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內科 (15)

第2章內科(15)

【典型病例】張某,女,74歲。因偏癱、失語1小時入院。原有高血壓病史10年餘。診斷為高血壓病、腦血栓形成。以通脈湯加夏枯草15克,桑枝10克。服藥5劑,病人能下床行走,能說簡單語言。共服上方15劑,患者右側上下肢肌力恢複正常,語言清晰,生活自理,痊愈出院。(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康廣山等)

方三

【方名與主治】消栓振廢湯,主治腦血栓形成,亦稱“中風”“偏枯”。

【組成與用法】川芎、桂枝、雞血藤各30克,葛根、羌活、當歸各15克,黃芪60~120克,地龍、炒三棱、炒莪術、石菖蒲、烏梢蛇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隔日再行第2個療程。

【辨證加減】若頭暈肢麻,血壓高者加天麻、石決明;上肢癱瘓嚴重者加桑枝、薑黃;下肢癱瘓者加川牛膝、杜仲;口眼歪斜嚴重者加白附子、僵蠶;語謇流涎嚴重者加膽南星、遠誌;舌紅無(少)苔者加白芍、知母。

【方解】腦血栓形成是指腦動脈在內膜病變的基礎上於血管內壁形成血栓,阻礙血流,造成腦組織局部缺血或供血不足而出現的側支運動神經功能障礙。多在睡眠和休息時發生,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語謇流涎為特點。屬於中醫學“瘀血”“中風”“偏枯”“喑痱”等範疇。方中重用川芎活血息風,取其“上行頭目,搜風散瘀”之效,攜諸藥直達病所,且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對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重用桂枝溫經通脈,調和營衛;配羌活、葛根,是據現代藥理認為二者對腦動脈血管有明顯擴張作用之意。地龍、烏梢蛇舒筋活絡;赤芍、三棱、莪術行氣破血化瘀;石菖蒲豁痰開竅;當歸、雞血藤補血活血,使瘀血祛而不傷新血;再重用黃芪配甘草健脾益氣,推動血液流動而利於血栓的消除和肢體功能的恢複。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豁痰開竅,逐瘀活絡,消栓振廢之效。

【注意事項】本方適用於腦血栓形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謇流涎、記憶衰退、手足腫脹等,但孕婦忌服。

【典型病例】劉氏,女,66歲。晨起時發覺言語不清,右側上下肢全癱,不能活動,記憶力大減,命名性失語。素有高血壓史。當時血壓20/14kPa。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有力。喉中有痰鳴聲。證屬腦血栓形成。經服右旋糖酐10(脈通)、曲克蘆丁(維腦路通)等藥7天,證無進退。予以消栓振廢湯加石決明30克,半夏、膽南星各10克,白芍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堅持治療2個月,肢體及語言複常,能操持家務。(處方來源:河北省行唐縣屹塔頭衛生院楊承歧)

方四

【方名與主治】參芪芎術湯,主治缺血性中風。

【組成與用法】白力參6克,炙黃芪30克,酒川芎10克,莪術15克。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15劑為1個療程,根據病情輕重,一般服1~3療程,血壓超過22.5/13kPa時加服複方降壓片。

【辨證加減】血虛加全當歸10克,熟地黃20克;陰虛加生地黃20克,玄參15克;陽亢風擾加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痰濕阻絡加法半夏、炒白術各10克;痰熱腑實加生大黃粉5克衝服;腎虛精虧加製何首烏25克,蒸山茱萸15克。

【方解】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臨床發病急,變化多,虛實夾雜,氣血互見,病情嚴重,治療困難。因此,被列為中醫內科四大難證“風,癆,臌,膈”之首。中醫學認為中風病係氣血虧損,精髓暗耗,內傷積損為本,風、火、痰、瘀乃本虛演變而成,導致機體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現代醫學也認為缺血性中風,乃動脈硬化,血流黏、濃、凝、聚,致腦缺血、缺氧,腦動脈內血栓形成所致。本方采用人參、黃芪益氣固本;川芎、莪術行氣活血祛瘀,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實驗證明:人參具有適應原樣作用,抗疲勞,促進腎上腺、性腺功能,增強免疫力功能。臨床觀察到人參對消除中風患者氣短乏力,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對增加體力、下床活動很有幫助。黃芪為補氣要藥,以黃芪為主治療腦血栓形成屢見報道,血壓偏高、陰虛陽亢型患者服用黃芪量可酌減,並與潛鎮藥配伍。川芎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對動脈內皮細胞有保護作用。莪術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四藥合用,可使氣旺血行,瘀去新生,血活絡通。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可配合針灸,功能鍛煉,以利康複。

【典型病例】孫某,男,80歲,以四肢活動不遂28天入院。CT檢查報告為多發性腦梗死、腦萎縮。應用參芪芎術湯加製何首烏25克,山茱萸15克內服。每日1劑,配合針刺患肢腧穴及功能鍛煉,服藥5天後大便可控製,10天後記憶明顯恢複,可與來人交談和坐起,住院16天後在扶持下可自己換步行走,住院1個月後,拄拐杖可以自己站立行走,右肢肌力恢複至4級,舌質由紫暗轉淡紅,瘀斑減退,偏身麻木痊愈。再經康複治療一個療程後出院。(處方來源:高陵縣中醫院趙陽)

方五

【方名與主治】芪甲通脈湯,主治缺血性腦卒中,亦稱中風或腦血栓形成。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30~90克,穿山甲(代)15~30克,全蠍6~12克,丹參30~60克,桑枝、豨薟草、懷牛膝各15~30克。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口服,10日為1個療程。神誌不清者灌服或鼻飼安宮牛黃丸。

【辨證加減】頭痛劇烈,項強者加葛根9克,澤瀉30~60克;喉中痰鳴加鮮竹瀝膏15克;有表證者加秦艽15克,防風6克。

【方解】缺血性腦卒中,即現代醫學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動脈係統病變,造成腦組織供血障礙所致。中醫學認為其病因病機以氣虛血瘀,肝風上擾為主。本方采用生黃芪益氣養血行血;穿山甲(代)、全蠍性善走竄,搜風剔絡,活血通經;丹參活血祛瘀;桑枝、豨薟草祛風通絡,善去頭麵上肢之風;懷牛膝活血行瘀,引血下行。全方共奏補虛行血,化瘀導滯,搜風通絡之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注意全身護理,嚴防其他並發症的出現。

【療效】經臨床驗證,56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轉23例,有效7例。(處方來源:甘肅省武威地區人民醫院陳世鈞)

方六

【方名與主治】元神丹,主治腦萎縮。

【組成與用法】人參、黃芪、丹參、龜甲、穿山甲(代)各15克,鹿角膠、三七、水蛭、蜈蚣、杜仲、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何首烏、菟絲子、巴戟天、紅花、石菖蒲、遠誌各12克。將上藥混合研成粉末,製成藥丸,每丸3.5克。早、晚飯後各服1丸,溫開水送服。

【方解】腦萎縮為不同原因引起的腦退行性變和腦的發育不全,病理檢查可見大腦皮質萎縮,腦重量減輕,腦室擴大,腦回變平,腦溝增寬,頭部磁共振或CT檢查可見病變的腦組織軟化或萎縮。中醫學將其分為腎精虧損,瘀阻腦絡,腎精虧損兼瘀阻腦絡三大類型。並認為腎虛髓海不足為本虛,瘀血痰濁犯腦則為標象。故治療腦萎縮的法則以補腎填精,通調氣血,化瘀豁痰為治。元神丹以熟地黃、何首烏、山茱萸、枸杞子益髓填精以滋腎陰;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益腎填精以助腎陽;人參、黃芪、丹參益氣養血,補益腎氣;三七、穿山甲(代)、紅花、水蛭、蜈蚣化瘀通絡;石菖蒲、遠誌豁痰開竅;尤以龜甲、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腎中真陰真陽,培固根源,化氣生血,滋腎填精,充養精髓。諸藥相合,則氣血旺,痰濁消,神明複,元神得充而病遂除。

【注意事項】本方對風濕性心髒病、孕婦、帕金林病(震顫性麻痹)、**性疾痛禁用;心房顫動,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慎用;服藥後2小時內忌生冷食物。

【療效】臨床應用驗證,治療15例,經2個月治療後隨訪多有顯效。(處方來源:遼寧大連鑫淩老年病研究所赫連鎖)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由於長期精神活動過度緊張,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功能失調,使精神活動能力受影響。主要臨床特點是容易興奮又迅速疲勞,並伴有各軀體和內髒器官不適感及睡眠障礙等症狀。中醫認為該證屬腦力不足,頭痛目眩,怔忡健忘之範疇。

【方名與主治】補腦湯,主治神經衰弱。

【組成與用法】製黃精、製玉竹各30克,決明子9克,川芎3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10天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健忘嚴重者加遠誌、石菖蒲;經常失眠且多夢,加酸棗仁、五味子;心悸怔忡加珍珠母;情緒易激動,煩躁加白芍、香附。

【方解】神經衰弱屬中醫學腦力不足,頭痛目眩,怔忡健忘之範疇。本症多由情誌所傷,精神過度緊張,或大病久病之後,髒腑功能失調所致。治宜補氣養血,養心安神,調理陰陽。補腦湯中采用黃精、玉竹補中益氣,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配決明子、川芎通上達下,調達氣機,補腦益智。四味相合,共奏調陰陽,益氣血,充腦髓,強精力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煙戒酒,勞逸結合,少**。

【療效】經臨床驗證,110例患者,治愈86例,好轉24例。(處方來源:杭州費原子)

癲又名“羊角風”。其特征為發作性精神恍惚,甚則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

方一

【方名與主治】紅蓖麻根煎雞蛋,主治原發性癲。

【組成與用法】紅蓖麻根60克,黑醋適量,雞蛋1~2個。先將雞蛋破殼煮熟,再加黑醋、蓖麻根熬煮雞蛋,煮透後取雞蛋待用。每日1個,連服數日。

【方解】癲是一種發作性神誌失常的疾患,中醫稱為病,臨床有原發性癲和繼發性癲之別。原發性者多見兒童,與先天因素有關,本方即適用於原發性者。方中蓖麻根味淡微溫,有鎮靜解痙,祛風散瘀的作用,功專治破傷風,癲之疾;黑醋味酸、苦,性溫,無毒,具有收斂固澀之功,亦有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之效;雞蛋性味甘平,無毒,可除熱火灼爛、瘡,解痙,有鎮心、安五髒、止驚等功效。三者合用,共奏鎮靜安神,祛瘀散結,止驚治之效用。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豬頭肉、羊肉之類,少用腦。

【典型病例】蒲某,男,6歲,三年來反複昏倒,發作時麵色蒼白,口吐白沫,兩手抽搐,多方診治,診斷為癲,經醫無效。來診采用紅蓖麻根煎雞蛋治之,連服6劑,停止發作,繼用1個月以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四川省江油市長城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醫院蒲安行)

方二

【方名與主治】癲散,主治癲。

【組成與用法】陳皮、法半夏各15克,茯苓、膽南星、全蠍、鬱金各12克,枳實、石菖蒲、生遠誌各10克,沉香、朱砂各6克,蜈蚣3條,海浮石、青礞石各30克。諸藥共為細末,裝瓶備用。成人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小兒酌減。2個月為1個療程。若癲發作頻繁者,散劑可改為湯劑服用;或散劑量加大,每次服10克,每6小時服1次,待症狀緩解後,仍按原劑量繼續服用。

【方解】癲一證,病因多端,其中以驟受驚嚇而致者,尤為多見。正如《三因極—病證方論·癲敘論》雲:“夫癲,皆由驚動,使髒氣不平,鬱而生涎,閉塞諸經,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逆於髒氣。”癲散以朱砂鎮心安神為君,陳皮、法半夏理氣化痰,與健脾滲濕之茯苓相伍更能相得益彰,以絕生痰之源,同時又防鎮墜之石類藥物傷胃;膽南星清熱化痰;海浮石能先升後降,與青礞石相伍,不僅以其質重墜而降氣,而且能化胸中之頑痰;沉香、枳實降逆調中,使痰隨氣下,輔以石菖蒲、生遠誌、鬱金豁痰開竅醒神;全蠍、蜈蚣息風止痙。諸藥相伍,共奏鎮心安神,豁痰開竅,息風止痙之功。肝腎脾胃並調,標本兼顧,故治療癲療效顯著。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不能中斷或漏服,並注意不宜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