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020,房子與夢想 (1)
房子是個什麽東西
房子現在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那為什麽大家還要買房?房子有這麽重要嗎?它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從最本質上來說,房子是庇護所,是安全的一個殼,一個遮風擋雨、保溫、舒適的殼。有人說它是精神港灣,我不這麽認為。首先,人們老說愛情是港灣,如果這成港灣了,愛情沒地擱,當然,如果愛情不擱在自己房子裏也不踏實。其次,在這屋裏也不淨是好事,兩人要吵架還要鬧事,所以我覺得房子並不是精神的東西,更大的是物理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在屋外邊也能解決啊,比如說海邊亂跑也有港灣是不是?精神的港灣很容易造,但物理的東西我覺得是第一性,隻是說在這裏你可以去幻想出很多美好的故事,但也有很多非常鬧心的事——吵架也都在屋裏。我見過一個客戶很有意思,他買一個複室的房,他說我沒想到你房子最大的好處是兩人吵架了可以不見麵,平常的房子兩人吵架必須得見,你這個房子好,又吵架又不見麵,然後又在一個屋子裏,你說這叫什麽港灣?所以在同一屋簷下並不意味著都是甜美,它跟精神上的幸福不是必然的,但是物理上的安全,雨淋不進來風吹不上肯定是必然的,所以我還是覺得我們提供的產品,我負責販售一個物理上的房子,不是賣愛情的,不要認為你從這買了房子你立即有甜蜜,但你立即會有安全。
有人說有房子了才有家的感覺。誠然,家必須有房子,但沒有房子臨時也可以有家。我們來看一下家的象形字,一個屋子裏頭養頭豬,這就算家了,你得有肉吃,你得有遮風擋雨地方,你得過日子。所以通常全世界所謂的家是和房子的確有關的,但不一定要成家都去買房子,房子的產權法律性質可以不同的,你租房也可以成家,借房也可以成家,另外你是臨時找一個房子,比如說這個房子沒人住你在裏邊住,等人來了交房租也是家,總之對於家這個核心概念來講,房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你可以爭取租的房子,借的房子,買的房子種種形式來成一個家,但不能因為暫時租的房子不成家,那如果這樣的話目前我們中國人就會減少得很快,租房子就不結婚不生孩子,那我們怎麽辦?實際上看房子,法律的形式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兩個人舒服了找一個地安全地生孩子就行了,這就是一個家。我覺得更重視兩個人在一起生活的感受,然後再去看這個房子是買是租還是暫時租以後買,用這樣的方法來處理。
追求有用,順便有利
其實,無論房子是什麽,多數人在房子裏追求的是房子外的東西,比如說成功、情感、友誼等,當然,在中國買房還有利可圖,因為隨著不斷城市化,房價會漲,本來你買個房自己住,沒想到五年以後它漲了好幾倍,這是順便賺錢。老子說“有知以為用,無知以為利”,我是兩者兼有之,追求理想順便賺錢,追求有用順便有利,這樣做起來才比較舒服。如果一件事你總在算計它的利,其實很痛苦,永遠算不平衡這一件事情,盯著房價不放,一會兒漲,一會兒跌,一會兒你想把它賣了,一會兒說再租第二套,你一輩子倒騰這個事,是不是福利絕對增加了呢?到老的時候發現其實福利增加不是靠這個,而是靠你的追求,我們叫“以為用”的這部分,最後成功了順便這個房子就解決了,我認為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早期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沒房子的情況下做的,但是我拋棄了房子這個事,有人說你在單位工作兩年,然後到一定級別一定會有房子,我想來想去不想這麽窩囊,我就自己折騰了,但是確實很多年,我碩士畢業之後將近10年都是沒有房子的,如果我老老實實待在一個機關他會給我房子的,我不願意,我就是要追求“以為用”,我就是要折騰,我要做我的事情,結果沒想到順便折騰成房地產商了,房子不缺了,這事就是這關係。老子講的是對的,相反相成,你從另外的方向別人不認為重要的地方你奮鬥,順便解決了大家都認為很重要的事,其實這樣的樂趣遠遠大於你盯在這個利益上麵,比如說當時我們很多同事也好,朋友也好,就盯在房子,耗在單位不敢動,熬啊熬到現在就一套房子,我相信快樂會減少很多。
當然,追求有用阻力很大,現在人都很現實,但作為一個男人你必須決斷,必須堅強。丈母娘不同意就休了丈母娘,隻能這樣了,因為你沒選擇。如果說丈母娘說不行,你就告訴她,我沒房子跟你家女兒睡,我沒房子不跟她睡我跟別人睡,或者你跟丈母娘說,我現在不能掙大錢,以後能掙大錢你賭不賭,你不賭拉倒。如果你敢於做這個決定,我想肯定有女孩子覺得你是爺們願意跟著你受苦。你就這麽窩窩囊囊的,那女孩子更沒有安全感,所以你仔細看曆史上最動人的愛情故事,都是特猛的爺們,他們其實也沒有房子。佐羅有房子嗎?關公有房子嗎?開始都沒房子亂跑,所謂英雄救美,那些英雄大部分都沒房子,大部分都是在外麵瞎折騰。
2020,我們住哪兒
再考慮一個超現實的問題:2020年我們住哪兒?
這個問題聽著挺遠,其實也就10年,從2000年到現在也是10年,十年之前大家在生活的各個方麵肯定和現在有很多很多的不同,那麽之後的10年間會有怎樣的變化,比如大家都特別關心的住房問題,那時候有沒有改善?我們會住什麽樣的房子?
現在普遍認為未來城市住房的發展大體有三個思路。第一個是大家都熟知的超級摩天大樓,大樓林立被認為是現代城市的標誌,現在很多城市爭相在建什麽中國第一高、亞洲第一高、世界第一高,樓建得高了,單位麵積利用率就高。第二個是向地下發展,建設地下城市,但這種模式我覺得不適宜居住,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城市在水平麵以下,除非個別由於山體原因,但總體來說,從規劃角度來說住一般都在水平線以上,但可以建成商業交通樞紐包括一些藝術中心,包括購物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在地下的。第三就是海洋城市,像棕櫚島。這島我去過一次,它現在還沒有完全建成,是人們合理地利用土地填出來的,填得非常巧妙,按它這種填法,海岸線最長——海岸線是很值錢的,商業價值很大。還有一點,這樣的填法兩麵私密性比較好,我去看過,兩邊都是別墅,頂頭一個大酒店,住宅入口處保安非常嚴格,這樣每一夜下來非常安全。但這個還不完全是海洋城市,實際上也不是一個城市概念,整個棕櫚島更像是一個城市社區,用填海的方法製造土地並讓人在上麵居住生活。目前這個地方賣得也很貴,在入口地方有很多中國人買。
這三種發展方向,各有利弊,我個人沒有明顯的偏好,在城市住房話題上,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夢想。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立體城市”。
“立體城市”是我目前最大的夢想
什麽是“立體城市”?
立體城市日本人叫“緊縮城市”,也有一種叫“垂直城市”。我們正準備做的這個“立體城市”項目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方式不同,如果說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方式是“攤大餅”的話,我們這個立體城市則是“攤小餅,高密度”。北京的密度很低,一平方米2000人,新加坡則是26000,立體城市的密度更高。我們以望京為例,望京占地17平方公裏,用了20年時間建成的,建了700萬平米的建築,裝了25萬人,如果按照立體城市的項目來規劃,我們會把建築區裏的近一半種功能重新擺放壓縮,然後隻需要7年時間,用1平方公裏也能建600萬平方米,裝15萬人。有人可能覺得這樣會很擠,其實不然,日本的一個地區,一共一平方公裏它做了700萬平米,他容積率是12,但是都很鬆,因為它不僅是一個高密度的立體建築,更是一個城市的概念。
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局限在房子或社區上,我們做立體城市這個項目就是要重新界定一下人與建築的關係。比如我們現在生活工作特別不方便,住一個地兒,上班一個地兒,每天不斷地亂走,雖然都在北京城裏做事,但我每天4個半小時花在車上。現在的建築跟人就是這種割裂開來的關係。“立體城市”則不然,人的活動與建築聯係緊密。按照新加坡的標準,一個社區或一個城市的功能大概有120多種功能,我們會在“立體城市”裏重疊、複合裝進去大概50種功能,像生、老、病、死、養、就業、娛樂、安葬等都可以在裏麵完成。比如有人去世了,現在的方法是先打電話,擱在太平間,之後拉到八寶山,中間還要找人,那個運屍車另外還要送禮。在“立體城市”裏這些都已經是安排好了的,不管站著還是躺著,睜眼還是閉眼都能很迅速地到達指定位置。總之,你可以工作、生活在這裏麵一輩子,而且方便快捷,再也不用來回奔波。
當然,這個總投資很大,要500億,我們正在做整個的商業計劃安排。我希望給中國的城市化帶來另一種選擇,叫做“城市革命”,大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城市,解決交通、就業、能源以及高房價問題,統統解決,這是我現在最大的夢想。
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這個“立體城市”項目建成後,價格不貴,最後精裝修的成品房的價格每平米不超過1萬塊錢,比現有市場的房價要便宜得多,而且不用擔心價格會被炒起來,因為炒房團根本介入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