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什麽是“朋” (2)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意思是:坤很偉大啊,順承天道,生養萬物。坤卦所代表的大地非常厚實,負載著地麵上的一切,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所謂地大物博。母馬是屬於陰性的,這點和大地一樣,而且還能在大地上撒開了猛跑。君子出門,先開始迷了路,後來順著道兒又回到正路上來了。向西南走會遇到同伴,向東北走會失去同伴,這是大有好處的。無垠的大地既安穩又堅固,人的修養如果也能到這份上,那是非常好的。

這段的重點在“萬物資生”四個字上,聯係一下乾卦的《彖》,是“萬物資始”,也就是說,乾(天)創造了萬物,坤(地)養育了萬物。

這段《彖》全是四個字一句的,我有時會擔心這裏邊會不會有一些以辭害義的成分。也就是說,即便有些文字完全沒有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增刪,就是作者當時寫作的原貌,有沒有一種可能,作者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足夠高,文章又有比較苛刻的體裁限製,所以會寫出病句來呢?

他寫了病句,自己能懂,同行能懂,當時的一些聰明人稍微動動腦筋也能猜出來,可後人就不懂了啊。我們冥思苦想地研究某個句子,說不定這個句子本來就是個病句呢。

別以為隻有我們普通人才會寫病句,古代不少大文學家也寫病句。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氣大吧,稱得上是最著名的一篇駢文了吧。咱們看看裏邊有這麽一句:“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這是駢文裏一組標準的對句,駢四儷六嘛,“楊意不逢”是四個字,“撫淩雲而自惜”是六個字,一共構成一個上聯,“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是接的一個下聯,工整極了。但問題是,“楊意”是個人名,這個人其實不叫“楊意”,而叫“楊得意”,但文章裏如果寫成“楊得意不逢”,那就壞了駢四儷六的規矩;下聯當中,“鍾期”其實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個“高山流水覓知音”的鍾子期,為了照顧文章格式,鍾子期也被少寫了一個字,成了“鍾期”。王勃假如是個現代社會裏的播音員,把領導的名字也給這麽省略的話,這可就是天大的政治錯誤了。再有,這種對人名的簡略在古文裏簡直就是大家習以為常的。

前幾天我還為類似問題傷了一回腦筋,那是看到唐朝詩人李嶠的一首詩,題目叫《檄》,是說檄文這種東西的,後四句是“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當時一看,馬上能判斷的是這四句全是用典,都是和檄文有關的典故,可最後這兩句“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我怎麽也想不出來是用的什麽典故,到底什麽叫“曹風”,什麽叫“陳草”。後來終於想通了,“曹風”是說曹操的頭風,曹操不是有頭疼的毛病嗎?華佗還曾要給他做開顱手術,這個病就叫“頭風”;“陳草”說的是陳琳,當年袁紹和曹操打仗,陳琳為袁紹寫了一篇檄文來罵曹操,這篇檄文寫得很是犀利,曹操讀著讀著就出了一身大汗,連頭風的症狀都消失了。這樣看來,“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寫得還是很流暢的,可把這個典故簡化成“曹風”和“陳草”,這也實在太隱晦了吧!

這種情況是很多的,這不由得不讓我懷疑,在那些因為年代久遠而很難索解的文獻裏是不是也存在這種情況呢?眼下這個《彖》就很可疑:那麽早的作品,文字那麽規整,講的又是很玄妙的東西,難道就全沒可能出現“楊意”和“曹風”這種語言嗎?

接下來看看《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可是《周易》裏邊一等一的名言。

這個《象》是《大象》,是解釋卦辭的,這個“大象”和elephant可沒關係,它是區別於解釋爻辭的《小象》的。

這句話雖然非常著名,可很少有人能說清它到底是什麽意思。一般的解釋是:這是強調坤卦“順”的意義,坤表示地,所以這也是在說地的特征是“柔順”。“地勢坤”也就是“地勢柔順”。

可是,讓我們想想生活常識,地勢真的“柔順”嗎?

如果地勢真“柔順”,登山運動也不會死那麽多人了。從古代詩詞裏看看,有什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還有“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都不是好走的道兒!

這問題確實不好回答,乾坤相對,乾卦代表剛健,坤卦代表柔順,可坤卦的象征物大地卻怎麽看怎麽也不柔順啊!

古代專家們認真研究了這個課題,得出的結論是:“地確實不夠柔順,可地是承著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確實是柔順的。我們覺得不順的那什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指地形——地形不順,這不假,可地勢卻是柔順的。”

還是不大好理解是吧?我理解古人的意思是,我們先要把地分成“地形”和“地勢”兩個概念,從地勢上看,地是被天騎在頭上的,也就是說,天一直騎在地的頭上拉屎撒尿(你可以把打雷下雨看成老天的拉屎撒尿),可大地對此毫無怨言,默默承受而已,這難道還不夠柔順嗎?

古意,“形”字偏重於“外形”、“形象”,“勢”字偏重於“趨勢”、“姿態”,所以,說地形不柔順但地勢柔順也並非沒有道理。

也有人研究說“勢”字在這裏當“靜”講,和乾卦的“天行健”聯係起來,就是“天行健,地勢坤”,標點的點法應該是“天行,健;地勢,坤”,“健”通“乾”,所以再推一步就是“天行,乾;地勢,坤”,再推一步就是“天動為乾,地靜為坤”,這也是一種很有道理的說法。

有人看出疑點了沒有?既然這裏“天行,乾;地勢,坤”是對應的說法,作為和“勢”字對應的“行”就不應該讀作“形”,而應該讀作“航”,也就是說,大家都念習慣了的“天行(讀‘形’)健”其實該是“天行(讀‘航’)健”,所謂“天行”不是說天的運行,而是指“天道”,這裏的“行(讀‘航’)”當“道路”講。而且,“天行”在蠱卦和剝卦的《彖》裏也出現過,從押韻的規則推論,都是應該讀作“航”的。

不過,我估計如果真有人讀成“天航健”,馬上就得有十幾萬條短信一起指責他讀錯了。

姑且存此一說好了,咱們接著往下看。

往下,“君子以厚德載物”,這裏的“德”字無論是當“特性”講,還是當“思想品德”講,都講得通,是說君子要效法大地的柔順和負載萬物的特征,要寬厚待人,要有包容心,也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再和乾卦對應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聯係起來,這樣意思就完整了,君子既要效法天,也要效法地,既要自強不息,也要厚德載物。翻譯成簡單的現代語言就是:既要有毅力,又要有包容心——嗯,是不是很有些勵誌書的味道?

下麵該看看坤卦的爻辭了。第一爻的爻辭是:“初六,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說:出門腳下一滑,低頭看看,哦,有霜,天冷了,看來再過些日子就該天寒地凍了。

《象》的解釋是:“‘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這個解釋大體不差,當你看到“地上霜”的時候,仔細看看。嗯,確實是霜,不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說明陰寒之氣開始露頭了,發展下去的話,陰寒之氣漸漸積累,寒冬就要來了。

這和前邊講過的“見幾”是一個道理,霜在這裏就是寒冬的“幾”,你看到了這個“幾”,又知道季節變化的規律,那你就能夠推測出未來的天氣是什麽樣的。當然,“履霜,堅冰至”,這隻是一個比喻,告訴我們見微知著的道理。可如果麵臨具體問題的時候,也就是說,你在算卦的時候給自己算到了這個坤卦初六爻,以這個爻辭你該怎麽判斷自己未來的吉凶呢?

這倒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爻辭也沒說是吉是凶,你如果真遇到這一爻,就按著爻辭的意思自己琢磨好了,大體上也能夠琢磨出來。比如你計劃要搶銀行,一切都準備好了,晚上在家喝口小酒放鬆一下,打開電視,沒想到正好看見新聞裏說明天開始要搞“嚴打”。這下你可有點兒慌了,銀行到底還搶不搶呢?算一卦吧,結果算出來的就是這個“履霜,堅冰至”,那你就應該想到,新聞裏的那段報道就是你“履”到的“霜”,還是放棄原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