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骨傷科 (2)

第4章骨傷科(2)

筋膜間隔綜合征又稱為骨筋膜室綜合征、深筋膜室綜合征、創傷性張力性肌肉缺血等。在肢體骨和筋膜形成的間隔區內,因各種原因造成組織壓上升,致血管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肌肉、神經組織嚴重供血不足,甚則發生缺血壞死,最終導致這些組織功能損害,由此而產生的一係列症候群,統稱為筋膜間隔綜合征。

【方名與主治】活血減壓湯,主治筋膜間隔綜合征。

【組成與用法】川芎、豬苓、澤瀉、茯苓、雞血藤、梔子、牛膝、車前草、地龍各15克,當歸、生地黃、白術、赤芍各12克,桃仁、紅花、、沒藥各9克。將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過濾去渣,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直至腫消,諸證皆平為止。

【方解】筋膜間隔綜合征是指某一肢體的一個或數個筋膜間隔內由於創傷後壓力的增高而致間隔區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損害,造成肌肉、神經、組織缺血的一種病變。如處理不及時,輕者導致肌肉壞死,神經麻痹;重者可造成肢體殘疾,腎衰竭甚至死亡。本病西醫主張及時進行徹底地筋膜切開減壓來挽救肢體。筆者認為本病是由於肢體損傷後,使血溢於脈外,形成瘀血結滯,凝聚於肢體筋膜間隔區內,引起區內壓力增高,以致筋膜間隔區內局部微循環障礙和組織損害。治療宜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理氣通絡、利水減壓為則。方中川芎、當歸、赤芍、桃仁、紅花、、沒藥、雞血藤等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改善了病損區微循環的功效,擴張了微血管,增加了血流量,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減少了滲出;生地黃、梔子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豬苓、澤瀉(多用於下肢損傷)、車前草(多用於上肢損傷),茯苓、牛膝、地龍、白術等有通經活絡,活血行水,利水消腫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血活瘀去,腫消壓減的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宜作早期服用,輕症為佳。對於症狀嚴重者須及時切開減壓,並同時內服上方,中西醫藥結合治療效果更佳。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18例,其中治愈11例,好轉7例。(處方來源: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院陳敖忠)

慢性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腰腿痛中最常見的疾病,又稱為功能性腰痛。中醫多認為腎虛則腰痛,故治以益腎壯腰為則。

【方名與主治】芝麻核桃散,主治慢性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脊柱炎、腰肌纖維組織炎。

【組成與用法】黑芝麻、大核桃仁、白砂糖各500克。先把黑芝麻炒熟勿焦,核桃仁炒熟,共研細末。上2藥放入同一器皿中,再加入白砂糖拌勻。放密封玻璃瓶或瓷瓶中備用。勿使泄氣,以防潮解。每次20克,每日3次,飯後溫酒或溫白開水送服。

【方解】腰為腎之外府,腎虛則腰痛,《本草備要》雲:“芝麻能補肝腎。”《本草綱目》雲:核桃“治腰腳重痛。”中醫用核桃仁、補骨脂治腎虛腰痛、腳痛。二藥合用,為治療腰部疼痛之要藥,配以白砂糖味甘可口,可防免芝麻核桃油膩難服。

【注意事項】凡熱證、實證之腰痛忌服。

【典型病例】郭某,男,36歲。1年前有腰椎骨折病史,從樓梯摔下傷及腰部,從此每到陰雨天即兩側腰部疼痛,下墜感,久坐久立後腰不能轉,查:腰椎兩側壓痛、微腫,腰活動受限。予以芝麻核桃散2劑。複診自訴腰痛明顯減輕,局部壓痛消失,腰活動自如,囑再服5劑以鞏固療效。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慈溪市周巷海莫陳家鼎)

慢性骨髓炎

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整個骨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屬於中醫“附骨流毒”“附骨疽”等範疇。臨床以瘡口久不收斂、膿水淋漓、竇道形成,有死骨排出為特征。

方一

【方名與主治】蔥蜜糊劑,主治慢性指(趾)骨骨髓炎。

【組成與用法】蔥白(隔年蔥更好)50克,製作時將蔥白搗爛為泥,加蜂蜜適量,攪成糊狀,即成蔥蜜糊劑。將創麵分泌物清除後再把糊劑塗布於創麵上,厚度3厘米左右,以凡士林紗布覆蓋,再用無菌紗布包紮。每日更換1~2次,10天為1個療程。根據傷口愈合情況行X線片複查。

【方解】蔥白又名蔥莖白,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具有發表通陽、解毒之功效。蔥白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又含二稀丙基硫醚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黏液質。據《中醫大辭典》記載,蔥白的揮發性成分作用於細胞酶係統,對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種細菌有強大的抑製作用;蜂蜜主要成分為果糖、葡萄糖,也含少量含氮物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蔥蜜糊劑能迅速消除炎症,加速死骨的吸排及排出,有利於受損骨質的修複,從而達到治療之目的。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腥、腐、易發之物,忌**。

【典型病例】宋某,男,40歲。右手食指外傷後創口長期不愈2個月,創口時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溢出,來診症見右手食指中節橈側有一綠豆大小竇道,探及骨質,X線片示食指中節呈骨髓炎改變。診斷為右手食指慢性骨髓炎。予以蔥蜜糊劑外敷,每日1次,1周後創口愈合,繼用1周,患指創愈腫消,X線片複查示:指骨骨膜反應消失。治愈。(處方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107醫院關培泉)

方二

【方名與主治】複方九神湯,主治急慢性骨髓炎。

【組成與用法】黃連、黃芪、甘草、杠板歸、鹿角霜各20克,金銀花、茯苓、虎杖、菟絲子各15克。將上藥混合加水適量文火煎熬成湯濃縮成150~200毫升即可。每日1劑,以紅糖為引,分早、中、晚三次餐前服用,10天為1個療程。

【方解】急慢性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骨髓、骨皮質、骨膜化膿性感染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疔、癤、癰、腫毒熱未清,或跌打損傷感受毒邪後,毒熱深竄入裏,留滯筋骨,以致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日久毒熱腐筋蝕骨,蘊鬱成膿,或穿破筋肉長期潰膿,反複發作,或骨敗脫落隨膿排出,瘡口久不愈合。治療宜清熱解毒,補益氣血。本方采用黃連清熱解毒,現代藥理證明黃連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金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尤為治陽性瘡瘍的要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中;黃芪功專補氣升陽,托瘡生肌,利水退腫;甘草補中益氣,瀉火解毒;扛板歸性味淡涼,有清熱解毒之效,臨床用來治毒蛇咬傷;虎杖為清熱涼血解毒之品;菟絲子為滋補肝腎之藥;鹿角霜既能溫補腎陽,又有活血消腫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補中益氣,活血消腫,托瘡生肌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應堅持服藥不可間斷,如有軟組織膿腫形成而未破潰者應用消毒注射器抽膿以減少感染或再感染。有竇道形成者,應保持引流暢通,以使膿液及死骨能順利排出。

【典型病例】朱某,男,26歲。右大腿腫疼伴畏寒發熱半個月,症見右大腿中、下段腫脹、觸痛,穿刺抽出少量膿性**,X線片示右股骨骨膜反應,周圍軟組織腫脹,診斷為右股骨急性骨髓炎,給予複方九神湯,繼服10劑,症狀消失,以鞏固療效,原方再服5劑,痊愈。(處方來源:解放軍195醫院曹勇81114部隊馬征達整理)

方三

【方名與主治】三黃煎劑,主治指骨骨髓炎,亦稱附骨疽。

【組成與用法】生大黃20克,黃連8克,黃芩15克,加水500毫升,浸泡15分鍾後煎煮,煮沸後再煎20分鍾,濾過即成。患指清創後,浸泡在藥液中,每次30分鍾,1天3次,浸泡時,每隔10分鍾用紗布包裹患指輕輕擠壓1次,使膿性分泌物排出,並使藥液進入病灶。浸泡畢,敷料包紮。

【方解】指骨骨髓炎多是有鄰近的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組織所致。本方中采用生大黃瀉火解毒,抗菌消炎;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清熱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上述3味中藥均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痢疾杆菌等的抗菌效果更佳。諸藥合用,浸漬患指,使藥物直接接觸病灶,達到治療之目的。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羊肉、鵝肉等易發之物。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22例,痊愈12例,好轉8例,無效2例。(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朱惠雲)

骨與關節結核

骨與關節結核是繼發性結核病,其原發病灶多在肺部或腸道,屬於中醫“流痰”“骨癆”範疇。本病的特點是:好發於骨與關節,起病很慢,化膿亦遲,潰後不易收口,每多損於筋骨。

方一

【方名與主治】白降丹,主治骨與關節結核,亦稱“骨癆”。

【組成與用法】朱砂、雄黃各6克,水銀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鹽、白礬、皂礬各45克。將上藥煉製成丹,裝瓶備用。用白降丹少許做成藥撚,從竇道或寒性膿腫切開處插入,直至藥撚不能繼續進入時為止。上敷黑膏藥或用紗布包紮。每周更換藥撚1次,一般更換5~7次可愈。

【方解】骨與關節結核乃為骨科常見病之一。現代醫學治療原則為休息、製動、防止結核擴散,長期抗癆治療易出現不良反應。方中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雄黃能療瘡毒;水銀有殺蟲作用,為白降丹之主藥;硼砂對皮膚黏膜有收斂保護作用和抑製某些細菌生長的功用;火硝、食鹽有破結軟堅,利水之效,白礬外用燥濕止癢;皂礬有燥濕、殺蟲、止癢作用。諸藥煉成白降丹,具有拔膿化腐之功效。對治療晚期骨與關節結核,效好攻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豬頭肉、羊肉、鵝肉等易發之物。

【典型病例】崔某,女,35歲。右髖關節疼痛跛行20餘年,患處反複流膿液15年餘。診為髖關節結核,屬中醫“附骨疽”。曾服用中西藥無效。改用白降丹治療,將白降丹撚從竇道處插入,每周更換藥撚1次,4周後髖關節痛消,行走自如,第5周皮膚竇道愈合,至今未複發。(處方來源:成都軍區軍醫學校韓秀珍)

方二

【方名與主治】抗癆散,主治骨結核,亦稱“骨癆”。

【組成與用法】人參、肉桂、牡蠣各10克,白術、茯苓、當歸、淫羊藿、山茱萸各20克,熟地黃、黃芪、紫河車、鹿角膠、金銀花各30克,麻黃、全蠍、蜈蚣各5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每次服5克,8小時服1次,有竇道者,清創、排出腐骨,視局部情況外敷生肌散。

【方解】骨結核屬中醫學“骨癆”範疇,中醫認為,腎主骨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生髓,髓充實則強壯,骨骼的生長、營養、功能與腎氣的強弱有關係。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肌肉豐盈而又活力。骨癆多因陽氣不足,脾、腎俱虛,腎陽虛,不能溫煦脾土,脾陽虛,水濕不得運化,聚而成痰,病邪乘虛而入流注肌腠關節,形成本病。在治療骨結核病中,以人參、熟地黃、白術、鹿角膠、黃芪、當歸、山茱萸、紫河車、淫羊藿、肉桂等健脾益氣,填精養血,補腎助陽以扶正氣;麻黃、白芥子、茯苓、百部、金銀花、全蠍、蜈蚣等解毒消痰,通絡散結,抗癆殺蟲以祛邪。全方配伍,共奏補腎健脾,益氣養血,活血解毒,消痰散結之功效。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食生蔥、生蒜、韭菜,忌**。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18例,痊愈12例,好轉6例。(處方來源:遼寧省撫順縣中醫院尹德生)

方三

【方名與主治】壁虎粉膠丸,主治結核病。

【組成與用法】壁虎若幹隻,置於瓦上焙幹研細,裝入膠囊,每顆裝藥粉為0.25克,備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0.75~1.0克,小兒0.25~0.5克,如小孩服用膠丸有困難,則每次用壁虎1隻,剁碎炒雞蛋食,每日2次,連服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不加用任何抗結核藥物。

【方解】壁虎異名守宮、蠍虎、壁宮,性寒味鹹,有小毒,具有散結止痛等作用。藥理研究證明該藥對結核杆菌有抑製和殺滅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對促進結核病灶的鈣化和痊愈有一定作用。

【注意事項】治療前做X線片確診,服藥1個療程後,再做X線片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