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內科 (14)

第2章內科(14)

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也稱末梢神經炎,常見病因有感染、毒物、化學品、藥物等中毒。也可由營養缺乏和代謝障礙,結締組織疾病等引起,臨床表現為四肢對稱性肌無力、感覺障礙、肢體發涼等。中醫學屬於“痿病”範疇。

方一

【方名與主治】消炎治痿煎,主治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組成與用法】蒼術、懷牛膝、木通、茯苓、車前子各10克,黃柏6克,薏苡仁30克,澤瀉、金銀花各15克,藿香20克,法半夏5克。上藥加水文火煎2次,將2次藥汁混合,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隨證加減,直至痊愈。

【辨證加減】若不嘔者,去法半夏;後期舌質紅,苔少,口渴者,去法半夏,加玄參、麥冬各15克;肢體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海風藤15克;大便幹燥者,加大黃(後下)10克。

【方解】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屬中醫學“痿病”之範疇,其多由肝腎陰虛,濕熱浸淫,脾氣虧虛,筋脈失於濡養所致,治宜以清熱利濕為則。方中蒼術苦溫性燥,辛香發散,有燥濕健脾,祛風除濕之功用;懷牛膝有活血祛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之效;木通性寒味苦,功在降火利水瀉熱;茯苓性味甘平,為利水滲濕,健脾和中之品;還有車前子、薏苡仁、澤瀉均為利水滲濕之常用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金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金銀花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杆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杆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杆菌、人型結核杆菌均有抑製作用。藿香具有化濕和中,解暑發表之力。法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亦有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作用。全方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健脾益氣,補肝腎、強筋骨之效用。

【注意事項】本證多屬虛證,故禁用風藥發散,以免“虛虛”之弊,治療期間可配合針刺理療等,效果更佳。

【典型病例】易某,女,13歲。因四肢進行性無力不能行走9天,在當地醫院按風濕治療無好轉而入院。證見四肢可以移動,肌力1~2級,雙腕下垂,手不能握物,雙大腿外側輕壓痛,但無紅腫,雙膝反射消失,四肢痛、觸、溫覺存在,布氏征陰性。腦脊液常規:蛋白(++),細胞總數14個,白細胞8個,血糖>2.80mmol/L,舌質淡紅,苔淡黃厚膩,脈濡數。辨證屬濕熱痿病,用清熱祛濕法,以消炎治痿煎去車前子,加海風藤15克,延胡索12克,每日1劑,配合針刺足三裏,每日1次。3天後,患兒雙大腿痛止,能扶壁行走10多步,且納食增多,但仍腕、足下垂,黃膩苔稍減,脈轉濡。原方去延胡索、海風藤,繼服5劑,手足功能全複,舌苔薄白,脈緩,痊愈出院,共住院2周。(處方來源:湖南省益陽地區人民醫院張兆湘)

方二

【方名與主治】歸芪通絡湯,主治多發性神經炎。

【組成與用法】當歸、桂枝、黨參各10克,生白芍20克,川牛膝、川木瓜、炒白術各15克,黃芪、雞血藤、桑枝各30克,細辛3克。每劑藥兩煎後將藥渣再加水2000毫升,煎取藥汁1500毫升,兌入白酒或黃酒50克熏洗患肢。每日1劑,內服外洗,15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病在上肢重用桑枝,病在下肢重用川牛膝,疼痛加川草烏,四末發涼甚者加炮附子,肢體困重者加薏苡仁。

【方解】多發性神經炎,屬中醫學“麻木”“痿病”的範疇。發病初期,僅顯手或足麻木,酸楚,緊束等感覺異常。疾病進一步發展,則出現肌力減退,運動障礙,甚至肌肉萎縮,麻木等感覺異常。乃因血虛寒凝,經脈受阻,四末失養所致。痿病則多屬中土不運,生化無源。對本病既有感覺異常,又有運動障礙者,治當以健脾補中,養血溫經通絡之法。本方中用黃芪、黨參、白術健脾補中,以助後天生化之源;當歸、白芍滋養陰血;桂枝、細辛溫經散寒;桑枝、木瓜、牛膝活血通絡。諸藥合用,可使脾氣健,氣血充,經脈暢,肢體榮,則病可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服酸性食物。

【典型病例】王某,男,62歲。患者於3年前涉水後逐漸下肢軟弱無力,行走不便。西醫診斷為多發性神經炎,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來診自訴雙足發涼,近半個月下肢無力甚,不能行走。雙足麻木、沉重、緊束感,得溫則減,遇寒加重,納差,乏力。舌質嫩紅,苔白,脈沉澀無力。證屬氣血虧虛,寒阻經脈,營運受阻。治擬歸芪通絡湯加炮附子10克,薏苡仁30克,16劑,水煎內服加外洗。藥後雙足轉溫,麻木、沉重、緊束感大減,已能在室內外自由行走。守方治療30餘劑,諸證悉除,可拉架子車行走20餘裏,病告痊愈,隨訪1年無複發。(處方來源:浙江杭州趙新愛等)

方三

【方名與主治】花蛇三七酒,主治多發性神經炎。

【組成與用法】金錢白花蛇1條,三七、紅人參、木瓜各10克,羌活、獨活各8克,嫩桂枝3克,枸杞子12克。先將白花蛇用米酒浸軟,取下竹支架,然後與方中諸藥一起放入幹淨玻璃瓶內,再倒入米酒1000毫升,將瓶口蓋嚴,泡10天後即成花蛇三七酒。每日3次,每次1小酒杯,可酌量加減。

【方解】多發性神經炎又稱周圍性神經炎,以四肢末端對稱性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特征,本證屬中醫學“痿病”“痹病”之範疇。治宜祛風通絡,溫通經脈。方中金錢白花蛇性溫味甘鹹,具有祛風通絡,透骨搜風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金錢白花蛇提取物有鎮靜、鎮痛的作用,並能直接擴張血管而降血壓;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功在活血化瘀;紅人參性味甘平,具有大補元氣,健脾養神之功,藥理報道人參能縮短神經反射的潛伏期,加快神經衝動的傳導,增強條件反射的強度;木瓜有舒筋活絡,祛濕療痹之效;羌活為祛風解表,除濕止痛之品;獨活有祛風勝濕,通痹止痛之能;嫩桂枝辛溫,能溫通經脈,通陽化氣;枸杞子有補腎益精的作用;米酒有通經和血,疏通百脈的效果。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避免受風寒。

【典型病例】謝某,男,35歲。1個月前勞累出大汗後感冒,經治向愈,但雙手逐日軟弱無力,且有蟲蟻爬行之感,慢慢地難以執筆,拿筷子,端飯碗,兩手冰冷,蒼白無汗。X線片正常,肌肉未見萎縮。脈細滑,舌嫩,苔薄白。予以花蛇三七酒1劑,服完後痊愈,追訪3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杭州陳壽永)

帕金森病(震顫麻痹病)

帕金森又稱震顫麻痹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表現為震顫、強直、運動緩慢及姿勢障礙等。

【方名與主治】複方養血息風湯,主治帕金森病(震顫麻痹病)。

【組成與用法】白芍、鉤藤各16克,山茱萸10克、全蠍、鹿角膠(烊化)8克,枸杞子、生地黃、白附子、當歸各12克,蜈蚣(焙幹研末衝服)1條,甘草6克。加水煎成湯劑。隔日1劑,飲服。同時用95%的乙醇1000毫升,盛在密閉的容器中,浸泡鴨蛋5~6個,待浸泡48小時後備用。每日清晨取1個打入開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湯。3個月為1個療程。

【方解】帕金森病(震顫麻痹)屬中醫學“震掉”“痙病”範疇。中醫學認為,手震顫、頭動搖之病,大多由於陰血不足,陰虧血少,陰虧則陽盛,血虛則生熱,風從陽化;陰血不足,就不能製止風火,如上冒巔頂則頭動搖,如散於四末則手足震顫。複方養血息風湯中白芍、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生地黃、當歸滋陰柔肝養血,全蠍、蜈蚣、白附子、鉤藤息風止痙。乙醇泡鴨蛋民間認為是治療一切風證的要藥。藥達病所,故收效迅速。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食酸辣之品。

【典型病例】董某,男,62歲。患帕金森病(震顫麻痹病)近3個月。診見神誌清晰,表情正常,語言流暢,生理反射存在,左上肢呈持續性小幅度不自主顫動,手肌無萎縮,無病理反射,頭部擺動不能自製。右上肢及雙下肢未見異常,頸軟。舌質淡,脈弦細。證屬肝陰不足,血虛風動。以滋陰柔肝養血息風,複方養血息風湯主之。藥後21天,手震顫、頭擺動均減。繼進上方至78天,諸證消失,隨訪3年無複發。(處方來源:山東省萊陽市第二醫院徐尚華)

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意外又名中風或卒中,是神經係統的常見疾病,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本病的產生與長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心血管疾病和全身代謝、血液疾病有關,根據病因、發病機製和臨床表現,腦血管意外可分成出血性(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兩大類。

方一

【方名與主治】腦衄化瘀湯,主治腦出血,亦稱“中風”。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50克,海藻、仙鶴草、生地黃各30克,地龍、澤瀉各20克,赤芍、當歸、川芎各10克,土鱉蟲、三七、甘草各5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若顱內壓高,煩躁頭痛或昏迷逐漸加深,嘔吐抽搐項強者,予20%甘露醇200~250毫升,50%葡萄糖60毫升,快速靜脈交替點滴,每日2~3次,適當使用抗生素,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血壓高甚者加用利舍平1毫克肌內注射,每日1~2次。

【辨證加減】血壓高者加決明子、生龍骨、生牡蠣;神昏竅閉者加石菖蒲、天竺黃;舌強言謇者加膽南星;舌紅少苔者加枸杞子、山茱萸;舌紫甚者加桃仁、紅花;腑實者加大黃;舌苔厚膩者加草果。

【方解】腦出血相當於中醫的“中風”“腦衄”等病。其病因不外乎肝腎陰虛,風陽上亢,而致絡破血溢。《血證論》認為“凡血證,總以祛瘀為要。”故早期應用活血化瘀藥是治療本病之關鍵。本方中采用生黃芪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海藻消痰軟堅;仙鶴草收斂止血;生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地龍息風定驚,通利經絡;澤瀉善於利水滲濕而瀉熱;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川芎活血行氣,祛瘀止痛;土鱉蟲破血逐瘀;三七祛瘀止血,行瘀止痛;甘草補中益氣,瀉火解毒,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中益氣,行氣通絡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臥床休息,避免情緒波動,精神刺激,戒煙禁酒。

【療效】經臨床驗證,治療34例,治愈18例,顯效9例,有效7例。(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楊林)

方二

【方名與主治】通脈湯,主治缺血性腦梗死,亦稱“中風”。

【組成與用法】柴胡、赤芍、白芍、蒺藜各15克,佛手12克,枳實、天麻、當歸、川芎、地龍各10克,桃仁、紅花各6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15日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辨證加減】高血壓加夏枯草15~30克;高血脂加生山楂、決明子各15克;癱瘓肢體下肢重加川牛膝15克,上肢重加桑枝10克;瘀血重加土鱉蟲10克;痰濕重加膽南星、陳皮各10克;大便秘結加大黃6~10克。

【方解】缺血性腦梗死屬中醫學“中風”的範疇。本病因氣血運行失常,導致氣滯血瘀,絡脈痹阻,而出現偏癱、語言謇塞等臨床表現。《醫學綱目·風證辨異》雲:“中風皆因脈道不利,氣血閉塞也。”因此,理氣活血通絡是治療本病的根本方法。故本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鬱,升陽舉陷;赤芍涼血活血;白芍養血平肝;蒺藜平降肝陽,疏肝解鬱;佛手和中理氣,醒脾開胃;枳實破氣消積,瀉痰除痞;天麻平肝息風;當歸活血補血;川芎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地龍有直接作用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係統或通過某些內髒感受器反射影響中樞神經係統引起內髒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功在解痙通絡;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祛風解痹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避免精神激動,加強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