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骨傷科 (4)

第4章骨傷科(4)

【方解】骨質增生屬於中醫“骨痹”等疇,病因與先天腎氣不足和腎氣衰退,以及勞役傷腎有關,或與反複遭受外傷、慢性勞損和受風寒濕之邪侵襲等有關。治宜活血散寒,通絡止痛,祛風散寒,方中血竭祛瘀行滯,止血定痛;生、生沒藥有活血止痛,生肌之功;生川烏、生草烏有散寒止痛之效;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白芥子散結消腫;生半夏散結消腫有奇效;鬆香生肌止痛;生天南星消腫定痛;川牛膝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豬牙皂有退腫的作用;樟腦粉外用有散腫止痛之效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為外用藥物,切忌內服。

【典型病例】黃某,男,50歲。患頸椎骨質增生5年餘,曾用超聲波治療機和牽引療法效不顯。近覺頸項疼痛加劇,不能抬頭,晨起和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抬頭時疼痛更甚,雙上肢麻木、疼痛、活動不利,第6頸椎連及肩胛骨內上角有壓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實驗室檢查:血沉,抗“O”正常,X線片示第6頸椎骨質增生。以血竭消刺散熱敷,3劑後諸證消失,隨訪至今未複發。(處方來源:河南省蘭考縣人民醫院趙向陽)

方五

【方名與主治】骨刺浸劑,主治跟骨骨刺、跟部筋膜炎、跟腱炎。

【組成與用法】土鱉蟲40克,五靈脂、白芥子、製草烏、三棱各30克,威靈仙、褚實子、馬鞭草、蘇木、海帶、皂角刺、蒲公英、延胡索、漢防己各60克,食醋100毫升,鮮蔥100克。先將中藥加水約2倍量,用旺火煮沸後,再煎3~5分鍾即可。再把鮮蔥連根須洗淨,摘斷放腳盆內,再倒進食醋約100毫升,將煎好的藥汁連藥渣一起倒進放有醋蔥的腳盤內,待用。趁藥液溫熱時,把患腳跟放進藥內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以上,浸後揩幹。每天浸2次。繼續浸用時,可將藥再煎後用。每包藥浸2天後,更換新藥,按上法煎浸。

【方解】骨刺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確,病機複雜。中醫學認為:腎主骨,腎虛則精少髓空,骨失營養,若受損或寒濕侵襲,可致氣血寒濕凝聚,氣結血瘀則逐漸積塊增大,按之拒硬,痛處不移,日久會使血瘀日甚,故積塊增大而變硬,疼痛加劇,行走艱難,治宜軟堅散瘀,消炎止痛。方中土鱉蟲具有破堅逐瘀,療傷止痛的功效;五靈脂功在活血散瘀止痛,白芥子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結以消腫;製草烏辛溫有毒,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三棱為破血祛瘀、消積止痛之上品;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褚實子有補腎、強筋骨的作用;馬鞭草具有活血散瘀,通經的作用;蘇木有行血祛瘀的效用;海帶有消痰結、散癭瘤的功效;皂角刺辛散溫通,有消腫排膿之功;蒲公英能清熱解毒;延胡索有活血、利氣止痛之效;漢防己有祛風止痛的作用;醋能軟堅引經,鮮蔥有散寒解表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祛風散寒之功用。

【注意事項】浸足時,藥液不宜太熱,防止燙傷;孕婦禁用。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252例,顯效182例,好轉70例。(處方來源:上海市新港地段醫院朱長生)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壞死多為骨質的血運障礙所致,故也稱“缺血性壞死”。常見病因有外傷(如股骨頸骨折、股骨頭擠壓性損傷等)潛水減壓病、長期服用激素藥物、大量飲酒、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等。

【方名與主治】益氣活血湯,主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組成與用法】黃芪、黨參、丹參各30克,益母草20克,刺五加、當歸、桃仁、赤芍、雞血藤、牛膝各15克,穿山甲(代)、三棱、莪術各10克。上方加水煎成湯劑300毫升,待用。每日1劑,分3次口服,每次100毫升,同時外敷活血回龍散(、沒藥各20克,血竭10克,當歸30克,川烏、草烏、白芷各15克,紅花、薑黃各25克,共研細粉)。取大蔥頭50克,清水煮沸10分鍾後,取汁涼後加入上藥,調成糊狀敷於溫水洗淨後之髖部,每日換1次。60天為1個療程。

【方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股骨頭局部缺血所致。其病因大多為外傷和服用激素類藥物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益氣活血湯中黨參、黃芪、刺五加等,均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明顯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量。可改善幹骺動脈的血流量。活血化瘀藥可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濃、黏、凝、聚狀態,實驗證明,益氣活血化瘀類藥物可改善股骨缺血,有利於骨的修複作用,對消除腫脹、充血、水腫等有明顯的作用。同時配合外敷活血回龍散,以內外兼治,疏筋理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症狀緩解,促進關節恢複。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需製動,忌吸煙。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3個月,隨訪1年,22例患者中,痊愈12例,好轉10例。(處方來源:沈陽市沈河醫中醫院周素琴等)

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壓迫神經及血管所致,臨床主要表現頸肩酸痛、手指麻木等。屬中醫學“痹證”範圍。

【方名與主治】頸椎湯,主治頸椎病。

【組成與用法】炒葛根30~60克,山茱萸、製附子、杜仲、細辛、土鱉蟲各10克,桂枝、當歸、羌活、獨活各15克,雞血藤、川牛膝、赤芍各30克,甘草5克。上藥加水煎2次,達400~500毫升藥液,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藥渣再加食醋100毫升,加熱用布包好,放在頸部熱敷,1日數次,15次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以頸疼痛、痛脹、麻木、活動受限為主者,加川芎、製、製沒藥各10克。以眩暈為主者加薑半夏、炒白術、天麻各15克,生龍骨、牡蠣各30克。

【方解】頸椎病是由於頸椎的退行性變壓迫神經及血管所致的頸椎及周圍組織氣血運行不暢、脈絡閉阻不通所致,屬於中醫學“痹證”的範疇。治宜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方中炒葛根、桂枝、製附子、細辛、羌活、獨活、土鱉蟲溫通散寒,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止痛;牛膝、杜仲、山茱萸補腎強筋骨;赤芍、川芎、當歸、雞血藤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甘草能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二藥協同對緩解肌肉**及疼痛有效。諸藥配合達到散風祛濕,活血化瘀之功效,具有改善頸局部微循環的作用。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若個別患者有胃部不適,服藥時間可改為飯後為妥。

【典型病例】蔣某,男,55歲。自訴8年來頸肩臂疼痛、酸脹、麻木、無力,頸部活動受限,時有頭痛、眩暈。經多家醫院診為頸椎病,用大量激素及中藥未見好轉。予以頸椎湯,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口服,藥渣加食醋,每日熱敷數次,連服5劑,諸證明顯好轉。按原方又服10劑,諸證消失,為鞏固療效再服5劑。5年後隨訪,未再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劉家磊)

結節性脂膜炎

結節性脂膜炎又稱複發性發熱性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綜合征。WeberChrisian綜合征等。本病係反複發熱性疾病,其特點為伴脂膜內局限性炎性皮下結節或斑塊,多見於下肢。中醫學相當於“痰核”“痰痹”範疇。

【方名與主治】羌獨散結湯,主治結節性脂膜炎。

【組成與用法】羌活、獨活、木瓜、防己、黃柏、梔子各12克,川芎、紅花、澤瀉各6克,山楂、茯苓、威靈仙各15克,赤芍9克。上藥加水煎汁,待溫口服。每日1劑,第2煎藥液用來熏洗患處,而後用藥渣外敷患處,每日1次。

【方解】結節性脂膜炎是指皮下脂肪組織的炎症。中醫學認為屬肝血瘀滯經脈,氣血遏阻之候。方中羌活、獨活祛風利濕,配木瓜、防己更倍增通經活絡之力,威靈仙輔佐以上4藥;川芎、紅花、赤芍活血行氣、通經止痛;重用茯苓滲濕利水;取山楂軟堅散瘀之效;梔子、黃柏燥濕清熱,消腫散結;澤瀉通調水道,利水滋陰。全方具活血散結,祛瘀消腫之功,故名“羌獨散結湯”。

【注意事項】本法無明顯禁忌證,服用後無不良反應。

【典型病例】王某,女,45歲。就診前曾先後在市內醫院住院6次,最後病理診斷為非化膿性結節性脂膜炎。症見左側麵頰、左腋後部及右上臂1/3處分別由多個大小不等的皮下結節。最大的為左腋後部,呈9厘米×12厘米大小,結塊堅實與皮膚緊密粘連,表麵暗紅色,中央有輕度凹陷,體溫38.3℃,伴有乏力、食欲缺乏、惡心等不適。B超檢查肝脾無腫大,血白細胞計數82.0×109/L,血沉37mm/h。采用本方內服加外敷藥渣熏洗5日後,腋後部皮下結節消退大半。原方繼續應用7劑,皮下結節全部消失,患者恢複正常工作。(處方來源:河北省唐山市堿廠職工醫院劉照華)

肋軟骨炎

肋軟骨炎是指胸肋軟骨與肋骨交界處非炎症性的腫脹疼痛。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勞損或外傷有關。中醫認為其病因為氣滯血瘀,風熱入侵經絡,毒熱交織,氣血壅遏不通,不通則痛。

【方名與主治】化痰開鬱散結湯,主治非化膿性肋軟骨炎。

【組成與用法】柴胡6克,夏枯草、生牡蠣各30克,威靈仙15克,大貝母、赤芍、淡昆布、淡海藻各10克,玄參、製黃精各20克。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

【辨證加減】刺痛加川芎;舌紅加女貞子、墨旱蓮;尿黃加車前子。

【方解】非化膿性肋軟骨炎中醫學屬“流注”之範疇,屬實邪陽證,常采用化痰解毒,開鬱散結之法治療。方中夏枯草、威靈仙、生牡蠣、昆布、海藻軟堅散結;赤芍、貝母活血化瘀、助散結之力;玄參、黃精祛邪解毒;柴胡疏肝開鬱,又可引諸藥同歸肝經。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局部製動,禁用辛辣類刺激性食物。

【典型病例】盛某,女,49歲。患者4年來兩側胸部疼痛時輕時重,病發時兩上肢活動、咳嗽或側身都能使疼痛加劇,攝全胸片未發現異常,證見其左胸第2、3肋軟骨及右胸第4肋軟骨外形略粗隆起,但表麵光滑、膚色正常,觸之痛劇拒按,苔薄根膩,脈緩。證屬痰毒互結,肝鬱失疏,治宜化痰解毒,開鬱散結。給予上方每日1劑,3天後兩側肋軟骨痛止,亦無壓痛,局部隆起消退,隨訪1年餘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江蘇省南通縣中醫院周少逸)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種原發橫紋肌的遺傳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由肢體近端開始的兩側對稱性的進行性加重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屬中醫“痿病”範疇。

【方名與主治】治痿健步煎,主治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組成與用法】黃芪、茯苓、蓮子、龜甲、補骨脂各15克,黨參、芡實、白芍、雞血藤各12克,當歸、熟地黃各10克,肉桂3~6克。上藥混合後加水煎成湯劑,連煎2次,過濾後混合,待用。每日一劑,分2次口服,直至痊愈。

【方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屬中醫學“痿病”之範疇,其證候又似“肉痿”“筋痿”。本病與肝、脾、腎三髒關係較密切,因為腎主骨、肝主筋、脾主肉,四肢活動總是與骨、筋、肉有關,由於本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肌肉無力和萎縮,故其與脾、腎關係較大,即脾虛氣弱,肌肉萎弱,腎虛髓少,四肢無力。並結合小兒時期機體柔嫩,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鬆,筋骨未堅的生理特點,治宜補益脾氣,滋養肝、腎為主,著重益氣健脾,促進後天生化之源,使精氣充盈,髒腑得榮,筋肉關節得濡,病得自痊。故方中用大量黨參、黃芪、熟地黃、雞血藤養血榮筋以通絡;肉桂、補骨脂溫腎通陽以促動力;龜甲血肉有情之品以促血肉生長,是治療筋骨萎弱之要藥;桑寄生、續斷、牛膝滋補肝,腎壯筋骨。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補益肝腎,養血榮筋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給患兒適當增加營養,調理膳食,增強食欲,同時加強肢體的功能鍛煉。

【典型病例】張某,男,12歲。3年來漸漸下肢痿軟無力,近1年來,兩側小腿肌肉明顯萎縮,行走傾斜欲倒,步履搖擺,容易跌跤,蹲下後雙腿無力站起,必須以手撐地或扶物,方能緩緩站立,食欲缺乏,大便常稀溏,麵色萎黃,頭發幹黃,舌質淡,邊緣有齒痕,舌苔白,脈沉細。曾在他院查肌酸磷酸激酶、穀丙轉氨酶、丙酮酸激酶均不正常,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經多方投治無效。求治中醫,辨證屬脾虛失運,肝腎兩虧。治當補脾益腎,養血榮筋,予治痿健步煎,每日1劑,水煎服,進方14劑後,兩下肢自覺有力,走路平穩,不再傾斜,但彎腰起立時,尚感困難,仍以雙手扶膝而立,飲食較前增加,大便正常,宗原方去蓮子、芡實、熟地黃,加山藥3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服20劑,起立走步穩健,令其原方再服20劑,後改服參苓白術丸配健步虎潛丸,連服1個月,同時指導家長給患兒適當增加營養,調理膳食,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治療3個月後,複診見其麵色轉潤,體質增胖,行走如常,雙腿肌肉漸豐,體質明顯較前健壯。(處方來源:北京中醫醫院苑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