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內科 (9)

第2章內科(9)

【典型病例】王某,男,48歲。因乳糜尿持續2年半加重2個月來診。症見每尿均為米泔狀,渾濁如漿,睡眠及肉食後加重,伴口幹苦,小便微澀痛,腰酸腹脹。舌淡紅苔白厚幹燥,脈濡數。尿蛋白(++++),鏡檢:紅細胞(++),白細胞2~5。乳糜試驗(+)。辨證為脾虛濕滯,化熱下注。治以健脾消糜,清熱利濕。方用殺蟲消糜湯加黃柏15克,金錢草15克,滑石30克(包煎)。3劑後見乳糜減少,但尿中有許多肉芽狀物排出,大者堵塞尿道而脹痛;於上方中加琥珀末6克,分2次衝服,服4次,上症消失。以後守方15劑,尿色漸清,兼證也消失,尿化驗均正常。鞏固20天後出院,隨訪1年半未複發。(處方來源:湖南省龍山縣中醫院陳述萬)

方三

【方名與主治】飛廉分清湯,主治乳糜尿。

【組成與用法】飛廉草50克,萹蓄、菟絲子、石韋各10克,茯苓15克。每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症見體倦乏力、納穀減少、大便溏薄,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弱者,加黃芪20克,黨參15克,炒白術10克;若伴腰酸腰痛、頭昏耳鳴,舌淡紅,脈細數者加杜仲、川續斷各10克,女貞子、墨旱蓮各20克;尿中出現爛魚腸樣塊狀物,排尿困難,尿血量多而色紫者加丹參20克,蒲黃炭、桃仁各10克,查見微絲蟲幼者加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配合治療。

【方解】中醫學認為乳糜尿的發生與濕熱有關,或因感受濕熱之邪,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脾失健運,釀濕生熱,蘊結下焦,腎與**氣化失司,清濁不分,以致尿渾濁如米泔。正如《醫學正傳》所雲:“夫便濁之證,因脾胃濕熱之下流、滲之**,故使便溲或白或赤而渾濁不清也。”如若熱鬱傷絡,則見血尿。邪氣內阻,氣血不暢,瘀凝尿道,則尿中見有赤白凝塊,病延日久,邪傷脾土,脾虛及腎而致脾腎兩虧,攝納無權,清濁下流之虛實夾雜證。故治宜清利濕熱,健脾益腎。方中飛廉草味苦性平,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之功;萹蓄“治五淋白濁(《滇南本草》)”,與飛廉草配合使用,可增強清熱利濕之功,而治標實之證;茯苓健脾滲濕,固其中土;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石韋有清熱利水通淋的作用。諸藥配伍,清中寓補,補中寓通,以收清利不傷正,補益不礙邪之功,可謂相得益彰。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及愈後需長期堅持清淡低脂飲食,加強運動,鍛煉身體,進一步增強機體免疫力,但須避免重體力勞動。

【典型病例】楊某,男,42歲,患“尿濁”4年餘,症見小便色黃渾濁,夾有棉絮樣塊狀物,時有尿頻、尿急、小腹兩側脹痛。尿檢蛋白(+++),紅細胞(++),膿細胞(+),乳糜試驗陽性,用飛廉分清湯,每日服1劑,10劑後尿清,症減,試食高脂肪蛋白飲食觀察1周,其證未複,尿檢蛋白、紅細胞、乳糜試驗三次均陰性。(處方來源:江蘇省高郵縣中醫院顧文海)

方四

【方名與主治】溫腎通淋煎主治乳糜尿。

【組成與用法】益智、烏藥、石菖蒲、石蓮子各15克,豬苓、澤瀉、白術各12克,甘草6克。上方加水煎成湯。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舌淡苔白、乏力者加黨參、黃芪、枸杞子、芡實;口幹苔黃,排尿不暢加黃柏、梔子、滑石、赤小豆;血尿明顯者加蒲黃炭、藕節、白茅根;腰痛較重者加狗腎、杜仲、桑寄生。

【方解】乳糜尿,中醫學稱為膏淋,多是由於腎氣虛弱、氣化失調,既不能約束小便,又不能分清別濁所致。本方采用溫腎縮尿之益智;化氣通淋之烏藥;通竅化濁之石菖蒲;益精固澀之蓮子;利水滲濕的豬苓、澤瀉;補脾燥濕的白術、甘草等配合應用,達到通中有澀,利濕而又能固腎氣;澀中有通,治尿頻而又能分清別濁。通澀同用適用於腎與**氣化失調,濕熱下注出現的膏淋之證,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應根據臨床表現辨證施治加減用藥。治療期間忌食油膩及含高蛋白之品。

【典型病例】周某,男,21歲,乳紅色小便2個月餘,進食脂肪和蛋類飲食後加重,排尿有阻塞感,既往有絲蟲病史。尿液粉紅色,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少許,乳糜鑒定陽性。診斷:乳糜血尿。服用溫腎通淋煎2劑後尿液變清,連服5劑後做乳糜激發試驗陰性,上午進食菜油200克,同日下午食豬肉約200克,次日做尿常規檢驗未見異常,隨訪5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四川彭水苗族自治縣防疫站張文政)

小便不通

由於腎和**氣化失司而導致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種疾患。

【方名與主治】通下方,主治小便不通,亦稱“癃閉”。

【組成與用法】蔥白1根(約3寸),白胡椒7粒,共搗爛如泥,備用。將上述藥泥填敷肚臍上,蓋以塑料薄膜,膠布固定。一般敷藥3~4小時後見效。

【方解】小便不通之症,中醫統稱“癃閉”,為三焦氣化失常,**不利所致。本方用蔥白解表、通陽,臨床亦可單味搗爛,敷於臍部,外用紗布襯墊,再用熱水袋溫熨,治**氣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通,以及寒凝腹痛等症;白胡椒為溫中散寒之品。二味合用,共奏發汗解表,溫中散寒之功效,神闕穴乃任脈之要衝,藥性發動,直達病所,致**肌肉收縮,尿路流暢,癃閉解除。

【注意事項】避免精神刺激,忌服辛辣酒類之物。

【典型病例】張某,男,69歲。患尿閉半個月餘,痛苦異常。用此方敷臍,4小時後小便通利,患者恐其複發,次日又敷1次,療效仍佳,後經調治病愈,隨訪2年未複發。(處方來源:山西省候烏市梁振山)

老年小便不禁

老年人尿意頻數,小便不禁(小便滴瀝不盡),大多是由肺、脾、腎三髒虛損所致。

【方名與主治】保元縮泉飲,主治老年小便不禁。

【組成與用法】黃芪、山藥各30克,黨參、益智各15克,山茱萸、桑螵蛸、烏藥各10克,炙甘草6克,肉桂(後入)3克。上方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15日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

【辨證加減】若腎陽不足,腰膝酸軟,小腹有冷感者,加補骨脂、小茴香;兼中氣不足,食少便溏,小腹墜脹者,加炒白術、升麻;兼濕熱下注,尿痛尿急,小便赤熱者,加黃柏、琥珀末、車前草。若肺係感染或泌尿係感染較重者,酌情配合抗生素治療。

【方解】老年小便不禁是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小便自遺的疾病,婦女尤為多見。其主要病機是髒氣虛衰所致,與肺、脾、腎三髒虛損關係最為密切。肺氣虛則氣化無權,**失於約束,水液無製,故見小便滴瀝不禁。治當以補益髒氣虛損與約束**為法。本方中黨參、黃芪、甘草健脾補肺,益氣升陷;山藥、山茱萸、肉桂滋補肝腎,助陽化氣;烏藥入肺、脾、腎、**四經,振奮氣化功能;益智、桑螵蛸固澀縮尿。諸藥相伍,使肺、脾、腎三髒之氣充盛,**氣化功能複常,水液得以約束,則小便不禁獲愈也。

【注意事項】治療前排除其他器質性疾患。

【典型病例】王某,女,62歲。小便不禁2年餘,曾用多種藥物均無效。服藥5劑,小便滴瀝明顯減輕,腹冷便溏消失。續服10劑,已能自主排尿,但仍有時尿褲,手足轉溫。守方又服15劑後諸症悉愈,隨訪1年未複發。(處方來源:山東聊城市中醫院李廣振)

老年人夜間尿多

本病多見於髒腑功能逐漸減退的中老年人。夜間常因尿頻而影響睡眠,白天精神不振,疲乏無力。中醫認為腎氣虛,**之氣不固,夜間陰盛陽微,腎氣虛之症狀加重而致夜尿多。

【方名與主治】水火兩扶湯,主治老年人夜間尿多。

【組成與用法】炙甘草、麥冬、生地黃、阿膠、桂枝、茯苓、焦白術、生白芍各10克,大棗10枚,熟附子8克,生薑4片,黨參20克。上藥除阿膠外,混合煎汁2次,二汁混合加入阿膠烊化,待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方解】心腎同屬少陰,轄前陰,心主血脈,腎主尿液。老年人因心腎兩髒氣衰,夜間陰寒之氣盛,又傷陽耗氣。腎氣虛弱,氣化無力,不能將流經腎髒血液中之清者(尿液)全部氣化返入血脈;心氣虛弱,血行不暢,液聚尿蓄,故夜尿次頻量多。治宜補腎壯陽,益氣養心。本方采用炙甘草補中益氣;麥冬清心潤肺,養胃生津;生地黃清熱涼血,強心利尿;阿膠為血肉有情之物,補血作用較佳,為治血虛的要藥;桂枝辛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之功;焦白術有健脾補氣之效;生白芍為養血斂陰之品;熟附子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乃溫裏扶陽的要藥;大棗甘平、入脾經,功能補脾胃,養營安神,民間常用作為補血之品;黨參為常用的補氣藥,功在補脾益肺;生薑能增強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管,促進消化,亦有散寒溫中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健脾利濕,滋陰壯陽,補血養心,心腎兩扶,水火接濟之作用。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少飲水,白天多參加活動。

【典型病例】辛某,女,61歲。每天夜間小便4~5次,晚餐進幹飯亦如此。神疲乏力,不耐勞累,小便色清,大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證屬老人心腎氣虛,入夜陰盛傷陽,故致夜尿多。遂予水火兩扶湯治之,服2劑,夜間小便次數減半,連服8劑而愈。(處方來源:浙江省杭州袁興石)

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又稱張力性尿失禁,是因腹內壓增高,直立或行走時,由於尿道括約肌弛緩和無力導致的尿液不隨意地流出的疾病。

【方名與主治】補氣固腎湯,主治壓力性尿失禁。

【組成與用法】黃芪、煆牡蠣各30克,黨參、白術、沙苑子、烏藥、附子各15克,升麻、五味子、菟絲子、山茱萸、桑螵蛸、益智各10克,甘草6克。上藥加水煎湯,每劑煎2次,每次50分鍾左右,過濾去渣,將2次藥液混合濃縮成200ml待用。每日1劑,將煎成的湯劑分早、晚2次口服。

【辨證加減】若伴有頭暈、腰痛無力者加枸杞子、杜仲、巴戟天等。

【方解】壓力性尿失禁是指當腹壓突然增加時(如咳嗽時),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口流出的疾病。嚴重時也可出現小便完全失禁。屬中醫學的“小便不禁”範疇。臨床上多見於經產婦及體弱多病之人。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脾肺氣虛,攝納無權,治節失常;或下元虛冷,腎虛不固,**失約以致小便失禁。以補氣健脾,溫腎固澀,縮尿止禁為治療原則。本方中采用黨參、黃芪、白術補氣健脾,升麻升清舉陷,使氣不下陷則**不受壓迫,氣歸正化,則約束之力亦複,而小便自止;沙苑子、五味子、菟絲子、山茱萸、桑螵蛸、附子補腎助陽,固腎縮尿;伍以牡蠣之收澀則可增強其固澀作用;益智溫補脾腎,固精氣,澀小便;烏藥溫通散寒,以助**氣化;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伍,共奏補氣健脾,溫腎固澀,縮尿止禁之效。俾肺脾之氣健,清陽得升,統攝有權,則上可以製下,腎氣複則氣化如常,固澀有權,開闔有度則小便不禁自愈。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不良反應。

【典型病例】聶某,女,44歲,患者原有腎盂腎炎病史,近1個星期來出現咳嗽或稍費力時則小便不自主地流出,不能控製。用補氣固腎湯。二診:服藥4劑後,飲食及精神轉佳,小便已能控製。效不更方,宗前法守方3劑,諸證悉除,病告痊愈,隨訪1年,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湖南省醫院關富成)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於下丘腦神經垂體功能減退而致血管升壓素缺乏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多尿,強烈的口渴等,屬中醫的“消渴”範疇。

【方名與主治】育陰攝尿湯,主治尿崩症。