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內科 (2)

第2章內科(2)

【方解】《醫學正傳》曰:“喘以氣息言,哮以聲響言。”因哮必兼喘,故稱哮喘。該證有虛實之分,虛又有肺虛、腎虛之別。老年喘息總以腎虛為本。老年人腎氣先衰,真元虧損,以致腎氣攝納無權,而發為喘息。治宜溫補腎氣,療其根本,以達到溫煦下元,固攝真氣,使上奔之腎氣恢複正常,則喘息自平之目的。方中熟地黃為補血滋陰,養肝益陰之品;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澤瀉甘淡滲濕,性寒能瀉腎及**之熱;懷山藥具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五味子、山茱萸乃是補益肝腎,澀精斂汗之要藥;茯苓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和中化飲;枸杞子味甘性平,是一味補腎養精的藥品;補骨脂具有益腎助陽,補腎納氣平喘之能;巴戟天溫腎助陽而強筋骨;核桃仁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助陽,斂肺定喘,益肝養血,健脾利濕,和中化飲之功效。根據中醫“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對治療老年哮喘病確有效驗。

【注意事項】服藥期忌食生冷油膩,避免受涼。

【療效】54例病人連服了3個月,1年後隨訪發現,治愈12例,顯效22例,有效20例。(處方來源:北京空軍總醫院胡海翔等)

支氣管擴張咯血

支氣管擴張是由於支氣管管壁被損壞和感染而形成的管腔擴張和變形,屬常見的慢性肺化膿性疾病,發病的基本因素為支氣管的感染與阻塞,兩者互為因果。早期無症狀或僅表現為慢性咳嗽,後期會咯出大量膿痰,部分病人反複咯血,有的是痰中帶血。

方一

【方名與主治】鎮衝止血方,主治支氣管擴張咯血。

【組成與用法】湯劑:赭石60克(先煎),生地黃、太子參各30克。百合、白及各15克,桑白皮(吳茱萸汁炒)12克,阿膠(烊化)、側柏炭各10克,藕節7枚。丸劑:赭石90克,生地黃、阿膠、紫河車各60克,太子參、桑白皮、沙參、麥冬、百合、海浮石、白及各30克,田七、訶子、川貝母各20克。研末蜜丸。

湯劑為治標,以鎮衝止血為主,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服2次。丸劑為治本,以滋補肝腎,養陰斂肺,散瘀鎮衝之品以善後,服蜜丸每次10克,早、晚各1次,1個月為1個療程,病情嚴重者,可連服2~3個療程。

【辨證加減】痰多加川貝母;胸痛加牡蠣、丹參;發熱加金銀花、連翹;低熱加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咯血多加白參。

【方解】支氣管擴張咯血為一種慢性支氣管疾病,由支氣管壁損傷和管腔擴張而引起,該病屬中醫學“咳嗽”“咯血”之範疇,張錫鈍認為:“凡吐血之證,無論其為虛,為實,為寒,為熱,均皆胃氣上逆更兼衝氣上衝,以致血不歸經,吐血而出也”。本方中赭石具有平肝鎮逆,和胃止嘔之功;太子參固攝元氣;生地黃清熱涼血;百合能潤肺止咳;吳茱萸能入血海、降逆氣;以其汁炒桑白皮旨在肅肺降衝,定衝止咳。白及、阿膠、側柏炭、藕節均為收斂止血之品。善後處理以紫河車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田七散瘀止血;麥冬、川貝母養陰潤肺,止咳化痰;訶子斂肺下氣;海浮石清肺化痰,軟堅散結。全方組合嚴密,應用臨床,相得益彰。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用辛辣、冷、腥、易發之物,戒煙酒。

【典型病例】李某,女,38歲。咳嗽,痰多2年,咯血1年。現每月咯血3~4次,每次持續2~3天。腰背胸脅疼痛。診見形瘦,舌邊尖紅,苔黃膩,脈細弱。經碘酒造影攝片診為兩側支氣管擴張。予鎮衝止血湯10劑,咳嗽減輕,咯血控製,改服丸劑3個月。1年後造影複查有明顯好轉,續服丸劑2個月以鞏固療效。隨訪10年,未見咯血複發。(處方來源: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吳崇城)

方二

【方名與主治】四二湯,主治支氣管擴張咯血。

【組成與用法】桑白皮、地骨皮、白芍、白及、百合、百部各15克,紫蘇子、五味子各10克。每日煎服四二湯1劑,每劑煎2次,於上、下午分服,咯血、咳嗽均止後,改為隔日服1劑,鞏固治療半個月。

【辨證加減】若外邪犯肺加桑葉、菊花各10克;痰火蘊肺加川貝母、黃芩各10克;肺鬱化火加合歡皮、牡丹皮各15克;腎精不足加山茱萸、枸杞子各15克;咯血反複發作加炙黃芪、太子參各15克。

【方解】支氣管擴張以反複咯血、慢性咳嗽為主要特征。本病屬於中醫學“咯血”“咳嗽”範疇。中醫認為,肝之經脈由下而上,貫膈注於肺,其氣升發,助肺宣發;肺居上焦,其氣肅降,具有抑製肝陽之功,此乃金克木之意。倘風熱燥邪犯肺,肺失清肅,肝木易於上乘,肺熱亦可循經下行於肝,使肝火偏旺而反侮於肺;或肝鬱化火,肝火上逆犯肺;或腎水不足,肝木失養,虛火上炎於肺,均可灼傷肺絡而致咳嗽,痰中帶血。因此,肝旺肺熱為其主要病機。四二湯清肺柔肝,化痰止咳,標本兼顧,以潤降為主。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止咳,涼血退蒸;紫蘇子、百部降氣化痰,潤肺止咳;白及、百合收斂生肌,補肺止咳;白芍、五味子養血柔肝,斂肺止咳,諸藥相配,共奏清肺養陰,柔肝緩急之功。再視病情加味,以絕病源,使陰液足,肺熱清,肝火息,肺氣降,則咳嗽止,咯血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煙戒酒,禁食辛辣、易發之物。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86例,治愈59例,好轉27例。(處方來源:杭州陳衛平等)

矽沉著病(矽肺)

矽沉著病是由於吸入含有二氧化矽的物質,如石棉、滑石粉、粉塵所致,表現為慢性肺功能不全,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

【方名與主治】菊參丸,主治矽沉著病,別名“石棉肺”。

【組成與用法】白及、虎杖各100克,百合、川貝母各75克,菊參45克,女貞子30克,丹參60克。將上藥研細過篩,煉蜜為丸,每丸重12克,裝入容器中備用。每次服1丸,每日2~3次,60天為1個療程。

【方解】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肺、腎虛,外邪易於侵入,導致症狀複發加重,肺進一步受到損害而進行性發展。本方中菊參為我國西部地區從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采集來的滋補新中藥,該藥具有溫補腎陽,止咳祛痰,抗缺氧等功效;女貞子補腎陰,配以甘涼之品百合、川貝母補肺,潤肺止咳;白及性味甘涼,有補斂肺氣,抗矽止咳之功;虎杖為苦寒之品,有清熱解毒,控製肺部感染,加強止咳的作用;丹參活血祛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諸藥合用,標本兼治,以達到消除症狀,延長生命之目的。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煙戒酒絕**,注意保暖。

【典型病例】吳某,男,64歲。咳嗽咳痰16年,心悸氣短3年,加重2個月,以Ⅱ期矽肺住院,在當地醫院先後共住院6次,均未見好轉而住入我院,入院查白細胞12×109/L,中性粒細胞80%,抗酸杆菌陰性,經用菊參丸治療4個月餘,症狀明顯好轉,高興出院。(處方來源:四川省江油市長城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醫院蒲安行)

肺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中醫稱之為“肺癆”。臨床表現有疲乏、厭食、體重減輕、午後潮熱等結核中毒症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係統症狀。

【方名與主治】清化止血湯,主治肺結核咯血。

【組成與用法】側柏炭、白茅根炭、牡丹皮炭、棕櫚炭、血餘炭、二薊炭、茜草炭各12克,大黃炭10克,花蕊石30克(先煎)。上方加水煎湯,分2次口服,每日1劑。同時靜脈滴注垂體後葉素10~50單位/日。

【方解】肺結核中醫認為多由癆蟲侵襲,肺陰不足,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傷,使機體精血虧損,腎陰耗傷,肺腎陰虛,水不製火,心火上炎,水不涵木,則肝火亢盛,二火上熾,灼傷肺絡,常可導致咯血;如兼外感,熱結陽明,腑氣不通,氣火交斥,亦可咯血不止;或兼暴怒,肝氣橫逆,血隨氣亂,錯經妄行;晚期則肺氣陰兩虛,氣不攝血,血無所主而外溢。《景嶽全書·血證》雲:“動者多由於火,火行則迫血妄行。損者多由於氣,氣傷則血無以存。”故本病治宜清火涼血,化瘀止血。方中側柏炭、白茅根炭、牡丹皮炭清熱涼血;棕櫚炭收澀止血;血餘炭止血散瘀;二薊炭涼血止血;大黃炭清熱涼血;茜草炭涼血止血,行血祛瘀;配以花蕊石止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養陰涼血,化瘀止血之功效。加用西藥垂體後葉素收縮血管,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全方具有作用快,療程短,效果好的優點。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臥床休息,加強全身營養,忌服生冷硬及腥辣之食物。對咯血初起熱象明顯者,上方中加水牛角、生地黃等,反複咯血者加阿膠、黃精或上方合附子理中湯加減。

【療效】經臨床驗證,52例患者,咯血控製者42例,好轉10例。(處方來源:浙江省鄞縣吳偉國)

胸膜炎

胸膜炎是胸膜的炎性病變,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一般以細菌所致者較為多見。細菌可從肺部病變直接蔓延而來,或由其他部位的病灶通過淋巴、血行傳播到胸膜,臨床表現為氣急,胸痛,咳嗽等,X線片檢查多可發現病變。

方一

【方名與主治】三仁二根湯,主治滲出性胸膜炎。

【組成與用法】冬瓜仁、薏苡仁、白茅根、蘆根各30克,旋覆花、絲瓜絡、赤茯苓、飛滑石各15克,桔梗、杏仁、枳殼、柴胡、通草各10克,痛甚加鬱金、牛蒡子。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待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方解】滲出性胸膜炎屬中醫學中“胸脅痛”“懸飲”等範疇。該病多由飲停脅脅,脈絡受阻,氣機不利所致。故當用宣清分利之法治之。方中冬瓜仁性味甘寒,功在清肺化痰,排膿;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除痹,清肺排膿,健脾止瀉之功;白茅根味甘性寒,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效;蘆根為清肺胃熱,生津止渴之品;旋覆花以消痰降氣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於痰多,咳嗽氣急,噯氣嘔吐;絲瓜絡有祛風通絡之能;赤茯苓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和中化飲;飛滑石甘淡性寒,滑利清降,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桔梗辛散苦泄,能宣通肺氣,祛痰排膿;杏仁功能止咳定喘,主要用於咳嗽氣逆、喘促等;枳殼苦而微寒,為破氣消積,瀉痰除痞之要藥;柴胡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鬱,又可用於升舉陽氣;通草為清熱利水之常藥。全方以辛涼淡滲之品為君,佐以通經活絡行氣之藥組合而成,調理氣機升降之道,分利疏泄,從而獲效。

【注意事項】加強全身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防風寒,忌煙酒。

【療效】經臨床驗證,68例患者中有52例治愈,16例明顯好轉。(處方來源:杭州汪自旺)

方二

【方名與主治】香旋湯,主治滲出性胸腔積液。

【組成與用法】醋製香附、柴胡、陳皮、法半夏、白芥子、旋覆花(包煎)各10克,葶藶子20~30克,大棗4枚,薏苡仁、茯苓各25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直至痊愈為止。

【辨證加減】熱甚加黃芩10~15克;咳甚加貝母、杏仁各10克;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克;便結加大黃6~10克。

【方解】滲出性胸腔積液屬中醫的“懸飲”範疇,病變在胸膜。然水停於胸脅,胸為肺之所居,脅為肝之所居,水飲之邪內停胸脅,必然影響肝之疏泄,肺之肅降。故治宜疏肝,降氣,利水。方中醋製香附為疏肝理氣解鬱的要藥;柴胡性平味苦,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鬱,又可用於升舉陽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藥理證明陳皮在試管內有抑製葡萄球菌的作用。而橙皮苷有類似維生素P的作用,能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以防止微血管出血;法半夏的主要功能為化痰止嘔;白芥子辛散利氣,溫通祛痰,既能祛寒痰壅滯於肺絡,以治肺寒咳喘,又能祛寒飲壅滯於胸膈,以治胸滿脅痛;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氣而平喘,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所致的咳嗽痰多;葶藶子苦瀉下降,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大棗性質平和,有調補脾腎,補血以止血的功效;薏苡仁能利水滲濕,清肺排膿,健脾,更以生薏苡仁滲濕利痹為優;茯苓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利濕,化痰平喘,行氣止痛之效用。

【注意事項】服藥同時配合支持療法,抗結核治療。對大量胸腔積液,氣喘甚者,抽胸腔積液1~2次。患病期間忌**,戒煙酒。

【典型病例】譚某,男,37歲。咳嗽,右側胸脅疼痛1個月。午後潮熱,動則氣喘,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X線片檢查見胸腔大量積液,胸腔積液至右前2肋下;胸腔積液蛋白定性陽性,細胞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診斷: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遂投以香旋湯減柴胡、大棗,加杏仁10克,黃芩、蘆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第1天在局麻下抽胸腔積液500毫升,治療1周後複查,胸腔積液全部吸收。後改用疏肝理氣之劑鞏固,1個月後痊愈出院。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杭州楊祖旺)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

簡稱冠心病,又稱為缺血性心髒病,是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於冠狀動脈內壁,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包括隱形心髒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