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血管疾病 (1)

第四章心血管疾病(1)

第一節原發性高血壓(眩暈)

一、實性高血壓

張某女54歲病曆號50、25、219

平時喜進膏脂,體態素豐。年及五旬時,經水閉止,逐漸發現頭暈,耳鳴,心跳,氣促。經醫院檢查血壓為180~210/100~120毫米汞柱。3年來屢經治療,時輕時重,血壓迄未降至正常。近數月來,除上述症狀外,又添鼻衄,有時周身竄痛,胸間堵悶,性情急躁,飲食減退,大便幹結,數日一行。

舌苔黃垢,脈象寸關弦數有力。

【辨證立法】

喜食膏脂,體質豐滿,腑實生熱,熱甚生火,迫血上行,遂有頭暈耳鳴諸症。上焦鬱熱甚久,邪尋出路,致生鼻衄。肝熱氣實,急躁,胸悶,又以更年期之後,益使症狀明顯。脈象弦數,舌苔黃垢,均屬腑實火盛之象。理應苦寒折逆,清火瀉實之法。

【處方】

條黃芩6克

川黃連3克

山梔子6克

白蒺藜10克

赭石12克

旋覆花6克(同布包)

酒大黃5克

龍膽草5克

鮮地黃10克

6克

東白薇6克

沙苑子10克

川鬱金6克

生石膏18克

厚樸

玳玳花各5克(後下)

懷牛膝12克二診:前方連服3劑,大便已通暢,鼻衄未發,頭暈、胸悶均已減輕,耳鳴、心跳仍存。血壓180/110毫米汞柱,仍用前法略作調整。

【處方】

酒黃芩6克

連3克

鮮生地6克

懷牛膝12克

東白薇6克

黃菊花10克

旋覆花6克

赭石12克(同布包)

炒山梔6克龍膽草5克(酒炒)

沙苑子10克

炒遠誌6克

紫石英

靈磁石各24克(同打先煎)

大生地6克

白茅根18克

厚樸

佛手花各6克(後下)

三診:前方連服7劑,鼻衄未發,頭暈、耳鳴均甚見輕,食欲漸開,胸間不悶,大便亦不幹結。血壓150/100毫米汞柱。患者即將返鄉要求常服方。

【處方】

前方去白薇、白蒺藜、厚樸花、佛手花,加蟬蛻5克,石菖蒲5克。

【解讀】

本案為實性高血壓,喜食厚味,體肥少動。積熱生火,火熱迫血上行,鬱結不下,血壓迄未下降,腑實便結,必用苦寒挫其騰焰。初診用三黃石膏湯,有釜底抽薪之意。一俟腑氣已通,火勢稍減,無須累進酒大黃、石膏之類,況年已五旬有四,更年期後,本元漸衰,瀉實過甚,反傷元氣,用藥宜適當,不應過分。二診既然大便通暢,血壓亦有下降之勢,以用靜通之法為宜。患者旅居不便,病情好轉,即欲返鄉,處以常服方以鞏固療效。

條黃芩——川黃連(黃芩、黃連)(見第12頁)。

白蒺藜——白薇(見第48頁)。

鮮生地——大生地

鮮生地含水分較多,清熱瀉火,生津涼血力強;大生地含水分較少,滋陰養血功最。二藥伍用,其功益彰,養陰清熱、涼血退熱、生津止渴的力量增強。蓋血熱者宜涼不宜熱,熱則氣血苑於上,是以血壓升高,施師用鮮生地、大生地者,意即涼血而降壓也。

厚樸花——玳玳花(見第21頁)。

旋覆花——赭石(見第39頁)。

厚樸花——佛手花

厚樸花(見第21頁)。

厚樸花氣味辛香,健脾和胃,化濕解鬱,降逆理氣;佛手花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蕾。體輕質脆,香氣濃鬱,味微苦。芳香化濁,醒脾開胃,平肝理氣。二藥伍用,化濁去濕,暢利三焦之力益彰。

白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見第47頁)。

二、虛性高血壓

陳某女38歲出診病例

病已多年,主要症狀為頭時暈痛,失眠,精神不振,心煩怕吵。屢經治療,時輕時重,經北京某醫院檢查血壓190/120毫米汞柱。近日來上述諸病症均感加重,又有惡心,易於出汗現象,月經量少。

舌淡苔薄白,脈弦上溢魚際,尺弱。

【辨證立法】

情誌鬱結,氣血阻滯,血充於上,盈虧失調,肝陽上亢,致有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病久不愈,正氣已虧,體倦乏力,精神不振,血少則心煩,月經量少,陰病則喜靜。先擬上病治下,移盈補虧之法治之。俟血壓有下降之勢,再擬補血強心,使之陰平陽秘,斯病可痊。

【處方】

旋覆花6克

赭石15克(同布包)厚樸

玫瑰花各5克(後下)

蟹化石30克(打碎先煎)熟棗仁12克

磁石

紫石英各18克(同打先煎)雲茯苓

神各10克

穀芽

麥芽各10克白蒺藜12克

川牛膝15克東白薇6克

炒遠誌6克半夏曲12克

二診:前方連服9劑,血壓172/110毫米汞柱,較前時已有下降之勢,症狀均有所減輕,病屬慢性,擬服丸藥,以觀其效。仍按原方,將劑量加1倍,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開水送服。

三診:服丸藥1個月,情況甚好,諸症大為減輕。睡眠可達5~6小時,精神甚佳,已不心煩,血壓160/100毫米汞柱。

【處方】

磁石

紫石英各18克(同打先煎)橘絡

紅各5克

蟹化石24克(打碎先煎)鹿角霜10克

白蒺藜12克

炒遠誌10克生龍骨

牡蠣各12克(同打先煎)

茺蔚子10克

夏枯草10克雲茯苓

茯神各10克

四診:前方連服20劑,除覺乏力、口幹之外,諸症若失。血壓為140/100毫米汞柱。病邪已退,正氣未複,擬用強心補血鞏固療效。

【處方】

茯神

朱寸冬各10克

金石斛各6克

西洋參5克(另燉兌服)

東白薇6克

大生地各6克

陳阿膠10克(另烊兌服)

蟹化石30克(打碎先煎)

遠誌肉10克

黃菊花10克

夏枯草10克

白蒺藜12克

鹿角膠

6克(另烊兌服)五診:前方連服20劑,血壓130/90毫米汞柱,已趨正常,仍將上方去鮮石斛、鮮生地,加龜甲膠18克,除三膠另兌服外,其餘諸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開水送服。

【解讀】

本案為虛性高血壓病,始則因其下虛上盛,脈上魚際,血壓過高,即以四石(磁石、赭石、石英、石蟹)重墜之品,平肝潛陽以治其標。一俟標證減輕,改用丸藥培補本元。鹿角純陽,龜甲純陰,阿膠養血,洋參益氣,以四藥為主,補益陰陽氣血,又佐以大量滋陰之藥,育陰涵木以從根本圖治。

茺蔚子——夏枯草

茺蔚子又名益母草子,辛苦微寒,既升又降,能擴張血管,活血順氣,涼肝降壓;夏枯草苦寒泄熱,辛寒散結,長於宣泄肝膽之鬱火,暢行氣機之運行,故能清肝熱而降血壓。二藥伍用,一活血、一下降,有移盈補虧之效,故可降低血壓。

茺蔚子、夏枯草伍用,是施師為治療虛性高血壓而設。所謂虛性高血壓是指血壓忽高忽低,高不至於血管破裂,低不至於低於正常。症見頭痛、眩暈、耳鳴、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全身走竄疼痛,顏麵與四肢麻木等,脈現虛數,或數大無力,重按尤甚。其發病機製,施師認為:“血管細、血液集,血瘀瀦,血凝泣。”也就是說,頭部血管充盈,它部血不流暢,上實下虛,盈虧失調,因之致病。治法以“靜通”為要,故用茺蔚子擴張腦部血管,以活血化瘀;佐以夏枯草苦寒泄下,清熱降壓。二藥參合,一活血、一下降,使盈者平、虧者和,血量調和,血壓自趨正常。

生龍骨——生牡蠣(見第46頁)。

橘紅——橘絡(見第66頁)。

磁石——紫石英

紫石英鎮心定驚,溫肺,暖宮;磁石重鎮安神,益腎納氣,平肝潛陽。紫石英以入肝經為主,磁石以走腎經為要。二藥伍用,亦有肝腎同治之妙用。另外,二者又為礦石之輩,質體亦屬重墜,故參合使用,重鎮之力增強。共奏滋腎平肝、鎮靜安神、降低血壓之功。

注:重鎮降壓對藥,尚有紫石英、紫貝齒,龍齒、紫貝齒,石決明、紫石英,石決明、磁石,紫石英、磁石,紫石英、鐵落,珍珠母、磁朱丸等,適用於頭部血管過於充盈諸症,臨證應用時,待病勢稍穩,仍以柔肝為主,且不可一味重鎮。

旋覆花——赭石(見第39頁)。

雲茯苓——雲茯神(見第29頁)。

白蒺藜——白薇(見第48頁)。

厚樸花——玫瑰花(見第30頁)。

穀芽——麥芽(見第13頁)。

注:施師於本案用穀芽、麥芽者,即是固護胃氣,以防升降失調,影響血壓穩定。

朱寸冬——朱茯神(見第26頁)。

注:蟹化石又叫石蟹,為古生代節肢動物石蟹及其近緣動物的化石。鹹,寒。入肝、膽經。清肝明目,消腫解毒。治翳膜遮睛,喉痹,癰腫,漆瘡。

金石斛——鮮石斛

金石斛即金釵石斛,為植物金釵石斛的加工品。幹燥莖長20~45厘米,直徑1~1.5厘米,基部為圓柱形,中部及上部為扁圓柱形,莖節微向左右彎曲,表麵金黃色而微帶綠色,有光澤,具縱溝紋,節明顯,棕色,有時節部稍膨大,節間長2.5~3厘米,向上漸短。以身長、金黃色、質致密、有光澤者佳;鮮石斛,金釵形的鮮石斛莖呈稍扁的圓柱形,基部較細,直徑1~1.5厘米,表麵黃綠色,光滑,有縱棱,節明顯,節上有棕黃色的環,基底部包圍有灰色膜質的葉鞘,長度約占節間的1/3。

《本草思辨錄》:“石斛為腎藥、為肺藥、為胃腸藥。《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所謂陰者,非寒亦非溫,用於溫而溫者寒,用於寒而寒者溫。”《藥品化義》:“石斛氣味輕清,合肺之性,性涼而清,得肺之宜。肺為嬌髒,獨此最為相配。其清理之功,不特於此,蓋肺出氣,腎納氣,子母相生,使肺氣清則真氣旺,順氣下行,以生腎水,強陰益精。”《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虛熱,入腎而澀元氣。”

金石斛益胃生津為主,鮮石斛養陰清熱為要。二藥參合,肺腎合治,金水相生,益胃生津,養陰清熱之力益彰。

第二節低血壓病(眩暈)

朱某男42歲病曆號55、5、352

久患失眠,極不耐勞,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患胃病亦有年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口幹,在某醫院檢查診斷為神經官能症,血壓80/60毫米汞柱。

舌淡苔薄白,脈不滿指,來去滯澀。

【辨證立法】

患者就診時,體弱神疲,麵白少華,營養不良之象。營出中焦,納食既少,消化又複不良,飲食精微,無從轉化,營血無源,消耗日甚。心主血,血既不足,心氣虧耗,血不上榮,血壓低於正常,致頭暈而痛,腦失營養,遂有失眠而記憶力則必減退。陰分已虧,自生虛熱,口幹者職是之故。先應治胃,待消化力強,營養得能輸布,血氣旺盛,諸症可痊。擬用和胃強心安神法。

【處方】

厚樸

玫瑰花各5克(後下)

朱茯神

寸冬各10克

白蒺藜10克

東白薇6克

炒枳殼5克

砂仁

豆蔻殼各5克生

熟棗仁各10克

漂白術5克

半夏

建神曲各6克(同布包)

炒遠誌6克

金石斛各10克

二診:服藥10劑,納食消化均見好轉,已不惡心,睡眠較前好轉。但仍體倦神疲,頭時暈痛。擬調氣血,和脾胃強心法。

【處方】

野黨參10克

生龍骨

牡蠣各12克(同打先煎)

白蒺藜10克

鹿角膠10克(另烊兌服)

酒川芎5克

炒枳殼5克厚樸

玫瑰花各5克(後下)

漂白術6克

炙黃芪15克

焙雞內金10克

酒當歸6克

三診:前方連服20劑,諸症均有好轉,睡眠較前安穩,精神日益旺健。因公出差4個月未能服藥,前症又有複現之勢。頭暈痛,腰酸楚,自覺思想不易集中,睡眠亦較前差,納食不佳,消化力弱,仍遵原法加重補腎藥力治之。

【處方】

川桂枝6克

杭白芍12克(同炒)

朱寸冬

茯神各10克

香白芷5克

漂白術10克

白蒺藜

沙苑子各10克

酒川芎5克

淡蓯蓉18克

焙雞內金10克

山茱萸12克

川杜仲

續斷各10克

生龍骨

牡蠣各12克(同打先煎)

炒枳實6克

炙草節6克四診:服藥10劑,納食漸佳,消化也好轉,大便每日1次,頭仍暈痛,腰背酸楚,血壓88/60毫米汞柱,守原法治之。

【處方】

川桂枝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酒當歸12克

金狗脊15克

酒川芎5克

雲茯苓

神各10克

肉蓯蓉18克

漂白術10克

炙草節6克

川杜仲

續斷各10克

炙黃芪18克

野黨參

10克五診:服前方10劑,諸症減輕,但讀書時間稍久,仍覺頭暈,睡眠可達6~7小時,亦較前安穩,飲食、二便均甚正常。血壓100/70毫米汞柱,血壓有恢複正常之勢。症狀亦見減輕,擬將上方劑量加1倍,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1丸,白開水送服。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