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六爻之上 (1)

在六爻之上,坤卦還有個“用六”,和乾卦的“用九”意思一樣。

“用六,利永貞。”爻辭隻有三個字,字麵上看,就是“利於永遠占卜”,琢磨一下,意思應該是:如果你這卦問的是一件長遠性的事情,那占到“用六”就意味著大吉大利。

好比說,你來找我算卦,問的是你們公司能不能在未來的五百年裏每年的純利都以不低於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長,我一算,得出一個坤卦的“用六”,那就是說這五百年你是不用擔心了。

到底是不是這麽講呢?嗬嗬,也不一定。

古人普遍把“貞”解釋為“正直”、“堅定”的,如果像前邊懷疑的那樣,“用六”的爻辭不是《易經》作者的原創而是被後人(也許就是《易傳》的某位作者)添加進去的,那麽這裏的“貞”倒還真有可能不是“占”而是“正直”、“堅定”的意思,所以“利永貞”也就是“利在永貞”——如果你能夠正直到永遠,那你就大吉大利了。

所以,在前人看來,“永貞”可是一個好詞,含有正直、長遠和吉利這三重意思,起名字就用它好了,馬永貞大家都熟悉吧,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唐朝還有用“永貞”作為年號的,晉朝也有個很有代表意義的事情,晉明帝繼位的時候把老婆庾氏冊封為皇後,詔書寫道:“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這話就是從坤卦來的,也是把“利永貞”取“利在永貞”的解釋。故宮裏邊,皇帝有乾清宮,皇後在坤寧宮,兩口子搞搞新意思有個交泰殿,都是取《周易》裏的這些說辭。康熙皇帝給某大臣寫過“永貞”兩個大字,說:“這是問候你母親的。”——聲明,人家這可不是髒話,確實是寫給老太太的吉祥話。

《象》對這句爻辭的解釋是:“用六‘永貞’,以大終也。”什麽叫“以大終也”?有點兒費解,琢磨一下,意思應該是:坤卦的“用六”是最後一個爻辭,“最後”也就是“終”,而“永貞”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夠正直到永遠,那你就大吉大利了”,所以,“永貞”算得上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詞,也就是“大”詞,用這個大詞來作為全卦的結束語,這就是“以大終也”。

當然,還有若幹專家的若幹解釋,不過我覺得還是這個解釋最靠譜,所以就不介紹其他了。下邊就該講坤卦的《文言》了。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文言》不愧叫做《文言》,的確文采斐然,名句迭出。“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一段是押韻的,應該搖頭晃腦地來讀。

“坤至柔而動也剛”是說坤卦六爻全是陰爻,是所有六十四卦裏最陰最柔的,所以叫“至柔”,可“至柔”發展下來卻有點兒往“剛”的路線上走,初六爻的爻辭不是說“履霜,堅冰至”嗎,霜是柔和的東西,一踩就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堅硬的冰塊就出現了。霜和冰塊,它們的成分可基本都是水啊,最陰最柔的水。

“至靜而德方”,這句可能是從坤卦象征著大地來說的,在古人的眼裏,大地安安穩穩、方方正正,這些特點確實都是君子應該學習的。

“後得主而有常”,坤卦是陰性的,是從屬於乾卦的,如果乾是君,那麽坤就是臣,如果乾是丈夫,那麽坤就是妻子,所以坤得往後站,把露臉的位置讓出來。這在古代官場上可是一句至理名言,你如果是個大臣,立了功勞,皇帝親切接見了你,和你進行了熱情洋溢的會談,誇了你一句:“你小子幹得不錯嘛!”這時候你該怎麽回答呢?

對這個問題,恐怕所有中國人都知道正確答案,你可以鏗鏘有力地說:“全賴領導英明,屬下不敢居功!”也可以含蓄內斂地說:“小的隻是嚴格按照領導的指示辦事罷了。”如果皇上突然說:“這事辦得雖然不錯,可也有個小小的遺憾……”這時候你就得痛心疾首說:“都怪小人辦事不力,請領導重重責罰!”——看,有了功一定要推給領導,哪怕領導屁事沒幹,也得歸功於他的英明偉大;有了過一定要自我檢討,哪怕這過錯跟你一點兒關係沒有。這都是虛招子,領導不會因為你大功之下有個小過就真的罰你,所以你是安全的,既然知道安全,就要勇於攬責任,如果你非要較真,說這個過錯都是誰誰誰的原因,這是一點兒不討好的,損人不利己,還讓領導覺得你太會推卸責任。

不僅是上下級之間如此,看看曆史,皇帝視察地方,找了個農民問問收成。農民說:“今年收成還不錯,我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忙活,可算多打了一點兒糧食。”——你見過有這樣的記載嗎?即便真有哪個不識趣的農民這麽說,史官也不會記載。農民的標準回答是:“托陛下的洪福,今年收成不錯,這都是因為陛下英明,政策好,我代表本朝所有農民給陛下磕頭了!”——咱們先別管其他農民有沒有委托過這位老兄代表自己給皇帝磕頭,單看這種回答的風格和心態:如果糧食歉收,如果鬧了饑荒,那全怪自己倒黴;如果收成好了,那全是皇帝照顧,也就是說,壞事全是自己招的,好事全是上邊賞的。我倒覺得,這句“後得主而有常”裏邊的“常”字可以理解為“傳統下的社會常態”。

“含萬物而化光”,這裏的“光”其實是“廣”,是說大地包容萬物,生養無限。接下來“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這裏的“行”字看來是“行動”的意思,一般注家也都是這麽講的,但從上下文的押韻來看,“行”應該讀“航”。

“行”字在最初隻當“道路”講,後來才衍生出了“行走”、“行動”的意思,讀音我就不知道是怎麽變化的了。反正,我們就把現在這個“行”當做“行動”,讀作“航”好了。

這句是說:坤的特性是“順”,坤代表大地,大地順誰呢?當然是順天,天進入春天了,大地上就萬物複蘇,天進入夏天了,大地上就草木繁茂,反正天怎麽動,地就怎麽跟著反應,這就是“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稱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中國人恐怕沒幾個不知道的,可知道它是出自《文言》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這句話看上去是典型的明清時期民間勸善文的風格,沒想到居然出處如此顯赫,時間如此久遠。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語言跟大白話一樣,意思也通俗易懂,卻在中國社會上持續產生著有力的影響。要持家就得多念叨念叨這句話,你要想日子過得好,那就積德行善,善積累得多了,日子也就越來越好了,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有數不清的難關在未來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