆;特別是處在和平環境下,對多黨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長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些對多黨合作製度的堅持和發展有很不利的影響,怎樣繼承老一代開創的事業和傳統,穩妥地實現政治交接,把多黨合作製度順利地推向新世紀,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新一代領導人麵前共同的首要課題。

針對這一問題的挑戰,中共和民主黨派都要從堅持我國的基本政治製度、維護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大局出發,有針對性地搞好教育培訓o要著眼於提高新一代領導幹部對多黨合作製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長期性的認識,著眼於多黨合作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著眼於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合作作風的培養,為多黨合作製度在新世紀的完善和發展奠定組織基礎。

2、麵對社會基礎和成員結構的變化

,民主黨派必須迅速培養育素質、有威望的新一代代表人物

改革開放以來,民主黨派社會基礎及其差異性的擴大,對黨派成員的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既表現為新成員數量的增多,也相應地帶來了利益和價值取向上的複雜性。一部分黨派新成員在價值觀方麵呈現趨利、務實和多樣化的傾向,更加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政治上不成熟的問題也比較普遍地存在。伴隨著黨派成員利益結構的多元化和政治參與期望的提高,對年輕一代黨派成員的教育和培養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同時對黨派領導人的素質和威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主黨派老一代領導人是政治上久經鍛煉和考驗,在社會生活中有很高知名度,在人民群眾中有很高威望和影響的一代代表人物。其政治堅定性和人格魅力、個人風範,團結和影響著本黨派的成員,成為各黨派的核心和領袖,對民主黨派參政黨功能的發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民主黨派新一代領導人,實踐鍛煉尚不足,特別是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考驗,在關鍵時刻處理重大問題的領導能力比老一代欠缺一些。此外,新一代領導人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與老一代領導人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民主黨派新一代領導人的素質和社會威望很難適應黨派社會基礎和成員結構的需要,這也是多黨合作製度邁向新世紀要麵對的突出問題。

麵對這一挑戰,中共要從堅持和發展多黨合作製度的大局出發,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民主黨派對新一代領導幹部的培養和鍛煉。使他們在黨派的領導崗位上,把自己鍛煉成為既能把握大局,又能了解實際情況,既能高瞻遠矚,又能腳踏實地,同共產黨肝膽相照、真誠合作的新一代政治家、國務和社會活動家,擔負起帶領本黨派廣大成員前進的重任。

3、麵對

日趨複雜的社會矛盾,民主黨派對中共的監督作用要進一步加強

在新世紀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當前所存在的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將會更為突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能否鞏固,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對民主黨派能否產生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能否跳出"曆史興亡的周期律",關鍵取決於我們黨能否消除腐敗和有效解決各種重大的社會問題。因此,在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要大力發揮民主黨派的監督作用。加強民主黨派的監督功能是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客觀要求。在新的世紀裏,民主黨派監督作用的加強是多黨合作製度發展的一種客觀趨勢。

4、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多黨合作的製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新的世紀裏,依法治國方略的進一步實現,對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黨合作製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製度化建設是解決多黨合作麵臨的各種問題的根本保證和提高多黨合作製度功能的客觀要求。當前,政治協商流於形式、民主監督做表麵文章的現象仍然存在,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水平仍然落後於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新的世紀裏,這一矛盾還會更加突出。麵對這一問題的挑戰,中共在改善對民主黨派領導的同時,要加強多黨合作的製度化建設,切實提高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水平o

總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憑借自身優越性的充分發揮,一定能克服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21世紀裏進一步發展完善。

(此文原載於《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創刊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