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

公元956年正月,後周攻打南唐的正陽之戰獲勝後,周世宗柴榮趁勢追擊,一直追擊到安徽壽縣,在壽縣北淝河安營紮寨,然後征召附近幾個州的丁夫十萬人,配合追擊的軍隊攻打安徽壽縣。柴榮急著攻下壽縣,便指揮大軍晝夜不停地攻城。南唐軍隊堅守抗擊,後周久攻不下。柴榮很著急,下令把壽縣圍起來,任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討使,李穀為判壽州行府事,繼續圍城;又遣趙匡胤、韓令坤等將分路出擊,想要盡快拿下安徽壽縣。

四天後,趙匡胤於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首戰告捷,繳獲了50餘艘戰艦,並且斬殺了南唐軍都監何延錫。然後,他帶領數千兵馬兼程而行,到達了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北)。後來,趙匡胤的數千人馬與南唐萬餘人的軍隊遭遇。因為實力懸殊,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經過思考,他決定把南唐大軍從山下引出來,然後在路上出兵截擊。這一下子,南唐大軍慌了神,便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了滁州城。畢竟這裏是南唐的地盤,趙匡胤不熟悉,於是找了當地的村民作為向導給他們帶路。夜間,他們在村民的帶領下,走山間小路,直接到了滁州城下,出其不意地攻破城門,攻克了滁州。

這時,後周的軍隊各處告捷,南唐君主李璟沒有辦法,於是派使者去請和,但是遭到了拒絕,隻得被迫反攻。三月,李璟命令齊王李景達、監軍使陳覺率兵兩萬渡江,從瓜步(今江蘇南)北上。柴榮看到這個情況,重新調整了部署,命趙匡胤率兵兩千屯,迎擊南唐軍隊的反攻。四月,李景達率兩萬大軍在距三十裏處安營紮寨。趙匡胤知道這次戰爭兩方實力懸殊,不能硬拚。他觀察地形,發現這個地方易守難攻,於是決定以逸待勞。為了防止南唐軍隊出擊,趙匡胤的大軍在虛張聲勢,使他們在虛實難辨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出動。過了幾天,南唐大軍終於沒有耐心繼續耗下去了,決定出戰。趙匡胤帶眾人奮力拚殺,終於殺出一條血路,以少勝多。南唐軍大敗,剩下的一萬五千人乘舟逃離,慌亂中又掉在水中淹死很多。南唐精兵在此戰中損失了一半。

趙匡胤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他根據敵人的情況采取了相應對策。作為將帥,除了要辨別敵人情況,還要能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沉著、冷靜、果斷正確地下定決心。文中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如果將領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必然坐失良機。因此,剛毅果斷是奪取勝利的重要保證,而猶豫不決則是作戰指揮的大忌。所以,隻有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在對劉武周的一戰中,李世民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他及時抓住了有利戰機。

公元617年二月,劉武周依靠突厥的力量起兵,殺掉了馬邑太守王仁恭,被突厥封為“定楊可汗”。劉武周在馬邑自稱皇帝,改元天興。

兩年後,劉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南侵並州(今晉陽)。隨後,他的大將宋金剛向他建議:“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劉武周采納了他的建議,相繼攻陷了並州、介州、澮州、晉州等地,這些地方是大唐的河東之地。因為當時形勢險惡,李淵打算放棄這些地方。這個提議遭到了李世民的反對,他認為河東是塊寶地,物資殷實,絕對不能放棄,並且主動請纓,率兵三萬前去討伐。

十一月,李世民率軍在柏璧(絳州西南)紮營,跟劉武周的軍隊對壘。因為柏璧“懸軍千裏,深入吾地,精兵驍將,皆在於此”,所以李世民為了避其鋒銳,采取了堅守不戰的方針,僅讓偏師乘間抄掠敵軍。五個月過去了,劉武周的軍隊因為供應困難,士氣衰微,很快就麵臨人困馬乏的局麵。因為不能對峙太久,第二年二月,劉武周的軍隊開始後撤。李世民率兵急追,不肯放過劉武周的大軍,一晝夜行軍二百裏,跟劉武周的大軍激戰了十多次。追到高壁嶺的時候,士兵由於長期奔波,已經疲憊不堪,肚子也非常餓。李世民身邊的人建議說:“眾將士連續兼程作戰,又累又餓,希望可以停下來,吃頓飽飯休息一下,再繼續作戰。”李世民斷然回絕,他說:“功者,難成易敗;機者,難得易失。劉武周的軍隊走到汾州,他們的軍心已經開始動搖。我們應該繼續追下去,就能勢如破竹。要是現在停下的話,賊兵一定會有辦法,我們就錯過了誅滅他們的好時機。”於是李世民“策馬而去,諸軍乃進”,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在這次戰鬥中,李世民堅守待機,當戰機出現時,又堅決果斷地抓住,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奇兵第十:變化神妙的軍勢

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法,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①: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陣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②者,所以逃遁也。谿穀險阻者,所以止車禦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以少擊眾也。坳澤③窈冥④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⑤,暴疾謬遁⑥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敵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一予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製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險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積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⑦,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武王曰:“善哉。”

①神勢:神妙的態勢。

②蓊(wěng)翳(yì):草木茂盛。

③坳(ào)澤:低窪潮濕的地方。

④窈(yǎo)冥:幽暗。

⑤長關遠候:在遠方設立關卡,派出偵察。

⑥暴疾謬遁:行動迅速、進退詭詐。

⑦分移: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分,分開。移,挪動。

武王問太公:“用兵的法則、要領是什麽?”

太公說:“古代善於作戰的將領,並不是能戰於天上,也不是能戰於地下,他的失敗跟勝利,都取決於能不能創造神妙的態勢。能創造這種態勢的就勝利,不能創造這種態勢的就失敗。

“當兩軍對陣交鋒,出動甲士列兵陣之時,卸下鎧甲,放下武器,放縱士卒,行列混亂,是為了誘惑敵人;占領草木茂密的地區,是為了便於隱蔽撤退;占領溪穀險阻的地方,是為了阻止敵軍的戰車和騎兵;占領險隘關塞的山林地形,是為了借此優勢以少擊多;占領低穀、水澤等低濕幽暗的地區,是為了隱蔽軍隊的行動;占領平坦開闊的地區,是為了同敵人比勇鬥力一決雌雄。

行動迅速如同射出去的箭一樣,猛如發機,是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用詭詐的埋伏巧設奇兵,虛張聲勢,誘騙敵人,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將;把軍隊分編成不同的陣形,是為了把攻破敵人的圓陣和方陣;圍攻驚慌失措的敵人,是為了可以以一敵十;圍攻困乏疲勞的敵人,是為了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製造器械,是為了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弩和長兵器,是為了越水作戰;於邊境處設置關卡,派出偵察人員,行動迅疾,不拘常法,是為了降敵之城,服敵之邑;故意大張旗鼓地喧囂行軍,是為了亂敵耳目,施行奇計妙策;在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是為了攻前襲後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後,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冒用敵人號令,穿著敵軍服裝,是為了準備撤退;作戰時對官兵曉以大義,是為了鼓舞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加重獎賞,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嚴刑重罰部屬,是為了督促疲憊的官兵堅持戰鬥;或喜或怒,或賞或罰,或禮或威,或緩或疾,是為了協調全軍意誌,統一部屬行動;占領高大而又開闊的地形,是為了警戒和守備;守衛險隘要地,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禦;占領山深林密的地形,是為了暗中行動;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秣,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不懂得進攻和作戰的策略,就不要談論和敵人交戰;不能分兵移動,就不要談出奇製勝;不知道軍隊治亂的道理,就不要談應對的變化。所以說,做將帥的不仁慈關愛,軍隊就不會團結和睦;做將帥的不勇敢,軍隊的戰鬥力就不強;做將帥的不機智,軍隊就會遲疑;做將帥的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重大失敗;做將帥的不精細,軍隊就會失去戰機;做將帥的不時刻保持警惕,軍隊就會失去戒備;做將帥的不堅強有力,軍隊就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主宰著士兵的性命,軍隊會因為他而整飭,也會因為他而混亂。有了賢能的將帥,那麽軍隊就會強大,國家就會昌盛;沒有賢能的將帥,軍隊就會衰弱,國家就會滅亡。”

武王說:“您說得對啊!”

“奇兵”二字就是指奇妙變化的軍勢,與文中的“神勢”相同,古代善於作戰的將領都會創造神妙變化的軍勢。本篇列舉了二十六種製造神勢的方法,並指出能製造這些態勢就會成功,不能製造這種態勢就會失敗,可見奇妙的軍勢在行軍打仗中的重要性,文中還指出:“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最後還論述了將帥應該具備的幾種素質,即仁、勇、智、明、精微、常戒、強力,以及將帥對軍隊對國家的作用,即“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對於將帥來說,製造神妙變化的軍勢很重要,因為這關乎著一場戰爭的勝敗。古今中外的很多戰爭中,名將就是利用神妙變化的軍勢取得勝利的,如取得了奧斯特裏茨戰役勝利的拿破侖。

1805年12月2日,一個非常平常的日子,但是這一天,世界戰爭史記載了拿破侖一生中最光輝的一頁。上午七時,著名的奧斯特裏茨戰役開始了。

戰鬥一開始,俄羅斯跟奧地利聯軍便對拿破侖的軍隊展開了猛烈的攻擊。看到這種情況,拿破侖沒有硬拚,而是先讓部隊主動放棄普拉岑高地向後退,將聯軍吸引到高地的南邊。達到目的後,他命令部隊頑強抵抗,迫使俄國沙皇亞曆山大將布置在普拉岑高地的俄軍預備隊全部用來攻擊兩翼的法軍,使普拉岑高地的防守出現薄弱環節。拿破侖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抽調一支精銳部隊,很快占領了普拉岑高地。

這個消息傳到了亞曆山大的耳朵裏,亞曆山大立刻覺得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高地的丟失會給聯軍帶來可怕的後果,所以絕對不能丟失。於是他趕緊抽調兵力,打算把高地奪回來。法俄兩軍在普拉岑高地上展開空前激烈的搏鬥,兩方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沒有一方願意作出讓步,很快,高地上便橫屍遍野,血流成河。俄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是沒有把高地奪回來。這時,聯軍的主力全部集中在高地的南部,暴露在法軍的炮口之下。

這正是個好時機,拿破侖當機立斷,讓部隊把大炮迅速拉上高地。在一陣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法軍的總攻開始了。在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中,幾萬名法軍官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山下的聯軍衝殺過去。聯軍立即大亂,爭先恐後地沿著那條唯一的通道退到了沼澤地裏的湖邊。那時湖麵雖然結冰,但是還不夠結實,絕對承受不住人的重量。聯軍停住了腳步,不敢走向冰麵,怕掉進沼澤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