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呼吸係統疾病 (3)

第二章呼吸係統疾病(3)

咳嗽15年,半年前曾咯血,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現症:痰量極多,每日約有500毫升,色黃綠如膿,且有晦暗血色,味腥臭,兩脅疼痛,食欲不振。

舌苔黃垢,脈弦數。

【辨證立法】

內熱久鬱,濁氣熏蒸,痰涎煎熬,腐化如膿,氣失宣暢,咳嗽脅痛,擬祛痰清熱解毒法治之。

【處方】

炙前胡

白前5克

9克

旋覆花

赭石6克

12克(同布包)

白芥

萊菔子1.5克

6克

炙紫菀

蘇子各5克

甜瓜子各18克(同搗)

苦桔梗5克

陳橘紅

絡各5克

半夏曲

枇杷葉各6克(同布包)

款冬花5克另:犀黃丸6克,分2次隨藥服。

二診:服藥5劑,未見效果,一切如舊,仍擬前法再增藥力治之。

【處方】

雲茯苓

神各10克

款冬花5克

炒遠誌5克

苦桔梗5克

旋覆花

赭石6克

12克(同布包)

炙蘇子

橘紅各5克

花蕊

鍾乳石6克

12克(同打)萊菔

白芥子5克

1.5克(同打)

甜瓜子18克

10克(同搗)

炙前胡

紫菀各5克

白杏仁6克另:犀黃丸3克,分2次送服

三診:服藥4劑,除兩脅疼痛減輕之外,餘症未見大效,擬用丸藥服20日觀察。

每日早服氣管炎丸20粒;午服犀黃丸5克;晚服白及粉5克,三七粉1.5克。

四診:服前方丸散20日,已見效,諸症均有所減,遂又多服10日,痰量減少一半,已無血色及黃綠膿痰,較前略稀,仍有臭味。

【處方】

1.大瓜蔞一個剖開,納入整個半夏,塞滿,用線紮緊,外用鹽泥封固,灶下火灰煨透去泥皮,研細末每日早、午、晚各服5克。

2.海蜇皮500克,荸薺1000克,洗淨,連皮切碎加水慢火煎熬如膏,早晚各服1湯匙,服完再製,共服1個月。

五診:服藥1個月,痰量每日180毫升左右,咳亦隨之減少,但覺心跳頭暈,擬配丸方服。

【處方】

雲苓塊30克

風化硝15克

炒枳殼30克

黛蛤散30克

川貝母30克

南花粉60克

朱茯神30克

陳橘絡30克

白杏仁30克

龍骨

牡蠣各30克

款冬花15克

苦桔梗15克

化橘紅15克

法半夏30克

遠誌肉30克

紫厚樸30克

白知母15克

粉甘草30克共研細末、蜜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克,每日中午服犀黃丸5克。

六診:服藥期間病即減輕,中間曾停服數日,諸證又行加重,現在痰量又增至每日180毫升左右。臭味已除,痰稀色黃,心跳頭暈。

【處方】

每日早服二陳丸10克;午服犀黃丸3克;晚服強心丹16粒。

七診:服丸藥咳減痰少,症狀大為減輕,近日天寒,痰量又多,咳嗽亦增,氣短心跳,暫用湯劑補充。

【處方】

吉林參5克(另燉兌服)

酒丹參18克

雲苓塊12克

炒遠誌6克

炙甘草3克

北沙參12克(米炒)

野於術6克

清半夏6克

炙黃芪15克

百合12克

玉竹15克

橘紅

絡5克

6克八診:服藥6劑,精神好轉,心跳、頭暈、氣短,亦均見效,有咳嗽,痰稀白,量不多。

【處方】

每日早服茯苓丸10克;午服犀黃丸6克;晚服氣管炎丸20粒。

【解讀】

支氣管擴張的特點:病程較長,反複咳嗽,咳膿痰,痰液靜置後可分為三層,上層為泡沫,中層為黏液,下層為殘渣。反複咯血,血量不一。其治療原則:促進膿液排除,控製繼發感染。本案為一個慢性支氣管擴張病例,病程長達15年,治之極為棘手。一至三診,病情毫無減輕,但辨證已清,即應守法有恒。治療曆經13個月,各診方藥有變,而化痰清熱解毒之法,則貫徹始終。尤以犀黃丸,一用到底。此藥本治癰腫,其解毒排膿之力甚強,用於支氣管擴張,化膿痰,清肺熱,療效也佳。四診所用海蜇皮與生荸薺熬膏,名曰雪羹湯,潤燥化痰最效。

炙白前——炙前胡(見第7頁)。

炙紫菀——炙蘇子(見第7頁)。

陳橘紅——陳橘絡(見第66頁)。

旋覆花——赭石(見第39頁)。

冬瓜子——甜瓜子(見第66頁)。

萊菔子——白芥子(見第39頁)。

枇杷葉——半夏曲(見第59頁)。

雲茯苓——雲茯神(見第29頁)。

花蕊石——鍾乳石

花蕊石性平,酸澀收斂,止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化瘀不傷新血,故為止血之要藥;鍾乳石甘溫,善於溫肺納氣,以平喘逆。二藥伍用,益氣強肺,祛瘀生新,下氣止血之力增強。

《十藥神書》載,煆花蕊石為末,謂之花蕊石散,用於治療咯血諸症。施師經驗,若與鍾乳石伍用,其功益彰,不僅止血神速,且無留瘀之弊。

生龍骨——生牡蠣(見第46頁)。

知母——川貝母

知母苦寒,氣味俱厚,上行入肺,中行歸胃,下行走腎,功專滋陰降火,消痰止咳,潤燥潤腸;川貝母苦甘而涼,氣味俱清,走上焦、入心肺,能潤肺散結(散心胸鬱結之氣),化痰止咳。二藥伍用,並走上焦,清氣滋陰、降氣潤燥、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強。

川貝母、知母伍用,名蟲二母散,出自《和劑局方》。治陰虛咳嗽發熱。

海蜇皮——荸薺

海蜇皮又名白皮子、皮、羅皮。味鹹澀,性溫。入肝經。化痰、消積、祛風、除濕。荸薺又叫地栗、馬蹄。甘、寒。入肺、胃經。清熱、化痰、消積。

海蜇皮以化痰、消積、散痞為主,荸薺以清熱、化痰、散痞為要。《王聖俞手集》雲:“消痞,白皮子、荸薺同煮,止食荸薺。”施師用其治療支氣管擴張頗效。

第七節支氣管哮喘

向某男33歲

喘息經常發作已有3年,秋冬較重,夏日略輕。發作時咳喘,心悸,痰吐不利,呼吸有水雞聲,胸部脹滿而悶,不能平臥,影響食眠,最近1年來病情增劇,據述曾經醫院檢查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每日服用氨茶堿片為治。

舌苔白稍膩,六脈均滑。

【辨證立法】

經雲“諸氣憤鬱,皆屬於肺”。痰濕壅肺,肺氣不降,呼吸不利,咽喉有聲如蛙鳴。治宜降氣、定喘、止嗽、化痰法。

【處方】

炙紫菀

蘇子各6克

大棗

葶藶子5枚

6克(同布包)

炙白前

前胡各5克

炙甘草3克

萊菔

白芥子各3克

嫩射幹5克

雲茯苓

神各10克

炙麻黃5克

細辛

五味子1.5克

5克(同搗)

枇杷葉

半夏曲6克

10克(同布包)

陳橘絡

紅各5克

二診:服藥5劑,第2劑後諸症逐漸減輕,痰涎排出較易,呼吸暢利無聲,胸部脹滿尚未全除,已能平臥但睡不實,飲食乏味,大便二三日一行,脈滑,擬原方加減。

【處方】

大棗

葶藶子5枚

6克(同布包)

全瓜蔞

薤白25克

10克(同打)

細辛

五味子1.5克

5克(同打)

炙甘草3克

炙紫菀

蘇子各6克

嫩射幹5克

枇杷葉

半夏曲6克

10克(同布包)炙麻黃2克

苦桔梗5克

白芥

萊菔子3克

6克

炙前胡6克

炙橘紅6克

炒枳殼5克

三診:服藥4劑,喘息基本消失,呼吸平穩,痰涎減少,胸滿亦爽,飲食睡眠均有好轉,大便雖通而不暢,脈象由滑轉緩,病甫向愈,尚須精心護理。

【處方】

炙蘇子

橘紅各6克

炒枳殼5克

大棗

葶藶子5枚

5克(同布包)

野黨參6克

五味子

細辛5克

1.5克(同打)

苦桔梗5克

白杏仁6克

冬蟲夏草10克

炒遠誌10克

白芥

萊菔子3克

6克(同打)

半夏曲

枇杷葉10克

6克(同布包)

淡蓯蓉15克【解讀】

喘息之證,其因甚多,病情變化亦甚複雜,但治療之法不外未發時以養為主,既發時以祛邪為先。臨床切須辨明邪正消長情況,分清主次,靈活用藥。本例處方以葶藶子大棗湯瀉肺消脹,三子養親湯和射幹麻黃湯治咳平喘,止嗽散止嗽化痰,瓜蔞、薤白為治胸部脹滿常用藥物,桔梗與枳殼行氣,一升一降俾收理氣開胸之效。先用降氣定喘、止嗽化痰以去邪,最後始用冬蟲夏草補虛養肺,肉蓯蓉強壯益腎潤便,黨參助氣益肺,遠誌益心祛痰。以期根除夙疾。

葶藶子——大棗(見第61頁)。

炙紫菀——炙蘇子(見第7頁)。

白芥子——萊菔子(見第39頁)。

嫩射幹——炙麻黃

射幹苦寒,清熱解毒,降肺氣、消痰涎、利咽喉;麻黃辛溫發散,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射幹以降氣為主,麻黃以宣肺為要。二藥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消痰下氣平喘甚妙。

射幹、麻黃伍用,出自《金匱要略》射幹麻黃湯。治水飲傷肺,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

上氣而作水雞聲的病機是什麽?清代張璐作了這樣的解釋,他說:“上氣而作水雞聲,乃是痰凝其氣,氣觸其痰,風寒入肺之一驗耳。”

據現代藥理研究,麻黃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之功;射幹有清除上呼吸道炎性滲出物之力。二藥相合,宣肺、祛痰、平喘甚妙,善治咳嗽痰喘諸症(支氣管哮喘可用)。為加強祛痰作用,亦可伍用黛蛤散、浮海石之類。若喘甚者,伍以葶藶子、大棗,其效更著。

五味子——細辛

五味子酸澀收斂,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細辛辛散溫通,溫肺化飲,發散風寒,祛風止癢。肺主氣而司呼吸,肺氣宜宣。外感風寒,則致肺氣抑鬱,應以宣通肺氣,溫散寒邪為治。咳嗽傷氣,氣傷則漲,故雲肺氣宜攏、宜斂。細辛宣肺散邪、溫肺化飲,五味子收斂肺氣。二藥伍用,以細辛之辛散,製五味子之酸斂;五味子之酸斂,又製細辛之辛散。二藥參合,一散一斂,一開一闔,相互製約,相互促進,止咳平喘甚妙。

五味子、細辛伍用,即古人謂,五味子之斂,細辛之升發,二者參合,則升降靈而咳嗽自止矣。蓋“肺氣陽中有陰,故能降,治肺氣以陰降為主,然氣之降先本於升,五味子合細辛升降皆備,所以陽邪傷陰,固宜清陽,以之收陽;陰邪傷陽,亦宜此辛溫暢陽,而寓收陰。”此即細辛合五味子治咳喘之機製也。

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五味子、細辛的用藥量應靈活掌握,咳嗽初起,以開、宣為主,多用細辛;久咳之後,以斂肺氣為要,多取五味子。

炙前胡——炙白前(見第7頁)。

陳橘紅——陳橘絡(見第66頁)。

瓜蔞——薤白

薤白辛苦性溫,溫中通陽,行氣散結,活血止痛;瓜蔞甘苦性寒,清肺化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薤白辛散苦降,溫通滑利,以辛散溫通為主,散陰結而開胸痹;瓜蔞甘寒滑潤,以清降為要,寬胸利膈而通閉。二藥伍用,一散一收,一通一降,通陽行氣,清肺祛痰、散結止痛、潤腸通便益彰。

瓜蔞、薤白伍用,出自《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

瓜蔞、薤白伍用,古人善治胸痹。然胸痹一證,以痰濁、血瘀二者較為常見。屬痰濁者,參合二陳湯(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治之。屬血瘀者,常伍以紫丹參、葛根、降香為治。若辨證準確,用藥配伍恰當,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矣。

桔梗——枳殼(見第4頁)。

第八節肺氣腫(喘證)

李某男38歲病曆號52、11、129

喘息已8年,近年發作頻繁,稍動即喘,呼長吸短,不能自製,喘甚則不得臥,自汗,食減,身倦,消瘦,四末發涼。經西醫檢查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屢經治療,未獲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