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華民俗民風 (7)
第三章中華民俗民風(7)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唯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現介紹其中一種——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天上十日同時出現,使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非常同情受苦的百姓,於是登上昆侖山頂,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誌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後羿有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有一次後羿巧遇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隻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將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成仙。
有一天,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情急之下,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她的身子立時飄離地麵、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嫦娥由於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中,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了,後羿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那晚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還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隻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著月宮裏的妻子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了。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吃月餅。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一些地方有著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詩詞選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曆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重陽節的由來和傳說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東漢時,汝河有個瘟魔,隻要它一出現,每家都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那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為民除掉瘟魔。決心出去訪仙學藝,恒景四處訪師尋道,終於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遙遠,終於到了那座山,找到了那位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他,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之法,之後便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清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在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複一年地傳了下來。
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無定法,較為隨意。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插茱萸和簪菊花。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麵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詩詞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製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人們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視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時,匈奴經常騷擾邊地,百姓很難過上安寧的日子。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後來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放入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痊愈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於是形成了“捏凍耳朵”的習俗。後來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節的風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詩詞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農曆節日與日期對照表
正月初一春節、彌勒佛誕辰
正月初二做客
正月初四接神、孫真人誕辰
正月初五破五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辰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閻羅王誕辰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
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
正月十六國姓爺誕辰
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濟公誕辰、龍抬頭
二月初三文昌公誕辰
二月十二百菜生日
二月十五老子誕辰、嶽飛誕辰、女媧誕辰
二月十六關漳聖王誕辰
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誕辰
二月二十五三山護國王誕辰
三月初一寒食節
三月初二(前後)清明節
三月初三上巳節
三月初八楊公祖師(楊筠鬆)誕辰
三月十五大道公生(保生大帝)財神爺(趙立壇)誕辰
三月十六蔡侯祖師(蔡倫)誕辰
三月二十注生娘娘誕辰
三月二十一成吉思汗紀念日
三月二十三媽祖生(天上聖母)誕辰
三月二十六鬼穀子誕辰
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誕辰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誕辰
四月初八浴佛節(佛祖生日)
四月十四呂仙祖生(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華佗先師誕辰
四月二十五神農大帝誕辰
四月二十六五府王爺誕辰
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月初七魯班公生
五月十二迎(尢王)公
五月十三城隍爺誕辰
五十十八張天師誕辰
六月初六曝龍袍日
六月十一相公爺(田都元帥)誕辰
六月十二彭祖忌日
六月十五半年節
六月二十四關帝爺誕辰、李隆基誕辰
七月初一開鬼門
七月初七七夕、七娘媽誕辰、床母誕辰、魁星誕辰
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大帝誕辰
七月十八王母娘娘誕辰
七月十九太歲誕辰
七月二十三法主公誕辰、諸葛武侯誕辰
七月三十關鬼門、地藏王誕辰
八月初三灶君公(灶神)誕辰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太子爺(哪吒)誕辰
九月十八倉頡公誕辰
九月三十藥師佛誕辰
十月初五達摩祖師誕辰
十月初十水仙尊王誕辰
十月十五水官大帝誕辰
十月二十二迎青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