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骨傷科 (1)

第4章骨傷科(1)

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主要是指人體各關節、筋絡、肌肉遭受外來暴力撞擊,強力扭轉、或牽拉壓迫等原因引起的損傷。臨床表現為疼痛、瘀腫和功能障礙,治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

方一

【方名與主治】消頑瘀散,主治陳舊性損傷。

【組成與用法】海龍、海馬各50克,土鱉蟲、田三七、桃仁、威靈仙各30克,製川烏、製草烏、檀香、木香各20克,狗脊、黃芪各100克。將以上藥物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克,用熱酒釀兌服。患處配合拔火罐,每日或隔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

【方解】陳舊性損傷多由外傷後久經不愈導致,或每遇氣候變化時原損傷處出現酸痛腫重等症狀,本方采用海龍、海馬補腎助陽,消瘀;土鱉蟲破血逐瘀,消瘀散結;田三七活血行瘀,祛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製川烏、製草烏除風濕,散寒止痛;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狗脊補肝腎而強筋骨,散風濕而利痹痛;黃芪補中益氣;木香行氣止痛;檀香理氣散寒,止痛。全方合用,共奏補腎益氣,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適用於陳年老傷。治療期間注意做好患處保暖,避免風寒侵襲,孕婦禁用。

【典型病例】李某,男,46歲。左側肩胛骨內下緣陳傷16年。多年來每於坐久後左側肩背及上肢不適。陰雨天加重,酸脹痛甚時影響生活及工作。診斷為左側肩胛骨內下緣軟組織陳舊性損傷。給予消頑瘀散治療,配合局部拔火罐,經治1個月症狀消失,為鞏固療效,繼服本藥散1個月。隨訪3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江西省進賢縣中醫院王繩新)

方二

【方名與主治】田降散,主治跌、仆、閃、挫等,亦稱急性軟組織損傷。

【組成與用法】田三七6克,降香25克,(去油)、沒藥(去油)各10克,血竭12克,自然銅、澤蘭各20克,蘇木18克(搗爛),紅花、川芎9克,骨碎補15克。將上藥共研細末,以瓷瓶儲藏備用。每服3~6克,用正米酒加熱調下,不飲酒者則以開水調下,症狀嚴重者每日服3次,輕者日服2次。另用該藥散6克和米酒100克燉熟,以生薑蘸藥擦患處,每日早、晚各擦1次。倘急時未準備該藥散,則以原方的藥量減半服,用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分2次服。

【方解】急性軟組織損傷包括跌、仆、閃、挫、扭等,多因外界暴力所致。間接暴力造成者如扭、仆、閃等,直接暴力造成者如跌、挫、壓砸、磕、碰等。治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方中田三七為祛瘀止血,行瘀止痛之要藥;降香散瘀止血定痛,無論內服外用,都有功效;、沒藥功在活血止痛、生肌;血竭為祛瘀行血,止血定痛之佳品;自然銅味辛氣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之功用,為傷科接骨的要藥;澤蘭活血祛瘀,消散瘀滯;蘇木有行血祛瘀,止痛消腫之效;紅花的主要作用為活血散瘀,消散瘀血。川芎能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善於走散,兼有行氣作用。骨碎補不但補腎以堅骨,又能活血以療折傷。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止血消腫,理氣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對男、女、老幼均適用,惟孕婦忌服。

【典型病例】唐某,男,30歲。因從3米多高的山坡處跌下,風鑽壓著腰部,麵無血色,下肢麻木,痛苦不堪,即予田降散2劑煎服,服藥4小時後,疼痛減半,2劑服後,身體康複,照常上班。(處方來源:廣東省韶關電石廠衛生所胡道生)

方三

【方名與主治】桃紅洗方,主治急、慢性軟組織扭挫傷,急、慢性軟組織化膿性感染,腱鞘炎,關節腫痛。

【組成與用法】桃仁10~16克,紅花7~13克,、沒藥各10~16克,獨活、羌活各13~25克,防己25~32克,蘇木32克。

【辨證加減】若以血瘀,風濕腫痛為主者,可選加當歸、雞血藤、海風藤、絡石藤、透骨草等;創麵膿性分泌物為主者,可選加黃柏、大黃等;創麵以非膿性分泌物為主者,可選加苦參、蛇床子、防風、荊芥等;有出血者,可選加地榆、白及等。用上方加水煎成湯劑,待用。取上述所煎之藥汁熏洗泡浴患部,每日1~2次,各藥用量及加水量,視患部高低及創麵大小而定。每劑藥一般複煎連用2次,若每次泡洗後將藥水倒回藥鍋內,稍加水重複用,則每劑藥可連用3~4次仍能保證療效。

【方解】本方中桃仁、紅花、、沒藥均為活血化瘀之品;獨活祛風勝濕,通痹止痛;羌活祛風解表,祛風濕止痛;防己利水消腫,祛風止痛;蘇木行血祛瘀,止痛消腫。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桃、紅、乳、沒具有擴張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之功用;漢防己甲素有消炎,抗過敏,解熱、鎮痛、擴張血管和明顯的降壓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急性者應於傷後24小時才可使用。

【典型病例】吳某,女,23歲。因左足急性扭傷2天,局部腫痛劇烈,患足完全不能著地而就診。用桃紅洗方3劑後,腫痛基本消失,又3劑後複常。(處方來源:解放軍一九七醫院時人)

方四

【方名與主治】軍芷柰附散,主治軟組織損傷。

【組成與用法】生大黃、白芷、山柰、生香附各等份,研極細末,瓶儲備用。僅見瘀腫疼痛者,取軍芷柰附散適量(根據患部麵積大小決定),用人尿調勻,放在溫火上使藥烤熱,熱度以患部能耐受為度,然後均勻敷貼於患處,包紮之(上肢傷者三角巾懸吊)。挫傷並見骨折,取軍芷柰附散加糯米粉(量為藥散的1/5左右),用少許水調勻,放鍋中蒸熱,做成藥餅,先行骨折手法整複,然後把藥餅敷貼於患部,包紮並固定。如疼痛較劇者,可用溫開水送服生香附粉10克,每日3次。

【方解】軟組織挫傷治宜活血散瘀,消腫止痛,軍芷柰附散中采用生大黃、白芷、人尿,對消腫散瘀有良好作用;白芷又有明顯的鎮痛效果;山柰、生香附行氣止痛,俾氣行血行,行則瘀散,其組方合理,取效迅捷。

【注意事項】方中大黃和香附必須生用,否則無效。傷及眼睛和皮膚破損處不可用本法。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156例,痊愈132例,好轉24例,有效率100%。(處方來源:浙江省永康縣方觀傑)

先天性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中醫認為本病由於氣血不和,瘀血凝滯,局部阻塞所致,治宜破血化瘀、消腫散結。

【方名與主治】板頸靈,主治先天性肌性斜頸。

【組成與用法】血竭、芒硝、僵蠶各等份共碾粉,瓶裝備用。根據患兒腫塊大小剪一比腫塊稍大的麝香止痛膏,將上述藥粉適量用小量地塞米鬆軟膏調勻攤在剪好的止痛膏上,然後貼在患側腫塊上,再用膠布適當固定即可,隔日換藥1次,下次換藥前須用溫熱水將局部洗淨擦幹,休息2~4小時後,再換上新藥,這樣避免局部皮膚損傷。

【方解】先天性肌性斜頸,中醫認為本病由氣血不和,瘀血凝滯,局部阻塞所致。故采用血竭、芒硝、僵蠶三品,功在破血化瘀,消腫散結。並用麝香止痛膏是取其性味以引藥歸經。集藥力攻達其病變部位。

【注意事項】本方無不良反應。

【典型病例】鄧某,男,5歲。患兒頭部偏向左側,查左頸部鎖骨上緣可摸到3.0厘米×3.0厘米腫塊,質硬如軟骨,診為先天肌性斜頸,即行貼藥法治療。貼藥10次腫塊漸消。貼21次,腫塊全消,斜頸痊愈。1年隨訪此病未發。(處方來源:湖北省沙市中醫院李仁銘)

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中醫稱漏肩風,又名五十肩,是一種慢性粘連性肩關節滑囊炎。臨床以肩部疼痛,遇冷痛增,夜間較劇,關節活動受限為其主要特征。

方一

【方名與主治】芍蜈散,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組成與用法】白芍200~300克,大條蜈蚣10~12條,薑黃12~15克,三藥共碾細粉,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12~15克,加水50~70毫升,煮沸待溫後服。7天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擎痛引臂加6克,薏苡仁30克,擎痛引背加桔梗、杏仁各10克;寒盛加桂枝16克,細辛6克;熱盛加桑枝30克,知母16克;左肩疼痛加柴胡、當歸各12克;右肩疼痛加地龍16克;瘀血加土鱉蟲10克;氣虛加黃芪40克,黨參16克,炙甘草12克;雙肩疼痛加山藥、白術、山茱萸各20克。

【方解】肩關節周圍炎屬於中醫“肩痹”“漏肩風”“肩凝”“老年肩”等範疇。多由於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虛衰,筋肉肌腱失於濡養,兼操勞傷損、風寒濕邪侵襲等,導致血不榮筋,痰濁瘀阻經脈及關節等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芍蜈散中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功效;藥理研究證明白芍有降低肌張力和抑製運動的作用;蜈蚣性溫味辛,有毒,入肝經,能通經絡而息肝風,有抗驚厥的作用。薑黃性溫、味苦,入脾、肝經。功在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常用於風痹、臂痛等。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囑患者做肩關節適當活動,避免風寒侵襲。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38例,痊愈24例,好轉16例。(處方來源:杭州餘韻星)

方二

【方名與主治】散寒祛痰膏,主治肩周炎。

【組成與用法】製川烏、製草烏、白芥子、薑黃各30克,羌活、桂枝、天南星各15克,將上藥粉碎過80目篩,瓷缸備用。取上述藥末16克,陳醋適量調為膏,攤於4張4厘米×5厘米的塑料薄膜上,分別貼敷在肩髃、臂臑、肩外俞、肩髎穴。每次6~12小時(夏季6小時,其他季節12小時),每周貼1次,連貼4次為1個療程,1~3個療程停藥觀察。

【方解】肩關節周圍炎多以肩部涼痛、酸沉、脹麻、遇冷痛增,夜間較劇,肩關節功能受限為主要特征。其主要病機為風寒外襲,致經絡受阻,痰濁瘀血凝聚,不通則痛。故以散寒祛痰,通絡止痛為法。散寒止痛膏中,製川烏、製草烏、羌活、桂枝散寒祛風,通絡止痛為主藥;輔以白芥子、天南星溫化寒痰,利氣散結;薑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陳醋化瘀止痛,透藥入膚為佐使。諸藥合用,融散寒、祛風、化痰、破血、通經止痛於一爐,與肩周炎病機契合,故療效顯著。

【注意事項】凡局部皮膚有破損者,暫不宜使用。

【典型病例】王某,女,59歲。3個月前右肩部被電扇吹後酸沉疼痛,逐漸加重,活動受限,得暖痛減,遇冷及夜間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證屬風寒外襲,痰凝血滯。擬用散寒祛痰膏貼敷,並囑其勿受涼及勞累。貼藥2次後右肩涼痛減輕。1個療程後疼痛基本消失,惟右肩上抬時稍有疼痛。為鞏固療效,再治1個療程,右肩疼痛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複。隨訪1年未複發。(處方來源:河南駐馬店地區中醫院李岩)

肌腱周圍炎

肌腱周圍炎發病與手及腕過度勞累有關,臨床表現為疼痛,腕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局部有時可觸及撚發音,有輕度腫脹、壓痛。

【方名與主治】外敷靈,主治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亦稱“黃矮風”。

【組成與用法】生梔子、生、生沒藥、血竭各等份為細末,食醋調和成稠糊狀,待用。將上藥敷於患處,厚度約0.7厘米,範圍超出病變2厘米以上,然後繃帶固定,熱水袋或熱水瓶熱敷局部,每日1~2小時,時間長些更好。3天更換1次。患肢用三角巾懸吊胸前。

【方解】橈側腕伸肌腱周圍炎其病因為腕部及拇指的過度活動,致橈側腕長、短伸肌腱和交叉於其表麵的拇外展長肌及拇短伸肌腱相互摩擦,損傷腱周組織產生炎症,局部組織滲出腫脹及粘連所造成。采用梔子散瘀,消腫,沒藥活血祛瘀,血竭散瘀止痛止血,配合醋離子熱敷透入,患肢固定休息的方法來治療該疾。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及時滴入食醋,保持中藥濕度。若局部有皮膚破損或炎症忌用食醋,有過敏者應立即將藥物洗淨改用他法。愈後避免腕及拇指過度活動,預防複發。

【典型病例】朱某,男,42歲。右前臂腫痛、右腕不能活動1天。查見:右前臂橈伸側有一斜行10厘米×3厘米範圍腫脹、壓痛,按之有握雪感,主、被動活動時患腕及拇指疼痛加重,並有撚發音。按上述方法敷藥2次痊愈,隨訪6年無複發。(處方來源: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醫院徐宏靈)

筋膜間隔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