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消化係統疾病 (10)

消化係統疾病(10)

15克八診:自1953年就診以來,迄今已近5年,服藥百餘劑,病勢趨向好轉,此後每覺症狀加重,患者自選二診及七診方交替服用,諸症即見減輕,惟肝區壓痛逐漸增重,如大石重壓之感,肝髒內部跳動如化膿狀,在睡眠時不敢右側臥壓,右上肢發麻。

【處方】

瓦楞子24克(打,先煎)

米黨參18克

雲茯苓10克

法半夏10克

化橘紅6克

製6克

炙甘草6克

浮海石10克(醋煆包煎)

生鱉甲15克(先煎)

鮮生薑3片

桃杏仁各10克(同搗)

牡丹皮10克

龍膽草6克

綿茵陳24克

水紅花子15克

大棗3枚

川桂枝

醋柴胡

各3克(同炒)

赤、白芍各6克

京三棱

蓬莪術各6克

【解讀】

服上藥十餘劑後,右肋部壓痛逐漸減輕,一日晨起大便時,便內混有長約寸餘黃綠青三種顏色的條狀物。又於10月8日中午大便時混有手掌大之圓形灰色囊狀物兩個半塊。此物排下以後,右肋部發空,原叩診時之濁音界已恢複正常範圍,疼痛區域亦大為縮小,相隔3~4天後進行灌腸,又便下一部分灰色破碎的黏膜。此後肝區壓痛完全消失,再經醫院檢查肝功能,麝香草酚試驗為4個單位,恢複正常。本案究屬何病,迄未確診。臨床經過如此,僅錄全案以供參考。

赤、白芍——柴胡(見第11頁)。

酒黃芩——酒黃連(見第12頁)。

晚蠶沙——炒皂角子(見第16頁)。

旋覆花——赭石(見第39頁)。

車前子——車前草(見第13頁)。

車前草——墨旱蓮(見第115頁)。

白茅根——白葦根(見第3頁)。

煨草果——黃常山(見第51頁)。

知母——生石膏(見第25頁)。

黃芩——黃柏

黃芩(見第12頁)。

黃芩苦寒,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有解熱、利尿、鎮靜、降壓之功;黃柏苦寒,沉陰下降,善解下焦之火。二藥參合,上下俱清,瀉火解毒之力益彰,尤其對肝病之低熱甚為相宜。

生龍骨——生牡蠣(見第46頁)。

白蒺藜——白薇(見第48頁)。

石決明——草決明(決明子)(見第47頁)。

厚樸花——玫瑰花(見第30頁)。

陳橘紅——陳橘絡(見第66頁)。

朱茯神——朱寸冬(見第26頁)。

杭白芍——桂枝(見第2頁)。

生酸棗仁——熟酸棗仁

酸棗仁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喬木酸棗的成熟種子。味甘、酸,性平。入心、肝、膽經。臨床應用有生、炒兩種。生棗仁即是酸棗仁的生品入藥。酸棗味酸性收,棗仁則甘潤性平,能宣通肝、膽二經之滯,以通利血脈、清瀉虛熱,治療膽熱好眠、心腹寒熱、邪氣結聚、血痹等症。熟棗仁即是酸棗仁炒熟入藥,能收斂肝、脾津液,以補肝體製肝用,治療肝膽不足、虛煩不眠、煩渴、多汗等症。

熟棗仁補肝寧心安神,生棗仁清肝寧心安神。熟棗仁收斂津液,以補肝體為用,生棗仁以疏利肝膽血脈,以清虛熱為用。二藥參合,一補一清,清補合法,寧心安神的力量增強。

酸棗仁善治失眠諸症,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水溶性成分有鎮靜、催眠作用。《本草逢源》雲:“酸棗仁,熟則收斂精液,故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則導虛熱,故療膽熱好眠,神昏倦怠之證。”

經謂:肝藏血,心主血,肝藏魂,心藏神。故取棗仁以養心陰,益肝血而寧心安神治失眠是也。

冬瓜子——冬葵子(見第13頁)。

瓦楞子——滑石塊

瓦楞子味鹹性平,入於血分,軟堅散結,化瘀止痛,滑石色白滑利,甘淡性寒,清熱滲濕,祛暑,滑竅通淋。瓦楞子突出一個化字,滑石側重一個利字。二藥伍用,相互促進,軟堅化石、通淋止痛之力增強。

滑石入藥有滑石塊和滑石粉兩種。施老臨證處方時,常取滑石塊入藥。

瓦楞子、滑石塊伍用,是為治療尿路結石症而設。臨證之際,也常與車前草、墨旱蓮等藥參伍,以便加強利尿通淋作用。

桃仁——杏仁(見第66頁)。

鹽知母——鹽黃柏

知母甘寒滋腎潤燥,苦寒清熱瀉火;黃柏苦寒堅陰,清熱燥熱,瀉火解毒,善退虛熱。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滋陰清熱退熱,瀉火解毒、除濕止帶益彰。

知母、黃柏伍用,出自李東垣《蘭室秘藏》滋腎丸。治下焦濕熱,小便癃閉,點滴不通。李杲曰:“知母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仲景用此入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煩出於肺,躁出於腎,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閉塞而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絕其化源,宜用氣薄味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熱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幹涸,乃無陰則陽無以化,法當用黃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藥,以補腎與**,使陰氣行而陽氣自化,小便自通。”李時珍曰:“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本草正》載:“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製**、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製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張元素《醫學啟源》曰:“凡小便不利,知母黃柏為君,茯苓、澤瀉為使。”

知母、黃柏、甘草伍用,張景嶽定名為“正氣湯”,治陰分有火盜汗等症。

施師用鹽炙之入藥,意即引藥直達下焦肝腎是也。

半夏曲——建神曲(見第34頁)。

火麻仁——鬱李仁(見第93頁)。

生酸棗仁——生梔仁

酸棗仁甘酸而潤,養心安神,清心除煩,益陰斂汗;梔子味苦性寒,質體輕浮,能升能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清心除煩。酸棗仁以補為主,梔子以瀉為要。二藥參合,一補一瀉,相互為用,清心涼肝,瀉熱除煩,安心神、療失眠的力量增強。

施老臨證處方時,習慣以生棗仁、生梔仁配伍應用。酸棗仁生品善清,熟品善補。梔子仁生品入藥,也是取其清心熱之長。二藥協同為用,清熱除煩、安神增眠的力量增強。

生酸棗仁、生梔仁伍用,善治心熱火旺的失眠諸症。不論虛火、實火,均堪使用。屬虛火者,常與女貞子、墨旱蓮參合;屬實火者,可與黃連、肉桂伍用,但肉桂用量不宜太大,少佐即可。

磁朱丸——秫米

秫米為穀物之輩,善補中髒,和胃安眠;磁朱丸為礦石之屬,故重鎮去怯,鎮靜安神,益腎平肝。二者參合,滋腎平肝、鎮靜安神、和胃安眠的力量增強。

注:磁朱丸出自《千金方》,係孫思邈創製。本品由磁石60克,朱砂30克,六神曲90克,製成小丸。諸藥參合,能滋腎明目、鎮靜安神,可治療心悸、失眠、寐而不安、視物昏花等症。

鮮生地黃——鮮石斛(見第26頁)。

紫石英——紫貝齒

紫石英為一種含氟化鈣的礦石。色紫而有光瑩,故名紫石英。本品味甘,性溫。入心、肝經。既能鎮心安神定驚,又能降逆氣、暖子宮;紫貝齒為寶貝科軟體動物的貝殼。味鹹,性平。入肝經。能清肝明目、鎮靜安神。

紫石英入於血分,上能鎮心,定驚悸,安魂魄,鎮逆氣,重以去怯是也;下能益肝,填補下焦,散陰火,止消渴,暖胞宮。紫貝齒亦走血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鎮驚安神,為去怯佳品。二藥相互為用,鎮靜安神、平肝潛陽、降低血壓益彰。

瓦楞子——牡蠣

瓦楞子鹹平,善走血分,破血結、消痞塊,祛瘀定痛,和胃止酸;牡蠣鹹寒,質體重墜,軟堅散結,消散痞塊。二藥伍用,相互促進,化瘀散結,消除痞塊之力增強。

滑石塊——浮海石

浮海石體虛輕浮,善於清肅肺氣,通利水道,軟堅散結;滑石上能發表(即蕩上、中焦之濕熱)下可利水道(即蕩中、下焦之濕熱),功擅蕩熱燥濕,通利六腑、九竅。浮海石以清為主,滑石以利為要。二藥伍用,相互促進,清熱滲濕、軟堅化石、通淋止痛之力增強。用於治療石淋、砂淋(尿路結石),以致小便淋漓不暢、尿道疼痛等症和前列腺肥大諸症。

川杜仲——川續斷(見第48頁)。

三棱——莪術

三棱甘平,為血中氣藥,長於破血中之氣,以破血通經;莪術苦溫,為氣中血藥,善破氣中之血,以破氣消積。二藥伍用,氣血雙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化積消塊力彰。

三棱、莪術伍用,出自《經驗良方》三棱丸。用於治療血滯經閉腹痛。

張錫純謂:“三棱、莪術,若治陡然腹脅疼痛,由於氣血凝滯者,可單用三棱、莪術,不必以補藥佐之;若治瘀血積久過堅者,原非數劑所能愈,必以補藥佐之,方能久服無弊。或用黃芪18克,三棱、莪術各10克,或減黃芪10克,加野台黨參10克,其補破之力皆可相敵,不但氣血不受傷損,瘀血之化亦較速,蓋人之氣血旺壯,愈能駕馭藥力以勝病也。”又說:“三棱氣味俱淡,微有辛意;莪術味苦,氣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溫,為化瘀血之要藥。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事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氣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脅下脹痛,一切血凝氣滯之症。若與參、術、芪諸藥並用,大能開胃增食,調氣和血。”

注:水紅花子為植物葒草的幹燥果實。味鹹、性寒。消瘀破積,健脾利濕。治脅腹癥積,水臌,胃痛,食少腹脹,失眠,瘡腫,瘰鬁等症。

第二十節結核性腹膜炎(腹痛)

都某男58歲病曆號52、8、285

病程8個月,腹痛而脹大,小便短赤,腿足均現浮腫,且有麻木及冷感,心跳氣短,食睡尚如常。最近1個月兼患疝氣,曾經某醫院診斷為結核性腹膜炎。

舌苔薄白,六脈沉遲。

【辨證立法】

腎陽不充,寒濕凝聚不化,腹痛脹大,水道不利,下肢浮腫,近發疝氣亦屬寒凝之象,當以溫腎陽,利水道,調氣機治之。

【處方】

北柴胡

川桂枝各5克(同炒)

杭白芍6克

大腹皮

子各10克

紫厚樸5克

川附片6克

冬瓜

葵子各12克(同搗)台烏藥6克

川楝子6克

車前草

墨旱蓮各10克

赤小豆

茯苓各12克

炙甘草5克

二診:藥服3劑,小溲增多,浮腫漸消,餘症仍無變化,病屬慢性,丸方圖治。

【處方】

川附片30克

北柴胡30克

豨薟草30克

花檳榔

大腹皮各30克

淡豬苓30克

陳廣皮15克

川萆薢30克

炙甘草15克

川桂枝30克

川楝子30克

車前子30克

紫厚樸15克

荔枝核各30克

酒杭芍60克

炒遠誌30克

巴戟天30克

台烏藥30克

建澤瀉30克

雲茯苓

神各30克

盔沉香15克

冬葵子30克

萊菔子3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開水送服。

三診:丸藥共服兩個半月,近將服完。腹痛大減已不脹,下肢浮腫全消。惟行路過多仍現浮腫,兩腿麻木冷痛亦大好轉,小便通利,食睡均佳,疝氣亦愈十分之八,再用丸藥治之以冀痊可。

【處方】

威靈仙30克

巴戟天30克

川萆薢30克

山茱萸30克

北柴胡30克

車前子30克

大熟地30克

建澤瀉30克

均青皮15克

炙黃芪60克

醋元胡30克

豨薟草30克

雲苓塊30克

川楝子30克

廣橘核30克

紫厚樸15克

淡豬苓30克

廣陳皮15克

川附片60克

上肉桂30克

酒杭芍60克

漢防己30克

白烏藥30克

大腹皮30克

春砂仁15克

野於術30克

炙甘草15克共研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開水送服。

【解讀】

結核性腹膜炎大多繼發於其他結核病灶,如腸結核、腸係膜淋巴結結核、盆腔結核等病灶直接蔓延而形成。少數病例可由血行播散而引起。中醫是屬“腹痛”、“腹脹”範疇。本案恙由寒邪久聚,水氣凝結而肢腫,水道不利,導致氣機不調,遂有腹痛而脹之症。寒水凝聚,多由命火不充,故施師治此症從溫腎陽著眼,兼施通利法。釜底火盛寒水得從氣化,三焦通利,腫脹得消,諸症遂除。

杭白芍——川桂枝、柴胡(見第11頁)。

鹽橘核——鹽荔核

橘核沉降,入足厥陰肝經,功專行氣、散結、止痛;荔枝核善走肝經血分,功擅行氣、散寒、止痛。二藥參合,專入肝經,直達少腹,祛寒止痛、散結消腫之功益彰。

橘核、荔枝核伍用,應用範圍甚廣,治小腸疝氣,陰囊、睾丸腫痛者,習慣與炒小茴、吳茱萸合用;治氣滯血瘀,胃脘疼痛,少腹疼痛,宜與香附、烏藥參合。

施老經驗,橘核、荔枝核均以鹽炙入藥,意即令其專走下焦,提高治療作用。

車前草——墨旱蓮(見第115頁)。

大腹皮——大腹子(檳榔)(見第153頁)。

冬瓜子——冬葵子(見第13頁)。

赤茯苓——赤小豆(見第13頁)。

注1:均青皮又叫個青皮,呈不規則的圓球形,直徑2~2.5厘米,小於1厘米的稱“青皮子”。表麵深灰色或黑綠色,有細皺紋及小瘤狀突起。氣清香,味辛苦。以堅實、個整齊、皮厚、香氣濃者為佳。

注2:盔沉香是指進口沉香而言。實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狀而得名。表麵呈褐色,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體沉重,能沉於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的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