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內科 (3)

第2章內科(3)

方一

【方名與主治】補氣活血祛瘀湯,主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亦稱“胸痹心痛”。

【組成與用法】黃芪50克,王不留行、桂枝各15克,丹參30克,黨參、川芎各20克,桃仁、紅花、當歸、炙甘草各10克,三七(衝服)4克,生薑3片,大棗3枚。上藥加水煎2次,二次藥汁混合待用。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

【辨證加減】若陽虛甚者,加熟附子15克;氣虛甚者,去黨參,加人參10克;氣滯重者,加檀香、薤白各10克;痰滯重者,加瓜蔞、白芥子各15克,半夏10克;脘痛納差者,加砂仁10克,或焦三仙各15克。

【方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屬於中醫學“真心痛”“胸痹”的範疇。以胸骨後、心前區出現發作性或持續性疼痛,或憋悶感、心悸、氣短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證屬本虛標實,氣虛血瘀。蓋由髒腑虛損致命門火衰而心陽不充,無力鼓動血液運行,致氣滯或痰滯血瘀,痹阻心脈所致。治宜溫養氣血,活血通絡。方中以黃芪為主藥,善補胸中大氣,俾大氣旺則氣滯者行,血瘀者通,痰濁者化,即“大氣一轉”,其結乃“散”之謂也;輔黨參以增加補氣之功;桂枝溫補陽氣,能宣痹通絡祛痰,是通心、肺的要藥;炙甘草養營補虛,桂、甘二者剛柔相濟以複心陽,心陽足則心脈通;更配以活血化瘀之丹參、川芎、桃仁、紅花、三七、王不留行等,使氣血周行全身,通過補氣之功,鼓舞正氣,使氣旺血行,推動諸藥之力,使瘀祛絡通,補行合用,可活血化瘀不傷正。諸藥合用,共奏其功。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生冷,戒煙禁酒,注意精神飲食上的調養。

【典型病例】王某,男,71歲。自訴胸部悶痛伴眩暈欲仆,心悸動則不安,氣短乏力2年,加重1個月。西醫診斷: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症。診見:精神萎靡,麵色紫暗無華,步履艱難,口唇紫暗,形胖氣短,語細聲濁;心前區悶痛,肢倦體乏,口中黏膩,不思飲食,時欲吐,動則胸痛心悸氣促加劇。舌質淡胖,苔白厚膩,脈滑結無力。證屬宗氣不足,血運無力,痰滯血瘀,痹阻心脈。治以補氣通陽,豁痰化瘀。予補氣活血祛瘀湯,用黃芪40克,加瓜蔞15克,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並囑忌食生冷油膩之物,戒煙禁酒,注意精神調養。連服5劑,精神好轉,飲食增加,胸痛眩暈減輕,心悸氣短乏力亦瘥,欲吐之感消失,口唇變淡。舌苔變薄,脈較有力。繼服上方加黃芪為60克,以補胸中大氣;加紫菀10克,以開宣肺氣,通暢心脈。連服5劑,精神已振,胸悶心痛止,眩暈心悸,氣短乏力等症均減輕,舌脈同前,再服5劑,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複查心電圖大致正常。仍照上方續服10劑,症狀消失,心電圖正常,隨訪1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劉家磊)

方二

【方名與主治】活血養心湯,主治冠心病。

【組成與用法】丹參30克,川芎、紅花、鬱金各10~15克,木香10克,香附、赤芍各15克,黨參、麥冬各15~30克,五味子6~10克,茯苓10克。上藥混合後加水煎成湯劑,過濾去渣,待用。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1周,再進行第2個療程。

【辨證加減】心絞痛重者加蘇合香丸,1粒分2次化服;或加細辛3克、蓽茇9克。後背痛者加劉寄奴、王不留行、威靈仙各15克;或加活絡丹。胸悶憋氣者加瓜蔞15克,薤白、枳殼各10克,或加三棱、莪術各10克。失眠者加酸棗仁、珍珠母各30克,或加酸棗仁湯。心悸心慌者加龍眼肉15克,遠誌10克,生龍骨、牡蠣各15克,或加天王補心丹,伴陣發轟熱汗出,更年期反應者,加淫羊藿、知母、黃柏各10克,浮小麥30克,或加知柏地黃丸,加仙茅、淫羊藿各6克,煎水送服。有血脂高者加何首烏20克,山楂、澤瀉、決明子各15克;或加首烏延壽片。伴心律失常者,加苦參15克、炙甘草10克、當歸15~30克。心動過緩者,心率每分鍾50以下者,加人參、附子、炙甘草各10克,麻黃6克。心動過速者,加黃連10克,炒酸棗仁15克,苦參20克,炙甘草10克。

【方解】冠心病是一種老年病。屬中醫學“真心痛”“胸痹”的範疇。本病多因平素體弱、或過食肥甘、或七情內傷致。病理表現為心陽不振,氣血不暢,瘀血內阻為其標,肝、脾、腎三髒失調為其本,治宜溫助心陽,滋補肝腎,活血通絡,益氣養血。本方中丹參、川芎、紅花、赤芍活血化瘀通脈為君藥;黨參、麥冬、五味子益氣養心複脈為臣藥;鬱金、木香、香附理氣活血止痛為佐使。諸藥配合,共奏活血化瘀,養心複脈之效,為標本兼治,通補兼施之劑。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赤芍、川芎具有明顯的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赤芍、紅花、川芎對改善心肌微循環力強,丹參、紅花等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左心室做功的效用;黨參、鬱金及上述活血化瘀之品均具有抗凝防血栓的作用。黨參、麥冬、茯苓、五味子等可提高缺血心肌細胞的DNA合成和RNA含量,增加糖原、促進合成代謝和電子傳遞係統,減少心肌對能量和氧的消耗,使缺血心肌以最經濟的方式工作,是心髒良好的保護劑。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活動,勞逸適度,並做到少吃鹽、少糖、少酒、少咖啡、戒煙,適當喝茶能降血脂,多吃蔬菜,不吃含膽固醇高的食品。

【療效】經臨床驗證,62例患者經治療48例治愈,14例好轉,有效率為100%。(處方來源:北京同仁醫院叢法滋)

方三

【方名與主治】參芪金湯,主治胸痹,西醫稱冠心病、心絞痛。

【組成與用法】丹參15~20克,黃芪10~20克,鬱金10~15克。按兼證不同而隨證加減,痰濕阻滯型:證見口苦口膩,舌淡紅,苔厚膩或黃厚,或薄黃,脈沉滑或沉緩者,加茯苓、法半夏、瓜蔞皮、橘紅等。肝鬱化熱型:證見口苦,兩脅脹滿、胸中翳悶、喜噯氣、納食欠馨,舌淡紅,或薄黃,脈弦或弦滑者,加柴胡、枳殼、白芍、杭菊花、黃芩、梔子、黃連、知母等。心陰不足型:證見口幹、心悸、夢多,舌嫩紅少苔或舌紅無苔,脈細數或沉細弦,重按無力者加麥冬、黨參或西洋參、黃精、熟地黃、五味子等。心氣虛型:症見麵色無華,氣短乏力,聲低懶言,舌淡紅,苔薄白,或微黃,脈細結或沉遲;偏心陽虛者,尚有形寒肢冷,動則汗出,麵蒼唇白,舌淡或淡胖,苔薄白或白潤,脈細微或細微欲絕,上述心氣虛及心陽虛者加黨參或高麗參,或紅參、桂枝、炮附子、鹿茸片等。心脈瘀阻型:症見前胸隱痛,或放射至背部,眩暈氣短、肢端冷感、手足痹,舌淡紅,見瘀斑或瘀點,脈結,或細微欲絕,或細促者加川芎、紅花、田三七片,或田三七粉衝服。一日1劑,水煎服,分頭煎與二煎,2次服,4~6劑為1個療程,定期門診檢查,直至心電圖恢複正常為止。

【方解】胸痹一病早在古代醫書中就有記載,《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有雲:“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類證治裁·胸痹》有雲:“胸痹,胸中陽微不運,久則乘陽位而為痹結也。甚則心痛及背,背痛徹心,痛劇而無休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臥……此為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多數醫家認為本病屬於“本虛標實”之證,本虛即心陰、心陽虛,心氣、心血不足;標實為痰濕,鬱熱,瘀阻。胸位上焦為清曠之府,若陽氣不足,受陰濁之邪所阻,失其豁達,心之陽氣宣達不暢,瘀血痹阻發而為痹,或稱心痹。治療上要詳審病因,分清寒熱,細查脈象,以明虛實,再辨病位與兼挾之證,權衡輕重,補中寓通,通中寓補,或通補兼施。

方中丹參活血祛瘀,養心安神,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丹參可增強冠脈流量,改善心肌收縮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可促進側支循環及血流再分配。丹參提取物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鈣通道有顯著的阻滯作用,它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微循環,對血瘀患者的“黏、聚、滯”傾向有很好治療作用,並有顯著降血脂作用;黃芪益氣助陽,大補胸中之氣,氣行則血行,血瘀通,則痰濁亦化。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有強心、降壓作用,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有抑製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鬱金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舒心解鬱,為氣中之血藥,氣行血調痛自止。現代藥理證實鬱金有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從鬱金中提取的鎂鉀絡合物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濃度,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三藥合用,共奏益氣通陽,活血祛瘀通絡之功。對改善心脈瘀阻具有標本同治之效,並根據患者兼證的不同,在原方基礎上靈活選加藥物,有利於發揮主方的功效和治療作用,使心氣通暢,胸痹消除。

【注意事項】應用本方治療時不需要再加服西藥,每周在門診治療1~2次,並做長期隨訪,直到心電圖恢複正常,再以中成藥做適當治療,鞏固療效。

【典型病例】胡某,女,67歲。患冠心病已6年,平常服肌苷片、雙嘧達莫(潘生丁)等,此次因過勞而誘發,症見神疲氣短,心悸易驚,胸中翳悶,如有重物壓迫感、喜歎息,口微幹,肢端麻痹。舌淡,苔微黃,脈細結。查心率76次/分,期前收縮2~4次/分,血壓13/10kPa。心電圖示:頻發交界性早搏、心肌勞損。證屬心陰陽不足、胸絡痹阻。用原方加桂枝3克,炮附子(先煎)6克,川芎、田三七片、五味子各10克,麥冬20克。一日1劑,連服10劑。藥後病愈,查心率80次/分,心律齊。血壓14/11kPa,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以後再用原方1個月以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曾發病。(處方來源:廣州市中醫院何翔玲)

慢性心力衰竭

是由於慢性心肌病變和長期心髒負荷過量致使心肌收縮力減退,心髒不能將足夠量的回心血液排出以維持人體的需要的一種綜合征。其後果都伴有各器官明顯阻性充血的表現,而稱之為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名與主治】金雞散,主治風濕性心髒病慢性心力衰竭。

【組成與用法】3年以上白雄雞1隻,殺雞時取新鮮雞血與內髒(不用水衝洗),沉香60克,皂礬120克,黑豆300克(以緊小者為佳),琥珀90克,山楂150克。上藥為1料,共搗如泥,曬幹碾細末,備用。每日2次,每次6~15克,以早晚口服為宜。每料藥散需服20天左右,劑量由6克逐漸加大至15克。此藥腥味較大,不宜用白開水送服,以免引起惡心嘔吐,可用麵粥裹藥服之。

【方解】風濕性心髒病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治療上較為困難。而金雞散中用雞血和內髒,皆為血肉有情之品,以血補血,以髒補髒,《本草綱目》謂白雄雞有“下氣,安五髒,調中除邪,利小便”之功,黑豆“氣味甘且無毒,逐水脹……下瘀血,散五髒結積內寒,消脹除痹去腫,消腹脹,入心脾腎三經。”皂礬補血,入肝、脾二經,燥脾濕,化痰誕,除脹滿黃腫;沉香入脾、肺、腎、**經,具有暖腎平逆,納氣歸元,降氣溫中之功;琥珀安神而散血;山楂化瘀而消積。諸藥配合起到益心氣,補心血,醒脾胃,通瘀滯,固元陽,壯五髒的作用,從而使慢性心力衰竭得到緩解。

【注意事項】應用本藥期間禁食一切生冷及葷腥油膩之物,避免勞累和精神刺激,防止受涼及飲食過飽,禁煙酒。若服1劑心衰有所緩解,水腫消退,心悸平息,飲食增加,再繼續配製3~5劑,以鞏固療效。若服完1劑,心衰症狀無減輕或飲食無改善,則視為無效,改用其他療法。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26例,顯效22例,有效4例。(處方來源:杭州李留記)

期前收縮(早搏)

期前收縮又稱為過早搏動,簡稱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早於竇性的衝動,引起心髒的搏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中醫學屬“心悸”“怔忡”“脈結代”等範疇。

方一

【方名與主治】平搏複律湯,主治早搏,亦稱“心悸”“怔忡”。

【組成與用法】太子參30~50克,麥冬12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10克,小麥40克,大棗5枚,丹參15克,苦參15~30克,常山(酒炒)3~6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7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氣滯者,去常山,加甘鬆、鬱金;痰濁者,五味子減量,加膽南星、紫貝齒;血瘀者,去常山,加紅花、當歸;熱毒者,加黃連、菊花、金銀花;胸悶者,去常山,加瓜蔞皮、炒枳殼、鬱金;情緒抑鬱者,加鬱金、合歡皮;失眠多夢者,改大棗為酸棗仁,加首烏藤、甘鬆;陽虛兼脈緩者,加附子、麻黃、細辛;陰虛兼脈數者,加生地黃、珍珠母、磁石;激動傳導異常者,加蜈蚣、甘鬆、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