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周朝人能看懂卦辭嗎 (2)

還有象征動物的:乾能拉車,坤能耕地,我們都是震的傳人,肯德基家鄉巽,沒吃過坎肉還沒見過坎跑嘛,掃離打非,艮眼看人低。——這麽說話是不是很怪?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這種話,你一點兒都不覺得怪:坤包。女人用的包叫坤包,因為坤卦象征女性。

八卦還能表示方向,不過不同的體係表示的方向不一樣,其實說到底也就是東、南、西、北加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而已,正好八個。武俠小說裏常說大俠練功“走坎位,轉巽位”什麽的,聽著好像神秘莫測,其實他們那套話完全可以轉換成“先往東,再轉東北,再往北走,見第一個紅綠燈向右拐……”

象征無限多,舉例子是舉不過來的,其實隻要把握基本原理就可以自己隨意發揮,比如乾卦,你就多想想那些陽剛的,在上邊的,巍峨的,占統治地位的等。不過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哦,不要犯我在張三和李四身上犯過的錯誤!

知道了八卦的象征意義,再回過頭來看看卜徒父的那句話:“《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貞”指內卦,“悔”指外卦,風和山又是什麽呢?

看看剛講過的象征物,對照一下,就知道風是巽卦,山是艮卦。就這麽簡單。

卜徒父這裏是用八卦的象征物來解釋蠱卦的意義,所以不說巽和艮,而說風和山。他接下來的解釋是:“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這裏我們還得先交代一點算卦的原則:秦穆公要和晉惠公打仗,所以這件事情涉及敵我兩方,在這種情況下卦象的表示是內卦代表我方,外卦代表對方。就這個例子而言,巽卦代表的是秦穆公一方,艮卦代表的是晉惠公一方。

卜徒父說的是:“現在正是秋天,是草木搖落的季節。我們秦國是內卦的風,他們晉國是外卦的山,卦象顯示的是秋天的風吹過大山……”

我們想想,秋風吹過大山,這會導致什麽後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錯,秋風一吹就該滿山落葉了。秋風掃落葉嘛。

卜徒父接著說:“所以我們這回進攻晉國會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啊!”

既然是秋風掃落葉,那就出兵吧!秦國的軍隊開始向晉國挺進了。

戰況如何,我們一會兒再說,現在還得好好分析一下卜徒父的算卦方式。

先說一個小問題。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麽秦國沒有使用烏龜來占卜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是,秦國當時還隻是個位於邊遠地區的貧苦落後的國家,也沒有什麽文化積澱,國君的出身也遠不如中原各國的國君那樣高貴。當時的楚國,嚴格說來不屬於周朝,是個“外國”,而且還和中原諸國一直都很對立,其實秦國也在前期的很長時間裏也不被中原諸國放在眼裏,大家對待秦國有點兒和對待楚國一樣,不把人家當自己人。當時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是中原諸國,也就是以河南為中心的那些諸侯國,秦國在陝西呢,基本上屬於“戎”,楚國在南邊,屬於“蠻”,看字麵就知道不是什麽好稱呼。所以呢,秦國沒有中原諸國那麽多的繁文縟節倒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還有人可能會問:“卜徒父解釋卦辭怎麽和您熊大師前邊講的那些不大呼應得上呢?他也沒算什麽本卦和變卦,也沒有占斷變爻的爻辭,怎麽直接就用蠱卦的卦辭來解說呢?”

嗯,第一個原因是:熊大師比卜大師更大師。第二個原因是:卜徒父這次算卦有可能算出來的是前麵朱熹說過的那個“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也就是說,卜徒父算出來的這個蠱卦,所有的陰爻都是少陰,所有的陽爻都是少陽,所以沒有變爻,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以蠱卦的卦辭來占斷。

有誰想過,卜徒父所說的那幾句蠱卦的卦辭雖然在今本《周易》裏是找不到的,不過,反正我們知道算出來的是個蠱卦,而且我們還知道,對這個蠱卦不要用爻辭,而要用卦辭來占斷吉凶,那麽,如果我們找來今本《周易》裏的蠱卦的卦辭來看看,是不是也能得出相似的結果呢?

這個驗證工作很容易做,我現在就把今本《周易》裏蠱卦的內容都摘過來: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誌可則也。

這裏出現的《彖》和《象》都屬於《易傳》,是“十翼”裏的兩翼,本來是獨立成章的,後來被打散和《易經》的卦爻辭編排在了一起。卜徒父所在的春秋時期,應該還沒有《易傳》呢。所以,單純講蠱卦吉凶的屬於《易經》的部分,其實就隻有這麽幾句: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在這寥寥幾句之中,第一句是蠱卦的卦辭,下邊六句話分別是六個爻的爻辭。也就是說,按照前邊講過的演算方法,如果你算出來的蠱卦沒有變爻,那麽決定吉凶的就是卦辭;如果有變爻,比如第二爻是變爻,那就拿“九二”那句爻辭來判斷吉凶。

好了,現在卜徒父遇到的情況是(如果按朱熹的說法)蠱卦沒有變爻,所以要以卦辭來判斷吉凶,在今本《易經》裏,蠱卦的卦辭就是這句:“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這是什麽意思呢?曆代專家對前兩句一般沒什麽分歧,所謂“元亨。利涉大川”,就是說這卦不錯,占到這卦表示你能夠很順利地渡過大河。秦穆公要渡河去打晉惠公,占到這卦就預示著他不會遇到大風大浪,船不會翻在河裏。

在整個《易經》裏邊,“涉大川”這幾個字出現的次數很多,看來在編寫《易經》的時代渡河是件難事,而且是件很多人都會經常遇到的難事。如果我生活在古代,住在黃河邊上,這一天要出門辦事,目的地在黃河壺口瀑布的對岸——別說古代了,現在我都不知道該怎麽過去。

既然過河是件難事,而且要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在出發之前認真地算個卦倒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辦法,如果卦上說了“利涉大川”,那我才出發。

我想不出這套東西拿到現在該怎麽用,比如我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南端,想從橋上坐車到北端去。這可不是小河溝啊,是浩浩蕩蕩的長江,古人就算卜出“利涉大川”來都得發愁一陣子呢,我呢?

回過頭來,再看蠱卦卦辭的後兩句“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看上去很古怪哦。其實這是計算日子的話,那時候的曆法是:一個月分為三旬,一旬十天,分別用十個天幹來記,“甲”是十天裏的第一天,所以“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就是從“甲”那天往前數三天,再往後數三天。這都沒有什麽歧義,但問題依然有。

為了方便理解,我還是拿現代的日期來作說明吧:好比“先甲三日”就是星期一,“後甲三日”就是星期天。好了,首先麵臨的問題是:到底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呢,還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呢?而且,這兩個日子放在這裏,又是什麽意思呢?

如果聯係上文,可能的結論是:“吉卦,放心去過河吧,星期一和星期天都是渡河的好日子。”或者是:“吉卦,放心去過河吧,從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是好日子。”——怎麽好像又落到了馬三立“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那個套路?

認為應該解釋成“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專家還就此闡發出了更加深刻的哲理,說這意味著天道的往複,周而複始。可我總覺得這種闡發和“我的電腦有神鬼莫測之機”沒什麽本質區別。

我們再回到卜徒父那兒,這回可發現大問題了:無論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還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卦上隻不過是說了秦穆公可以放心渡河,至於戰爭是勝是敗,能不能俘虜晉惠公,怎麽一點兒都看不出來呢?卜徒父不會是在忽悠秦穆公吧?

這條路走不通了,我們還是換個角度吧,看看作為卦名的這個“蠱”字到底是什麽意思,從這裏是不是能找到什麽線索。

如果你隻讀一本參考書,這個問題馬上可以迎刃而解,可讀的書越多,答案也就越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無論是公還是婆,都是專家,他們說的理雖然互相矛盾衝突,你卻很難去挑他們的理。哎呀呀,這可怎麽辦?

這一卦呀,從卦名看到卦辭,從卦辭看到爻辭,到底什麽叫“蠱”,專家們有的說是做事業,有的說是搞,看看,這都差到哪兒去了!唉,蠱啊,蠱啊,你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