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內科 (11)

第2章內科(11)

【典型病例】魏某,男,48歲。右足趾蹠趾關節處紅腫痛反複發作2年餘,近1周來以上症狀反複發作,見右足第一蹠趾關節處紅腫,皮溫升高,觸痛明顯,X線片示第一蹠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麵不規則,軟骨下骨質呈囊狀骨缺損,周圍骨密度增高,血尿酸11.7毫克,尿蛋白(+),臨床診斷為痛風,經上法治療,服藥2天後腫痛漸減,繼續應用,治療半年後停藥,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院陳敖忠)

方三

【方名與主治】新當歸拈痛湯,主治痛風。

【組成與用法】羌活、獨活各9克,防風、防己、油鬆節、赤芍、炒蒼術、豬苓各9克,葛根、虎杖根、茵陳各15克,木瓜、全當歸各12克,忍冬藤30克,生甘草5克。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直至症狀完全消退,再續服藥2周,部分患者以後再服二妙丸2~4周,然後停藥隨訪。

【辨證加減】病患上肢者加桑枝,下肢加川牛膝,病程長關節變形加海風藤、天仙藤、威靈仙。

【方解】痛風為平素過食膏粱厚味,以致濕熱內蘊,兼因外感風邪,侵襲經絡,氣血不能暢通,以致局部灼熱紅腫,功能障礙,甚者氣滯血瘀,絡道阻塞,致關節畸形。治宜祛風通絡,清熱利濕。方中羌活苦辛,透關利節而勝濕;防風甘辛,溫散經絡留濕;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而上行,以善發之也;蒼術體輕浮,能去皮膚腠理之濕;血壅而不流則痛,取當歸、赤芍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甘草甘溫補脾養正氣而使苦藥不傷胃;茵陳以苦瀉之,治肢節煩痛;“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取豬苓甘淡平,淡以滲之;虎杖根味苦辛平,活血通絡而止痛;忍冬藤味甘性寒,能清熱通絡,治風濕痛;木瓜味酸性溫舒筋活絡。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通絡,清熱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禁食含高嘌呤食物,禁酒,囑臥床休息,多飲開水。

【典型病例】吳某,男,50歲。雙足踝關節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示雙踝關節間隙變窄,未見明顯骨質破壞,血常規、血沉均正常,抗“O”、類風濕因子未見陽性改變,血尿酸9毫克,診斷為痛風,予以上方加牛膝12克,每日1劑,水煎服,2劑後局部腫痛減輕,續服7劑,查雙踝關節紅腫熱痛消失,血尿酸6.5毫克,繼續服原方3周,以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附屬嶽陽醫院夏涵)

白細胞減少症

白細胞減少症(leukopenia)為常見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數持續低於4×109/L時,統稱白細胞減少症。

方一

【方名與主治】複方黃芪湯,主治白細胞減少症。

【組成與用法】黃芪60克,肉桂、升麻各6克,炙何首烏、雞血藤各30克,枸杞子15克。諸藥混合,加水煎汁成為湯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方解】白細胞減少症屬於中醫學“虛證”之範疇,其發病因素頗多,依據“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運用“治病必求其本”的法則,方中重用黃芪以補脾益氣;肉桂溫中補陽;升麻升舉陽氣;炙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雞血藤補血行血,舒筋活絡;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全方配伍,具有補脾益氣,強心生血,健腦補腎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定期查血常規,觀察用藥療效。

【典型病例】周某,男,40歲。平素有氣管炎、風濕、頭暈、脈管炎,有接觸電焊史。現感暈眩無力,氣短懶言,雙膝關節痛,雙手發麻。麵色不華,語聲低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檢查:白細胞3.27×109/L,血紅蛋白78%,紅細胞3.76×1012/L,血小板9.2萬/立方毫米。中醫認為此乃久病失養,氣虛血虧,清陽不升而致眩暈;肝血偏衰,致雙手發麻;元氣不足,故出現氣短懶言,乏力等症。以複方黃芪湯加薏苡仁、木瓜,每日1劑,連用24天。查白細胞升到6.3×109/L,血紅蛋白92%,紅細胞為4.45×1012/L,血小板11.3萬/立方毫米。停藥後1個月複查:白細胞5.8×109/L,血小板16.4萬/立方毫米。(處方來源:四川省成鐵分局劉江漢)

方二

【方名與主治】生白糖漿,主治白細胞減少症。

【組成與用法】黃芪、黨參、丹參、山茱萸、補骨脂、製何首烏、雞血藤、全當歸、茜草根、焦山楂各15克。上藥分別提取,加蜂蜜適量,嚴格按照製劑規範配製成糖漿60毫升1瓶(1日用量)。每日1瓶,早、晚各1次口服。2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後,再行第2個療程,至病愈為止。

【方解】白細胞減少症,臨床表現為病程長,見乏力、納差、頭昏、失眠、心悸或低熱等症狀。應屬中醫學“虛勞”範疇。治宜補脾、腎,益氣血,促進血細胞再生為原則。方中黃芪、黨參補中益氣,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二藥對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黨參又能使家兔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加;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之功;山茱萸功在補益肝腎,益精血;雞血藤、當歸均為補血行血之佳品;茜草根為涼血止血,行血祛瘀之物;焦山楂有助脾健胃,促進消化之功。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補腎助陽,活血養血,促進血細胞再生,增強機體抵抗力。

【注意事項】勞逸結合,節製**。若屬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症,如病毒持續或反複感染,或用化療藥物等,則在應用上方的前提下,兼顧去除病因,或停用化療藥,或針對原發病予以治療。

【典型病例】陳某,女,24歲。神疲乏力,心慌氣短,頭昏失眠,齒齦滲血,雙下肢紫斑,口淡納差,舌淡,苔白,脈細弱。查血象:血紅蛋白10g/dl,紅細胞3.10×1012/L,白細胞3.1×109/L,血小板85×109/L。發病原因為2個月前患“腸炎”,服用氯黴素1周。西醫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診為“虛勞”。證屬心脾兩虛。服用生白糖漿的同時,方擬歸脾湯加地榆炭、仙鶴草等。服藥10天,齒衄止,肌衄漸消。停服水煎中藥,單純予生白糖漿口服,共治27天。臨床諸症悉除,複查血象:血紅蛋白10.5g/dl,紅細胞3.45×1012∕L,白細胞4.9×109/L,血小板105×109/L。囑患者繼服生白糖漿10天以鞏固之,隨訪2年未發。(處方來源:湖北省仙桃市中醫院楊進)

方三

【方名與主治】黃芪母雞湯,主治白細胞減少症。

【組成與用法】生黃芪50克,雞血藤30克,老母雞一隻(烏骨烏肉白毛者最佳)。將一隻健康母雞殺死,取其血與黃芪、雞血藤二藥攪拌和勻,並將其塞入去淨雞毛及腸肫(留心肝肺及洗盡的雞內金)的雞腹腔內,後縫合腹壁,以水適量不加任何佐料(若消化不良、食納不佳可加入適量山楂、陳皮)文火煮之,以肉熟為度,待用。將已煮之藥去渣吃雞肉喝湯,用量因人而宜,每隔3~4天吃一隻。

【方解】本方適用於原因不明性白細胞減少症及治療腫瘤患者因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黃芪為健脾益氣,升陽舉陷之佳品,雞血藤乃補血行血之上品,更加老母雞為血肉動情之物,三味合用,功在補益氣血,強身壯骨,為治療虛勞之良方。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

【典型病例】施某,女,46歲。因患咽喉癌做放療後自覺全身疲乏無力,心悸不寧,查血白細胞1.5×109/L,血紅蛋白9克/dl,紅細胞3.0×1012/L,診為白細胞減少(化療所致),囑其用黃芪母雞湯,每周2隻,3周後複查白細胞3.5×109/L,血紅蛋白10克,紅細胞3.50×1012/L,自覺疲乏、心悸症狀消失,後每月服用1隻。(處方來源: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院陳敖忠)

方四

【方名與主治】養血升白湯,主治白細胞減少症。

【組成與用法】黃芪30克,當歸、黃精、阿膠、雞血藤、虎杖各15克,茜草、補骨脂各12克,大棗4枚。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3次口服。20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納差腹脹加砂仁3克,雞內金6克;頭暈目澀加枸杞子10克,天麻6克;心慌眠差加酸棗仁10克;陽虛畏寒加淫羊藿12克。

【方解】白細胞減少症屬於中醫學“血虛”“虛勞”等範疇。由稟賦不足,病後體虛,外邪或藥物傷及營血,脾腎虧虛而致。本方中采用黃芪、黃精、大棗益氣生血;當歸、阿膠、雞血藤滋營養血;茜草、虎杖祛瘀生新。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凡氣血雙補之品,可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黃芪、黃精能促使靜止期骨髓造血幹細胞進入增殖期;雞血藤含雞血藤醇可增加血細胞,升高血紅蛋白;阿膠含骨膠原,水解後可促進血紅蛋白合成,血細胞成長;當歸、茜草、大棗都含有升高白細胞活性成分。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造血升白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注意勞逸結合,少**,加強營養,定期複查血常規。

【典型病例】單某,女,33歲。頭暈乏力3個月餘,多次血象檢查,白細胞計數均低於2.8×109/L,曾用西藥腺嘌呤(維生素B4)、鯊肝醇,療效不著。刻下納呆麵,夜眠欠安,舌淡胖,苔薄白,脈濡細。證屬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治以養血升白湯加砂仁、雞內金、枸杞子、天麻、酸棗仁,每日1劑,連服20日,諸症消失,複查血象3次,白細胞總數都在5.7×109/L以上,隨訪2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浙江杭州王金榮)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機製迄今不明,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與免疫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臨床分為兩大類:①同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其主要表現為血小板計數明顯下降,一般低於5萬/立方毫米,伴有皮下、牙齦、鼻等處的出血症狀。

方一

【方名與主治】止血消斑湯,主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組成與用法】仙鶴草、大棗各15~30克,黨參、茜草各10~15克,益母草10~20克,紫草9~12克,牡丹皮10~12克,田三七3~5克。每日1劑,加水煎分2次口服,隨證加減,直至痊愈。

【辨證加減】血熱者加生地黃、金銀花、生石膏、大青葉。神昏加犀角(代)。鼻衄、齦衄加白茅根、牛膝。陰虛者加玄參、麥冬、生地黃、阿膠、墨旱蓮、白芍。氣虛者加黃芪、黨參、懷山藥、白術。脾腎虛者加黨參、白術、懷山藥、何首烏、龜甲、女貞子、墨旱蓮等。

【方解】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根據其臨床表現屬中醫學“血證”“虛勞”之範疇,其主要特點是血小板大量減少,因此引起皮下、黏膜及其他器官內出血性疾患。《景嶽全書·血證》雲:“凡治血者,須知其要,因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可見血證發病原因多由氣火逆亂,血不循經,絡脈受損,血溢於外。方中仙鶴草性涼味苦,功在收斂止血。現代藥理證明,仙鶴草有效成分是一種苷類,能促進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的作用;大棗性味甘平,為補益脾胃,養營安神之品;黨參補脾胃而益肺氣,又能益氣以補血;茜草性味苦寒,效在涼血止血,行血祛瘀。藥理研究證明茜草根能縮短家兔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益母草用於活血調經;紫草、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之功用;三七為止血之良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收斂止血,補氣健脾之作用。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及治療期間定期查血小板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