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絞盡腦汁的段意 (2)

終於有某位同學打破了沉默:“本文通過對祖國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奮發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激情。”

這真是一個經典的中心思想啊,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好了,咱們一段段地進入《文言》吧。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是在闡發乾卦的卦辭。《易經》乾卦的卦辭一共隻有四個字:“元亨利貞”,《文言》分別來講這四個字都是什麽意思。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邊已經講過不少了。

《文言》說:“元”,是最大的善;“亨”,是最大的美;“利”,是最大的便利;“貞”,是事物的主幹。

以上這幾點講的是“天”,下邊接著就講“人”。天,也就是乾卦,既然有“元亨利貞”這四大特點,君子也要向天學習,也要做到“元亨利貞”。

這就是《文言》的主旨:人要效法天。

有人可能會問:“我倒想向天學習呢,可天會刮風下雨,我怎麽學也學不會呀!”

刮風下雨是技術層麵的事,而我們要學的是天的基本特點。

《文言》下邊分頭細講我們該怎麽向天學習,反正就是抓住“元亨利貞”這四個基本原則。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這是讓君子學習“元”,是說君子按照仁的標準為人處事,這就足以做大家的領導。明朝有個著名的大官叫溫體仁,名字就是出自這兒的。

“嘉會,足以合禮”,這是讓君子學習“亨”,說君子把美好的東西聚在一起,就足以合乎禮法了。這話不是很好理解,不過結合當時的禮製,好吃好喝好器物一般都是有各種複雜的規矩講究的,都是有禮儀意義的,都是有政治色彩的。

“利物,足以和義”,這是讓君子學習“利”,可這個“義”到底是“義”還是“宜”,“利物”到底是“給萬物以利益”還是“從萬物獲得利益”,還是什麽什麽,從來眾說紛紜,咱們就不管那麽多了,取一家之言,聯係上下文來看,這是在說君子能給社會帶來很多好處。

“貞固,足以幹事”,這是讓君子學習“貞”,是說君子應該行得正,坐得端。

《文言》這一段最後歸納說:“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四德”之說就是來自這裏。天有“元亨利貞”四德,所以君子要向天學習,要以“元亨利貞”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要說這“四德”的內容確實是好,所以曆代統治者也沒少號召大家學習“四德”,一個讀書做官的人如果不知道“四德”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四德”雖然經常是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一直講了兩千多年啊,可那些“四德”學習標兵卻不是缺這個德就是缺那個德,一千人加在一起能把“四德”湊出三樣來就很不容易了,這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四德”在中國曆史上一講就講了兩千多年,可近幾十年來,殷墟大量甲骨出土,甲骨文的研究不斷發展,人們驚訝地發現:《文言》說的那“四德”純屬拍腦門兒。“元亨利貞”哪有那麽深刻的哲理啊,其實意思就是“大吉大利,上上簽”。

看,中國曆朝曆代無數的聰明人,無數的有學問的人,就被這四個字忽悠了兩千多年。

這也難怪古人,我們就想想身邊的事,一千年後的人看到21世紀的北京地圖上有廣場,也有中糧廣場,他們能想明白“廣場”的意思嗎?再比如現在流行的“高尚社區”,將來的人們顧名思義,會認為這裏住的都是高尚的人,如果是貪官和黑心煤老板來買房,不管給多高的價錢,開發商也絕對不會賣。

我們現在雖然知道了“四德”隻是沙上建塔,但這套內容畢竟影響了中國曆史兩千多年,如果你想認真了解曆史,還是應該好好讀讀《文言》的。

《文言》下邊該一條條地解釋爻辭了。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一問一答的形式。先來一個設問:“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是什麽意思呢?”然後老師回答說……

這裏“子曰”的字,以前一直是被當做孔子的,現在看來也不大靠得住了,我們也不要直接就說荀子,還是翻譯成“老師”好了。

老師回答說:“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高興了就做做事,不高興了就掉頭而去。他的操守無人可以動搖,這就是所謂‘潛龍’。”

我這解釋也隻是多種當中取了一種,不一定就對,隻是我覺得比其他的好像更靠譜一點兒。

大家看了老師這個回答,有什麽想法沒有?

是不是馬上想起一位古人?

“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臥龍。

“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前出師表》)。

“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前出師表》)。

這不分明就是高臥隆中的諸葛亮嗎?

《文言》這已經明顯是把《易經》裏的算卦吉凶之辭生發成了君子的人生哲學了。還記得吧,初九爻的爻辭一共隻有“潛龍勿用”四個字,如果把意思直接翻譯出來的話,我也隻用四個字:“貓著別動。”

如果一個犯罪團夥找我來算卦,問的是最近適不適合搶銀行,我算出的是乾卦初九爻,我就告訴他們“潛龍勿用”。這個犯罪團夥的成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聽不懂“潛龍勿用”是什麽意思,我就給他們解釋說:“卦上說了,最近最好貓著別動,沒看報紙嗎,正嚴打呢!”

如果我不這麽解釋,而是按照《文言》來說:“卦上說了,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從此以後,大家就再也見不到可親可敬的神算熊半仙了。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繼續設問:“九二爻的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麽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裏所說的龍,象征的是道德高尚、立身正直的君子。他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慎,一身正氣,從不搞什麽邪的歪的。他把社會風氣向好的方麵引導,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所以,《易經》裏說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人君之德啊!”

你是不是也能一下子聯想起誰呢?

你可能想不起,但儒家讀書人一定馬上就能想起,他就是上古的大聖人——舜。

如果說中國曆史上隻出現過唯一一個完美的人,那這個人就是舜。舜在當時的禪讓體製下接了堯的班,成為全天下的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他大公無私、勤勤懇懇、高瞻遠矚、德才兼備,反正人世間的一切好詞你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在他的治理下,社會井井有條,人民豐衣足食,好人受到提拔,壞蛋全遭了殃。但是,這都是舜“飛龍在天”時候的事情,他在沒有發跡之前,也隻是個小小草民,靠雙手吃飯,家裏還有一個著名的壞爹和一個著名的壞弟弟。

所以,舜的生活一點兒都不輕鬆,幹的比民工還多,吃的比模特還少,家裏一個老黃世仁,一個小南霸天,整天算計舜,多次設毒計要把舜害死。

這種日子換誰誰受不了,可舜受得了,不但受得了,還天天高高興興的,孝順黃世仁,友愛南霸天,幸福死了。

舜從事過多種職業,種過地,做過陶,也打過魚,凡是他工作過的地方,用不了多久社會風氣就會為之一變。就比如說舜在農村種地吧,本來上邊下命令說要征地,補貼給每家二兩陳穀子,讓全村人搬到一百裏地之外的鹽堿地去。村裏人不幹啊,又哭又鬧的,結果雙方好幾次發生衝突,死傷慘重。等舜一來這裏種地,沒多久風氣就變了,大家知道互相謙讓了,村民說:“我們還是去鹽堿地吧,戰天鬥地才有樂趣,這邊兒的地太肥了,一點兒挑戰性都沒有。”領導說:“這怎麽好意思呢,你們還是在原地安居樂業吧,這段日子打死你們這麽多人,真是過意不去,得好好賠償你們。”村民說:“咳,這就見外了不是,還賠個啥喲,我們小老百姓的,您就拿我們當豬當狗好了,高興了給口吃的,不高興了隨便打、隨便殺。”

這就是舜的本事,他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搞宣傳,隻是埋頭把事情做好,說靠譜的話,做靠譜的事,不知不覺間就起了移風易俗之功。到了後來,舜把家裏的黃世仁和南霸天也都感化了。

《文言》不是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表現的是人君之德嗎?我們看舜,一個笑嘻嘻的小草民,身上卻具備了國君才有的素質。當然,舜後來確實也當上了全國最高領導人。

不過就算卦來講,所謂“君德”不一定就非得指什麽天子和皇帝。有一次我去一家機關辦事,閑來給那裏一個小幹部算了一卦,算出來就是乾卦九二爻。我對他說:“你這卦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你快有出頭之日了,對了,這是‘君德’,說明你有當領導的潛質。”

我這話說完,本以為他會很高興,沒想到這小子突然臉色煞白,直勾勾盯著我的身後,失魂落魄一般。我一回頭,見一個中年男子臉色鐵青,也在盯著我們。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中年男子就是他們部門的領導。至於那個有“君德”的小幹部,後來據說混得有點兒那個那個,看來天機還真是不可泄露啊!

這一段裏還有個詞值得講講。“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這是一句名言,是一句指導了很多正直知識分子一生的人生座右銘,我翻譯的是“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慎”。

“庸”怎麽講?《周易正義》裏說這就是“中庸”。

“庸”,看上去不像個好字,“中庸”現在更不是個好詞。我們說一個人很“中庸”,意思是這家夥做事沒原則,老好人,和稀泥。我們說一個人“庸”,一般是庸碌、庸俗、庸才、平庸什麽的,反正都不是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