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別人給你的光環,請不要接 (1)
有一隻小猴子,身體被樹枝劃傷了,流了很多血。它見到一個猴子朋友就扒開傷口說,你看我的傷口,好痛。每個看見它傷口的猴子都安慰它,讓它好好保重,並告訴它不同的治療方法。
享受到這樣的關注之後,它就繼續給朋友們看傷口。繼續聽取意見,可是後來,這隻猴子傷口感染死掉了。
一個老猴子作了這樣的總結,小猴子總說痛,於是,說一次就複習一次。最終死於自己的心病。
當我們失意時,別人給我們可憐、同情、幫助的時候,也許我們很想接,但有時候要克製自己,不要輕易接下這些。
當然,對待別人輕易給予的光環,也不要伸手去接。
理由很簡單,當你接了別人給的光環,你在某一個方麵的個人價值就開始由另一方進行評估和評定,你開始生活在別人的舌頭下。
你要讓自己來評估你的時間和價值,而不是被人“吹”起來之後,為聲名所累,被別人界定人生。
而當麵對他人別有心機地大讚你做一切事情都很正確的時候,你該怎麽回應呢?
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謝謝您的讚美,同時,不要輕信我說的都是對的,因為有時候,我自己也會否定自己。”
這樣你就剝奪了別人拚命誇你的權利,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要學會抽離出自己對某種事物的,例如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肯定。因為人要太在乎一件事情,自己的價值就會變小。
我一個老友,據他自己說,他生活中真正的朋友隻有我一個。
老友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但是和大家相處總是有矛盾。
在公司中,他總是遇到一些給他設置障礙的同事。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發生。
有件事情我覺得很有意思,別人都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可是在我看來,我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常常隻有十之一二”。
老友也問我為什麽,當年我對他的回答是,可能是運氣稍微好一些。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覺得不是運氣的原因。
我和老友被另一個同學邀請吃飯。
我們一起去了,多日未聚,大家吃得很開心,心情都很不錯。
後來要結賬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問題。原來,請吃飯的同學忘記帶錢包了。
老友的臉色當時就非常不好看了。後來,我將錢付清,和老友一起離開的時候,他氣憤地對我說:“這個世界上的人怎麽這樣有心機,請人吃飯居然不帶錢包。他肯定壓根就沒想著掏錢,不然怎麽會這樣呢?”
我說:“好久不見,一起吃飯還是很高興的,他可能出門走得急,真的忘記帶了。”
老友還是一臉不高興。
坦率地說,那一刻,我發現了老友的優點往往有時候也是缺點。
他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不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原則到苛刻的程度。
本來約我們的那個同學,且不說經濟實力如何,人品還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友隻盯著同學不埋單這個事實,當然會讓人無法辯駁。當然,我欣賞老友的原因也許在於,我總是看到事情好的方麵。
當你把一個人的品格定位為斤斤計較、愛批評人,你怎麽能發現他的好?
如果你能意識到“斤斤計較、愛批評人”也許隻是你的主觀感覺,換個角度看,“斤斤計較、愛批評人”的另一麵是“有原則”,和這樣的人相處,其實有很放心的一麵,交給他們辦事,很少出岔子,讓自己省心省力,畢竟事物都有兩麵性。
人與人之間交往中產生的矛盾,有時候也許不是事實,而僅僅是信息的不對稱,當你的假設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誤解產生,就開始為解決本可以不產生的矛盾而頭疼了。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因為被人誤會而煩惱和苦悶。
麵對誤會和矛盾的時候,怎麽調試自己的心理呢?
誤會起因於信息發出者不能有效傳達,造成信息接收者不能正確理解,或者是信息接收者沒有按照信息發出者預期作出回應。
心理學有一個說法,感到痛苦者就是問題擁有者。
有很多的誤會,為什麽別人和我們同樣承受,他們卻很快忘記了,我們還停留此處?
其實,我們被誤會後,不能完全地感覺自己委屈,我們自身也承擔著一定的交接溝通的義務和責任。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溝通方式一次一次地重複,而給我們的誤會者造成了完全相反的理解——找碴兒。
水滴石穿,改變格局,很多時候的我們,應該想想,怎麽改進自己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誤會,改變格局。
想想看,我們需要改進的說話方式在哪裏,怎樣用適合對方的方式傳達自己需要傳達的信息。當我們多花些時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找到最好的方式時,一切的格局就有所不同了。
曾經有個讀者給我發過一封信,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在公司負責管理工作,上周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授課老師介紹了一個學員來上課,然後向我申請拿招生提成。
“本來這是無可厚非的,後來,我去找學員調查和了解情況,學員表示,因為她姐姐和這個老師很熟,她也很高興有個熟人在這裏,於是就過來上課了。
“我問她還有其他什麽原因選擇這裏,她說,她姐姐曾經在這裏上課,於是她也願意來上課。我認為根據學校的規章製度,這不屬於老師介紹學員,我是不可以給老師發這個提成的。
“於是我就沒有給老師發提成,我覺得自己沒錯,可是那個老師生氣了,當著所有人的麵,和我吵架,說我長期從事“周扒皮”的工作,說我心理變態,後來還憤而離職。
“這麽多年來,我從一個普通的班主任,升職到現在的位置,靠的就是對學校的忠心耿耿,被這樣評價讓我感覺非常委屈,沒有人理解我,別人對我的誤會,嚴重地打擊了我的工作熱情。可工作還要繼續下去,我該怎麽辦呢?”
後來這個讀者還寫了一些對我的讚美之詞,表示她曾經看過我的書,裏麵講到的是想要長遠發展的人,就要知道自己要什麽,因而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她相信我一定能幫助她建立自信。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冷靜地判斷了一下這個讀者的信,我覺得這個讀者的確是心態有問題,我不能因為她是我的讀者就偏袒她,而遠離自己真實意願的表達。
她順便也歪曲了我的原意,我曾經是說過人要敢於堅持自己,但是我引導的是那些善意和善念,而不是靠著克扣同事的提成來滿足自己晉升的。
她明明知道應該把提成發給自己的同事,她卻采取了一個不公正的調查,引導學生的回答偏離原來問題的軌道。
正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在才幹方麵無所作為,所以她自己總結“忠心耿耿”,通過克扣同事的待遇來升職。
當然,因為她心裏過不了這一關,所以她需要得到我的認可,想讓我幫她印證她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
她是一個抓住小事不放而耽誤了大局的人,大家想想看,萬一她的這位同事離職後,對原來的學校散布一些負麵的消息,或者這名學員也因此退學,她將會給學校帶來多麽大的損失。
所以她根本沒有站在做人、做事的角度來維護自己和學校的尊嚴。
我真心希望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初心。通過學習獲得成功,而不是隻能看到那些對自己有利的理論,閉著一隻眼睛過日子。
你有多謹慎,就會少多少麻煩。要知道,誰在年輕的時候就保持一份謹慎,避免引起矛盾,可能會走得更穩、更遠。
例如,在一次同事聚餐的時候,同事告訴你一件事情,老板對他進行了很不公平的批評,讓他心裏很難受,他問你怎麽看待老板這個人,你應該如何麵對這樣的事情呢。
我曾經就問過幾個年輕人。幾個人的回答完全不一樣,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個各自的特點。
甲說:“快別提了,我上次也經曆了這樣一件事,老板對我也是這樣,我也正一肚子苦水呢。”
乙說:“老板倒也不是個壞人,但是有時候……唉,沒關係,總會好起來的。”
丙說:“算了吧,你別抱怨了,你要是自己真有本事,早跳槽了,幹嗎在這裏受這份氣呢?”
丁說:“別說老板的壞話了,傳出去不好。”
就這樣,四個人,四種反應。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其實,我們很容易就發現,甲的回答是有問題的,雖然回答的目的是想起到安慰性的作用,但是傳到老板耳朵裏,就不是這樣,演變成兩個員工一起發動了對老板的攻擊。
丙的回答會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任何人都有發牢騷的權利,我們雖然知道發牢騷改變不了什麽,但是不應該要求別人改正他們自己。
丁的做法顯得少了點人情味。
隻有乙的回答最完美,一句“老板也不是壞人,不過……”似乎暗含批評,表示讚同,這才是安全的回答。
在一定的時間點上,重複原來的行為隻能得到原來的結果。
一個朋友曾經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員。他有這樣的一個經曆:
他工作了三個月,也整整鬱悶了三個月。因為,他單位的任務雖然很多,但是接到任務後,要完成得很好,客戶才願意掏錢買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